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合集下载

二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二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一、引言经典诵读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经典诵读是他们阅读启蒙的重要一步,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起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文学修养。

二、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思想内涵;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三、计划1.经典诵读选材(1)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小王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2)经典童话故事:《红鞋子》、《睡美人》、《小红帽》等;(3)儿童文学名著:《小熊维尼》、《绿野仙踪》、《爱丽丝梦游仙境》等;(4)经典诗歌:《画魂》、《小白兔和月亮》、《小船儿》等。

2.诵读方式(1)磁带和CD诵读:教师录制或寻找经典诵读的磁带、CD,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2)师生互动诵读:教师诵读一段文本,让学生跟读,然后学生独立诵读,最后再给出反馈和建议;(3)合唱诵读: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小组合唱,增加乐趣和互动性;(4)戏剧化表演:学生根据诵读的经典作品进行表演,体验其中的情节和人物。

3.诵读时间安排每周为学生安排2个诵读时间,每次20分钟。

在每周日将学生的诵读成果展示给全班。

4.教学评估(1)听课评估:教师在诵读时进行观察和评估,了解学生的诵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学习笔记:学生每次诵读后写下心得和收获,教师进行检查和回馈;(3)朗诵比赛:每学期举行一次朗诵比赛,学生从诵读内容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诵,评选出各种奖项。

四、经典诵读的意义1.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经典作品承载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学生通过诵读可以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经典作品中蕴含着美的意境和文化内涵,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声音的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展示自我。

二年级第一学期经典诵读计划

二年级第一学期经典诵读计划

一、背景介绍
诵读活动是课堂教育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和
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美感教育对学生的深度持久
的影响,促进学生文字思维渗透及对文学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
的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艺术,二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将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活动。

二、诵读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让学生对文化课有更深入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聆听的
方式认识文学作品,丰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共同欣赏文艺的习惯,让文学知识在学生的身上更好相传。

三、诵读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第一学期期中(4月10日至4月20日),每月一次
诵读活动,每次活动持续一小时。

2、活动内容:
(1)经典故事朗读:《青蛙王子》、《红拂夫人》、《毛毛雨》、《孔雀山庄》等;
(2)唐诗宋词朗诵:《望庐山瀑布》、《静夜思》、《行路难》、《天净沙》等;
(3)国学经典诵读:《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
(4)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和答题,让学生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诵读水平和文学知识水平。

小学经典诵读计划

小学经典诵读计划

小学经典诵读计划工作目标1.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计划通过引入趣味性强的经典诵读内容,如诗词、典故、名言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诵读的乐趣。

此外,计划定期举办诵读比赛和表演活动,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竞争,提高他们的诵读积极性。

详细说明:–精选趣味性强的经典诵读材料,如民间故事、成语故事等。

–定期举办诵读比赛和表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乐、视频等,增强诵读的趣味性。

2.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计划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包括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节奏流畅等方面的训练。

同时,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详细说明:–语音准确:通过发音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

–语调自然:通过模仿和练习,使学生的诵读更具有感染力。

–节奏流畅:通过节奏练习,使学生的诵读更加流畅。

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详细说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进行诵读。

–通过诵读,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课堂教学,对经典作品进行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工作任务1.内容研发与筛选资深编辑需要对经典诵读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筛选,确保内容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趣味性。

这包括对古代文学、诗词、成语故事等进行挖掘,以及对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筛选。

详细说明:–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提取其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对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筛选,确保其适合小学生诵读。

2.编撰诵读教材资深编辑需要根据研发和筛选出的内容,编撰一套适合小学生的诵读教材。

教材应包括文字、图片、音频等多样化的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目标: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经典诵读包括儿童文学作品、诗歌和经典故事等。

经典诵读包括儿童文学作品、诗歌和经典故事等。

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介绍经典作品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导入:通过介绍经典作品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声音练:指导学生正确、准确地发音和朗读经典文字,培养清晰响亮的语言表达能力。

声音练习:指导学生正确、准确地发音和朗读经典文字,培养清晰响亮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理解阶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理解阶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4. 模仿研究:指导学生模仿经典诵读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口语和表达能力。

模仿学习:指导学生模仿经典诵读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口语和表达能力。

5. 创作拓展:鼓励学生根据经典作品的启发创作自己的作品,如写诗、写故事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作拓展:鼓励学生根据经典作品的启发创作自己的作品,如写诗、写故事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评价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诵读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发音、表达和理解能力。

评价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诵读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发音、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学安排:- 每周安排2-3次经典诵读课程,每次30分钟。

- 教师可选择一本经典书籍或多个短篇故事作为教学材料。

- 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比赛等形式,增加趣味性与活跃度。

教学效果评估:- 定期进行口头朗读和书面测试,评估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估他们的研究积极性和进步情况。

教学资源:- 经典儿童文学书籍- 诗歌集- 音频或视频资源- 学生练册和参考资料总结:通过二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我们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2. 准备诵读材料的课文和诵读辅助资料。

3. 准备诵读材料的诵读音频或视频资源。

4. 准备诵读活动的分组情况。

教学步骤:Step 1:创设诵读氛围(5分钟)学生们进入教室,教师可以放一段国学经典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曲和意境。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欢迎词或准备活动。

Step 2: 集体诵读(15分钟)教师将选取的国学经典课文逐句朗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模仿跟读。

教师可以分段诵读,让学生跟着朗读,不断调整语速和语调,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掌握能力。

Step 3: 分组诵读(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发相应的诵读材料。

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组织诵读,可以采用小组内互相传诵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同声合唱的方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Step 4: 组内展示(10分钟)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诵读内容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成员和全班同学进行欣赏。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增添表演的魅力。

Step 5: 学生评价和反思(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活动的评价和反思。

可以提问学生诵读过程中有何困难和收获,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发现了自己的进步等。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诵读所学的国学经典,并预告下一堂诵读活动的课文和内容。

Step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国学经典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国学,培养高尚的文化情怀和修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扩展延伸:1. 可以将诵读进行比赛,鼓励学生更积极、更认真地参与。

2. 可以邀请老师、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欣赏机会。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7)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7)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旨在引导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和审美能力。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语言能力和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本实施方案以小学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帮助学生打好古文基础,增加文化内涵,提升诵读水平和修养。

二、活动内容与方式1. 经典选取精选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中华经典作品,除了古文经典外,也可以选择一些现代经典作品。

要注重选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作品,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求。

2. 诵读形式采用集体诵读与个人朗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体诵读可以安排在每周的团队活动课上,由班级集体一起诵读,增强集体凝聚力。

个人朗诵可以作为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独立选择并精心准备一段经典作品,通过比赛形式展示出来。

3. 辅助材料准备为学生提供诵读材料,包括经典作品的文字、拼音和注释等。

可以借助图书馆、网络等途径,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所需的经典材料。

4. 专题活动开展一些与中华经典相关的专题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经典故事分享会、名著改编剧演出等。

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体验,激发他们对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三、活动的实施步骤1. 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学年计划,制定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具体时间安排。

2. 选择经典作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经典作品,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选择。

3. 材料准备为学生准备好经典作品的诵读材料,确保内容正确、完整,并提供必要的注释和解读。

4. 开展集体诵读在每周的团队活动课上,安排适量的时间进行集体诵读,可以先进行整体熟读,再进行小组对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5. 个人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个人朗诵比赛,鼓励他们独立选择并准备一段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通过比赛形式展示出来。

可以设立评委团,评选出优秀的个人朗诵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

二年级第一学期经典诵读计划

二年级第一学期经典诵读计划

二年级第一学期经典诵读计划为了提高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培养他们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设计了以下经典诵读计划。

1. 小诗歌经典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小诗歌,让学生们整齐划一地朗读诗歌,培养他们的语调感和语言节奏感。

比如《小白菜》、《小太阳》等。

2. 成语故事经典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让学生们逐个了解并朗读,培养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比如《井底之蛙》、《画蛇添足》等。

3. 儿童文学作品选取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们阅读并诵读其中的经典片段,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模仿能力。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狐狸的故事》等。

4. 名人言行经典选取一些名人的经典言行,让学生们朗读并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意思,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孔子的《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孙悟空的《西游记》中的经典台词等。

5. 动画片片段经典选取一些经典的动画片段,让学生们观看并模仿其中的语言表达和语音语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比如《熊出没》、《小猪佩奇》等。

6. 古诗词经典选取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简单古诗词,让学生们背诵并朗读,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比如《静夜思》、《咏鹅》等。

7. 寓言故事经典选取一些寓言故事,让学生们阅读并诵读,培养他们的寓言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比如《小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

8. 经典散文摘抄选取一些经典散文的片段,让学生们摘抄并朗读,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朗读能力。

比如《丑小鸭》、《小兔子找妈妈》等。

9. 动物故事经典选取一些以动物为主要角色的故事,让学生们朗读并表演其中的对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角色扮演能力。

比如《海底两万里》、《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

以上经典诵读计划旨在让二年级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全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培养他们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最终形成一个健康的成长习惯和优秀的文学素养。

二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二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经典诵读计划二(1)班一、基本理念从汉语言的特点来看,诵读是发挥了汉语富有音乐性的特点,特别是我国古代的诗文讲究平仄押韵,易于诵记。

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来看,诵读是培养小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小学生记忆潜能的有效开发。

应该说,小学是学生诵记的黄金时段。

但关键的是要学生读什么?诵读的内容绝不能仅仅是着眼于识字,诵读的应该是经典之作。

而所谓经典之作,指的是经受时间考验了的,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的智慧美和人性美的作品。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它们必须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体。

小学生只有读了此类作品,才能为他们的一生打下文化底子和品德底子。

因此,我校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一课时,选取了我国古代优秀诗文作为教学内容。

二、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汲取智慧,德智并行,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教学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读书习惯,开阔眼界、提升语文水平,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并具备良好的个性和品质,拥有快乐积极的人生。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

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4.发展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共享阅读资源和成果。

四、课程内容及编排一年级诵读课以教授《三字经》为主,让学生在每周四的第五节课学习。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同时,还给学生讲述其中的故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品德方面也受到启发。

利用一年的时间诵记《三字经》中的所有内容。

五、具体措施:1.在班内,建立“读书角”。

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

2.每日读2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和学生利用上午、下午各十分钟的预备时间诵读学过的内容和每周一节的诵读课时间背诵。

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河清中心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

二、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中学生诵读《古诗》,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1)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中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时间安排
早晨利用晨读时间开始五分钟的经典诵读;
每节课课前四分钟,大家一边念一边等其他小朋友进教室,帮助
安静教室气氛,从而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
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在时间上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四、具体措施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天10分钟的诵读时间,除早读时间、读书课、语文课的3—5分钟外,还应提倡课后诵读。

4.墙报栏专门开辟“经典诵读”板块,加深学生的印象。

5.给家长发信息联系,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全体师生都要积极参与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去,形成人人参与,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

五、诵读目录及计划
六、诵读内容
(上)
1、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三字经(节选)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5、对韵歌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6、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下)
1、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6、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活动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