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早期鸡致死的几种原因分析
雏鸡死亡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雏鸡死亡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雏鸡死亡的特点来分析引起死亡的原因,有利于尽快改善管理,及早处理病情。
1、仰卧或俯卧死亡
原因:代谢紊乱。
主要发生于第2周至第5周。
需要通过饲料的管理来解决。
2、仰面朝天,翅膀展开,一腿朝天
原因:猝死综合征(仰翻)。
雏鸡心跳停止,跳到半空后仰卧而死,有时也会俯卧而死。
应该降低光照强度,从而减缓生长速递,知道日死亡率不超过0.05%为止。
3、发育良好,嗉囊充盈
原因:大日龄而突然死亡的雏鸡,说明它们的心脏负担过重,血液循环差,氧气供应不足。
另外一个原因是心室或瓣膜感染(心内膜炎)。
4、体况发育中等偏下,胃部积液
原因:腹水。
3周龄肉鸡多发。
肉鸡易受热应激影响。
检查舍内二氧化碳浓度。
为避免下批肉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该限制肉鸡过快生长,保证舍内空气流通良好,昼夜温差控制到最小。
5、俯卧,伸脖,脚外翻
原因:呼吸道堵塞。
雏鸡因为病毒感染或严重的免疫反应,导致上呼吸道被炎性物质堵塞引起窒息。
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真菌感染:雏鸡张嘴喘气,无罗音。
6、“海豹”姿势:俯卧,脚外翻,颈伸直,喙微张,通常喙部粘有垫料
原因:肉毒梭菌中毒。
较少见。
2周龄雏鸡易得。
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中毒或是坏死性肠炎(梭菌属)也会造成肉鸡这种姿势。
文章来源:爱牧家禽养殖。
育雏早期鸡致死的几种原因分析

育雏早期鸡致死的几种原因分析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早期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
据临床调查结果来看,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前者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35%,后者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65%。
(一)先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种蛋来自患有白痢、支原体、马立克氏病等可经蛋传播疾病的种鸡群。
入孵前种蛋未消毒(这在农村孵化量小时很常见)或消毒不彻底,在孵化过程中胚胎由此染病,导致孵出的雏鸡患病致死。
2.孵化用具不清洁粘有病菌。
在农村炕孵、热水袋孵和母鸡自孵过程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孵化时病菌侵入鸡胚,使鸡胚发育不正常,出雏后脐部会发炎形成脐炎,这是导致雏鸡死亡率很高的原因之一。
3.孵化过程中的原因。
由于对孵化知识掌握得不全面,在孵化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及翻蛋晾蛋等操作方面不当,造成雏鸡发育不全,由此导致雏鸡早期死亡。
(二)后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低温。
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低温而导致雏鸡死亡的比例很大,尤其在出雏第3天死亡会达到高峰。
造成低温的原因是由于鸡舍保温性能差,外界气温过低,加温条件弱如停电、停火等,育雏室内有穿堂风或有贼风。
如低温时间过长,就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
经过低温环境未死的雏鸡,极易患上各种疾病和传染病,其结果对雏鸡危害极大。
2.高温。
造成高温的原因有:(1)外界气温过高、鸡舍内湿度大,通风性能差,雏鸡密度大; (2)舍内加温过度,或热量分布不均; (3)管理人员粗心造成室内温度失控等。
高温使雏鸡体热和水分的散发受阻,体热平衡紊乱。
短时间的高温,雏鸡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若时间过长,雏鸡就会死亡。
3.湿度。
通常状态下,相对湿度的要求不像温度那样严格,如在湿度严重不足、环境干燥、雏鸡又不能及时饮水时,雏鸡可能会脱水。
在农村因有鸡雏喝水会拉稀的说法,有些养殖户只喂给市售的配合雏鸡料,不供给足量的饮水,从而导致鸡雏因缺水而死亡。
雏鸡死亡率高的4大元凶,目前还有很多养户蒙在鼓里!

雏鸡死亡率高的4大元凶,目前还有很多养户蒙在鼓里!文 / 赢在畜牧近期鸡蛋价格飙升,毛鸡价格的走势也很漂亮,养鸡朋友的心情相对比较美丽,近几天有很多养鸡朋友问我雏鸡的问题,看来近阶段上鸡的养户真是不少,好多养鸡朋友在经历养殖雏鸡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么一个情况,雏鸡死亡的问题,这个问题着实愁人,鸡还没养大先死一批,换谁也闹心,今天我总结了4个雏鸡死亡的原因,大家认真看,因为可能有大半养户不知道其中的猫腻!第一、导致鸡苗大批死亡第一个原因就是被孵化场给坑了,有的养户反应,鸡苗刚从孵化场出来很好,伤亡率正常,养着养着死亡率就上来了。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孵化场如果一旦发现这批鸡苗有问题,他们为了把鸡苗正常的卖出去,在出厂前打针(头孢曲松钠+黄芪多糖+地米)同时配合着养殖户前三天的开口药,这样可确保鸡苗前7-10天不会出现大问题,即使有零星死亡养户也不会考虑有什么大问题,然而十天后死亡率会飙升!第二、所使用开口药多是营养成分,治疗性的药品很少导致的,还有就是很多养殖户在使用开口药的时候,常常将全天的用药量一次兑好使用,而药在长时间接触空气会药效降低。
所以如果你在误操作,就赶紧注意下!第三、鸡舍鸡群若密度过大,饮水器因放置不平均,或者环境突然变化,这些原因都会造成鸡群相互挤压引起死亡,所以我们要注意养殖细节,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面积养殖的数量,可养殖30-40只(前两周),随着周龄的增加,每周可以递减5只左右!第四、育雏期间的温度不合适造成,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这个问题很容易出现!育雏温度不是过低就是过高,温度过高引起雏鸡体热,食欲减退,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比较缓慢,抗病力比较差,死亡率较高。
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扎堆取暖,从而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从而造成死亡!以上四个点错误,你再育雏的时候有没有犯过呢?如果你的鸡场有特殊的其它情况,可以下方留言,我帮你分析解决,争取让鸡赢在起跑线上,后期才能谈盈利!。
雏鸡死亡的八大原因及对策

雏 鸡 出壳 后 体 内水 分 含 量很 高 , 如果 室 内湿 度 过 低 , 导致 雏 鸡发 生脱 水 现 象 , 现 为 绒 毛发 脆 , 会 表 大 量 脱 落 , 趾 干 瘪 , 鸡 消 瘦 , 欲 不 振 , 水 频 脚 雏 食 饮 繁, 消化 不 良。舍 内干 燥 、 土 飞扬 , 尘 也导 致 雏鸡 发 生呼 吸道 病 。
度 缓 慢 , 至发 生相 应 的 营养 缺乏 症 。 甚 雏 鸡 开食 , 一般 在 出壳 后 1~ 4 2 2h内 。 不能 超 过 4 8小 时 。 饲 料 应 含 粗 蛋 白质 2 %~ 2 0 2 %,代 谢 能
1 . MJk , 脂 肪 32 , 需 在 开 食 饲 料 里 加 蛋 19 /g 粗 2 .% 不 黄, 以免 1日龄 的雏 鸡 因 食人 过 多 的蛋 白质而 消 化
继续 采食 而鸡 群仍 然可 以照 常 睡眠 。 外 , 间给 光 此 夜
还 能有效 地 防止兽 害 , 又不会 引起 雏鸡 不安 或惊 群 。
6 湿 度 不 适 宜
鸡 粪可蒸 发 出大量 氨气 , 度过高 , 浓 也会 引起发 病 。 育雏 舍 要 注意 通风 换 气 。在 寒 冷 季节 , 风 应 通 选在 上 午 1 O点 至下 午 1 3点 , 通 风 时 , 提 高 舍 在 先 内温 度 2 3C, - o 通风 3 ~ 0 i , 0 4 m n 然后 关 上 窗户 。 将 或
生 素 和氨 基酸 饲料 ,不 能满 足雏 鸡 的 营 养需 要 , 严
6 %。前期雏鸡采食量 、 0 饮水 、 排便 以及垫料 中水 分 的蒸 发都 很 少 , 环境 干 燥 , 增 大环 境 湿度 。 在 应 可
雏 鸡相 互扎 堆 , 呼吸 困难 , 至死 亡 。 甚
雏鸡早期死亡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1、 种鸡因素 ①垂直传播病:枝原体、白痢、 大肠杆菌、脑脊髓炎 ②营养缺乏:B族维生素、A+E
2、孵化因素
温度、湿度、通风、运输、保温
3、 疾病因素 ①细菌感染引起脐炎
a、沙门氏菌感染:白痢、副伤寒 b、绿脓杆菌感染 c、大肠杆菌感染
②病毒病 脑脊髓炎
4、 单纯性消化不良:
采食过量、营养浓度过高
5、中毒及其它意外死亡
6、 饥饿与脱水
① ② ③ ④ ⑤ 长途运输 开食过迟 保温不当 灯光太暗 水盅或料槽太高
鉴别诊断
• 1、 绿脓杆菌感染: • 3天龄出现大批发病,病雏精神不振。皮 下水肿,眼角膜浑浊。腹部膨大、绿色 (绿腹)。腹泻、衰竭、死亡。头颈部 皮下可见有黄色冻胶样物。肝脏土黄色, 心包积液。病鸡有腹水。
• 4、 脱水 • 鸡爪干瘪、体轻、羽毛发干,肾 肿有尿酸盐沉积。
对策 1、 种鸡的净化 a、淘汰法 b、注射法 2、 种鸡的免疫 3、 及时开食 先饮后食 少 量多餐
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a、出壳第一天皮下注射庆大霉素 1200-1500 单位/只鸡,或恩诺沙 星0.5—1mg/只鸡 b、饲料添加酵母粉或益生素、B 什水 c、第三天至第五天使用强力霉素 等药物。
• 2、 小鸡大肠杆菌感染: • 剖检腹腔恶臭,肝褐色,气囊炎、 心包炎、肝周炎。腹部膨大,卵 黄呈黄褐色、易破裂。
• 3、 沙门氏菌感染 • 小鸡白痢:4—7天龄发病。糊肛。 肝表面有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心 肌有白色结节,肺有灰褐色结节。 盲肠有干酪样栓子。病雏眼睛呈云 雾状浑浊。 • 禽伤寒:肝呈古铜色。
导致雏鸡死亡的饲养管理因素有哪些

导致雏鸡死亡的饲养管理因素有哪些一、消毒不严格:进雏前,鸡舍清扫不彻底,不熏蒸消毒,只用消毒液喷一两次,使得微生物长期存在,雏鸡易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导致死亡。
二、温度低或多变:进雏前,舍内预温不够,导致雏鸡扎堆,挤压致死;温度过高,雏鸡呼吸强度大,失水较多;温度忽高忽低,雏鸡易受凉,造成拉稀,脱水,都会影响卵黄的吸收。
三、空气污浊:冬春育雏时,光想着保温,忽视适当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导致氨气、一氧化碳含量东东网络集团:过高,轻的出现呼吸道症状,严重的造成中毒。
四、超量饲养:养殖户大多存在超量饲养现象,本来能饲养1000只的鸡舍,进雏时多进100只或愿意让孵化场多添些雏鸡,盘算着即使伤100只还是能饲养1000只,正好达到要求。
殊不知,事与愿违,正是因为超量饲养,使鸡群密度大,不易于观察鸡群状况,发育不整齐,空气不好,疾病传播快,而导致较高的死亡率。
五、滥用药物:进雏后,不是选用雏鸡专用药预防白痢,而是偏听偏信药贩的话,将抗菌药大量使用,甚至将标有掺对200千克水使用的抗菌药几天就用完,加重了肝、肾负担,造成雏鸡大批死亡。
六、免疫不及时:鸡群在断喙后,由于应激或舍内空气不好,难免出现呼吸道症状。
有些养鸡户有的只要听见鸡群呼吸音过重就一停用药,耽搁了新城疫、法氏囊等主要传染病的二免,导致了传染病的发生。
另外,秋季进雏时不重视鸡痘苗的提前防疫,等到60天或120天刺种鸡痘苗,出现严重的鸡痘病,尤其是喉型鸡痘更易致死。
七、断喙不符合要求:不适时断喙或断喙时上下比例不合适,使鸡只互相啄羽、啄肛,因失血过多而导致死亡。
建议:进雏前,先将育雏室清扫、冲洗后熏蒸消毒,育雏室提前2~3天预温,1~3天内室温33~35℃,以后每周降2℃。
正确选择和使用预防白痢、球虫等病的药物,适时免疫、断喙、通风换气。
常见导致雏鸡死亡率高的六大原因

常见导致雏鸡死亡率高的六大原因
养殖全过程中,第一步便是育雏。
雏鸡抵抗力差,因而要搞好各个领域的管理方法事宜,合理提升育雏存活率。
而在育雏全过程中,这六大缘故非常容易导致雏鸡身亡
1、消毒杀菌进雏前,鸡棚清理不完全,不熏蒸消毒,仅用消毒剂喷一两次,促使微生物菌种长时间具有,雏鸡易感柒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导致身亡。
2、鸡棚温度进雏前,畜舍预温不足,导致雏鸡聚堆,挤压成型至死;温度过高,雏鸡吸气抗压强度大,缺水较多;温度时高时低,雏鸡易着凉,导致拉肚子,脱干,都是危害卵黄的消化吸收。
3、鸡棚自然环境春冬育雏时,光惦记着隔热保温,忽略适度通风换气,维持畜舍气体新鮮,导致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成分过高,轻的出
現呼吸道症状,比较严重的导致中毒了。
4、喂养相对密度养殖场大多数存有超额喂养状况,超额喂养使鸡群密度大,不便于观查鸡群情况,生长发育不齐整,气体不太好,病症散播快,而导致较高的致死率。
5、乱用治疗药物进雏后,并不是采用雏鸡专用型药防止白痢,只是人云亦云药贩得话,将抗菌药很多应用,乃至将标着掺对200KG 水应用的抗菌药几日就用完,加剧了肝、肾承担,导致雏鸡大量身亡。
6、免疫力不立即鸡群非常容易出現呼吸道症状,一些养鸡户一听见鸡群呼吸音太重就终止服药,耽误了新城疫、法氏囊等关键传染性疾病,导致传染性疾病产生,此外秋天进雏时不高度重视鸡痘苗的提早疫防,直到六十天或120天刺种鸡痘苗,出現比较严重的鸡痘病,尤其是喉型鸡痘更易至死。
雏鸡早期死亡如何预防

为每只雏鸡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生 长情况、饮食量、排便情况等,以 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隔离死亡雏鸡
及时隔离
一旦发现雏鸡死亡,应立即将其 隔离,避免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消毒处理
对隔离的鸡舍进行彻底消毒,可 使用适量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熏
蒸消毒。
追踪调查
对死亡的雏鸡进行病理学检查, 分析死亡原因,为后续防治提供
孵化因素
孵化条件
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对雏鸡的存活率有重要影响。
孵化设备
孵化设备的先进性和卫生状况也会影响雏鸡的存活率。
饲养环境因素
饲养环境差
饲养环境不卫生、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等因素都会增加雏鸡的死亡风险。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质量不佳、饲养密度过大、饮水不足等问题也会影响雏鸡 的存活率。
依据。
对症治疗
01
针对病因治疗
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确定导致 雏鸡死亡的病因,选择相应的药 物进行治疗。
02
03
增强免疫力
调整饮食
在疾病流行期间,可给雏鸡注射 疫苗或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 提高其免疫力。
根据病情调整雏鸡的饲料配方, 增加营养摄入量,促进其生长发 育。
04
雏鸡早期死亡的预防建议
定期检查孵化设备
补充足够的水
雏鸡需水量大,应提供充足、新鲜的水源,确保雏鸡饮水充足。
03
雏鸡早期死亡的补救措施
及时发现死亡
观察鸡群状态
定期观察鸡群的整体状况,注 意雏鸡的饮食、排便、活动等
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建立检查制度
制定定期检查雏鸡的制度,包括观 察鸡冠、羽毛、肢爪等部位,以及 检查雏鸡的体温、呼吸、心跳等生 理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雏早期鸡致死的几种原因分析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早期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
据临床调查结果来看,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前者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35%,后者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65%。
(一)先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蛋来自患有白痢、支原体、马立克氏病等可经蛋传播疾病的种鸡群。
入孵前种蛋未消毒(这在农村孵化量小时很常见)或消毒不彻底,在孵化过程中胚胎由此染病,导致孵出的雏鸡患病致死。
2.孵化用具不清洁粘有病菌。
在农村炕孵、热水袋孵和母鸡自孵过程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孵化时病菌侵入鸡胚,使鸡胚发育不正常,出雏后脐部会发炎形成脐炎,这是导致雏鸡死亡率很高的原因之一。
3.孵化过程中的原因。
由于对孵化知识掌握得不全面,在孵化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及翻蛋晾蛋等操作方面不当,造成雏鸡发育不全,由此导致雏鸡早期死亡。
(二)后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低温。
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低温而导致雏鸡死亡的比例很大,尤其在出雏第3天死亡会达到高峰。
造成低温的原因是由于鸡舍保温性能差,外界气温过低,加温条件弱如停电、停火等,育雏室内有穿堂风或有贼风。
如低温时间过长,就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
经过低温环境未死的雏鸡,极易患上各种疾病和传染病,其结果对雏鸡危害极大。
2.高温。
造成高温的原因有:(1)外界气温过高、鸡舍内湿度大,通风性能差,雏鸡密度大; (2)舍内加温过度,或热量分布不均; (3)管理人员粗心造成室内温度失控等。
高温使雏鸡体热和水分的散发受阻,体热平衡紊乱。
短时间的高温,雏鸡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若时间过长,雏鸡就会死亡。
3.湿度。
通常状态下,相对湿度的要求不像温度那样严格,如在湿度严重不足、环境干燥、雏鸡又不能及时饮水时,雏鸡可能会脱水。
在农村因有鸡雏喝水会拉稀的说法,有些养殖户只喂给市售的配合雏鸡料,不供给足量的饮水,从而导致鸡雏因缺水而死亡。
有时因长时间饮水不足,突然供给饮水,雏鸡争饮,造成雏鸡头部、颈部及全身羽毛湿透,短时间干燥不了易引发疾病死亡。
湿度的过高或过低都对雏鸡生存不利,适宜的相对湿度应在70%~75%。
4.饥饿。
有多种因素影响雏鸡采食和食欲,造成雏鸡饥饿死亡。
如育雏室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噪音、光照不足、雏鸡密度过大等不良因素,或其他如料盘、水盘数量不够或放置不当,饲料或饮水品质不良,或有疾病感染等,都会导致雏鸡因饥饿而死亡。
5.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
如兽害、鼠害、啄癖、药害等人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