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城市重点功能区开发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总体规划评估中的指标体系评估探讨

城市总体规划评估中的指标体系评估探讨

I l m mn l s l U r b a n m a s t e r p l a n , I n d i c e s s y s t e m,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r a t i o , E v a l u a t i o n
虽然近几年来城市总体规 划 ( 以下简称 “ 总规” ) 的
I n d i c e s E v a l u a t i o n Of Ma s t e r Pl a n / Ma L i b o , Xi Gu a n g l i a n g , Ga i J i a n , Ch e n Y i n g
帅 峨 口U r b a n ma s t e r p l a n e v a l u a t i o n i s a c o mp l e x d i f i c u l t p r o j e c t . T h e p a p e r t a k e s P i n g d u a s a c a s e s t u d y , i n t r o d u c e s i mp l e me n t a -
评 价 更 具 直 观性 、系 统 性 , 还 有利 于 促 进 规 划 过 程 由简 单 的静 态封 闭 式 逐 渐 向 动 态 导 控 的 良性 循 环 式 转 变 。
[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实施完成率 ;评估
[ 文章编号] 1 0 0 6 — 0 0 2 2 ( 2 0 1 3 ) 0 3 - 0 0 7 5 - 0 6 [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4 [ 文献标识硼 B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评 估 中 的指 标 体 系 评 估 探 讨
口 马利 波 ,席 广 亮 ,盖 建 ,陈 颖

城市新区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新区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新区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新区规划是指在既有城市基础上新建起一片城市,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

新区规划的环境评价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确保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新区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一、自然环境评价指标1.生态保护:包括湿地、森林、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2.环境质量:包括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指标,评估新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3.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质、水量、水土保持等指标,评估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经济环境评价指标1.经济发展:包括GDP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机会等指标,评估新区规划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2.土地利用评价:包括土地的开发利用率、土地多功能利用等指标,评估新区规划的土地利用效率。

3.能源利用评价:包括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评估新区规划对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社会环境评价指标1.居民生活质量评价:包括居民收入、居民健康、教育水平等指标,评估新区规划对居民生活的改善程度。

2.社会文化评价:包括文化活动、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等指标,评估新区规划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

3.社会保障评价:包括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指标,评估新区规划对社会保障的支持程度。

四、城市环境评价指标1.交通出行评价:包括交通拥堵、交通网络结构等指标,评估新区规划的交通出行便利性。

2.城市绿地评价:包括公园绿地占比、行道树种植密度等指标,评估新区规划对城市绿化的贡献。

3.城市景观评价:包括建筑风格、城市设计、建筑高度等指标,评估新区规划对城市景观的美化作用。

通过以上指标的评价,可以综合评估城市新区规划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也可以指导新区规划的调整和改进,保证新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环境的最小影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各个指标进行加权计算,以反映各个指标的重要性。

同时也需要进行前期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提供科学的依据。

城市发展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估

城市发展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估

城市发展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估城市发展规划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城市的规划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优化规划,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改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经济的腾飞。

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目标是否达成,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指标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其中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等。

经济指标可以看出城市发展的经济增长率、GDP、就业率等,社会指标可以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保障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环境指标可以反映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等。

三、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数据收集为了评估城市规划实施效果,需要充分收集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户籍统计、经济统计等途径获取。

数据的采集要准确、全面,对于特定指标,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评估标准进行衡量。

四、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分析可以通过数据的对比、计算指标的增减等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进行。

综合两种分析方法可以得出比较客观和全面的评估结果。

五、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挑战与问题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比较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其次是评估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问题,不同的规划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评估指标,如何平衡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挑战。

六、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意义和价值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规划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

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和市民参与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城市更新行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新时代城市更新行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新时代城市更新行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发布时间:2023-04-27T07:20:09.43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7期作者:李虎[导读] 城市更新行动是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基于新发展理念,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城市更新和改造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期为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供理论支持。

从城市更新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层面构建城市更新行动综合评价体系,着力实现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摘要:城市更新行动是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基于新发展理念,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城市更新和改造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期为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供理论支持。

从城市更新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层面构建城市更新行动综合评价体系,着力实现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城市更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法;城市建设和更新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着眼于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

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都迫切需要对城市原有空间形态结构及老旧建筑进行更新改造。

如何正确理解城市更新并作好更新规划、制定更新政策、落实更新手段,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城市更新的基本属性1.1国家治理制度变革需求新时代城市更新是国家发展到当前整体国民经济水平的制度革新,是两个“百年目标”、党的“十九大”及“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目标要求。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变革,更是新时代规划政策、土地政策和资金政策等一系列社会治理的创新。

1.2经济发展构建调整需求新时代城市更新肩负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已从增量快速扩张向存量优化提质转变。

重点思考“土地财政”带来飞速发展之后的经济战略和城市更新背后的财税逻辑是核心之一。

城市更新不仅是对既往高速度建设城市遗憾的补课,更是对新形势下城市运营的提级。

1.3社会主义民生诉求人民城市为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更新的核心要义。

我国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益评估与管理

我国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益评估与管理

我国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益评估与管理一、引言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城镇化发展既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带来了城市问题和资源环境压力等问题。

因此,对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进行评估和管理,可以帮助有效解决城市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和问题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截至2019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0.6%,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但城镇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土地资源过度消耗,城市空气质量差,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城镇化的发展也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一些城镇化项目缺乏规划和设计,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一些城市扩张过快,导致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跟不上,城市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

这些问题说明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亟待评估和管理。

三、城镇化质量和效益的评估城镇化质量和效益评估是对城镇化发展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旨在评估城镇化进程的目标达成程度、资源利用情况、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城镇化质量和效益的评估所需的数据和指标包括:城镇化率和城市化速度、城市空气质量、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等。

评估重点在于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实现目标的进程。

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评估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

从宏观层面看,需要从城镇化的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规划等角度进行评估;从微观层面看,需要考察城镇化对人口和市场的影响,以及城市的社会服务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四、城镇化质量和效益的管理城镇化质量和效益管理包括城镇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

其中,城镇化规划是城市化的基础。

规划应强调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保障市民的居住和工作条件,同时考虑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

城镇化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城市”发展。

建设应始终将人民利益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

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能源消耗、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管。

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估与优化

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估与优化

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估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综合体是指将不同功能、不同业态的建筑物、设施和服务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城市空间。

它既可以提供居住、工作、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也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对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估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地理位置。

一个位于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的城市综合体往往具有更大的经济潜力和吸引力。

此外,城市综合体的规模和功能也是评估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规模较大的综合体可以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多功能的综合体则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

其次,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估需要考虑到不同业态之间的协同效应。

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应该能够实现不同业态之间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例如,商业和娱乐设施的引入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带动当地的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而办公楼和住宅楼的建设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居住空间,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因此,在评估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业态之间的协同效应。

此外,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估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和社会效益。

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它还应该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

这些环境和社会效益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综合体的吸引力,还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评估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

例如,开发商希望通过城市综合体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而政府则希望通过城市综合体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在评估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城市功能综合评价方案

城市功能综合评价方案

城市功能综合评价方案背景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功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评价城市功能的优劣,对于提高城市的各项建设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城市功能综合评价方案。

方法本方案的城市功能综合评价指标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实现其他功能的基本条件。

本指标考核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城市生活环境城市生活环境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依托,对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有着重要影响。

本指标考核城市的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

本指标考核城市的经济增长率、就业率、人均GDP等经济发展方面的水平。

文化资源和公共服务城市受益于文化所带来的吸引力,一流的文化资源拥有能力与其他城市区分开来。

本指标考核城市的文化资源丰富程度、博物馆、公共设施等文化设施的规模和覆盖面。

社会治理能力城市的安定和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稳定程度,完全依赖于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方面的有机配合。

本指标考核城市的治理体系和能力,包括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政府公信力等方面。

以上指标可以由相关部门或者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采集,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得到每个城市的综合评分。

应用本方案可以应用于城市绩效管理、城市竞争力评估、招商引资等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本方案了解城市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举措推动城市的各项建设。

结论城市功能综合评价方案是一种全面评估城市各项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经济发展、文化资源和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评估,提供了一种科学、全面、有效的城市评价标准,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和治理的环境效益评价研究

城市规划和治理的环境效益评价研究

城市规划和治理的环境效益评价研究一、城市规划的环境效益评价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需求,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城市规划的环境效益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中的核心内容,通过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例如,对于农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等不同用途的土地,可以通过评价其对生态系统、水资源等环境要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

2.交通规划效益评价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不同交通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可以引导城市交通发展,减少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通过评价不同交通规划方案对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生态系统等的影响,可以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交通方式,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益。

3.建筑和房地产规划效益评价建筑和房地产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建筑和房地产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提高建筑节能性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通过评价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能源利用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建筑和房地产规划方案,提高建筑和房地产的环境效益。

二、城市治理的环境效益评价城市治理是指通过制定政策、管理手段和法律法规等,对城市运行和管理进行控制和引导,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和环境保护水平。

城市治理的环境效益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保护政策效益评价环境保护政策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改进政策措施,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益。

例如,通过评价环境保护政策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调整和改进环境保护政策,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2.城市垃圾处理效益评价城市垃圾处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不同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益。

例如,通过评价垃圾焚烧、填埋、分类处理等方式对大气污染、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可以选择环保型的垃圾处理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城市经济学视角
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功能区的研究侧重于其对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分析,通过对城市 功能区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及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综合分析,对其经营效益及对城市经济发展 的带动作用进行评价。目前国内对重点功能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基于这一视角, 如吴丹(2012)提出了北京市 CBD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贾生华、赵蔚等均对钱江新城 CBD 的建设成熟度进行了评价。
图 2-1:武汉市重点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表 2-1:武汉市 10 个重点功能区基本情况一览表
区域面积 序号 重点功能区
(公顷)
发展定位
规划建筑总量
二七沿江商
1
291.05
务区
国际总部型商务区
核心区 250 万平方
武汉中央商
“立足华中、面向世界、服务 1485.5 万平方(其中新增约
2
741.15
务区
1 重点功能区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当前国内外对城市功能区或类似区域的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社会学、城市地 理学和城市经济学等领域,通过不同指标的划定,对城市功能区的外部效应、运营效益及衰 退风险等进行评价。
1.1 城市社会学视角
城市社会学领域主要研究城市功能区的外部效应,典型案例是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受 其所带来的外部正效应影响,周边地价出现明显上升,纽约政府将这部分额外收益用于平衡 中央公园的开发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央公园建设的资金困难。目前,国外对城 市功能区外部效应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附加价值法(CVM)、享乐估价法(HPM)和旅行费用 法(TCM)等。
城市重点功能区开发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徐放,喻建华
摘要:重点功能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其所收获的政策关注度、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功能导入等 各方面的力度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对于我国多数城市而言,重点功能区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关注的重点 多集中于重点功能区“终极理想状态”的空间状态描绘,而对重点功能区实施综合绩效预测、评估关注并 不够。在实施层面,重点功能区的土地储备实施主体主要着眼于土地出让金,对实施后产生的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考虑并不多,单一地从土地出让的角度来评价重点功能区的建设绩效,可能导致“一叶障目”。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比国内外对重点功能区或类似区域的评估理论,探索适合国内重点功能区的综 合效益评价体系,为重点功能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重点功能区,土地储备,综合效益评价
2 武汉市重点功能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2.1 武汉市重点功能区建设现状
2014 年,武汉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的意见》(武政〔2014〕47 号),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二七沿江商务区、武汉中央商务区(王家墩)、汉正街中央服务区、 四新会展商务区、武昌滨江商务区、青山滨江商务区、杨春湖商务区、江湾片区、归元寺片 区及华中金融城片区等 10 个重点功能区,规划建设面积共计 39 平方公里(单个功能区为 3~ 5 平方公里),在储备及可储土地面积约 16.4 平方公里。10 个重点功能区范围内现有常住人 口 70 万人,其中涉及拆迁人口约 30 万人。通过重点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和 投资合力,以点带面,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优化。(详见图 2-1、表 2-1)
商务区
289.19
综合型商务功能区
607 万平方
世界进入中国的重要转乘中心;中
杨春湖商 7
务区
部地区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旅 启动区 150 万平方(公共建筑 674.08
游集散中心;武汉市重要的现代服 约 88.3 万,(办公约占 61.2 万))
务功能区和绿色生态活力新区。
8 汉江湾片区 249.18
全国”现代服务业中心
1386 万平方)
四新会展商
3
282.12
务区
多功能复合型的国际博览城
346 万平方
汉正街中央
4
345.78
服务区
世界级滨水旅游商贸区
规划建筑总量 1200.9 平方米, 预计新增 847 万平方
武昌滨江商
5
277.9
务区
复合型、生态型滨江商务区
核心区 250 万平方
青山滨江 6
/
按照新增 300 万平方估算
9 归元寺片区 287.37
综合性宗教文化旅游区
启动区 110 万平方
华中务全国、面向 预计新增建筑面积 700 万平方
世界”的华中金融服务中心
2.2 评价指标设定原则
2.2.1 指向核心目标
根据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重点功能区是“承担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
重点功能区是城市内资本、信息、人才、服务高度聚集的区域,在新的宏观经济发展背 景下,重点功能区对城市全方位发展的带动作用与日俱增。重点功能区建设本质上是一种超 越宗地的整体开发模式,与一般性的开发项目相比,重点功能区开发过程中的土地储备除涉 及房屋征收外,还需同步完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建设标准高、开发规 模大、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涉及部门多。因此,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重点功能 区综合效益评价,对于城市的健康运营有着积极意义。
1.2 城市地理学视角
城市地理学希望通过对反映城市功能区空间特征的指标进行分析,对功能区的空间转移 及衰退风险进行预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墨菲和万斯所提出的 CBD 指数,即商务 中心高度指数(CBHI)和商务中心强度指数(CBII)。他们将 CBHI≥1 且 CBII≥50%的连续 街区认定为 CBD,通过对指数变化情况的分析对 CBD 的空间转移趋势和衰退风险进行判断。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无论哪一视角下的城市功能区评价体系,其评价要素大多侧 重于经济层面,而重点功能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除承担经济引擎功能外,也承担着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集中展示城市形象的功能。因此,我们认为应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角 度,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分别用来衡量土地开发对经 济发展、居民生活及环境承载力带来的影响,从而评价其综合效益。
谋划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代表职能”。实施评价应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开展评价。
2.2.2 体现渐进过程
重点功能区建设有土地储备、土地供应、项目建设等若干环节,而土地储备长达数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