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构建探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与现有控规指标体系的衔接

控规是落实城市总规目标要求,指导修规建设的一个重要规划层次,现有控规指标体系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设施配套和行为活动四个方面的内容。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与方法应与控规的规划编制体系相衔接,做好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衔接,结合用地功能和布局,明确各单元或地块的主要控制指标,落实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原则、方法及技术措施,将不易直接操作实施的指标( 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污染控制率等)分解为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下沉式绿地率和调蓄容积等指标,以便于在具体落实时将控制指标层层传递到建设项目中( 图1)。由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和污染控制率等控制指标需通过各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实施才能达到目标要求,而一项措施一般也与多个指标有关联。只有将海绵城市的建设指标落实到具体地块,对各项控制指标、控制要求进一步细化,并与相应的具体工程措施对应,使它们之间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关系,据此提出规划许可要求,才能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控制和引导指标主要包括单位面积雨水控制容积( 超过一定建筑面积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建对应体积的调蓄空间)、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污水再生利用率、管网漏损率和面源污染控制率等,在项目审查中按照控规要求,审查项目用地中的雨水调蓄利用设施、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湿地、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设计内容,并与控规指标的相符性进行校核。海应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绵城市控制指标的选取可针对不同的城市特点有所侧重,

核心问题,如缺水地区应强化雨水资源利用,内涝风险区应强化消减峰值和雨水的储存调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强化径流污染控制和峰值控制等指标,以达到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水生态方面1.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综合指标:单位面积雨水控制容积。(1)

城市年径流量控制率对应根据总规确定的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的设计降雨量值( 根据各城市的降雨分布特征,应单独推算,资料缺乏时可参照《我国部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一览表》中与降雨规律相近城市的设计降雨量值及各类用地对应的径流系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确定单位面积雨水控制容积(m3/hm2)。计算公式如下:V 单位面积=10Hф公式(1)式中,H 为设计降雨量(mm);Ф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按照不同汇水面的种类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由控制容积指标可得出总控制容积,计算公式如下:V=V 单位面积F 公式(2)式中,F 为汇水面积(hm2);单位面积雨水控制容积应在控制单元内进行平衡计算,通过各地块分项指标进行控制实施。

(2) 分项指标及其对应的具体设施。

在确定雨水控制容积后,需进行各分项指标的赋值,进行相应的设施建设,以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的要求。①下沉式绿地率及下沉深度。下沉式绿地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可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绿地、广场、建筑与小区内。下沉式绿地率指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占绿地总面积的比例,下沉深度大于10 cm。在地形条件允许的区域,应在保证建筑、场地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设计下沉式绿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占绿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作为一个评分项;《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规定下沉式绿地率不低于25%;《山东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评估验收要点》、北京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定下沉式绿地率不低于50%。因此,建议下沉式绿地率的取值为20%~50%。②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对屋顶荷载、防水及坡度等的要求较为严格,具体设施包括花园式绿色屋顶、简单式绿色屋顶等。《深圳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规定公共建筑绿色屋规定新建建筑与小区中高》)试行( 《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50顶率为

度在30 m 以下、坡度小于10°的屋顶宜采用屋顶绿化,且屋顶绿化面积宜占该类建筑屋顶面积的30%~85%,改造建筑与小区可根据建筑条件采用屋顶绿化。建议绿色屋顶率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取值为15%~50%。③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适应的区域较广,可用于建筑与小区的道路、广场、停车场和市政道路等,具体设施包括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排水( 雨水) 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规定在新建地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4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透水铺装率达到50%的要求作为一个评分项。④其他雨水集蓄利用设施。结合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可提出城市蓝线中的调蓄湖,以及建筑与小区内的蓄水池、雨水罐、人工土壤渗滤等设施的建设要求和建设规模,计算雨水控制容积。

2.生态岸线建设

城市水系在城市排水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对河湖水系的自然岸线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对盖板渠、硬化河渠进行生态修复和改造,并进行流量计算,以满足雨洪行泄条件,使规划后的水域面积不小于规划前,对水

系进行保护与恢复,发挥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并在控规中划定蓝线控制线,落实相关的建设要求。

3. 径流总量控制指标的校核

在控规中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将规划目标分解为可管控与操作的建设控制指标,有利于判断控规自身土地利用及其控制要求所能达到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结合当地气候、水文特点、地表地形变化、地面高程信息和入渗表面等情况,以有条件的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计算,及以上各项指标及其用地构成等条件,

城市可通过水文水力计算与模型模拟的方法进行校核,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修正与优化,达到径流总量控制要求;将各项指标控制要求在地块中予以明确,作为用地出让、规划许可的建设条件,指导修规的深化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校核流程如图2 所示。

二、水环境方面水环境质量1.

在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河湖水系的水质不能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

准,III 《地下水质量标准》IV 类标准,地下水监测点位的水质不能低于的的且应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除落实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外,对于具体设施,应按照不同的用地类型提出指导性建设意见。城市面源污染控制2. 对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在控规中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 实施雨污分流,在控规市政排水规划中予以落实。

(2) 建设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在地块中提出指导性意见。参照《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根据雨量、雨型、面源污染状况、地形地貌和城市特征等,对雨水弃流量按照实测结果进行计算。当无资料参考时,屋面弃流采用2 ~3 mm 的径流厚度,地面弃流采用3 ~5 mm 的径流厚度,污染严重时取较大值。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W=10£F 公式(3)式中,W 为设计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量(m3),£为初期径流厚度(mm)。

(3) 径流污染控制,在城市径流污染中,悬浮物(SS) 与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 等污染物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可采用SS 总量去除率作为径流污染控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 总量去除率一般为40%~60%,年SS 总量去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年SS 总量去除率=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 的平均去除率公式

(4)经过计算年SS 总量去除率,进而提出建设各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指导性意见,消减污染负荷。具体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应根据设施特点进行确定,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的参考值如表2所示。

1. 水环境质量

在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河湖水系的水质不能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V 类标准,地下水监测点位的水质不能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III 类标准,且

应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除落实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外,对于具体设施,应按照不同的用地类型提出指导性建设意见。

2.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实施雨污分流,(1) 在控规中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对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在控规市政排水规划中予以落实。(2) 建设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在地块中提出指导性意见。参照《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根据雨量、雨型、面源污染状况、地形地貌和城市特征等,对雨水弃流量按照实测结果进行计算。当无资料参考时,屋面弃流采用2 ~3 mm 的径流厚度,地面弃流采用3 ~5 mm 的径流厚度,污染严重时取较大值。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W=10£F 公式(3)式中,W 为设计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量(m3),£为初期径流厚度(mm)。(3) 径流污染控制,在城市径流污染中,悬浮物(SS) 与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 等污染物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可采用SS 总量去除率作为径流污染控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 总量去除率一般为40%~60%,年SS 总量去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年SS 总量去除率=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 的平均去除率公式(4)经过计算年SS 总量去除率,进而提出建设各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指导性意见,消减污染负荷。具体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应根据设施特点进行确定,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的参考值所示。2如表.

三、水资源方面污水再生利用率1.再生水包括污水经处理后,通过管道及输配设施等输送的用于市政、工业、农业、园林绿地灌溉等用水,以及经过人工湿地、

生态处理等方式,主要指标达试(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类要求的污水厂尾水。到或优于地表IV

类标准3和城区内水体水环境质量低于IV 500m行)》中规定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中水厂)站20%。控规中需落实污水处理厂( 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的建设,以及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利用设施的建设。( 站)

2. 雨水资源利用率对径流雨水进行滞留、集蓄和收集,并用于道路浇洒、园林绿化灌溉、市政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的特需要时加以利用,杂用和工农业生产中,在下雨时蓄水,《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规点,具体设施包括蓄水池、雨水罐等。年日雨水设计径流2 ~1 定雨水储存设施的有效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现期

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的值。南京的《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规定占地面积2 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必须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北京、武汉等城市规定建筑与小区新建工程硬化屋面面积达到2000m2 及以上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达到不小于30 立方米/ 平方千米的硬化面积的配建标准。推动雨水综合利用,首先要将雨水回收利用设施建设纳入控规体系中,在控规中提出配建要求,以便在具体项目建设前提出规划要求。

3.管网漏损控制

供水管网漏损率应不高于12%,控规中应在水量预测、管径选择方面与该标准相一致。

四、水安全方面

1.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

海绵城市管渠的建设标准、内涝防治标准应达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

城市防洪应达到《防洪标准》的要求,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河湖水系堤坝建设、低影响开发措施( 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调蓄利用等) 和管渠建设等,这些均需在控规的市政排水规划、地块开发控制和蓝线规划中进行控制或提出建设要求。

2. 饮用水安全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一级保护区水质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类标准以及饮用水源补充、特定项目的要求,二级保护区水质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I 类标准以及饮用水源补充、特定项目的要求。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要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的III 类标准的要求。在控规中应对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建设项目提出控制要求。.

五、制度建设方面制度建设主要为蓝线、绿线的划定与保护。在控规中划定蓝线、绿线,提出下沉式绿地相应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管理规定,包括绿线内弃流池、集蓄池、和生态岸线控制的建设要求等。六、竖向设计方面竖向设计需合理组织地表径流、汇水分区,与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的布城市水系和管渠系统局相协调,使地块及道路径流有组织地汇入周边绿地系统、中,充分发挥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作用。七、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水资源和水环境、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从海绵城市在水生态、控明确其在控规中的落实方式。水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出发,归纳各项指标要素,中的指标内容细化后,纳入海绵城3 规中需深化落实的内容如表所示。将表3

可管控的市控制指标体系中,将地块径流控制率、污染控制率等分解为可操作、通过配套建设项目来支撑规划指具体指标,相关指标作为控规地块的控制要求,表( 标的实现,引导修规的落实,并与水系、市政、交通和竖向等内容相协调。

4).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 类别项指标要求方法性质 一、水生态1 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 当地降雨形成的径流总量,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规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在低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 应的降雨量时,海绵城市建设区域不得出现雨水外排现象。 根据实际情况,在地块雨水排 放口、关键管网节点安装观测 计量装置及雨量监测装置,连 续(不少于一年、监测频率不 低于15分钟/次)进行监测; 结合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数 据、相关设计图纸、现场勘测 情况、设施规模及衔接关系等 等进行分析,必要时通过模型 模拟分析计算。 定量(约束性)2 生态岸线恢复 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城市河湖水系岸线、加装盖 板的天然河渠等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蓝线控制要求,恢复其 生态功能。 查看相关设计图纸、规划,现 场检查等。 定量(约束性)3 地下水位 年均地下水潜水位保持稳定,或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平 均降幅低于历史同期。 年均降雨量超过1000mm的地区不评价此项指标。 查看地下水潜水水位监测数 据。 定量(约束性, 分类指导)

类别项指标要求方法性质 4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得到缓解。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夏季(按6-9月)日 平均气温不高于同期其他区域的日均气温,或与同区域历史 同期(扣除自然气温变化影响)相比呈现下降趋势。 查阅气象资料,可通过红外遥 感监测评价。 定量(鼓励性) 二、水环境5 水环境质量 不得出现黑臭现象。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 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且优于海绵城市建 设前的水质。当城市内河水系存在上游来水时,下游断面主 要指标不得低于来水指标。 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 机构开展水质检测。 定量(约束性) 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不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 或不劣于海绵城市建设前。 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 机构开展水质检测。 定量(鼓励性)6 城市面源污染 控制 雨水径流污染、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1.雨水 管网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2.非降雨时段,合流制管渠 不得有污水直排水体;3.雨水直排或合流制管渠溢流进入城 市内河水系的,应采取生态治理后入河,确保海绵城市建设 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IV类。 查看管网排放口,辅助以必要 的流量监测手段,并委托具有 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 水质检测。 定量(约束性) 三、水资源7 污水再生利用 率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和城区内水体水环境质量低于 IV类标准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0%。再生水包括 污水经处理后,通过管道及输配设施、水车等输送用于市政 杂用、工业农业、园林绿地灌溉等用水,以及经过人工湿地、 生态处理等方式,主要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IV类要求的污 水厂尾水。 统计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 中水站等)的污水再生利用量 和污水处理量。 定量(约束性, 分类指导) 1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设施建设探索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设施建设探索 发表时间:2019-04-08T10:00:07.4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作者:刘言斌 [导读]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 上海浦东新区东宝市政实业有限公司上海 200125 摘要: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综合排水设施建设养护中合理设置,发挥设施调蓄、存储、运用的作用,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修复城市水生态,合理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综合排水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化率越来越快,在快速城镇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例如城市内涝频发、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为此,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排水设施建设上如何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是我们排水人需要思考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加强城市排水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大要素 1、渗: 由于建设时把城市构造成了钢筋水泥的深林,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循环,水资源的地表、地下消耗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要加强自然的渗透,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2、滞: 滞的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流径调节、地形调节,让雨水延长汇流时间,并引流到我们想要雨水流到的地方,用时间换空间,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过大的现象,延缓集中降雨形成径流高峰。 3、蓄: 现有的治水理念是快速的将水排入水体,不要形成内涝,将雨水一排了事缺少对有效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蓄的概念就是通过合理布局、科学构建一些能储水的排水构筑物,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的作用。 4、净: 净是指水通过土壤、植被、路面、构筑物等各种媒介的渗透,运用渗滤、净化、生物处理等方式,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建成一个循环系统。 5、用: 在经过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不管是水资源充足地区还是贫瘠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 6、排: 排是利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三、海绵城市推进建设中城市综合排水设施的作用 1、改变现有排水理念: 现有排水只是尽快将雨水排入水体,缺乏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前瞻思维,改变原有的排水理念,综合采取 “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措施,统筹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安全,发挥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控制雨水径流,通过“渗”来补充地表水,通过“蓄”合理调蓄降水,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人水合一的生态之城。 2、改善内涝积水现象: 通过对排水分区区域情况、设施情况、蓄排情况、防洪情况、应急情况等的众多内涝积水成因的分析,了解区域内的内涝积水点分布情况,评估通过排水管网建设、城市泵排建设、调蓄空间建设、防洪水利建设来延缓降雨积水峰值时间,消减流量峰值,同时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加强城市应急处置能级来解决或改善内涝积水现象,让我们的海绵城市能径流滞蓄排的更为合理有效。 3、改善水体黑臭现象: 水体黑臭问题在岸上,通过排水体系调研(排水体制、管网连接情况和管网运行水位)、错接混接情况、管道破损运行情况、外来水汇入(地下水入渗、河水倒灌、上游入流等)情况、排水口调查、污水处理厂调查、河道调查,排摸混接、偷排、处理不达标超标排放等污染水体的污染源,通过雨污分流纳管、封堵违规排水口、严惩超标排放、加大污水处置效能、前期雨水截流等排水设施建设来解决或改善水体黑臭现象,让我们的海绵城市排出的是达标水质。 四、海绵排水设施建设的探索 要解决“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问题,需细化探索海绵排水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管理能力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格局合理、蓄排兼备、水流通畅、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水务保障体系,增强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以下扼要谈谈我对海绵城市理念下排水设施的建设想法: 1、推进雨水系统提标改造: 遵循安全高效、排蓄结合的原则,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排水防涝标准、雨水径流标准及污染治理标准,提标改造改善城市雨水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 .doc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39号)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苏建函城〔2018〕754号)要求,结合泰州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公园、城市水系统建设,努力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规范。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城市发展,以科学规划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相关规划,完善技术标准规范。 2.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为本。充分发挥河、林、湿地等自然原始地形地貌对雨水的自然积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注重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突出生态效益。 3.坚持民生为先,统筹推进。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水

安全保障能力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加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无缝衔接,提升城市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我市规划区内海绵城市建设,新城区所有新建项目和新开发地块均按照海绵城市要求建设;老城区结合内涝治理、黑臭河道治理、旧城改造等逐步推进海绵化改造。整体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SS削减率≥45%,水面保持率≥15.5%。到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二)近期工作目标 到2020年,完成近期规划海绵分区的海绵城市区域建设,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用两年时间解决分区内的河流生态退化、水体黑臭、内涝严重等问题,全面提升分区内的“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建设水平。2019-2020年,对6个海绵分区的建设以每年50%以上的面积推进,到2020年完成22%的建成区面积建成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目标。在市区范围内,对于建筑小区、园林绿地、道路广场、河道水系等类型的新改扩建项目,在2019—2020年竣工的,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须达到100%。 (1)北部街区和老城核心区海绵分区 北部街区和老城核心区分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由海陵区政府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推进。该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构建探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与现有控规指标体系的衔接 控规是落实城市总规目标要求,指导修规建设的一个重要规划层次,现有控规指标体系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设施配套和行为活动四个方面的内容。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与方法应与控规的规划编制体系相衔接,做好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衔接,结合用地功能和布局,明确各单元或地块的主要控制指标,落实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原则、方法及技术措施,将不易直接操作实施的指标( 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污染控制率等)分解为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下沉式绿地率和调蓄容积等指标,以便于在具体落实时将控制指标层层传递到建设项目中( 图1)。由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和污染控制率等控制指标需通过各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实施才能达到目标要求,而一项措施一般也与多个指标有关联。只有将海绵城市的建设指标落实到具体地块,对各项控制指标、控制要求进一步细化,并与相应的具体工程措施对应,使它们之间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关系,据此提出规划许可要求,才能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控制和引导指标主要包括单位面积雨水控制容积( 超过一定建筑面积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建对应体积的调蓄空间)、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污水再生利用率、管网漏损率和面源污染控制率等,在项目审查中按照控规要求,审查项目用地中的雨水调蓄利用设施、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湿地、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设计内容,并与控规指标的相符性进行校核。海绵城市控制指标的选取可针对不同的城市特点有所侧重,应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理念转变,科学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成效,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应依据本办法对建设效果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 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地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并对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情况进行抽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 第四条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公平透明、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及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条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分为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六个方面,具体指标、要求和方法见附件。 第六条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分三个阶段: 城市自查。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城市应做好降雨及排水过程监测资料、相关说明材料和佐证材料的整理、汇总和归档,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做好自评,配合做好省级评价与部级抽查。 省级评价。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本省内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可委托第三方依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考核指标及方法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结束后,将结果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部级抽查。住房城乡建设部根据各省上报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情况,对部分城市进行抽查。

第七条对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瞒报、虚报等情况的城市,将予以通报。第八条本办法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

最新海绵城市评价指标复习进程

尊敬的网民: 您好,您好,您咨询海绵城市评价指标细项的有关材料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1、为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落实重点建设任务,按照科学性、典型性及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海口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参考相关规划成果,确定了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五项分项目标及22项指标,五项分项目标具体表述为:水生态全面恢复、水环境显著改善、水资源适度利用、水安全充分保障、制度建设完备,具体指标如下表。

表3-1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目标 目标序号指标2020年2030年备注 水生态 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 ≥7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 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 号)要求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2 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 例≥20% ≥8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 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 要求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 积达标;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 上的面积达标。 3 内河水系生态岸线比 例≥40% ≥50%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 求: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 城市河湖水系岸线、加装盖板的天然 河渠等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蓝线控制 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 4 绿地率41% 45% 参考《海口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 地下水位地下水水位下降趋 势得到明显遏制,平 均降幅低于历史同 期《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求 6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得到缓解。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 标》。 水环境7 水环境质量优于IV类 标准达到Ⅲ 类标准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 标》。 8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年径流污染总量控 制率)≥50% ≥60%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 标》。 9 合流管网年溢流次数≤12次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水资源10 污水再生利用率≥20% ≥30%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 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0%,《国家 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国人居环境 奖评价》要求再生水利用率≥

海绵城市建设热潮下的冷思考

1 海绵城市热潮 传统的城市雨水系统建设模式已经对水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与危害,近年来的城市内涝灾害广受病垢。事实上,严重的径流污染、水文循环的破坏乃至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必须受到更充分的重视。无论如何,以刚性的、灰色的雨水排除系统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局限性已非常明显。 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雨洪问题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2012年相继发布文件(国发23、国办发36号文),指导城镇排水防涝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城镇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以下简称《排水防涝规划》)编制要求与总体方向。在住建部的直接领导下,北京建 海绵城市建设热潮下的冷思考 * Considerations and Discussions about Sponge City 车 伍1 赵 杨2 李俊奇3 Che Wu Zhao Yang Li Juanqi 摘要 2014年《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发布,以及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和建设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海绵城市的建设热潮。但在各城市真正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惑和问题,直接影响试点城市的推行效率以及实施方案科学性。文章仅就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困惑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城市绿地空间条件、基础设施现状特点与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指出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重视的若干关键环节。 关键词 海绵城市;热潮;困难;误区;冷思考;关键 ABSTRACT After the Sponge City Development Technical Guidelin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was released and sponge city pilot area which organized by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Ministry of Finance set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became off a boom. But there were still some perplexity and challenge within implement, which reduce efficiency and scientific ration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d perplexity and challenge, and then identified some key points of sponge city implement based on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KEY WORDS Sponge City; trend; difficulties; mistakes; considerations; key points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10ZX07320-002;“北京市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生态技术学术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PHR201106124。中图分类号 TU983;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5.04.104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5)04-0104-04 作者简介 1&3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1电子邮箱:chewu812@https://www.360docs.net/doc/2412520971.html,;2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筑大学负责主编、多家规划设计研究院参加编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几经修改与完善,2014年10月,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以下简称《指南》)的名称发布。同年12月,国家住建部协同财政部、水利部共同发布海绵城市试点申报通知,调动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积极申报。2015年3月底,经过数轮竞争性评选,确定南宁、白城、济南、武汉、镇江、嘉兴等16个城市作为首批海绵城市试点,要求每个试点城市3年内建成并运行不少于15km 2的海绵城市示范区,中央财政支持资金总额超过200亿元。目前,全国范围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潮方兴未艾。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推行现代雨洪管理体系[1]。

【住建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住建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 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的实施意见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75号)精神,推进我省海绵城市建设,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自2018年起,所有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和新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系等要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老城区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城中村改造等开展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到2018年底,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均要规划不少于2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迁安市完成21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达到国家试点城市建设要求;唐山湾生态城、正定新区、北戴河新区、黄骅生态城、涿州生态示范基地和承德市北部新区生态城作为省级示范区,先行先试建设海绵城市取得成效;张家口市结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在城市建设和改造工作中积极推进。 到2020年底,设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试点区域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以上,并实现连片示范效应。到2030年底,设市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全省排水防涝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城市内涝积水得到基本解决,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得到全面改善。 二、工作要求 (一)强化规划引领。创新规划理念与方法,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要求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排水防涝、道路交通、城市水系、绿地系统等专业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要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目标,控制性详细规划要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和要求。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刚性控制指标,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的主要方式、规模和重点区域。明确城市蓝线、绿线,有效保护城市河湖水系和山体林地等自然生态空间。 (二)明确建设计划。各地要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要求,结合本地地形地貌、水资源分布、降雨特性及供排水设施现状,制

城镇化建设资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政策绩效评价报告

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一直以来被社会诟病的突出问题就是重地上轻地下,近年来,国家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地下市政设施逐步起步。国家在启动管廊建设时,也有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化解钢筋水泥等产能的考虑。从我省实践看,管廊建设区域有效解决了“马路拉链”问题,基本消除街道架空线路,改善了城市景观,也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和后期维护提供了便利条件,管廊建设价值将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体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作为“百年工程”的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既是我省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有力抓手,又是新时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民生工程。从中长期看,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科学规划和集约利用,实现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和规整有序。但当前实践中,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投资体量大、造价成本高,实际建设运营面临诸多困境和约束,导致财政资金的预期效果不明显,亟待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适时调整政策施力方向,从而实现我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总体状况 (一)管廊建设有关背景和进展 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 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要求“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16、2017年管廊建设具体任务均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我省印发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61号文件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5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8000公里以上的要求,力争到2020年底,我省建成标准地下综合管廊长度达到800公里以上。2016年、2017年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全国共开工4000公里,任务由住建部分解下达我省。截至2018年4月底,全省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510公里。其中,2016年住建部下达开工任务180公里,当年我省实际开工建设249公里,形成廊体137 公里。2017年,我省新增开工建设项目175公里。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累计形成廊体314公里。 (二)管廊建设主要推进方式

中冶集团《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试行)

中冶集团企业标准Q B Q/MCC-JS-30003-2017 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 sponge city (试行) 2017-12-19发布 2018-01-01实施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中冶集团企业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 sponge city (试行) Q/MCC-JS-30003-2017 主编部门: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日期:2018年 01月 01日

前言 根据中冶集团“中国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的战略新定位,为更好地发挥中冶集团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领跑者的优势,统一规范集团内各企业在海绵城市项目中的施工行为,提高中冶集团海绵城市领域的建设水平,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中冶集团及全国多个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参考了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中冶集团颁布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Q/MCC-JS-30001-2016)及部分城市的海绵城市施工验收标准等资料。 本标准全篇共9个章节、3个附录,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渗透工程、储存工程、调节工程、转输工程、截污净化工程、质量管理验收与考核评估、附录十个部分组成。 本标准由中冶集团科技部负责管理,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负责日常管理和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22048@https://www.360docs.net/doc/2412520971.html,,以便下一版修改。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稿人、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 参编单位: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

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 设计文件技术深度及审查要点 (试行) 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推动珠海市海绵城市的科学建设,指导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了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深度及技术审查要点(试行)(以下简称“要点”)。 本要点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珠海市地方标准)编写,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文”)为根本依据,除将强制性条文作为必须审查的内容外,还从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中摘录了部分与强制性条文关系密切、对安全和公众利益有较大影响的条款作为审查内容。 本要点根据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专项内容编写,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建设标准;3.设计文件深度及审查要点;4.典型海绵设施审查要点;5.附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类型繁多,主要包含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与水系,工程设计文件审查中如遇到本要点未涉及的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大型建设项目,如大型防洪排涝工程、河道生态治理等,根据项目需求,需满足不同类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工程现场调研、测绘及勘察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地区经验及工程师的综合判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作为施工图技术文件审查附属文件,可针对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提供相应勘察内容,可不涵盖工程勘察的全部内容。 本要点用黑字体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审查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海绵城市视角下对城市建设的思考

海绵城市视角下对城市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10-01T18:56:05.4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刘玄圣周凤辉张素霞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河南福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它将城市建设成为类似海绵功能的现代化、高科技生态城市。通过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制造与城市的水文特征相符合的人工景观,组成新的生态系统,让自然界的水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城市绿地的蓄水能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视角;城市建设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城市的建设形式越来越多样。与此同时,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也多了起来。例如,城市内涝、水资源紧缺等。为了维持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城市的综合水平。海绵城市在这种背景下渐渐被人们广泛认可和使用,不仅为现代化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1海绵城市概念定义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家各级城市的发展建设。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城市的绿地、公园、河流、湖泊以及可渗透的路面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与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可以在雨季对雨水进行大量吸收,等到干旱季节再将水分排出。有效的对城市的洪涝灾害进行控制,最大限度的实现降水再循环使用,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2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 2.1维持城市地下水稳定,减少内涝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以此来增加城市地面的储水能力和储水空间。例如,城市海绵体通过透水铺装、渗渠等方法,对城市的雨水进行储存和转换利用,让一部分的雨水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等对水质产生净化的作用,渗入到地下水中,从而补充了人们因生活、工业等所消耗的地下水,行之有效的使城市地下水含量趋于平衡稳定。城市的内涝问题,一直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城市的整洁带来负面影响。利用海绵城市中海绵体蓄、滞的优良功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内涝问题,另外,海绵城市也可以控制径流速度,减少峰值流量,缓解城市排水的压力,从而能达到减少或控制内涝的目的。 2.2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为,在降雨时城市海绵体可以大量的对雨水进行储存,这部分雨水的合理运用可以环节水资源压力。例如,用于城市的绿化工作、夏季的路面用水等,通过对降雨的合理应用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 2.3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应该了解到,充当城市中海绵体的是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的绿化面积得到扩大,从而有力的构建了绿色、生态的城市居住环境。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恢复自然植被是建设海绵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公认的理念。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城市植被在得到了水的浇灌的同时不浪费地下饮用水,为恢复自然植被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同时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海绵城市的目标 第一,是将已经遭受破坏的水生态恢复。在传统粗放型城市建设模式之下,已经遭受到一定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以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科学合理的在物理、生物以及生态技术当中进行选择,以便于可以让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并将城市生态空间维持下去,促使城市生态多样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我国范围内很多地区依据点源污水治理方案,应用“河长制”,来对水污染问题进行治理,致力于让水生态得到改善,形成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使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在城市开发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开发强度应当得到有效地控制,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当得到有效地控制,预留下来比较充分的生态用地,适当的开展河湖沟渠开挖工作,让水域面积得到一定程度提升。除此之外,将建筑设计工作作为出发点,全面应用屋顶绿化、可渗透路面以及人工湿地等工作模式,促使雨水积存问题得到有效地处理。依据美国波特兰大学无限绿色屋顶小组的研究结果,可以得知,将1/3商业区修建成绿色的屋顶,就可以将降雨的60%以上截取下来,每一年当中可以保持6700万加仑的雨水在城市当中,从而也就可以让溢流量减少10%以上。 第三,使用各种低影响措施组合起来,让地表水径流量得到有效地控制,以免暴雨对城市交通运输造成过于严重的负面影响。减小城市化对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非工程及工程性措施结合。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主要是在工程性措施方面发挥作用。工程性的措施可以主要分为滞留式、渗透式、过滤式和生物式四种,然而实际上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多数措施都是综合性的。相对于传统的BMP,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独特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都市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 4海绵城市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发展的有效载体,绿地建设自身就具有对雨水的管控能力,对城市的雨水流量、峰值等有控制作用,从而提升对城市雨水的管理能力。 4.1低影响的城市开发建设对城市绿地的维护 绿地的规划建设是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的重要载体。城市绿地建设必须要与周边水域有效的衔接,明确城市周边的水域面积及储水量,将低影响的城市发展建设融入到城市绿地的维护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满足城市周边的河流水资源流入绿地的需求。当城市的绿地建设面积不断的增大,将湿地、小型湖泊以及城市河流等蓄水区进行调控,再通过城市绿地的渗透、过滤作用来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4.2植被资源对城市绿地的维护与研究 植被可通过冠层来进行蒸腾和截流,提高绿地土壤的渗透能力,增强绿地对雨水的管控能力。通过对城市植被进行保护,使城市建设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及经验总结

xx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及经验总结 一、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及时部署和督查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一是xx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审议《xx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予以印发。提出了将我市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海绵城市的工作目标,梳理出了近期共计57项具体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至各部门,落实责任并明确了完成时间节点,在全市形成了多部门协同推进海绵城市的工作机制。目前,2017年第二批共计50项工作任务也已经制定印发。 二是成立了xx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xx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张虎常务副市长多次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事宜。各区(新区)及有关部门相继成立了区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完成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机构、工作目标、任务分工等。 三是搭建市、区海绵协调平台,并建立市、区海绵办联动工作机制。市海绵办通过海绵城市联络员微信群、现场办公等形式,与各区形成合力。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市、区海绵办还尝试合署办公模式,定期联合召开工作例会,共同协调解决试点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规划、政策和标准制订,形成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机制 一是《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印发;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的《xx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要点和审查细则》也已经印发实施;各区海绵详细规划相继印发。 二是海绵城市政策制定工作有序开展。已经发布了《xx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x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项;即将发布《xx市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正在编制《xx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xx 市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与推广方案》、《xx市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方案》以及《xx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考核办法》4项。 三是全面开展技术标准体系制订,并将海绵要求纳入现行建设项目管控流程。已印发了《xx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xx 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推进xx市建设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工作实施方案》、《xx市建设海绵型道路工作实施方案》、《xx市园林绿化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xx市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指引》、《xx市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规划与指引》等技术文件;正在开展《xx市房屋建筑工程海绵设施施工图设计要求和审查要点》、《xx 市海绵城市设计标准图集》、《xx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等3项标准规范的编制。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规划管理思考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规划管理思考 发表时间:2018-10-31T11:33:54.5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晏平 [导读] 对于海绵城市规划法定化的路径以及与现行规划管理体系的结合的探索意义重大。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及政策的梳理,分析海绵城市规划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与策略。 晏平 广州市常邦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海绵城市作为雨洪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海绵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强制要求编制的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由于缺乏系统的政策与法规,呈现规划编制内容层次不齐、实施难度大、管理工作脱节的情况。因此,对于海绵城市规划法定化的路径以及与现行规划管理体系的结合的探索意义重大。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及政策的梳理,分析海绵城市规划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管理;法定化 1 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提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 广义的海绵城市是以城市水系统为主要切入点,通过人工和自然的结合、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的结合、地上与地下的结合,并辅以相应的管理措施,恢复城市“海绵体”,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的城市发展方式。狭义的海绵城市以低影响开发为技术核心,以城市雨水径流管控为目标,实现城市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全国普遍采用广义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强调以雨水综合管控为出发点的城市建设理念,统筹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水系统问题,是“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城市双修的主要内容,着重改善自然与人居环境,有效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海绵城市内容示意图 2 海绵城市建设概述 2.1海绵城市的建设实践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海绵城市规划的编制,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4年12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央财政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同时也设定了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2015 年1月20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了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评选出武汉、迁安、白城、厦门、镇江等 16 个海绵城市获得首批建设试点资格。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共获得了中央财政超过 200 亿元的资金支持,同时,每个试点城市签订了绩效目标任务,承诺在 3 年内建成并运行不少于 15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2016 年3月,三部门又联合下发文件,启动2016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此次共有17个城市参加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最终有14个城市入围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目前,第二批海绵城市已完成中期考核。 第一批、第二批海绵城市地区分布图 2.2海绵城市相关政策法规 截止目前,至少有16个省份陆续制定出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成都、武汉等多个城市分别计划1至3年内投资超50亿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这些政策在建设理念、资金、试点选择、技术指导等方面对海绵城市建设起到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