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因父亲被杀而陷入深深的悲伤和迷茫之中。
然而,剧中的主角却常常拖延不决,导致剧情发展令人焦虑。
这种拖延行为成为了这部戏剧的一个核心主题,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首先,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
他是一个深思熟虑、善于反思的人,常常对自己的思考和情感感到困扰。
他对道德和伦理问题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不愿不加思索地行动。
他不希望轻易地对他人或事件下判断,而是需要获取足够的证据和信息来支持他的行动。
这种谨慎和犹豫使得他的行为往往拖延不决。
其次,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也是因为他对自己内心的纠葛和矛盾感。
他在剧中扮演了复仇者和思想家的角色,他对于自己是否有资格为父亲报仇感到犹豫。
他深受丹麦社会的道德约束,也对复仇这一行为产生了恐惧和犹豫。
他担心自己会践踏法律和伦理准则,却又无法抗拒对父亲复仇的需求。
这种内心的矛盾让他陷入了迟疑不决的状态,拖延了复仇的行动。
此外,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还与他对真相的追求有关。
他一直试图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继父克劳迪斯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然而,在他努力寻找证据的过程中,他也陷入了怀疑和不信任的境地。
他开始怀疑幽灵是否是真实的,是否可以相信幽灵所说的话,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智。
这种追求真相却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矛盾,使得他的行动不可避免地被拖延。
最后,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也可能与他对死亡的恐惧有关。
他常常陷入对死亡的思考和探索中,对死亡的本质和意义有着无法解释的迷思。
他思考着死亡是否是一个永恒的黑暗,对这种不可逆转的命运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他似乎无法采取行动来面对自己的处境,从而导致了行动的拖延。
总的来说,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的谨慎和犹豫、内心的矛盾、对真相的追求以及对死亡的恐惧都使得他无法立即行动起来。
这种拖延行为使得剧情紧张度增加,也让观众对哈姆莱特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名词解释 哈姆雷特的延宕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的延宕是指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主角哈姆雷特迟迟不采取行动的现象。
这一现象成为文学批评家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哈姆雷特的延宕现象以及它的深层含义。
首先,哈姆雷特的延宕表现为他迟迟不去实施复仇。
在戏剧中,哈姆雷特的父亲被悍妇克劳狄斯毒杀,他的灵魂托梦给哈姆雷特,要求他复仇。
然而,哈姆雷特却陷入了思考和犹豫中。
他不断地迟迟不决,推迟了行动。
这种迟疑被一些批评家解读为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内心的软弱和胆怯,而其他人则认为这是他对复仇行为的深思熟虑。
其次,哈姆雷特的延宕可能是源于他思辨的天性。
哈姆雷特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怀疑的人,他常常陷入对自己和人生的思考中。
他对自己的责任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并怀疑复仇是否真的是他想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他在莎士比亚的经典独白中问道:“是继续忍受这些,还是迎击一切幸福还是加倍斗争?”这种思辨的延宕使得哈姆雷特无法迅速行动,他需要时间来决定自己的道路。
此外,哈姆雷特的延宕也被解读为对复仇的道德困惑。
他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心理折磨,还要考虑道德和伦理的问题。
哈姆雷特担心自己实施复仇行为是否符合道义,是否会导致更多的痛苦和混乱。
他在与自己对话时将复仇视为“一种凶险的勇气”,同时又谈到了“因恶人碍好人的行动而正义复仇”。
这种内心的道德挣扎导致他无法立即行动。
最后,哈姆雷特的延宕还可以视为对死亡和人类存在的思考。
哈姆雷特在剧中多次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实质。
他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思考着人类的命运和存在的本质。
这种深度的思考使他无法仅仅通过行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他面对死亡的无可奈何和无奈,由此发展出了他对命运的无尽疑问。
综上所述,哈姆雷特的延宕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含义。
这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迟疑,而且是对复仇行为的反思、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以及对死亡和人类存在的深入分析。
哈姆雷特的延宕确实为整个戏剧增添了悬疑和紧张感,同时也使我们对人性和人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哈姆雷特延宕之分析

哈姆雷特延宕之分析杜娟(新闻091 05)西方文学界对《哈姆雷特》的批评大多集中在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延宕的分析评价上。
但众说纷纭,观点不一。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哈姆雷特性格上的延宕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日益冲击着民众的思想观念。
反映到《哈姆雷特》中,那是一个“颠倒错乱”的时代。
他原有的价值观和信念在冷酷的现实面前被打得粉碎,人性无法找到支撑的东西,所以只剩下了无奈。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
虽然他在剧中一出场就是一个身著黑衣、一脸肃穆的忧郁王子,但“剧前期”的哈姆雷特可是一个在人文主义思想策源地的威登堡大学学习的快乐王子,他对人类充满了理性的信念:“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世界倏然改观: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化的君主——老哈姆雷特突然亡故,猥琐而卑鄙的叔父克劳狄斯却践登王位;父母亲的爱情理想又为改嫁的母亲所玷污;盛大的结婚笙乐使哈姆雷特看到了本民族的致命缺陷,而老臣新贵们纷纷向新王献媚邀宠更使哈姆雷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仅仅这些生活的不幸、人世的苦难就已经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凉、忧郁中,谁知还有更加残酷的谋杀阴谋,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击,巨大的震惊和愤怒,使忧郁的王子从个人的痛苦中转到了更加深广的范围,在这种世界观、价值观突然崩盘的境地下,怎能对他没有影响,他又怎能没有困惑和矛盾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性格上出现延宕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是由于复仇任务的艰巨性,延宕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哈姆雷特的复仇,不仅仅是遵照父命去杀死国王克劳狄斯的肉体,而是要消灭克劳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会:而这一大堆污浊的瘴气,克劳狄斯是罪魁祸首,但老臣波洛涅斯、同学罗森克兰兹、吉尔德斯特恩等等,出于自己的私利,无不成为国王的帮凶。
《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剧中,“延宕”既造成了哈姆雷特在克劳狄斯祷告时错失为父报仇的良机,同时“延宕”又是剧中体现的多种不同价值冲突得以充分展开的过程。
如此,“延宕”既是哈姆雷特悲剧中的因果契机,同时又是各种价值要求实现自身的过程。
黑格尔正确地指出:“哈姆雷特固然没有决断,但是他所犹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怎么做。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哈姆雷特对复仇行动的回避归因于对世界透彻的了悟。
哈姆雷特认识到了人生不可摆脱的荒谬,因而相信任何活动“都不能对事物的永恒状况有所改变”;真正行动果敢的人,必定需要“一种幻象的帐幕”来欺骗自己延宕的原因之一:敌强我弱,敌在暗,我在明处---- 他知已知彼,正确的估计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
整个时代已经颠倒混乱, 而拯救者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倒霉的我!"寄全部希望于自己,这样,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导致他行动的犹豫。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他既是贤明的国王、英勇的战士,也是温柔的恋人和正直的父亲(1.2.143-46; 3.4.63-73),在他身上可以同时看到日神海披里安、战神马尔斯、甚至大神宙斯的影子。
对于哈姆雷特而言,这个形象(幻象)是与世界普遍的邪恶败坏相对立的另一极,支撑着自己的信仰大厦。
然而,鬼魂所揭示的另一个父亲形象却动摇了哈姆雷特的信仰,给他造成了比父亲之死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
这是鬼魂的开场白:“我是你父亲的灵魂,判定有一个时期要夜游人世,/ 白天就只能空肚子受火焰燃烧,/ 直到我生前所犯的一切罪孽,/ 完全烧净了才罢”(1.5.15-19;卞之琳译)。
在叙述完克罗迪斯谋杀自己的情节后,鬼魂又哀叹道:“我就这样在睡梦中由一个弟兄/ 一下子夺去了生命、王冠、王后!/ 就在罪孽深重里一命归天,/ 来不及举行圣餐礼、忏悔、涂膏,/ 来不及结一结清楚,就叫我算了帐,/ 不管我满头是未清未净的红尘”(1.5.82-87;卞之琳译)。
浅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浅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在《哈姆雷特》中,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叔叔是怎样杀死自己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哈姆雷特自己的怀疑,但他并没有立即杀死叔叔,因为他不完全相信那鬼魂,认为那鬼魂也可能是恶魔,如果错杀叔叔,他会后悔。
于是,他就想其他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怀疑。
他利用一队演员,让他们来表演谋杀的情景。
如果确实是叔叔杀死了他父亲,他会做出一定的反应。
后来事实证明了叔叔的罪行,但是哈姆雷特还是没有采取行动。
当哈姆雷特去母亲的房间时,看到了叔叔在祈祷,他认为如果在叔叔祈祷时杀死他,叔叔就会被送上天堂,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依然没有采取行动。
在剧中,哈姆雷特的延宕非常明显。
除了哈姆雷特一直无法果断的为父报仇,剧中哈姆雷特所说的一些话也非常突出的体现了他的犹豫不决,例如他自言自语的说:“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
”戏剧中没有直接给出哈姆雷特犹豫的原因,但事实上有许多因素造就了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浅析其延宕的原因。
首先,哈姆雷特想要完美,害怕后悔。
在他看到鬼魂之前,他也怀疑他父亲的死亡,但是他也不确定。
当他看到了那鬼魂,鬼魂告诉他其父亲是被他叔叔谋杀的,即使这样依然不能说服他,他害怕那鬼魂或许是恶魔从而误杀了叔叔。
尤其是后来当他看到他叔叔在祈祷时,他依然犹豫,因为不想让叔叔有机会进入天堂,从而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其次,哈姆雷特拥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新思想与新观念,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然而却一连遭受到父死母嫁、叔叔篡位的三重打击。
在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碰撞下,哈姆雷特原先对人和社会的美好看法受到严峻挑战而陷入了深刻的精神危机。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哈姆雷特理想幻灭,开始了痛苦的探索。
在复仇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有责任和义务在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改造现实重整乾坤。
试分析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

1,答:《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
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剧本在尖锐的矛盾冲突的发展中显示了他丰富复杂的思想性格。
巨著中哈姆雷特的忧郁是因为对人类抱有美化的看法,而后来经历过种种挫折,他变得目光尖锐,从个别人的罪恶中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罪恶。
他看到官廷腐化堕落,阴谋重重,朝臣们阿谀奉承,阴险狡诈,国内民怨腾沸,社会动荡不安,邻邦挪威蠢蠢欲动。
原先代表他高贵出生的丹麦王室,现在却成了“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也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延宕。
他的这种延宕,不是为了延续出悲剧而强加的附属品,而恰恰是展开灵魂斯斗的症结所在。
他是真的因为选择而困扰,因为人性的弱点而难以决断。
所以说,虽然理性的思维能够指导行动,但是过多的思考就会延误时机,想太多的人内心多数是懦弱的,对后果太多的顾虑使他不愿意作出重大诀定。
比如在剧中,哈姆雷特偶遇到叔父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他不是义无反顾地一剑刺向敌人,而是在一旁作“To be,or not to be”的思想斗争,他觉得时机欠妥、方式不佳,他怕背负罪名。
于是,他一直在延宕。
哈姆雷特在一开始就面对着命运的苛责,面对着两难的抉择。
他背负着仇恨的十字架,苦苦挣扎在命运的刀口,无从逃避疼痛,更难以作出选择一一于是他不断地在做矛盾的思想斗争。
哈姆雷特的延宕,正是因为他找不到关于“To be, or not to be”的答案。
如果他选择生,他就必须以残忍和牺牲重整是非曲直,直到拨云见日,冤仇血洗。
在此过程中,他会付出血的代价。
这不符合忧郁而高贵的王子,本性的希望。
但如果他选择死,却又抛弃了责任和义务,遗忘了血统给与他的高贵使命,辜负了父亲的亡魂沉重的嘱托,死只是让肉体得到了解脱,而灵魂却是无法安息的。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的延宕是指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迟迟不采取行动以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
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戏剧批评中,被认为是该剧的重要特征之一。
哈姆雷特的延宕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情感和道德的思考,也为戏剧中的紧张氛围和情节发展增添了悬念和深度。
哈姆雷特的延宕究竟源自何处?有一种解读认为,他的犹豫不决是因为他对复仇的后果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意识到,复仇行为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暴力和杀戮,进而带来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后果。
与此同时,他也感到对于父亲被谋杀的愤怒与悲伤之间的矛盾。
他面临着对家庭忠诚和社会正义的选择,以及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探索。
这种内在矛盾使得哈姆雷特的决策变得复杂而艰难。
另一种解读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是因为他被困在一种思考和疑虑的状态中。
他对现实的把握和对真相的追求使他沉浸在迷茫和困惑之中。
他试图通过戏剧来验证克劳迪斯是否真的是凶手,以及如何处理他所感受到的“至真之爱”。
这种孤立和困惑使得他陷入了一种沉思的状态,无法采取实际行动。
同时,哈姆雷特的延宕也反映了他对自身角色的怀疑和对行动的恐惧。
他是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具备清晰的理智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然而,他也深陷于自我怀疑的漩涡中,担心自己对复仇的行动可能导致更大的悲剧。
他思考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试图找到一条符合他内心追求的行动路径。
他的犹豫和迟疑是对道德和伦理的深入思考的产物。
哈姆雷特的延宕使得剧中的紧张氛围得以保持并不断升温。
观众被悬疑所吸引,期待着主人公的下一步行动。
这种延迟的效果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突显了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复杂角色的复杂心理描写。
他的内心纠结和犹豫使得观众与他产生了共鸣,考虑到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动选择。
除了剧情和角色层面的展示外,哈姆雷特的延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时间和命运的思考。
时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以多种形式出现在剧中。
哈姆雷特的延宕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犹豫和拖延,也可以被视为整个故事中时间的延缓。
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

小议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一再拖延,主要原因:一、宗教意识浓烈。
哈姆雷特报仇的第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是他的叔父在祈祷的时候。
如果他抓住机会,便可十拿九稳地实现复仇愿望。
但是举刀之际却犹豫了。
理由是“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
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
”“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个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由此可见,他的思想认识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信奉人向上帝忏悔就能被饶恕,人死可以上天堂。
他不能让害死父亲的仇人洗清在人间的罪名,进入极乐世界。
他下意识认为如果不把叔父的罪恶向世人昭示,让他受到世人的唾弃,道义的谴责,那么,即使杀死了他,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仇。
正是这种思想里的宗教因素使他错失了复仇的机会。
二、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造成延宕的重要原因。
他是一个正直、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者,不屑于在一个罪人做祷告的时候复仇。
一要把叔父的罪恶昭告天下,让其受到应有的谴责,二当所有罪恶大白于天下,再把恶人除之而后快,是正义的勇士所为。
相反,如果在不为人知觉的情况下把叔父杀死了,除了宗教意识里认为这样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外,从另一角度看,这样是一种乘人之危的行为,是应该为人文主义理想者所不齿的。
因此,他放弃了这样一个机会。
三、哈姆雷特的性格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行动力。
哈姆雷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天性淳良、对恶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当哈姆雷特闻悉父亲真正的死因后,感情冲击非常大,狂躁不安,精神亢奋。
这不仅仅是因为哀痛父亲惨死、愤恨叔父无良,还在于他听到的黑暗、罪恶事实粉碎了他眼中单纯、美好的世界。
鬼魂离开后,哈姆雷特对霍拉旭、马西勒斯说:“天地之间有很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这句话说的不只是他俩,更是哈姆雷特本人。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后,本应该马上就有所行动,开始谋划复仇事宜,因为在鬼魂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哈姆雷特的延宕
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一再拖延,主要原因:
一、宗教意识浓烈。
哈姆雷特报仇的第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是他的叔父在祈祷的时候。
如果他抓住机会,便可十拿九稳地实现复仇愿望。
但是举刀之际却犹豫了。
理由是“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
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
”“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个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由此可见,他的思想认识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信奉人向上帝忏悔就能被饶恕,人死可以上天堂。
他不能让害死父亲的仇人洗清在人间的罪名,进入极乐世界。
他下意识认为如果不把叔父的罪恶向世人昭示,让他受到世人的唾弃,道义的谴责,那么,即使杀死了他,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仇。
正是这种思想里的宗教因素使他错失了复仇的机会。
二、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造成延宕的重要原因。
他是一个正直、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者,不屑于在一个罪人做祷告的时候复仇。
一要把叔父的罪恶昭告天下,让其受到应有的谴责,二当所有罪恶大白于天下,再把恶人除之而后快,是正义的勇士所为。
相反,如果在不为人知觉的情况下把叔父杀死了,除了宗教意识里认为这样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外,从另一角度看,这样是一种乘人之危的行为,是应该为人文主义理想者所不齿的。
因此,他放弃了这样一个机会。
三、哈姆雷特的性格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行动力。
哈姆雷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天性淳良、对恶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当哈姆雷特闻悉父亲真正的死因后,感情冲击非常大,狂躁不安,精神亢奋。
这不仅仅是因为哀痛父亲惨死、愤恨叔父无良,还在于他听到的黑暗、罪恶事实粉碎了他眼中单纯、美好的世界。
鬼魂离开后,哈姆雷特对霍拉旭、马西勒斯说:“天地之间有很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这句话说的不只是他俩,更是哈姆雷特本人。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后,本应该马上就有所行动,开始谋划复仇事宜,因为在鬼魂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
”态度非常激愤、坚定。
但没想到他只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装疯卖傻以掩饰鬼魂的事外,不采取任何行动,反而陷入思想的怪圈,赞美人类又对生命失去兴趣,纠结于生存和毁灭等。
他的种种言行都表现了他的淳良本性,但是这种淳良本性使他特别抗拒罪恶,无法承受罪恶,于是他对一切产生了怀疑。
例如把丹麦看作最坏的一间牢狱;认为负载万物的大地不过是一个不毛的荒岬;否定人存在的意义皆因人有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得好”;他不相信美好品性的长存,对奥菲利娅说“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馋人的诽谤”……这些对现实的失望、怀疑甚至否定阻滞了他的复仇心绪,迟迟不付诸行动。
他的另一个性格特点是懦弱。
“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但是同时他应该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与叔父的力量对比悬殊,由此而怀疑自己的实力,从而陷入思想的怪圈,在复仇与否之间徘徊,精神高度紧张。
他一个伶人会为一个毫不相干的戏中人仓皇呜咽,但是哈姆雷特在获知父亲死亡真相后,出乎意料的不是开始谋划着如何复仇,而是陷入一种迷乱彷徨的精神状态中,如他所说的“我的亲爱的父亲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像一个下流女人似的,只会用空言发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他几番踌躇,才开始行动,通过戏剧窥探叔父的隐秘。
无论何种原因,哈姆雷特的延宕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从主题方面看,哈姆雷特的延宕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的曲折心理轨迹,彰显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
延宕中,哈姆雷特的怀疑、呐喊、挣扎、斗争,无不体现人作为人的感性与理智、屈辱与尊严、龌龊与高贵。
它直接抨击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向时代发出抗议的呼声。
其次,从这部悲剧的情节上看,哈姆雷特的迟疑造就了悲剧的矛盾冲突,一波三折,使这部悲剧情节的突转、发现尤其精彩、扣人心弦。
如哈姆雷特在其叔父祈祷的时候动摇了杀他的决心,导致了接下来的情节急转直下。
本来哈姆雷特装疯卖傻,瞒过了鬼魂告密、企图复仇的事情,本来在他的叔父祈祷时他占复仇的绝对优势,但是一迟疑,他去母亲房间,和母亲发生争执,错手杀死了大臣波洛涅斯,其叔父下令将其遣送到英国并密令杀死他,他一下子置身最恶劣的形势中。
这一突转将矛盾推向高潮,扣人心弦。
又如另一个既是突转又是发现的情节——哈姆雷特偷看叔父给英国国王的公文,躲过了被杀一劫。
总之,正是哈姆雷特的延宕给剧中情节的突转、发现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可以说,哈姆雷特的延宕既是情节的需要,也推动了情节的跌宕发展。
最后,从人物性格和受众的角度看,哈姆雷特的延宕既是人物性格造成的,同时又是人物性格的塑造过程。
通过这种延宕,暴露了其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忧郁低沉、懦弱等缺点。
然而,剧中的哈姆雷特又是正义的代表,他是好人,但是因为性格方面的缺点,他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一再拖延,最终酿成了悲剧的结局。
他的性格在延宕中体现,受众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思想感情受到冲击,进而引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