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合集下载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主题内容认知鸦片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开端,自此,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逐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两大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又要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100多年来,从农民、地主到民族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从自发的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从向西方寻求真理到向俄国学习,从器物到制度,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主题内容范围:本主题主要包括近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

主题复习目标:掌握各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事实、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能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各阶级的抗争探索是向前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总结各阶级探索抗争的经验教训。

主题知识概要:近代前期1840年~洋务运动基本史实: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特征:尚未产生新的阶级,主要由农民、地主阶级进行,向西方学习,但停留在“器物”阶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19年基本史实: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特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西方制度,企图通过变法、革命等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近代后期1919~1927年基本史实:中共成立、工人运动高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特征: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俄国革命,坚持城市革命道路;中共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大革命。

1927~1937年基本史实:三次武装起义、八七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八一宣言、西安事变。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一)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5全国文综2)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 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 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004年江苏卷)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领导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建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由于来源、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同,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形成资产阶级 维新派, 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族资产阶级出身的部分知识分子形成激 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在反帝反封建问题上,它们一个较之 一个进步。
链接高考
(2000年全国)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 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农民阶级的探索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 制度》,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要求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 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规律认识 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地位)
(2001年春季)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冲破封 建思想的束缚,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和科学为思想武器,猛烈批判中国几千年 的封建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它动摇 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 空前解放。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

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农民阶级背景和主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发展史在列强不断经济侵略的刺激下在中华民族不断的抗争和探索中中国的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缓慢的发展起来缓慢的走上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近代史专题
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
1、知道近代化探索的主要活动及相关史实 2、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悟社会各阶层为挽 救民族危亡,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斗争 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和制度自信。
所谓“近代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 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以及与之伴随的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等各 方面的变化。 层面:
中国近代化的两大主题:
一是 民族民主革命) ; 二是实现 近代化)。 (即开展
(即进行
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 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 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 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为 什么李鸿章说练兵、办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①一辈子的事指 洋务运动 ②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 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培养了大批近代科 学技术人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③纸糊的老虎指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④原因:洋务派只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而没有触动 封建制度(或只经济变革而没有政治变革)。
一、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了根本前提。 二、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指 明了方向。 三、毛泽东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确立了中国的 大国地位,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之路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之路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之路土木1306 13231155 任冰艳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鸦片之后,国人幡然悔悟,这便有了后来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

在这一个世纪的探索之中,大致有着四个时期,同时这也代表着四种思想的探索,也代表着四条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

其一,就是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核心的农民斗争。

这也代表着中国仍然以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继续发展,延续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其实这也是中国人民在五千年历史的直接影响下的产物。

尽管,在这之中人们已然意识到了一些封建社会的落后,但是人们这是还没彻底意识到这是能把华夏文明给彻底倾覆的灭国之灾,而仍旧把其视为历史改朝换代的过渡时期。

期望以农民起义开创一个既清朝以后的另一个王朝。

但是,显然并不是这么简单。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激化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但根本原因还是封建专制政权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它的性质上是虽然提出了很多先进的观点,但是在根本上还是一次农民起义,不同的是一个处在新旧社会交替时的农民战争。

结论是没有先进的阶级理论和先进的阶级领导,农民运动无法挽救中国。

其二,就是以效仿西方资本主义为核心的系列活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

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4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主要特点①探索的广泛性。

由于列强不断侵华,对中国各阶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必然导致各阶级人士的反对。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就导致了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的一面。

②具有普遍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义和团运动除外)。

这因为外国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促使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现实。

③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由学技术到学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由学君主立宪到某某某某。

④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续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如洋务派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是量的积累。

早期维新派脱胎于洋务派,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验,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由器物层次发展到制度层次,有了质的飞跃。

⑤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反动势力的强大。

2、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得失的规律和认识:①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

而且,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②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逐步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某某法制不健全。

③经验教训:应该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响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加强和健全某某法制建设。

中考历史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

中考历史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89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 中日战争战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 岛等领土给日本,并赔偿日本巨额战争费用,由此可判断选B项。 答案:B
4
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侵略: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 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反抗:19世纪末,农民阶级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掀起了轰轰烈 烈的义和团运动,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 联合绞杀。
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7
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3)正面战场:1938年春天,在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 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1938年,国民政府军队组织的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 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1年,国民政府军队 组织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
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侵略:1856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两国分别以“亚 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攻占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 《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势 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2.探索: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提出“自强”和 “求富”的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建立起新式的海陆军。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 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訢(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地方);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④口号: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⑥结果: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⑦评价:地位(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作用:1、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⑧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2、百日维新,既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①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重;洋务运动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③目的: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

④揭开维新变法序幕——公车上书⑤改革的主要内容⑥戊戌变法的影响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特点(形式):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作用:1、促进了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3、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训: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②代表人物:孙中山等③主张:以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教育资源库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一)地主阶级:
1、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洋务派:
①代表人物: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②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农民阶级: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上帝”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
2、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其结果只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的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纲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挫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五)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进行新文化运动
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六)无产阶级: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革命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消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意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华夏教育资源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