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
布鲁姆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郭成1969年加涅在《美国心理学年鉴》上发表《教学心理学》一文,预示着教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加涅被认为是教学心理学的奠基人。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和《教学设计原理》两书集中反映了加涅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
加涅认为学习结果是一种习得的性能,这种习得的性能“近似地代表了教学目标”。
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的区别仅仅在于教学目标提出于教学之前,学习结果实现于教学之后。
所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即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加涅在1965年出版的《学习的条件》中提出了八类学习,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在《学习的条件》1985年的修订版中,他将八类学习中的前四类作为学习的基础形式,总称联想学习,从而形成了五类学习。
在五类学习的基础上出现五种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verbal information)、智慧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动作技能(motor skill)、态度(attitudes)。
五种学习结果也称五种习得的性能,我们这里把它看成五类教学目标。
(一)智慧技能智慧技能是使符号应用成为可能的习得性能。
加涅认为这类技能是人类习得的最为重要的性能类型,因而也是受教育的实质意义所在。
智慧技能不是一种简单的某一刺激对应某一反应。
其典型的形式是规则。
智慧技能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只能用规则而不能以刺激—反应模式来描述。
如,小学生计算算式“22÷33-25÷56”表现出来的就是智慧技能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行为。
智慧技能包括四个亚类,即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
(1)辨别。
辨别是对在一个或多个物理维度上互不相同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
基本的辨别是最简单的智慧技能,它是在生活早期习得的,如颜色、大小的辨别等;复杂的辨别需要利用概念,如辨别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需要一系列基本的概念。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 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的一些考试专家在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
他们的教育目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进行评价,其实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
知识这一类别所涉及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记忆。
在知识的测验情境中,提问的形式与最初的学习情境中的形式有所不同,这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定程度上的联想和判断过程,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在其他类别的学习和测验中也有记忆,同样这也只是一小部分。
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三大类,每一类型又包括若干个小类型。
(1)具体的知识是指对具体的、孤立的片断信息的回忆。
它包括:①术语的知识,即具体符号的指称事物的知识,如熟悉的大量词汇的一般意义;②具体事实的知识,指日期、事件、人物、地点等方面的知识,如对某些特定文化中的主要事实的回忆。
(2)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是指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
它包括:①惯例的知识,即有关对待和表达各种现象和观念的独特方式的知识,如了解演讲与写作中的正确形式和习惯用法;②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即时间方面各种现象所发生的过程、方向和运动的知识,如最近50年美国政府的发展趋势;③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即有关类别、组织、部类及排列的知识,如各类文献的范围;④准则的知识,即有关检验和判断各种事实、原理、观点和行为所依据的准则的知识,如对某种作品及其阅读目的作出适当判断的准则;⑤方法论的知识,即有关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使用的以及在调查特定的问题和现象时所用的探究方法、技巧和步骤的知识,如有关用科学方法评价健全概念的知识。
布鲁姆和加涅的教学分类的异同点

布鲁姆和加涅的教学分类的异同点布鲁姆和加涅的教学理论:异同点分析一、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学理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其中,布鲁姆和加涅的教学理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体系。
他们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重点讨论布鲁姆和加涅教学理论的异同点,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二、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主要关注认知领域的学习成果。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学习要求和标准。
1.1 知识(记忆)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事实、概念和事实性知识。
这是学习的最基础阶段,也是其他层次的基础。
1.2 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这包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1.3 应用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这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4 分析学生需要分析问题、识别关键信息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1.5 综合学生需要将多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整合能力。
1.6 评价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和反思。
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更侧重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反应、连锁反应、言语反应、动作反应和动机。
2.1 反应学生对教师的指令做出简单反应,如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
这是学习的最初级阶段。
2.2 连锁反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任务。
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2.3 言语反应学生通过口头表达来完成任务。
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4 动作反应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任务。
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5 动机学生通过内在的动机来完成任务。
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驱动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一、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内容在比较之前我们先了解这两种理论的基本内容:(一)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和态度领域又各有分类。
加涅将认知结果分三个方面:1) 言语信息。
加涅所指的既是知识也是能力。
这里的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是记忆。
2) 智力技能。
指的是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这里的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是理解和运用概念和规则的能力,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
智力技能又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类,由简单到复杂构成一个层级关系。
3) 认知策略。
这是一种对内调控,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包括学习者控制自己的注意、选择性知觉、调节编码方式、提高记忆质量等能力。
加涅没有对技能领域进行分解,而态度领域则分为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行为后果三类。
加涅认为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学生的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五种能力。
(二)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领域。
布鲁姆借鉴生物学上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将教育的认知目标分成六大主类(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这六大类是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相支持,互相依存的。
1) 知识。
指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记忆。
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回忆。
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 领会。
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
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材料的领会。
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 运用。
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布鲁姆与加涅

1.分类依据与理论不同布卢姆分类法基于生物分类学,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点。
以分类学为依据的分类方法具有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对指导操作性、形成性的学习具有客观的价值。
布卢姆以教学目标的复杂程度作为分类的依据,注重学科的纵向发展。
由于布卢姆分类法所具有的可测量性、可观察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可描述、可分析性,得到课程编制者及评价专家的爱好。
但基于生物分类学的分类方法忽略了学习主体内部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
因此注重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的布鲁姆理分类方法在艺术、哲学等学科具有不可回避的缺陷性。
加涅分类法则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从他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出发,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
加涅理论从多个方面揭示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对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
由于加涅理论以认知规律为分类的依据,因此弥补了布卢姆分类法在艺术、哲学等学科的缺陷。
从两者分类依据的区别,可看出卢姆分类法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
加涅分类法,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结构体系不同在布卢姆的分类理论中,不论是主类还是子类之间都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
布卢姆的分类是一个累积学习的模式,目标由简单到复杂(从下层向高层发展),上层目标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下层目标的达成上。
布卢姆的分类理论注重学科的纵向发展,与皮亚杰的认知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图式理论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
教学目标的由简单到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习的进行。
但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的确定性,由简到繁、由下层到上层的教学理念已经充分暴露出其片面性。
加涅的分类理论从整体上是不具备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仅在“智慧技能”这一主类下各子类之间具具备连续性、层次性、相关性。
加涅把教学目标归纳的五种学习结果是具有跨学科性,每门学科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同时,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之间可体现其差异性及侧重点。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布鲁姆的教育⽬标分类学说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布卢姆的教学⽬标分类理论对教育⽬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顿召开的美国⼼理学年会的⼀些考试专家在⼀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
其主要代表⼈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
布卢姆等⼈把教育⽬标分为三⼤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
他们的教育⽬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进⾏评价,其实是⼀种教学⽬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标分类布卢姆等⼈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标分类学,第⼀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知识⽬标要求学⽣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存在⼤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
知识这⼀类别所涉及的主要⼼理过程是记忆。
在知识的测验情境中,提问的形式与最初的学习情境中的形式有所不同,这要求学⽣在回答问题时有⼀定程度上的联想和判断过程,但这仅仅是⼀⼩部分;在其他类别的学习和测验中也有记忆,同样这也只是⼀⼩部分。
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式⽅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三⼤类,每⼀类型⼜包括若⼲个⼩类型。
(1)具体的知识是指对具体的、孤⽴的⽚断信息的回忆。
它包括:①术语的知识,即具体符号的指称事物的知识,如熟悉的⼤量词汇的⼀般意义;②具体事实的知识,指⽇期、事件、⼈物、地点等⽅⾯的知识,如对某些特定⽂化中的主要事实的回忆。
(2)处理事物的⽅式⽅法的知识,是指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式⽅法的知识。
它包括:①惯例的知识,即有关对待和表达各种现象和观念的独特⽅式的知识,如了解演讲与写作中的正确形式和习惯⽤法;②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即时间⽅⾯各种现象所发⽣的过程、⽅向和运动的知识,如最近50年美国政府的发展趋势;③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即有关类别、组织、部类及排列的知识,如各类⽂献的范围;④准则的知识,即有关检验和判断各种事实、原理、观点和⾏为所依据的准则的知识,如对某种作品及其阅读⽬的作出适当判断的准则;⑤⽅法论的知识,即有关在某⼀特定学科领域使⽤的以及在调查特定的问题和现象时所⽤的探究⽅法、技巧和步骤的知识,如有关⽤科学⽅法评价健全概念的知识。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 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详细讲解]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 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d10b667f8c75fbfc77db293.png)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详细讲解]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的一些考试专家在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
他们的教育目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进行评价,其实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
知识这一类别所涉及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记忆。
在知识的测验情境中,提问的形式与最初的学习情境中的形式有所不同,这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定程度上的联想和判断过程,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在其他类别的学习和测验中也有记忆,同样这也只是一小部分。
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三大类,每一类型又包括若干个小类型。
(1)具体的知识是指对具体的、孤立的片断信息的回忆。
它包括:?术语的知识,即具体符号的指称事物的知识,如熟悉的大量词汇的一般意义;?具体事实的知识,指日期、事件、人物、地点等方面的知识,如对某些特定文化中的主要事实的回忆。
(2)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是指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
它包括:?惯例的知识,即有关对待和表达各种现象和观念的独特方式的知识,如了解演讲与写作中的正确形式和习惯用法;?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即时间方面各种现象所发生的过程、方向和运动的知识,如最近50年美国政府的发展趋势;?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即有关类别、组织、部类及排列的知识,如各类文献的范围;?准则的知识,即有关检验和判断各种事实、原理、观点和行为所依据的准则的知识,如对某种作品及其阅读目的作出适当判断的准则;?方法论的知识,即有关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使用的以及在调查特定的问题和现象时所用的探究方法、技巧和步骤的知识,如有关用科学方法评价健全概念的知识。
简评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的异同

简评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的异同简评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的异同(2008-12-29 13:27:08)分类:资料中心标签:学习目标学习结果分类异同教育本文介绍了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系统和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系统的基本含义,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1.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内容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其中认知领域内的教学目标可分为六类:知识(Knowlw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这六个类别的学习目标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的,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知层次。
其中,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分别属于智慧技能的不同层次。
这一目标分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具体含义是:(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环境的回忆;知识目标最强调记忆的心理过程。
知识目标包括“特定事物的知识”、“处理特定事物的方式和手段的知识”、“某一范围内的普遍事理和抽象概念”三个亚类。
(2)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
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
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
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
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
分析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并举例说明他们对编写学习目标的指导作用?
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
每一领域由多个亚类别组成,子类间具有层次性。
学习过程由下层向高层发展,下层目标是上层目标的支撑。
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两种理论的相异点:
1.分类依据与理论不同
布卢姆分类法基于生物分类学,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点。
以分类学为依据的分类方法具有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对指导操作性、形成性的学习具有客观的价值。
布卢姆以教学目标的复杂程度作为分类的依据,注重学科的纵向发展。
加涅分类法则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从他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出发,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
加涅理论从多个方面揭示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对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
由于加涅理论以认知规律为分类的依据,因此弥补了布卢姆分类法在艺术、哲学等学科的缺陷。
从两者分类依据的区别,可看出卢姆分类法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
加涅分类法,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结构体系不同
在布卢姆的分类理论中,不论是主类还是子类之间都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
布卢姆的分类是一个累积学习的模式,目标由简单到复杂(从下层向高层发展),上层目标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下层目标的达成上。
加涅的分类理论从整体上是不具备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仅在“智慧技能”这一主类下各子类之间具具备连续性、层次性、相关性。
加涅把教学目标归纳的五种学习结果是具有跨学科性,每门学科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同时,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之间可体现其差异性及侧重点。
与此同时,加涅把“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各门学科教学目标之一,这是对教学目标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同点
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将学习结果分为认知(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
而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
这两个分类理论的三个主类领域是一致的,只是言辞表达上的不同。
与此同时,两个理论在教学设计、媒体选择等方面对教育过程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布卢姆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在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加涅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巨大的贡献。
这两种目标分类方法是教育过程的两个维度,在不同维度上发挥其特定的作用。
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性,从这方面来说两种目标分类是具有相似性的。
布卢姆与加涅的分类理论在教学中是具有客观作用的。
两理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优缺点,我们应该善于利用两者的优势进行学科教学设计。
不能片面听取个别的意见,而否定某一分类理论。
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为了使学习目标的编写更加科学化,符合我国教育国情,结合我国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目标分类的设想,进行了可贵的尝试。
考虑到学习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反映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上来,新的学习目标编写方法就从描述学生的行为或能力的变化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方法带来的问题,成为客观地评价学习结果的依据。
新的方法包括ABCD法和内外结合的表述法。
前一种方法非常适合于编写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也比较适合于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而对于情感学习领域来说,因为学习结果主要是内在的心理变化,比较难以测量,所以须用后一种方法来编写。
1.ABCD法
这种方法之所以叫做ABCD法,是因为它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aud 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下面给出一个用ABCD法描述学习目标的实例:
“初中三年级学生,在45分钟之内,
教学对象标准
(A) (D)
将所给的英语短文译成中文,可以查字典。
行为条件
(B) (C)
这是一个典型的包含了四个要素的学习目标的例子。
事实上,在实际运用
中往往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机械地按照上述要求去编写学习目标。
在有些学习目
标中,条件与标准是很难区分清楚的。
例如在上例中,“在45分钟之内”即可
以理解为表明行为速度的标准,又可以看成是表明时间限制的条件。
这确实给编
写学习目标带来了一些麻烦,不过问题并不严重,因为编写出的学习目标如果真
的能够用来指导教学、评价学习结果,那么如何区分条件与标准就显得不那么重
要了。
可以说,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既表明了编写者的意图,又能用来指导
教学及其评价。
2.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
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阐明学习目标可以弥补ABCD法
的不足。
具体做法是在陈述学习目标时,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明
学习目标,以反映学生理解、应用、分析、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
再列举出一些能够反映上述内在变化的行为,使得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也能够观
察与测量。
在列举行为的变化时,仍然要采用前面所讲的ABCD法。
下面举例说明。
比如,“让学生能够理解一篇描述人物的课文是怎样围绕
中心思想取材的”,这样的目标是很难观察的。
应该怎样来描述它呢?如果采用
内外结合的方法表述就应该这样:
内部心理描述:能理解描述人物的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取材的;
行为1:能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行为2:能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描述主人公时表露自己感情的句子;
行为3:能指出课文所叙述的事件中哪些采取了略写的方式,哪些进行了
详写,以及它们对表现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应该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总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而不是那些用来表明“理
解”的具体行为。
因为在这里所列举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仅仅是为了表明“理
解”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学习目标。
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避免了ABCD法只考虑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学习目标的含糊性。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