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认知操作类型

合集下载

布鲁姆教育目标三大类

布鲁姆教育目标三大类

布鲁姆教育目标三大类布鲁姆教育目标按照认知层次划分成了三个大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认知目标是指学生获取知识、理解概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六个层次。

知识是指学生能够记住和复述已经学过的信息和概念;理解是指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意义和相互关系;应用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分解和分类,并找出其中的关联性和差异性;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评判,判断其好坏和价值;创造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的知识和观点。

认知目标强调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它主要包括了情感态度、情感反应和情感评价这三个层次。

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的兴趣和态度,包括了好奇心、喜爱和关注等;情感反应是指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的情感体验,包括了愉悦、惊喜和热情等;情感评价是指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的价值观念和态度评价,包括了欣赏、赞美和批判等。

情感目标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反应,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表现。

技能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它主要包括了知识技能、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这三个层次。

知识技能是指学生在知识领域中的技能和操作,包括了阅读、写作和研究等;智力技能是指学生在智力思维和解决问题方面的技能,包括了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等;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和身体活动方面的技能,包括了跑步、跳跃和运动协调等。

技能目标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的技能和能力。

综上所述,布鲁姆教育目标按照认知层次划分成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这三个大类。

认知目标关注学生在思维和知识方面的能力,情感目标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能力,技能目标关注学生在技能和实践方面的能力。

这三个目标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
行为动词:分析,检查,实验,对比,比较,辨别,区别,鉴别,区分,分类,排列,领会,对照,图示,指出,评析等。
综合(synthesis)
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行为动词: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预测,预言,支持,鉴别,比较,评定,判断,证明,说出……价值,同意,赞成等。
行为动词:创作,撰写,表达,交流,分享,制定计划或操作程序,组成,建立,设计,开发,系统化,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综合,归纳,总结、调查等。
评价(evaluation)
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地深刻地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行为动词:应用,论证,ຫໍສະໝຸດ 作,实践,说明,解决,实验,做,预测,记录,把……联系起来,运用,计算,示范,改变,用……解释,修改,订出……计划,制定……方案,解答等。
分析(analysis)
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行为动词:阐述,描述,解释,重述,归纳,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估计,引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等。
运用(application)
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他将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和动作三个层次。

认知领域是指学生在思维、认知方面的发展。

具体分类如下:1. 知识(Knowledge):指学生对事物的各种信息、事实、规则、原理等的掌握和了解。

例如学生能够背诵课文中的单词、定义科学概念等。

2. 理解(Comprehension):指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解释、描述等,能够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例如学生能够解释数学公式的意义、描述文学作品的情节等。

3. 应用(Application):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能够使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应用语法规则进行写作等。

4. 分析(Analysis):指学生能够将知识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学生能够将文章分析为不同的段落、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步骤等。

5. 综合(Synthesis):指学生能够将不同的知识、信息、观点等整合到一起,形成新的整体。

例如学生能够整合不同的资料进行研究、整合不同的论点进行写作等。

6. 评价(Evaluation):指学生能够评估、判断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准确性、合理性等。

例如学生能够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

情感领域是指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具体分类如下:1. 接受(Receiving):指学生愿意接受、相信、关注所学内容。

例如学生愿意学习新的知识、参与课堂活动等。

2. 反应(Responding):指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作出适当的回应,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例如学生能够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等。

3. 价值观(Valuing):指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所学知识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意义。

例如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等。

4. 组织(Organizing):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和行为相结合。

简述布鲁姆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及发展

简述布鲁姆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及发展

简述布鲁姆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及发展布鲁姆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及发展简介认知领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语言等方面的问题。

布鲁姆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认知目标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理论和观点。

一、布鲁姆对认知目标的分类1. 认知目标的三种类型布鲁姆将认知目标分为三种类型:认知信息处理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1)认知信息处理目标这种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到人类思维和记忆方面的问题。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记忆:即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以备后续使用。

- 知识:即掌握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相关信息。

- 理解:即理解某种事物或现象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 应用:即将已经掌握和理解的信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情感目标这种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到人类情感方面的问题。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表达:即通过语言、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 情感理解:即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

- 情感调节:即控制自己的情感,使其符合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

(3)行为目标这种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到人类行为方面的问题。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动机:即推动人类行动的内在因素。

- 行为执行:即将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

- 行为反馈:即了解行为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

2. 认知目标分类的意义布鲁姆对认知目标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通过将认知目标分成不同类型,可以更加系统地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从而深入挖掘认知心理学领域中许多重要问题。

二、布鲁姆在认知领域的发展历程1. 儿童思维发展布鲁姆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儿童思维发展问题。

他提出了“层次结构”理论,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逐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这个理论对于儿童教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教育目标分类布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教育目标分类问题。

他提出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三种类型,从而指导教育者更好地制定教育目标和课程设计。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六个层次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六个层次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六个层次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于1956年提出的,它把知识技能分为认知层次、情感层次和技能层次三个大类。

其中,认知层次又被细分为六个层次,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具体来说,布鲁姆目标分类法的六个层次如下:
1. 记忆层次: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重复,掌握概念、事实、定义等基础性的知识内容。

2. 理解层次: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解释,掌握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律和原则等。

3. 应用层次:学生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完成具体任务。

4. 分析层次: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本质。

5. 综合层次:学生通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思维框架和整体认知。

6. 评价层次: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和检验,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的各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逐渐掌握各个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是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用于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和层次化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清晰地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一共分为六个层次,每个层次都表示了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这些层次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1.记忆(Remembering):这个层次是基础的层次,学生在这个层次上主要是记忆和重述所学的知识和概念。

例如,学生能够背诵诗歌、记住日期和事实等。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记忆能力。

2.理解(Understanding):这个层次上,学生不仅仅是记住了知识,还能够理解其含义和关系。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所学的概念、表达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应用(Applying):这个层次上,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原则和方法解决新的任务。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分析(Analyzing):这个层次上,学生能够分解、搭建和组织所学的知识,理解其内在结构和组织规律。

学生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以更深入的方式理解所学的内容。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的分析和组织能力。

5.评价(Evaluating):这个层次上,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评价和判断。

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标准和标准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估,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创造(Creating):这个层次上,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新的东西,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想法和设计,并将其付诸实践。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学习进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
提取(Retrieving)
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例如,回忆美国历史中重要事件的日期)
2.理解(Understand)——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构建意义
2.1 解释(Interpreting)
澄清(Clarifying)
释义(Paraphrasing)
描述(Representing)
4.1区别(Differentiating)
辨别(Discriminating)
区分(Distinguishing)
聚焦(Focusing)
选择(Selecting)
区分呈现材料的相关与无关部分或重要与次要部分(例如,区分一道数学文字题中相关数字与无关数字)
4.2 组织(Organizing)
发现连贯性(Finding coherence)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
类别&认知过程
同义词
定义及其例子
1.记忆/回忆(Remember)——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
1.1 识别(Recognizing)
辨认(Identifying)
在长时记忆中查找与呈现材料相吻合的知识(例如识别美国历史中重要事件的日期)
1.2 回忆(Recalling)
5.评价(Evaluate)——基于准则和标准做出判断
5.1 检查(Checking)
协调(Coordinating)
查明(Detecting)
监控(Monitoring)
检验(Testing)
发现一个过程或产品内部的矛盾和谬误;确定一个过程或者产品是否具有内部一致性;查明程序实施的有效性(例如,确定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与观察数据相吻合)
3.1 执行(Executing)

试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的内容

试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的内容

试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的内容布鲁姆认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从低阶到高阶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这种分类方式对于教育教学的设计和评估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这六个层次中,记忆是最底层的层次,指的是学生能够回忆和识记相关的信息,如复述事实、背诵诗歌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关键概念、提供例子和练习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记忆。

理解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所学知识的层次。

这需要学生能够描述概念的含义、阐述原理、解释现象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实例、案例和问题解决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理解。

应用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层次。

这需要学生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决策。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实际案例、模拟场景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分析是学生能够将知识和信息进行分解和组织,识别其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层次。

学生在分析层次上能够进行分类、比较、解释等操作,从而深入理解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复杂问题、挑战性任务和辩论等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

综合是学生能够将各种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一起,形成新的整体认识或产物的层次。

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应用不同领域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或完成综合性的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综合性的项目和跨学科的学习机会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评价是学生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判断的层次。

这需要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合理性和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

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提供了一种清晰的框架,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认知能力,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认知操作类型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knowledge)
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提示: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
2.领会(comprehension)
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提示: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
3.应用(application)
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提示: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
4.分析(analysis)
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提示: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
5.综合(synthesis)
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

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提示: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
6.评价(evaluation)
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

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做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提示: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对设计问题的启发
所提问题可以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
可以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
l分层次提出问题--认知性问题
认知性问题: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和确认。

如:“人民陪审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当汽车向右拐的时候,坐在汽车上你会向哪边倒?”
l分层次提出问题--理解性问题
理解性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比较和证明某个观点。

如“检察院和法院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清楚什么是惯性吗?”
l分层次提出问题--应用性问题
应用性问题:它主要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如“用法律条款解释为什么应该执行‘疑罪从无’的原则?”,“用惯性来解释为什么汽车开动时,人会往后倒?”
l分层次提出问题--分析性问题
分析性问题:它主要让学生透彻地分析和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如“为什么会发生类似余祥林那样的冤假错案?”,“为什么说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l分层次提出问题--综合性问题
综合性问题:它能使学生系统地分析和解决某些有联系的知识点集合。

如“什么情况下法律会不公平?”,“如果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怎样?”
l分层次提出问题--评价性问题
评价性问题:理性地、深刻地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

如“余祥林冤假错案被曝光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这六种类型的问题中,前三类是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而后三类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

在问题设计中,提倡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初级认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高级认知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