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整治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航道整治的基本概念,掌握航道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描述航道整治中常用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方法,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航道整治工程对水流、河床及生态影响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能够运用航道整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航道整治方案,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进行航道整治效果的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航道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共享成果的喜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地理知识基础,对水利工程感兴趣,具备初步的分析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航道整治的目标和意义,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上述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航道整治概述- 了解航道整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 学习航道工程的分类及其应用。

2. 航道整治工程措施- 学习航道整治中常用的工程措施,如疏浚、筑堤、护岸等。

- 掌握各类工程措施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条件。

3. 航道整治技术方法- 学习航道整治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如生态整治、数字化管理等。

- 了解航道整治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4. 航道整治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航道整治工程对水流、河床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 探讨航道整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5. 航道整治案例分析- 分析国内外典型的航道整治工程案例,了解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078 学分:1.5 总学时:1.5周+50(上机) 大纲执笔人:王聿大纲审核人:刘曙光
一、课程设计性质与目的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选专业实践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航道整治设计的基本计算与绘图技能。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一)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与比较方法
(二)掌握航道水力计算基本方法
(三)掌握施工图绘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三、课程设计基本内容
(一)方案比较与确定
(二)航道水力计算
(三)施工图纸的绘制
四、实验内容

五、前修课程要求
航道工程学、航道整治、河流动力学等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自编油印教材
八、课外要求
无。

航道与海岸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与海岸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与海岸整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航道与海岸整治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地理、环境科学知识;2. 学习我国海岸线和航道分布特点,了解航道与海岸整治的重要性;3. 掌握航道与海岸整治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了解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航道与海岸环境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航道与海岸整治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升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我国航道与海岸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2. 培养学生对航道与海岸整治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认识到航道与海岸整治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环境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航道与海岸整治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科学基础,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感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介绍航道与海岸整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海岸线和航道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航道与海岸概述2. 航道与海岸环境问题分析:a. 我国海岸线及航道分布特点b. 航道与海岸面临的环境问题c. 环境问题对航道与海岸整治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二章 航道与海岸环境问题3. 航道与海岸整治方法与技术:a. 航道整治的基本方法b. 海岸整治的主要技术c. 我国航道与海岸整治案例分析教材章节:第三章 航道与海岸整治方法与技术4. 实践活动:a. 运用GIS分析航道与海岸环境问题b. 小组讨论:探讨整治方案,解决实际问题c. 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学习成果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活动5. 拓展延伸:a. 了解国内外航道与海岸整治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b. 探讨航道与海岸整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战略,提高环保意识教材章节:第五章 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5个课时,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

航道整治工程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工程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道整治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使学生掌握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航道整治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航道整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航道整治工程案例,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等,进行航道整治工程设计和评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水利事业,关注我国航道整治工程的发展。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航道整治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航道整治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热爱水利事业、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航道整治工程概述- 航道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航道整治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目标2. 航道整治工程关键参数- 航道水深、宽度和弯曲半径的确定- 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水流特性分析- 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泥沙运动规律3. 航道整治工程方法与技术- 航道整治工程的传统方法与新技术- 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流程- 航道整治工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4. 航道整治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 国内外典型航道整治工程案例介绍- 航道整治工程效果评价方法与指标-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并提出优化建议5. 航道整治工程发展趋势- 我国航道整治工程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航道整治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学生探讨航道整治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结合,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内容涵盖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基本概念、关键参数、方法技术、案例分析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航道整治工程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牯牛沙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牯牛沙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牯牛沙航道整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牯牛沙航道整治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地理、水文知识;2. 学生能够描述牯牛沙航道整治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其作用;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航道整治的政策法规及环境保护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牯牛沙航道整治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搜集、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对牯牛沙航道整治工程的评价报告;3.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展示牯牛沙航道整治前后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航道整治工程产生兴趣,增强对地理、水文学科的认识和热爱;2. 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在航道整治过程中的重要性,培养绿色发展的观念;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的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实践教学课程,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水文知识基础,对实际工程案例感兴趣,但需引导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牯牛沙航道整治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a. 牯牛沙航道整治工程背景及意义;b. 航道整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c. 我国航道整治的政策法规及环境保护要求。

3. 实践操作:a. 分析牯牛沙航道整治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b. 小组合作,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c. 制定小组评价报告,展示牯牛沙航道整治前后的变化。

4.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a.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航道整治工程对地理、水文环境的影响;b. 培养学生绿色发展的观念,关注环境保护;c. 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章航道整治规划与设计

第三章航道整治规划与设计
(2)平原河流航道整治 宜采用修筑整治建筑物措施,控制中、低河势, 稳
定航槽,造成有利于冲深航槽的水流;必要时亦可以疏 浚为主,或修筑整治建筑物与疏浚相结合的措施。
长江中游罗湖洲水道
三、 航道整治工程原则
3.应根据不同的滩势(浅、急、险)及碍 航性质,分清主次抓住病根,有针对性地指定整 治措施,优化工程方案;
➢ 流量 频率法 ➢历时频率法
5、浅滩设计水位的确定方法
(1)水位相关法
(2)瞬时水位法
观测一段时间的水文算出浅滩与基本站同瞬时的落 差关系,即可求出浅滩设计水位。
5、浅滩设计水位的确定方法
(3)比降插入法
图2-4 比降均匀插入法示意图
ZZ1
Z1
Z2 L
L1
图2-5 比降不均匀插入法示意图
ZZ Z1 Z Z 1 1 Z Z 22Z1 Z
② 基本站多设在设置深槽河段,比降随水位的上涨而 增大,Q2JP的峰值也随水位的上涨而增大,作为浅滩段的 造床流量必然偏高;
③ 造床流量与各级流量的历时有关; ④ 研究表明,丁坝在一定淹没深度时,输沙率最大。
二、整治水位
3.浅滩转冲水位法
4.整治水位的调整
目的:使整治流量在整治建筑物束窄的范围内流动。
VH
VH
K K ,(3-15)改写为:
G
kd1/ 2 ( V VH
)3m
VH
( d H
1
)4
B
(3-15) (3-17) (3-18)
(2) 输沙平衡方法
G
kd1/ 2 ( V VH
)3m
VH
(
d H
1
)4
B
(3-18)
V Q / BH

航道及海岸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及海岸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及海岸整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航道及海岸整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我国航道及海岸整治的现状、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3. 帮助学生理解航道及海岸整治与地理、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航道及海岸整治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等方法解决实际航道及海岸整治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航道及海岸整治工程进行评估和规划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航道及海岸整治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我国航道及海岸整治事业做出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交流。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航道及海岸整治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紧密联系实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航道及海岸整治基本概念:介绍航道的定义、分类和功能,海岸线的特点及整治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航道及海岸整治概述2. 航道及海岸整治原理:讲解海岸侵蚀与沉积、航道演变等自然规律,以及整治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航道及海岸整治原理3. 航道及海岸整治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整治工程及其适用条件,如堤坝、防波堤、疏浚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航道及海岸整治方法4. 我国航道及海岸整治现状与趋势:介绍我国航道及海岸整治的主要成就、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四章 我国航道及海岸整治现状与趋势5. 航道及海岸整治与地理、环境、经济关系:探讨航道及海岸整治对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目录1.滩险概况及整治方案 (1)2.设计标准的确定和推算 (1)2.1.设计水位12.2.浅滩基本水尺设计水位72.3.其它水尺设计水位112.4.用比降法确定各断面的设计水位122.5.床沙粒径的确定132.6.断面Ⅰ、Ⅱ和断面Ⅱ、Ⅲ之间的河床糙率 (15)3.整治工程设计 (16)3.1.整治线宽度计算163.2.整治线的布置173.3.整治建筑物的布置183.4.挖槽的确定184.水力计算 (20)4.1.航道的冲刷校核204.1.1.确定计算横断面204.1.2.确定各计算断面水面曲线204.1.3.绘制水流平面图224.1.4.流速比较274.2.设计水位时挖槽稳定性校核285.坝的纵横断面的设计和工程量计算 (29)5.1.材料选用及粒径确定295.2.丁坝的断面尺寸295.3.坝根的保护295.4.坝头处理305.5.丁坝坝基处理305.6.丁坝坝面的防护措施306.挖槽纵横断面设计和工程量计算 (30)1.滩险概况及整治方案该浅滩为平原河流顺直河段上的过渡段沙质浅滩,因为上游有一江心洲,导致上游水流分汊形成分汊河道,洪水期来自上游的大量泥沙淤积在汊道出口两水流交汇处,在退水时又不能被水流全部带走,因此在枯水期形成碍航浅滩。

能满足航深要求的上、下深槽宽而浅,且水深相差不大,曲率甚小,但经多年观察,深槽仍然变化不大,基本稳定;上、下边滩低坦,过渡段河面宽阔,水流分散。

采取整治(筑坝)和疏浚相结合的工程措施进行整治。

其具体整治措施为:沿溪线布置挖槽,吸引水流,增加航深;两岸用对口丁坝束窄过渡段河面宽度,抬高边滩,稳固中、枯水河槽及其主流方向,加大流速,提高水流输沙能力,确保挖槽稳定。

2.设计标准的确定和推算2.1. 设计水位由1963年长江上游某基站日平均水位表得1963年水位保证率曲线计算表:1963年水位累计频率计算表(表1)在该曲线上可找得1963年保证率为95%的水位为30.29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申线堑口村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报告班级:09级港航6班姓名:***学号:090301****指导老师:**2012年9月一、设计目的1、巩固和提高航道工程学与航道整治学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航道整治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

2、熟练掌握航道整治中autoCAD的运用以及数据处理的步骤方法。

二、设计任务研究内容:芜申线高溧段堑口段(70K——76K)航道整治工程。

具体的研究工作有:(1)航道等级及设计船型的确定;(2)航道尺度确定;(3)航道线位方案比选;(4)航道平面布置;(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设计资料1、自然地质条件(1)河流概况芜申线高溧段由江苏与安徽交界的高淳县丹农砖瓦厂起,流经东芮线(高淳丹农砖瓦厂至东坝砖瓦厂)、溧坝线(东坝砖瓦厂至溧阳河口南段)一段, 由溧梅线向东北至溧阳南渡镇,沿溧梅线至溧阳轮联船厂(丹金溧漕河口),与芜申线溧宜段起点相接。

芜申线高溧段高淳下坝上游属安徽水阳江、青弋江水网平原圩区,地面高程在 5.5D(吴淞基面,以下同)以上;下坝以下段为丘陵地区(茅山、天目山余脉),南侧为皖南、宜溧山区。

芜申线以高淳县下坝船闸及茅东节制闸为界,上游为长江支水系青弋江、水阳江水系,下游为太湖水系。

芜申线高溧段流经东芮线的官溪河、胥河,历史上胥河又名胥溪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凿的的人工运河,它西接固城湖、水阳江、直通长江,下连溧阳、宜兴、抵太湖。

相传该河是公元前506年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为运送军粮开凿而得名。

它沟通了长江、水阳江、青弋江与太湖流域的水上航运,大大缩短了绕道长江的航程,灌溉了苏南农田。

明太祖朱元璋为使苏、浙粮运避开长江风险,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重开胥河,并在东坝建石闸封闭,节制水流,解除了苏、浙一带水患。

自此,“三湖”(南漪湖、石臼湖、固城湖)之水不复东流,胥河至太湖的航运从此中断。

苏州民谣说:“东坝倒,北寺塔上飘稻草。

”意即东坝一倒,上游洪水倾泻而下,会淹没苏州城的北寺塔。

汛期高淳固城湖水位要比下游太湖水位高出七、八米,为安全计,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又在东坝下游约五公里处构筑了下坝。

由于下坝船闸以西芜申线属青弋江、水阳江水系,茅东节制闸和下坝船闸共同组成该级枢纽节制该水系的水向太湖宣泄,迫使汛期来自皖南山区经水阳江、青弋江进入芜申线的洪水经石臼湖重新汇入长江。

安徽水阳江、青弋江水网平原圩区,地面高程在▽5.5(吴凇基面,以下同)左右,每至汛期,芜申线高溧段下坝船闸上游河水水位达▽8.0以上,1999年超过▽13.07,河道两侧防洪大堤高程在▽14.5左右,该段航道为地上河,汛期防洪压力极大。

下坝以下至溧阳河口镇南为溧坝线,芜申线在溧阳河口镇南由溧坝线拐入溧梅线,经南渡、蒋店、五潭渡后横穿丹金溧漕河与溧阳改线段起点相连。

该段航道位于溧宜山区北麓,由西部茅山山区、南部溧宜山区洪水冲蚀而成,来自上述山区的洪水和洮湖部分调蓄水流汇入芜申线高溧段经宜兴段流入太湖。

该段水系属太湖水系。

下坝以下航道狭窄且多弯曲,通航条件较差,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周边高、腹部低,逐渐向太湖倾斜。

芜申线高溧段下坝以上有水阳江支流狮树河、永胜河由南向北汇入固城湖,秦淮河通过石臼湖与高溧段相通,石固河将芜申线高溧段上的固城湖与石臼湖沟通,沿线还与漆桥河、漕塘河、沛桥河相连;下坝以下河湖港汊密布,河网纵横,沿线主要有五级以上航道中河、丹金溧漕河和常溧线等,高溧段尾端通过溧阳改线段与芜申线宜兴段连接。

除以上主要河道外,下坝以下沿线尚有桠溪河、社渚新河、大溪城河、周城河、上沛河、南渡北河、草溪圩河、泓口河汇入。

芜申线下坝以上航道流经水阳江、青弋江水系的圩区平原,水位变幅较大,每到汛期水位平均在♦8.0以上,枯水期芜申线上游段只有地下水和地区迳流补给,水位多在♦6.0以下,该段为长江及石臼湖、固城湖的重点防汛区。

据调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每当洪水水位超过♦8.5水位时,高淳下坝船闸以上航道就实行封航(因杨家湾船闸对高水位不作控制),汛期时间平均一个月左右,汛期航运基本中断;下坝以下航道流经地区系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水流平缓,水位变幅小,该段航道水位受太湖流域湖西引排的控制,因此水位变化对航运的影响不大。

芜申线高溧段绝大多数河段年久失修,处于自然状态。

航道穿越高淳县丹湖、淳溪镇、固城镇、东坝镇、江苏和安徽交界的定埠镇、溧阳市河口、南渡镇、蒋店等集镇。

跨河建筑物、管线较多,且标准低,净空小。

除个别地段外,一般河段仅能通航60~100吨级船队,到枯水季节,通航条件更差,远不能满足水运发展的需求。

芜申线高溧段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后的地面径流和长江、区域内河流及太湖的水量调节。

(2)湖泊芜申线高溧段流经区域湖泊有石臼湖、固城湖和洮湖,其中东芮线北侧与石臼湖相通(湖面面积201平方公里,容积3.4亿立方米),中部穿越固城湖(湖面面积为30.97平方公里,汇流面积454平方公里);芜申线高溧段溧梅线以北通过丹金溧漕河与洮湖相通,洮湖将苏南运河和芜申线航道分隔开来,汛期洮湖的部分调蓄水流汇入芜申线。

(3)气象根据江苏省气象台及南京市、常州市气象台多年的气象资料,芜申线高溧段气象简述如下:芜申线高溧段所流经的区域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域资源丰富,地理条件较为优越,宜于农作物生长。

一般从六月中旬进入梅雨季节,历时20~30天,属副亚热带与温带的季风过渡区,下霜期130天左右,下雾日25天左右,冬季河流水面基本不结冰。

(4)气温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5.2℃~15.9℃,最低气温-12.5℃(在1月),最高气温达38℃以上,每年一月份平均气温2.5℃,七月平均气温28.1℃。

(5)湿度区域内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80%,其最高和最低相对湿度分别为90%、12%。

(6)降水芜申线高溧段航道分属水阳江、青弋江水系和太湖水系,雨量充沛,降雨在年内呈规律性变化,区域年均降雨量为780~116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最大月降雨量为345.2毫米,最大日降雨量为280.9毫米(1960年6月19日,高淳),降水量年内分布很不均匀,5~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年降雨日为110~145天。

(7)风况区域内常年盛行风向为东南风,风向最大频率为15%,盛吹期为3~8月;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其风向最大频率为14%;7~9月受台风影响,最大风力9级以上,但每次持续时间为1~2天。

(8)雾、霜、雪芜申线高溧段航道沿线地区每年均有雾、霜、雪天气,但基本不影响航行。

年平均下雾日为25天,历年最多雾日为67天,最少为7天。

年平均下霜日为132天左右,其中高淳125天,溧阳139天。

年平均降雪日约7天。

(9)地形、地貌芜申线高溧段下坝以上航道经过区域为岗地间河谷平原及河湖平原,地势稍有起伏,地面标高5~15米,向东微倾。

成因主要为冲积、冲洪积、冲湖积。

航道两侧为北北东走向之茅山山脉南端末端,有花山、青山等岗地,标高在▽40.0~▽120.0,属丘陵岗地地貌。

芜申线高溧段下坝以下航道经过区域为湖沼平原,地面高程▽4.3~▽8.3,地势平坦稍有起伏,成因主要为湖沼积、冲洪积、冲湖积。

航道南侧溧宜丘陵山地溧阳境内高程为▽300.0~▽400.0,最高峰石门尖高程为▽505.0,属剥蚀低山丘陵地貌。

(10)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地震情况据江苏地质志及《溧阳地震与茅东断裂带》等区域资料,航道在高淳境内固城湖以东有北东向航道中段固城湖以东有北东向茅西断裂,茅西断裂为逆掩压扭性断裂,构成航道区附近构造格局,属新华夏断裂构造。

据《溧阳地震与茅东断裂带》分析,发生5.5级、6.0级地震的茅东断陷盆中浅部是茅东断裂带控制含幔源包体喷发及后期变形形成的垂直脆—韧性剪切带,属于活动断裂带。

茅东断裂南段与本航道相交。

在溧阳境内航道以南社渚附近有一条推测东西向断裂,属东西向构造高淳—宜兴—嘉定构造带西段,受新华夏构造干扰,构造形迹减弱;还有经溧城附近至天目湖水库一条北北东向压性、压扭性断裂,以及三条北西向次级断裂,属中生代以来新华夏系构造,这些断裂构成溧阳地区菱形网状构造格局,航道以北溧阳市上沛镇曾在1974年、1979年两次发生5.5级、6.0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

航道所在地区属扬子地层区,高淳境内航道两侧丘陵岗地出露的前第四纪地层有志留系泥质页岩、粉砂岩(泥岩),茅山群厚层细粒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五通组砂岩、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二叠系砂岩、三叠系灰岩及砂岩,侏罗系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航道北侧的禅岭山尚有燕山期闪长玢岩侵入体出露。

航道经过谷地平原为第四系所覆盖,沉积厚度10~30米。

溧阳境内航道以南丘陵山地出露的前第四纪地层有茅山群灰白、紫红色厚层细粒砂岩、岩屑石英砂岩; 五通组灰白色砂岩及石英砂岩; 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侏罗系龙王山组火山角砾岩、晶屑凝灰岩,大王山组角砾安山岩、细粒凝灰岩、安山岩;白垩系浦口组紫红色粉砂岩。

还有燕山期火山岩、次火山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次安山岩、流纹岩等。

航道两侧及其以北为第四系所覆盖,沉积厚度18~40米。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江苏部分),航道经过区域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高淳为0.05g,溧阳为0.10g。

2、航道情况芜申线位于长江三角洲河网地区,横跨安徽、江苏、上海两省一市,是规划的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二纵六横”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二纵四横”的第四横,水运地位十分突出,规划航道等级为三级。

3、水位资料芜申线高溧段堑口村段设计特征水位详见下表。

表1 芜申线高溧段设计通航水位表4、河势图及水深地形图详见芜申线堑口村航道整治工程布置方案图。

四、设计依据1、《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2、《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312-98);3、《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1);();4、《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GB50192-935、《内河航运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交基发[1998]112号)及其配套定额。

五、设计内容1、航道等级及设计船型航道等级:限制性航道Ⅲ级双线航道1顶+2×1000t设计船型:顶推船队,1顶+2×1000t设计船队顶轮:270马力设计船队驳船(长×宽×吃水):67.5m×10.8m×2.0m,设计船队(长×宽×吃水):160.0m×10.8m×2.0m。

2、航道尺度及高程(1)航道标准水深H=t+▽H式中:H——航道标准水深;t——设计船型标准吃水;▽H——富裕水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