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港航航道工程课程设计
《港航工程与规划》课程设计

《港航工程与规划》课程设计【摘要】建设本集装箱码头工程,符合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是适应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提高港口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尽快形成我国合理集装箱运输体系和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是适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关键字】集装箱;码头;布局;规划;课程设计要求:通过分析本案例中集装箱码头工程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集装箱码头建设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工程总平面布置进行优化研究,力图把集装箱码头工程设计成高效、系统最优的高品质岛屿式的国际一流港口。
一、总体指导思想本集装箱码头工程平面布置在遵循紧凑合理、环保、车流和工艺流程通畅等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本工程建设场区地形、地物的具体情况,应力求最大程度上保留工程区北侧、东侧既有民用建筑、码头和水利设施,减少动迁量,降低工程建设投资。
因此,平面布置考虑对应于码头的布置将陆域布置在排水河以南(并预留其拓宽的需要)、南侧山体以北、规划环岛公路以西地域。
在前述码头、陆域大体布置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港区吞吐量需求、公路运输及其发展需要等因素,提出总平面布置方案如下: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区近岸水深条件,将码头尽量布置在较外海水深处,减小两端泊位受湾口两侧岬角处复杂的地形和水流的影响,减小水下挖泥及挖泥对岬角水域环境的影响,减小营运期的码头水深维护;陆域集装箱大门分开布置,减小港区进出口车流的相互影响,提高港区今后泊位分码头公司独立经营管理的适应性。
根据测流资料,5个集装箱泊位顺岸连续布置在海湾-18m等深线附近,距离湾顶既有岸堤约530m,码头前沿线走向为N150°30′,岸线总长1774m,由北向南布置3个70000DWT和2个100000DWT泊位;船舶回旋水域布置在泊位的正前方,直径为870m,泊位区和港池水域设计底标高均为-17.0m,泊位区只有南端局部水深稍浅,疏浚工程量约0.5万m3;码头拟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型式,码头面标高为7.5m,码头和后方陆域以引桥相通。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港站第三章港口规划设计

3.按港口所在地自然条件分
天然港 人工港 航运中心港 主枢纽港 地区性枢纽港 地区性重要港口 中小港口 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区域性枢纽港 支线港(喂给港)
4.按港口的层次地位分
5.按集装箱运输份额分
作业
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分类? 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 世界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5)港池:直接与码头相连的作业水域。
(6)导航助航设施:系为了指示船舶进出和保证航行的安 全,在航道和水域里所设置的灯塔、航标、导标、浮标 和各种灯光设施。
2.港口的陆域设施
(1)码头和泊位
码头:是停靠船舶、上下旅客、装卸货物的场所; 码头前沿线:是水域与陆域交接的地域,是港口的生产岸 线和生产活动的中心; 港口的码头岸线长度是港口规模的重要标志之一,表 明能同时容纳并进行装卸作业的船舶数量。 泊位:即可供一艘船停泊的位置; 为了具体反映靠泊能力的大小,通常按靠泊船舶的最 大吨级分类,供万吨级以上船舶停靠的泊位通常称为深水 泊位。 港口拥有的泊位数量,特别是深水泊位的数量,是衡 量港口规模大小和测算港口通过能力的主要依据。
突堤式布置广泛用于海港,而顺岸式布置广泛 用于河港和河口港。
(2)仓库和堆场
便于货物贮存、集运,保证货物质量; 利于车船衔接; 提高港口通过能力。 仓库:分为前方仓库和后方仓库。
前方仓库用于短期存放货物,以加快车船、货物周 转为目的; 后方仓库供货物较长时间储存,服务于货主储存待 机的目的。
河口地区港址选择重点是研究泥沙活动规律,维护航道 所些需的通航水深。一般地说,港址宜选在过水断面较窄 的顺直河段或稳定的弯曲河段的凹岸。潮流界附近是淤积 严重的河段,不宜建港,港址宜选在潮流界以下。
港口航道工程1(老版本)

一、航道水流条件 二、航道净空尺度 三、航道设计水位的确定
四、水位历时曲线(保证率曲线)
第二节:通航运河 第二节:
第三章: 第三章:航道工程
航道工程内容: 整治工程,疏浚工程,流量 调节,渠化工程 各自的原理和特点
第一节 :整治工程
原理 定义 与疏浚工程比较 应用时应注意
一、整治建筑物的结构类型
五、入海河口演变特点
1 分汊式河口:流域来沙巨大;潮流量不是很大(渤海湾); 沙体发育不高,形成河流的大量分汊 演变特点:河床淤积---三角洲延伸---河槽摆动 例:黄河:年输沙量: 12亿吨,年陆域延伸1.8公里 2 多岛式河口:流域来沙较大,潮流、径流强度相当,沙体 发育较高,双向来沙 例:长江: 3 三角港河口:流域来沙少;潮流较强(放宽率大); 例:钱塘江
第四节:流量调节
基本概念 方法 特点及适用
第五节:航道上的通航建筑物
问题的提出 种类:船闸、升船机
1 透水建筑物(潜坝) 作用:促淤、壅高上游水位,重新调整河床断面的 Q,V 2 导流建筑物(导流屏)——面屏、底屏 作用:导沙(人为制造环流,控制泥沙运动方向) 影响其作用强度的因素:L,T或H,角度 工程实例 3 实体建筑物:丁坝,顺坝
丁坝
定义 基本概念 分类:正交,上挑,下挑 淹没,非淹没 水流泥沙运动特点 作用 布置原则
顺坝
定义 基本概念 主要作用 布置原则
二、整治线规划,整治建筑物布置
整治建筑物作用 整治工程内容
第二节:疏浚工程
概念 特点 与整治工程比较 疏浚工程内容 疏浚工程设计内容
一、疏浚与挖泥船类型
1 疏浚类型 2挖泥船类型
二、挖槽设计
挖槽走向 挖槽位置 挖槽断面
港口航道水运施工课设(DOC)

水运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系名称:建筑工程系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班级: 1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12月13日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和依据 (1)1.1 编制说明 (1)1.2 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2.1 工程位置 (2)2.2 工程规模范围 (2)2.3 结构形式和尺寸 (2)2.4 自然条件 (2)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18)3.1 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18)3.2 项目部平面布置示意图 (18)第四章施工方法 (20)4.1 沉箱安装及沉箱内回填工艺流程 (20)4.1.2 扫海清障 (20)4.2 沉箱后方防波堤施工 (22)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22)5.1 进度计划表 (22)第六章施工组织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 (23)6.1 施工组织机构 (23)6.2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24)第七章施工安全、环保、应急等措施计划 (30)7.1 施工安全保证计划 (30)7.2 环境保护 (30)7.3 应急措施 (33)第八章施工船、机等大型设备使用计划 (35)8.1 施工船计划 (35)8.2主要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36)第九章施工人员使用计划 (37)9.1 施工人员 (37)第一章编制说明和依据1.1 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依据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所编1.2 编制依据1.2.1 依据1.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2.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平面方案;3.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及防波提断面构造图。
1.2.2 技术规范和标准1.交通部《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2.交通部《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3.交通部《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4.交通部《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8-98);5.交通部《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6.交通部《港口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300-2000;7. 交通部《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298-98;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法规和规范,其它相关现行行业技术标准等。
上海海事大学-港口工程学设计书

《港口工程学》课程设计高桩码头设计计算书组号:1姓名:邵亮学号:200910413008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2012年4月目录摘要 (4)第一章设计资料 (4)1.1 工程概况 (4)1.2 设计船型 (4)1.3 水文及气象 (4)1.4 地质条件 (4)1.5 作用 (5)第二章码头总体设计 (6)2.1 码头泊位长度确定 (6)2.2 码头桩台宽度确定 (6)2.3 岸坡坡度 (6)2.4 结构沿码头长度方向的分段 (6)2.5 桩基设计与布置 (6)2.6 混凝土强度等级 (7)第三章码头结构的构造形式与布 (7)3.1 桩 (7)3.2 桩帽 (7)3.3 面板与面层 (8)3.4 横梁断面 (9)3.5 纵梁断面 (10)3.6 桩全长及桩顶高程确定 (10)3.7 靠船构件 (11)3.8 接岸结构 (12)第四章码头附属设施 (12)4.1 防冲设备 (12)4.2 系船设备 (13)4.3 其他设备 (13)4.3.1 门机轨道 (13)4.3.2 供水供电管沟 (13)4.3.3 护轮槛 (13)第五章计算 (13)5.1 轨道梁计算 (13)5.1.1 计算跨度 (14)5.1.2 计算荷载 (14)5.1.3 内力计算结果 (17)5.2 一般纵梁计算 (19)5.2.1 计算跨度 (19)5.2.2 计算荷载 (19)5.2.3 内力计算结果 (21)5.3 横向排架计算 (24)5.3.1 桩的受弯计算长度 (24)5.3.2 桩的轴向反力系数和支座的竖向压缩系数 (24)5.3.3 计算图示 (25)5.3.4 横梁计算跨度 (25)5.3.5 计算荷载 (25)5.3.6 内力计算结果 (26)第六章参考文献与规范 (42)第七章码头横断面 (43)摘要:本设计旨在为1000吨级杂货船停靠和装卸建造一个高桩码头,属于小型码头。
考虑码头性质、工程经济和地质条件等因素,选取宽桩台板梁式较为适宜,接岸结构选用挡土墙式,桩基选用mm mm 50050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方桩。
《码头或船闸课程设计》

《码头或船闸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080 学分:2 总学时:2周
大纲执笔人:王聿大纲审核人:刘曙光
一、课程设计性质与目的
《码头或船闸课程设计》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选专业实践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码头或船闸设计的基本计算与绘图技能。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与比较方法
2、掌握结构计算基本方法
3、掌握施工图绘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4、掌握工程预、决算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设计基本内容
1、方案比较与确定
2、结构计算与配筋
3、施工图纸的绘制
4、工程总造价的计算
四、实验内容
无
五、前修课程要求
渠化工程学、港口工程学等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码头课程设计》自编油印教材
《船闸课程设计》自编油印教材
八、课外要求
无。
上海海事大学港航航道工程课程设计

航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高良涧二线船闸总体设计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学号:************姓名:**设计书目录第一部分:设计基本资料1.1设计依据1.2设计标准、规范1.3地形资料1.4地质资料1.5水文资料1.6经济资料1.7 交通及建筑材料供应情况1.8公路及桥梁第二部分:船闸总体设计2.1船闸基本尺度的确定2.2船闸各部分高程的确定2.3引航道平面布置及尺度确定2.4船闸通过能力计算2.5船闸总体布置原则第三部分:船闸布置图3.1船闸总平面布置图(附一)3.2船闸纵断面布置图(附二)第一部分:设计基本资料1.1设计依据本工程以国家计委关于《开发淮河运输两淮煤矿水运建设任务书》的批复(计交[1982]979文号)主要依据,并按照1978年9月交通部会同煤炭部和安徽省、江苏省共同编制上报的《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计划任务书》及1981年9月18日交通部《关于报送对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调整意见的报告》以及安徽省交通厅、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编制的《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1.2设计标准、规范高良涧二线船闸按III级船闸、II级建筑物(闸首、闸室)、III级附属建筑物标准设计。
设计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1.3地形资料本船闸位于洪泽湖南面,其南面是苏北灌溉总渠,夹于两水系之间,同时两水系之间还隔有一道防洪大堤。
在大堤的北面与洪泽湖水边线之间有一片洼地,标高在0.∇之间。
14∇~0.12另外,在大堤上有一条淮阴通往南京方向的公路。
1.4地质资料高良涧二线船闸位于洪泽湖大堤,土质较为复杂。
上部为人工夯实的湖堤,多为黄色粘土,持力层为粘土、亚粘土、粉砂夹层,但层次划分不明,软硬变化较大,下卧层基本上为承载力较高的砂性土。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02号钻孔(下闸首部位)土层分布及试验成果的分析,范围为5.117∇的地基土的-.+∇~10平均允许承载力为0.27MPa,平均变形模量为5054KPa,泊松比为0.32。
上海海事大学港口工程学电子教案

上海海事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港口工程学课程编号:31103210
承担课程的二级学院(部): 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系(教研室)港航教研室
教案编写教师:史旦达
授课对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081班、082班编制时间:2011.3
编写负责人系(教研室)主任
(签字)(签字)
绪论本章答疑时数:1
第1章:码头概述本章答疑时数:1
第2章:重力式码头本章答疑时数: 2
第3章:板桩码头本章答疑时数: 2
第4章:高桩码头本章答疑时数: 2
本章答疑时数: 1
第5章:开敞式码头
第7章:码头附属设施本章答疑时数: 1
第8章:防波堤与护岸本章答疑时数:1
第9章:修造船水工建筑物本章答疑时数: 2
第10章:港口水工建筑物抗震本章答疑时数: 2
第11章:港口水工结构数值模拟本章答疑时数: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道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高良涧二线船闸总体设计
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学号:************
姓名:**
设计书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基本资料
1.1设计依据
1.2设计标准、规范
1.3地形资料
1.4地质资料
1.5水文资料
1.6经济资料
1.7 交通及建筑材料供应情况
1.8公路及桥梁
第二部分:船闸总体设计
2.1船闸基本尺度的确定
2.2船闸各部分高程的确定
2.3引航道平面布置及尺度确定
2.4船闸通过能力计算
2.5船闸总体布置原则
第三部分:船闸布置图
3.1船闸总平面布置图(附一)
3.2船闸纵断面布置图(附二)第一部分:设计基本资料
1.1设计依据
本工程以国家计委关于《开发淮河运输两淮煤矿水运建设任务书》的批复(计交[1982]979文号)主要依据,并按照1978年9月交通部会同煤炭部和安徽省、江苏省共同编制上报的《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计划任务书》及1981年9月18日交通部《关于报送对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调整意见的报告》以及安徽省交通厅、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编制的《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1.2设计标准、规范
高良涧二线船闸按III级船闸、II级建筑物(闸首、闸室)、III级附属建筑物标准设计。
设计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
1.3地形资料
本船闸位于洪泽湖南面,其南面是苏北灌溉总渠,夹于两水系之间,同时两水系之间还隔有一道防洪大堤。
在大堤的北面与洪泽湖水边线之间有一片洼地,标高在0.
∇之间。
14
∇~0.
12
另外,在大堤上有一条淮阴通往南京方向的公路。
1.4地质资料
高良涧二线船闸位于洪泽湖大堤,土质较为复杂。
上部为人工夯实的湖堤,多为黄色粘土,持力层为粘土、亚粘土、粉砂夹层,但层次划分不明,软硬变化较大,下卧层基本上为承载力较高的砂性土。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02号钻孔(下闸首部位)土层分布及试验成果的分析,范围为5.1
17
∇的地基土的
-
.
+
∇~10
平均允许承载力为0.27MPa,平均变形模量为5054KPa,泊松比为0.32。
回填土的力学性能指标表1-1
1.5水文资料
1.5.1 特征水位
1.5.2 水位组合
1.5.3 风力、风向
最大风力8级,偏西方向,风速达21m/s。
1.6经济资料
1.6.1 过闸货流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淮河货运量规划(万吨)表1-4
设计过闸船队组合:4000吨/闸次
1.6.3 通航情况
通航期N = 360天/年;
客轮及工作船过闸次数n0 = 6;
船舶载重量不均匀系数α= 0.83;
月不均匀系数β= 1.1;
船闸昼夜工作时间τ= 22小时。
1.6.4 抗震烈度:8度
1.7交通、建筑材料供应情况
水运可直达工地,公路运输亦方便;除木材外,其他材料供应充足,钢材由南京发货,水泥、石料、砂由安徽提供,木材由江西福建运来。
1.8公路及桥梁
本工程桥梁载重及尺寸按II级路标准,公路接线按III级标准。
(1)公路桥载重标准:汽—20,挂—100;
(2)公路桥桥面宽:净9.0+2×1.5米;
(3)公路路面宽:9.0米;
(4)公路路基宽:12.0米
(5)桥头接线最小曲线半径:125米。
第二部分:船闸总体设计
2.1船闸基本尺度的确定
2.1.1闸室有效长度的确定
3.1.5根据《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
船闸闸室有效长度不应小于按式(3.1.5)计算的长度,并取整数。
●Lx=lc+lf(3.1.5)
其中, Lx——闸室有效长度(m);
lc——设计船队、船舶计算长度(m),当一闸次只有一个船队或一艘船舶单列过闸时,为设计最大船队、船舶的长度;当一闸次有两个或多个船
队船舶纵向排列过闸时,则为各设计最大船队、船舶长度之和加上
各船队、船舶间的停泊间隔长度;
lf——富裕长度(m),顶推船队lf≧2+0.06lc;拖带船队lf≧2+0.03lc;
货船和其他船舶lf≧4+0.05lc
2.1.2闸室有效宽度的确定
根据《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
3.1.8船闸闸首口门和闸室有效宽度不应小于按下列两公式计算的宽度,并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J 139)中规定的8m,12m,16m,23m,34m宽度。
●Bx=∑bc+bf (3.1.8-1)
●bf=Δb+0.025(n-1)bc (3.1.8-2)
其中,Bx——船闸闸首口门和闸室有效宽度(m);
∑bc——同一闸次过闸船舶并列停泊于闸室的最大总宽度(m)。
当只有一个船队或一艘船舶单列过闸时,则为设计最大船队或船舶的宽度bc; bf——富裕宽度(m);
Δb——富裕宽度附加值(m),当bc≦7m时,Δb≧ lm;当bc >7m时,Δb ≧1.2m;
n——过闸停泊在闸室的船舶的列数。
2.1.3门槛水深的确定
根据《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
3.1.9船闸门槛最小水深应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至门槛顶部的最小水深,并应满足设汁船舶、船队满载时的最大吃水加富裕深度的要求,可按下式计算,闸室最小水深应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至闸室底板顶部的最小水深,其值应不小于门槛最小水深。
设计采用的门槛最小水深和闸室最小水深,在满足计算的最小水深值基础上,应充分考虑船舶、船队采用变吃水多载时吃水增大以及相邻互通航道上较大吃水船舶、船队需通过船闸的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H/T≥1.6 (3.1.9)
其中:H——门槛最小水深(m);
T——设计船舶、船队满载时的最大吃水(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