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第十章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第十章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
4.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 评价时,要确定合理的、统 一的评价标准,认真编制、 预试、修订评价工具。
联系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教学评 价的几项原则。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和作用
(二)教学评价的作用
1. 诊断作用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 了解教学活动各方面的情况, 从而判断其质量和水平、 成效和缺陷。
二、档案袋评估
(五)档案袋评估电子化的趋势
与标准化考试相比,档案袋能包含更多的信 息。常年的教师观察、学生访谈、对学生作 业的收集、学生自我分析和调查问卷等都是 对学生成长进行整体评定所采用的形式。
如果能将档案袋评估的部分工作利用计算 机的优势电子化,那么上面提到的一些问 题就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评价量规
核查表举例——单手肩上投篮核查表见表 10-1。
一、评价量规
2. 分值系统量规
分值系统量规很像一个核查表,但它描述的每一条评分指 标都被分配了具体的分值,评价者能通过设定不同的分值 来表明哪一条评分指标更重要。分值系统量规能用来评定 分数等级。 当教师运用分值系统量规评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某个特征 的某一指标的得分时,如果没有界定什么样的表现可以得 到某一具体分值,那么分值系统量规的运用就会出现问题。
分析不同评价量规有何特点?
二、档案袋评估
(一)档案袋评估的定义、起源及意义
1. 档案袋评估的定义 作为一种从实践中总结出的评估方法, 档案袋评估尽管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 了,但从教师对档案袋评估的使用情 况来看,很难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
2. 档案袋评估的起源 最早采用档案袋评估方法的教育研究实践 事例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开展的“零 点项目” 。1967 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哲学家戈德曼发起了艺术教育活动。

第十章近现代英国教育第一节近现代...

第十章近现代英国教育第一节近现代...

第十章近现代英国教育第一节近现代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一、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时期)(一)初等教育这一时期英国的初等教育主要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领导权掌握在教会手里,经费主要靠各种津贴和私人捐款。

1、教会初等教育(主体):教区学校、慈善学校2、个人/团体初等教育:免费学校、贫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星期日学校3、私立收费初等学校:妇女(媪)学校(Dame School)、普通私立学校(Common Private School)特点:①国家不关心教育;②办学条件差,教育内容简单;③教师不是专职;④教育对象主要是贫民儿童。

(二)中等教育教育机构:文法中学和公学☆公学(public school):英国专为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一种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

源出于中世纪的文法学校。

到17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文法学校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

学校自成系统,管理权为贵族和教会掌握。

不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多数收费昂贵。

主要招收经过严格的选择性考试的预备学校毕业生,修业5年。

教学内容上注重古典语言和人文学科,以培养升入著名大学的高才生,造就未来的领袖人物和学术人才为主要目标。

由于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培养的是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区别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故称“公学”。

(三)高等教育以牛津、剑桥为代表,注重古典文化,贵族性强。

经费宽裕,学术气氛浓厚,实力雄厚。

总的特点:国家对教育采取放任政策、教会渗透学校、学制双轨、通行初等慈善教育。

二、19世纪的英国教育(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一)国家逐步干预教育1、原因:①从经济上看符合资产阶级整体利益;②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③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主张。

2、历程:1807年,《教区学校议案》:在每个教区设立由国家管理的学校。

1833年,国会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拨出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首开政府通过拨款形式间接管理教育的先河。

现代小学管理制度

现代小学管理制度

现代小学管理制度现代小学管理制度是指对小学教育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小学教育更是同学人格教育和基础教育的紧要阶段。

因此,现代小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直接影响到小同学的成长和进展,也对国家的将来进展有着非常紧要的意义。

现代小学管理制度的紧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现代小学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订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立合理的课程标准,规范老师教学行为,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让教育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提高管理效率现代小学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学校管理行为,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订立认真的学校管理制度,规定老师、同学、家长、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可以削减管理决策时间,提高决策质量,促进学校管理的效率和规范。

促进同学全面进展现代小学管理制度可以为同学供给更好的进展机会,促进同学全面进展。

建立完善的同学评价机制,重视同学的全面素养培育,重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能够让同学得到更多进展机会,从而加强同学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促进同学全面进展。

现代小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订立学校管理制度现代小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必需从订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开始。

学校管理制度应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管理目标和管理职责,并依据实际情况,实在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推行课堂规范教学现代小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还需要推行课堂规范教学。

规范教学可以通过讲授基础学问、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本领等方面来实现。

同时,规范教学还需要重视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平衡,让同学在多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培育。

建立同学评价机制现代小学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同学评价机制。

同学评价机制应当从考试成绩、学科成绩、综合素养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视同学的全面进展。

同时,同学评价机制应当讲究科学性、客观性和精准性,让同学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价。

加强师资培育现代小学管理制度还需要加强师资培育。

现代教育学(1)

现代教育学(1)

现代教育学导论一、教育学雏形时期1、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

2、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3、卢梭《爱弥儿》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

(自然人)4、1717年,德国普鲁士王朝颁发了世界第一部义务教育法。

(军人和绅士)二、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被任命为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哲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被世人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达尔文观点:教育生物起源说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现代以来的自然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并且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其开创性值得肯定。

但是,它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甚至否认了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只是其缺陷之处。

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一种学习方式,模仿不失为教育的途径之一,但是,这种观点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走向了极端。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恩格斯这种观点认为,因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果冻,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杜威二、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内容贫乏,方法简单,以口耳相传和实践模仿为主。

●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

●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是指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方式的规范和制度。

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教育教学目标:规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要求。

2.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制定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 教师招聘和培训:规定教师的招聘和任职条件,制定教师培训和发展计划,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 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明确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制定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

5. 教学管理与监督:建立教学管理团队,负责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6. 学生成长管理: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 教学资源管理: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8. 信息化教学管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

以上仅是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不同学校和地区有其具体的差异。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

判断题b

判断题b

导论一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

(X)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X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X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X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X)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

(√)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X)1.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2.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3.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3.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 X )4.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1.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2.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

(×)4.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

(√)5.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第十章 教育管理决策

第十章 教育管理决策

第十章教育管理决策(一)概念解读1.决策决策包含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决策(动词)包括国家的法律及其制定、政府的规定及其制定、组织的决定等等。

狭义的决策指为实现某一目标,从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的、合理的而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即对多种方案的选择。

2.教育管理决策教育管理决策是为了实现教育组织的目标而对教育组织的未来事项和活动所做的安排。

第一节决策理论一、基本的决策模式类型二、经验决策模式(指凭借原有的经验对新问题进行决策)三、古典理性决策模式(把决策的过程看作完全理性的过程,试图寻找最佳的备选方案。

)四、满意决策模式(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五、渐近决策模式(鉴于组织问题的复杂性、难以预测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丰富性,运用渐近的或小步子尝试着做出决策,以解决问题。

六、综合审视决策模式(利用部分信息寻求满意决策,先对问题进行整合,然后对细节问题进行探究的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问题:组织的宗旨和决策时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才能推动组织实现组织的宗旨和决策)七、垃圾罐决策模式——非理性决策模式(决策过程不是始于问题提出、终于问题解决,而是组织中互不依赖的事件偶然匹配的恶结果)模式比较相同点:经验决策模式、渐近决策模式、综合审视决策模式都十分重视经验的作用,重视根据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古典理性决策模式和满意决策模式都重视理性的作用。

不同点:经验决策模式依赖于组织和个人的经验,而经验具有局限性;渐近决策模式目标不明、结果未知;综合审视决策模式具有片面性;古典理性决策模式为决策提供一般决策框架,但过于理想化,;满意决策模式为现实中的大多数问题的决策提供方法,但不适用于全部问题。

第二节决策程序一、决策问题的确定二、决策方案的拟定三、决策方案的评价四、决策方案的选择(经验法、实验法、研究与分析法、比较法)五、价值分析法 [决策方案的价值取决于提供可靠功能的最低消耗,即价值]=功能(F)成本(C)第三节教育管理决策的有效性一、相关概念解析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第十章 美国近现代教育

第十章 美国近现代教育



(2)80年代中后期,美国教育为面向21世纪提出 了改革的新设想。1985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提出 著名的《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该计划包括总报告和五个专题报告。其总的指导思 想,是教育改革应以学科课程改革为重点,培养学 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以适应信 息社会的需要。

(3)80年代后期,布什总统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 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正式提出了面向 21世纪美国的教育战略和教育目标,并宣称,到 2000年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 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 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 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 育等。
18世纪初,许多城市兴起了私人学校,这些学校使 用英语传授现代外语和实科知识。在这种背景下, 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创办了第 一所文实中学。 该校不重拉丁语而重英语;不重古典课程而重实用 课程;不仅以富家子弟为对象,也招收中产阶级子 弟;既实施升大学的预备教育,又教给学生就业所 需的知识;不限于男生也招收女生;并且收费低廉。 文实中学的出现,是美国中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 段的标志,在此后一个多世纪里,它一直是美国中 等教育的主要机构,直到19世纪美国内战后才被公 立中学所取代。
(F.P.Graves,1919)
图5: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厨房学校”
(F.P.Graves,1919)
图6:创办于1635年的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F.P.Graves,1919)

这是美国最早的中等学校,后来成为哈佛学院的预 备学校。此后,拉丁文法学校就成为美国殖民地时 期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0-4
(五)义务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界说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据法律规定实施的强制的国民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制度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的核心。
义务教育制度的核心因素是有关家长送子弟上学的义务(就学义务)的规定。
我国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四类义务
就学义务
设置义务
保障义务
避止义务
2.义务教育的特点
生产、教学、科研一体化为现代大学的特征。
它们是经过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
一条是通过充实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知识,把中世纪大学逐渐改造为现代大学,比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巴黎大学;
另一条途径是创办新的大学和高等学校,如伦敦大学、洪堡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现代高等教育是个多层次的教育系统,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1.现代高等教育的层次
图10-2癸卯学制系统图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清末“癸卯学制”进行了较大的变革,颁布了“壬子癸卯学制”。
1922年,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学制提出了新的学制改革方案,此学制被称为“壬戌学制”。如图10-3。
图10-3
我国现行学制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得到了确认。我国现行学制见图10-4。
中等学校的出现在文艺复兴以后
贵族私立学校与实科中学
文实之争
古典与现代、人文与科学之争
1.中等教育的产生
2.中等教育的阶段性
一阶段制是指中等教育阶段不分层次,
二阶段制是指将中等教育划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两个阶段。
中等教育阶段的分流
目前,中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谋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和。一方面,普通中学应进行着眼于生计准备的职业指导和生涯教育,即普通教育职业化;另一方面,职业学校也应该更多地担负普通文化教育的责任,即职业教育普通化。
以美国现行学制为例来说明纵横学校系统的构成。见图10-1。
图10-1
1.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
(四)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代学制是清末民初从西方引进的,大体说来,从引进到发展到基本定型,先后经历了晚清的“癸卯学制”、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的“壬戌学制”三个发展阶段。
“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见图10-2。
第十章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概述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现代学校管理
现代学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学校管理的理论发展
现代学校管理的内容
现代学校组织及其特征
营造学校组织文化
构建学习型组织
现代校本管理的理念及其对我国教育管理的启示
本章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掌握现代教育制度、现代学校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范畴,能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当前教育制度改革、学校教育管理变革中的问题。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分为
宏观层面的国家教育制度
中观层面的学校管理度
微观层面的教学制度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演变
1.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周礼》:“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
《学记》:“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
《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被称作正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体部分。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及其特点
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三种形态
双轨制
单轨制
分支型学制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
从结构上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学校和各类学校相互交错组合,构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网络化结构。
本章重点难点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历程
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校本管理的理念及其对我国教育管理的启示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
一、现代教育制度概述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含义
制度,究其实质,是一种规范体系,它以规则的形式限定着特定社会群体的基本关系,使之有序化和组织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和体系。
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其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定型化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模式。
3.义务教育制度的发生与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的年限进一步延长。
我国198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到2000年我国已基本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
(六)现代中等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顾名思义,是指介于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教育阶段。
普职之争
3.现代中等教育的结构及发展趋势
目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向综合中学发展。综合中学通过在课程设置方面谋求各类课程的统整,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在学生的去向上,兼顾升学和就业。
(七)现代高等教育制度
现代高等教育机构——现代大学和高等学校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随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免除学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保障,没有免费的强制是缺乏充足理由的强制,没有免费的教育就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也就难以普及到每一个儿童。
免费性
义务教育发端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
17-18世纪,欧洲的一些专制国家纷纷颁布了有关义务教育的法令。
19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开始大力兴办国民初等教育。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基本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重视学前教育
加强基础教育,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与结合
高等教育多样化与综合化
成人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衔接关系。
义务教育的英文名称“compulsory education”或“obligatory education”,本义有必须的或强迫性教育的含义。义务教育法除规定就学义务之外,还规定对不履行义务的罚规。
强迫性
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适龄儿童的普通基础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有儿童都能平等地接受基础教育。
普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