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分析
开放条件下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因素分析

[ 作者简介] 程婵娟 (9 0一 ) 女 , 16 , 陕西韩城 人 , 西安 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 融学 院副教授 ; 周
人,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 与金融学院硕 士研究生 。
l 8
伟 ( 92一 ) 男 , 18 , 湖南桃 江
国
相关经济指标 的比较 , 出我 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 指 产收益率低下直至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支撑银行绩效的 国民经济总体效益较低 , 同时 , 国家的严格管制又使银 行 的经 营 环 境 恶化 , 而 导致 银 行 效 益进 一 步 降 从 低 ; 王振 山在 研究 银 行规 模 与 商业 银 行 运 行 效率 的
20 09年 1月 第2 9卷第 1 ( 9 ) 期 总 3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u a o X at g n e i ( 0i c ne) or lf inJ o n i rt sc l i cs n a i o U v Sy aS e
Jn 0 9 a .2 0
以深入分析 。
一
、
文 献 综述
规模经 济是指 在 给定 技术 的条 件下 , 于 某一 产 对
银行利 润率 的影 响 也较 显 著 ; 罗伯 特 ( oe 等通 R b ̄) 过对美 国银行 业 的研究 发现 , 市场集 中度 、 资产规模对
品, 如果在某 些产量 范 围 内平均 成本是下 降 的 , 存在 就 规模 经济 , 与此相对 应的 是规模不 经济 。在银行业 中 , 同样 存在着 规模经 济与规模 不经 济 。所谓 银行规 模经
关 系时 , 出我 国现有 商 业 银 行 虽然 就 总 体 规模 而言 指 较 发达 国家商 业银 行 小 得 多 , 但从 规 模 效 率 的 角度 进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商业银行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分析其竞争优势和面临的挑战,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为三家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行业专家和银行管理层,对商业银行进行综合评估。
四、调研结果1. 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1)规模优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都是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分支机构多,具备规模经济效应,能够提供大规模金融服务。
(2)客户资源优势:这三家银行长期积累了大量的个人和企业客户资源,形成了良好的客户关系,能够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客户之间具有较高的黏性。
(3)技术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商业银行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各类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并且,商业银行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提供了更加安全和便捷的金融服务。
2. 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1)利率市场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进程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已经逐渐成为趋势。
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需要更好地调整产品结构和定价策略。
(2)金融科技挑战: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着银行业的格局,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涌现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竞争压力。
商业银行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以与新兴金融科技企业竞争。
(3)风险管理挑战: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金融风险的存在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压力。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水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规模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方面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但同时也面临着利率市场化、金融科技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2. 建议:商业银行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服务品质,以更好地应对金融科技的挑战;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在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趋势时,商业银行需要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定价策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与盈利性-最新年精选文档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与盈利性-最新年精选文档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与盈利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一方面靠各项存款负债带来资金,另一方又将这些资金转换成贷款、投资、存放中央银行等资产提供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来实现盈利性。
针对银行机构功能和组织的特殊性,其资产负债率非常高,自有资本金则很低,并且负债来源单一,居民及企事业存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相对而言,在可以为银行创收的资产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良好的、多元化的资产不仅可以给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可以有效降低金融市场风险。
其中各项资产所占总资产的份额,即资产结构,也是银行制定长期经营战略所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结构理论银行内部的资产结构是否会影响其最终的盈利状况,这一问题的引出在实质上是来源于结构功能的设想,有三种理论观点认为结构的变化是会影响最终产出的。
(一)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观点戈德史密斯在其著作中认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迁”,①金融结构是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之合,包括各种现存金融工具(分为债券证券和股权证券)与金融机构(分为负债为货币的金融机构和负债不为货币的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营特征和经营方式,金融中介机构中各种分支机构的集中程度等等。
他认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作用,金融结构的改善改进了经济的运行,从而便利了资本的转移。
戈德史密斯从8个方面对一国的金融结构进行数量化,并考察了35个国家近200年的金融数据,得出了12条基本规律,并认为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都是通过金融结构从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方向的变化来实现的,且都沿着一条共同道路在前进。
(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托宾最早提出资产组合理论,认为多种资产组合在一起可以降低风险,而后马克维兹经过论证提出投资组合理论,将两种风险不同的证券组合之后能够降低整体风险,同时达到期望收益,而通过各项资产的合理搭配,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风险水平。
之后夏普得出资本资产定价原理,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风险与收益特征相匹配的直线,并指出市场风险可以得到市场补偿。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研究分析

在 国 内 相 关 领 域 的 研 究 中 , 良春 和 鞠 源 于 ( 9 9_ 运用经营 效率 指 标 和 成本 费 用 指标 对 中 1 9 )1 国商业银行 进行 比较 研究后发现 , 新兴商 业银行 的 获利 能力 和经 营绩 效 明显 高 于 四大 国有 银 行 。从 成 本 费用 指标上看 , 国银行业 没有 明显 的效 率差 中
方 法对银行业 的规模经济 问题做 了多方 面的研 究 。
关注 的焦 点在 于银行业是 否存在 规模经 济 , 以及 在 多大 的范 围内存 在规模经 济 。较 为一致 的观点 是 ,
银 行业具 有 比较 平 坦 的 U 型成 本 曲线 , 中型 银 行
的效率通 常 高 于 大 型银 行 和 小 型 银 行 , 在技 术 进
的影 响 。 ( )国 内研 究 综 述 =
B u l18 ) amo(92 假定成 本 的增 减 比例 与 产 出 的 规模及构成相关 , 首次运 用 规模 弹性 (cl e s 并 sa l e a ti ) it 来衡量经 济体 的规模 经济性 。 cy 随后 , 在对 全 美 中小 型 金 融 机 构 的研 究 中 , L w ec(9 9 发现 总 资产 小 于 1亿 美元 的商 业 a rne1 8 ) 银行具 有 规 模 经济 性 ; egr B re,Hawek和 Hu n c m p ry 18 ) he ( 97 在其 研 究 过 程 中也 指 出 , 总 资产 超 在
文 章 编 号 :1 7 —0 5 ( 0 6 O —0 4 — 0 6 3 4 3 20 )1 0 2 5
我 国商业银行规 模经济研究分析
胡俊 华 , 文 英 ,黄 晓宾 秦
( 中央 财 经 大 学 经 济学 院 , 京 1 0 8 ) 北 0 0 1
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分析——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

利 用 超越 成本 对 数技 术 , 种产 出 ( i , m Y )n种投 入 ( ;的成本 函数可 以表示为: P)
l C o+ olY Bn ;l 乏8 n n k n =t  ̄ t i lP+, T o i n J l Y
基 于 超 越 对 数 成 本 函数 法
胡俊 华 周 芳
[ 要】 摘 商业银行成本结构 、 规模经济的研究 , 是世界 上 商业银行研 究的一个重要研 究领域, 有关的研 国外
究文献很 多, 而中国国内的这方 面的研 究才刚刚开始 , 关的研究还很滞后 。本文在 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 , 相 采用生
【 关键词】 商业银行 ; 超越成本对数 函数 ; 规模 经济; 规模不经济 【 中图分类号】F 3 .3 【 803 文献标 识码】A 【 编号】 10 - 8 0 2 0 )10 6 - 3 文章 0 2 2 8 (0 6O — 0 0 0
一
、
引 言
一
般 的成本 函数 (E 、og s C SD ul 函数 ) 有着严 格 的 a 都
现代商业银行 市场竞争 的特征 是追求规模 经济。商
业银行成 本结 构 、 规模经 济的研 究 , 是世界上商业银行 研 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国外有关 的文献很多 。先前的研 究主要集 中在对总规模在 50 0 0万美元 以下的小银行( 依 据 16 9 8年美元计 算 ) 由于受研究方 法的 限制, 着如 , 存在 下主要缺 陷:. 1 研究集 中在单个 的银行 , 而忽略 了整个银行
设 x、 Y分别代表投入与产 出,这样多 种投入 与多种
产 出的生产 函数可 以表示为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概况以及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概况以及发展的重大意义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国际上,美日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都一直强调和践行银行业与资本市场混业经营的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收效。
加入WT O后,为了履行承诺,我国对金融市场进行了逐步地、广泛地开放,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
本文旨在从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论分析层面,强调我国商业银行施行IPO的重大意义。
一、金融功能观下的金融机构分析(一)金融功能观的提出经济关系和交易行为的发生要依赖金融中介,以金融中介为载体进行的金融活动才构成了金融体系的形成。
目前理论界对金融中介有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将现存的金融中介视为给定,认为公共政策的目标就是帮助现有的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 机构观”。
在机构观看来,市场上现有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作为既定的研究前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如何使这些金融机构通过中介服务有效运转。
另一种分析方法则将金融中介所具有的特有功能作为给定的研究前提,认为是先产生了特定的金融服务要求的市场,继而会产生相应的金融功能,以金融功能作为研究前提,探索使其发挥最大效率的最佳组织形式、机构的设置,此种方法被称为“功能观”。
金融中介功能的观点,是首先由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和兹维?博迪于上个世纪9 0年代共同提出的,其核心观点为:金融功能比金融中介更稳定,其在实践,低于的跨度变化较小。
并且给出了金融体系中的六大功能:(1)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2)聚集和分配资源的功能;(3)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转移资源的功能;(4)管理风险的功能;(5)提供信息的功能;(6)解决不对称信息和激励问题的功能。
(二)金融机构从功能观点来看,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都是事先金融这些基本功能的载体,因而金融机构与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金融市场与各个子市场之间、各种金融产品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替代性和竞争性,而决定其此消彼长的因素正是它们的比较成本。
国有商业银行规模报酬分析

是横 向上对 比。其他的一些方法 , 大多是参数方法 。
这些方法中最 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变量的选择过多 ,
造成 自由度过低 , 可信度下降。
针对上述不 足, 本文拟运用 面板 数据 (99 18 — 20 年 国有银行 )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 函数 03 ,
指所有的投入要素以相同的比例变动时产出变动的
、
讨。 笔者认为最值得商榷的有两点 一是变量的引 入, 将存款账户和贷款账户笔数作为产出, 将银行看 入, 一是解獠侧韵 霍 。在变量引入中,E DA方 作生产不同存款账户的公司。中介法将 劳动 固定
【 作者简介】 王世贵( 8 一 )男, 1 1 。 山东沂水人 , 9 山东经济学院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微观经济统计分析
个侧面来研究规模经济。典型的方法之一是采用数
分析 ; 第二部分对国有银行的规模报酬进行实证研
究; 第三部分根据实证结果给出笔者的几点建议 。
一
模型的确立及变量选择 据包络分析法( E ) D A 进行效率的度量、 中计算银 . 从 行的技术效率 、 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 以规模效率 合理的定义银行业的投入与产出是银行效率测 反应规模 经 济, 代表 性 的 有赵 旭 (0o 、 健华 度的关键, 2o ) 张 同时也是计算规模报酬 的关键。目前对 (03等。这种方法在展示效率的多面性方面有其 于投入与产出的研究 中, 20 ) 定义方法主要有两种 : 生产 显著的意义, 但是对于研究规模问题, 却有点值得探 法和 中介法 。生产法将员工数 和实物资本作为投
-
S NOG C 济 Y H DN E N A 山东经 O OM
C a8 0 1 J・ 0 . n27  ̄ , .3 N e 1 n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摘要: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开放,国有银行作为特殊的“商业企业”、“宏观企业”和“公用企业”,必须面对外资银行各方面的挑战。
本文主要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作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银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竞争力;实证分析;因子分析1引言国外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相关的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结构、银行效率对银行利润率、资本收益率等绩效的影响。
Smirlock 1985年曾对美国2700家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利润率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他的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占有率对于银行利润率具有正相关关系且有明显影响。
Maudos J.运用随机前沿成本法测度的效率值分析了西班牙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效率是决定银行利润率的主要因素,市场力量也用时影响利润率,证实了有效率的企业具有高级管理技术或生产技术,从而降低了成本,获得较高的利润,相应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有关银行业盈利能力研究的文献虽然为数不少,但广泛地集中于两类。
一类是运用包络分析测算和评估银行效率,或者在此基础上以效率指标为被解释变量作进一步的因素分析,从侧面考察银行的盈利能力状况。
第二类则将重点放在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直接考察。
第一类的研究文献比较常见,比如,魏煌、王丽(2000)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7年12家商业银行的效率。
赵旭、凌亢(2000)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运用我国某地区19家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1993年~1998年面板数据进行简单的OLS分析。
第二类的文献大多采用规范分析法和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法。
比如,刘渝东(1999)通过对四大国有银行1991年~1997年资产收益率的趋势分析和因素分析,发现由于非利息支出增加过多、利差缩小、营业税率调高等原因,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断下降。
他认为要扭转四大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的趋势,一方面银行要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注意对税率、利率的结构调整,鼓励国有银行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分析
摘要: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数目从少变多,规模从小变大,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由于市场机制和国家政策上的问题,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
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现阶段,国内银行业无论是在规模方面或是经营效率、公司治理及技术方面均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国外同行。
研究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这有助于判断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营现状,分析影响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探讨中国不同商业银行的最佳规模及提升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的途径,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以建设银行的数据建立一个模型来分析银行的规模经济的影响因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规模经济影响因素措施
一、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定义
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是指随银行业务规模发展、人员数量增多和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引发的单位营运成本下降以及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着银行规模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变动关系。
与之相对应的是规模不经济,它指的是在规模扩大之后,出现平均成本不变,甚至升高的状况。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包括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两个方面。
所谓内在经济是指单个银行由于业务运营规模的扩张,从内部引起收益的增加。
如果银行在固定营业成本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因其经营规模扩大而相应降低了单位资金运营成本,这种节约所带来的效益提高便是内在经济。
而外在经济是指整个银行产业规模扩大而使单个银行得到了良好的人才、信息、资金融通、联行结算等便利服务而引起收益递增的现象。
二、提高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意义
l、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的形成过程,就是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尤其是固定成本不断降低的过程,同时,规模经济的形成过程,也是向效率较高、协作更紧密的单位集中的过程,从而使资源得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银行节省大量的费用,同时,合理的资金的运用也使得商业银行的收益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盈利能力,提高竞争力。
2、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会促使大银行的产生,改变原有的规模结构,形成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适度垄断性的市场结构。
合理市场结构的产生对于缓解行业竞争压力,促进银行业合理、有序、竞争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规模经济在促进合理市场结构形成的同时,也会促使银行采用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推动整个银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3,有助于增强锓行的市场竞争力。
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规模壁垒效应、低成本优势、较高的创新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收益能力和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使得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一种优势地位,从而银行可以利用一系列的优势进一步增加服务种类,并且提升服务质量,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加银行获利的能力。
,
4、有助于加快金融创新。
规模经济使银行拥有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优势,可以节约大量的金融资源,银行要保持已有的优势地位,必须在金融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否则,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已有的优势很容易就会被在金融创新方面具有优势的银行超过。
所以,规模经济的形成有助于促进银行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加大科技开发的投资和重视程度,从而整体上会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当然,规模经济也会带来诸如垄断、使银行缺乏个性化和应变能力、战略风险、组织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说,规模经济的积极作用更大一些。
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影响因素
(1)银行规模
毫无疑问,银行规模是对银行业规模经济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扩大银行的规模能够降低银行的平均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效率。
我们选取三个指标来衡量银行的规模:总资产、分支机构数、人员数。
考虑到这些指标数值较大的干扰,对它们取自然对数。
(2)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关系到银行成本控制、产出能力优化、规模扩张等多项工作的实施结果,是影响银行规模经济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我们选用存贷比(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人均费用率(营业费用/员工总数)来表示。
(3)盈利能力
毋庸质疑,盈利能力是衡量银行规模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它综合反映了银行的效率。
盈利能力越强,其规模经济越明显。
我们用人均利润率(净利润/员工总数)来反应银行的盈利能力。
(4)稳定性
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必须保证稳定性要求。
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上附属资本以后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小于8%。
由于该指标计算较为复杂,且无法估计风险权重,因此本文用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作为考查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指标。
(5)产权结构
目前,在我国有关银行业规模经济的大部分研究中,都认为产权结构是制约银行规模效率的主要因素,但是我们研究的是中国建设银行的规模经济情况,这个因素就不考虑在内。
四、构建度量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模型
目前,实证研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方法主要有例表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分析手段,但它研究的是规模经济值的大小,而要研究各解释变量对规模经济的影响,用回归分析比较方便。
根据以上的影响因素,我用如下的模型对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经行度量:
SE = ++++++X +X +776655443322110X b X b X b X b X b b b b
其中各个变量的含义如下表:
五、用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并检验
注:①除SE 之外的资料来源:2000-2008年《中国金融年鉴》及建设银行各年财务报表等。
②SE 来源于中南大学一位硕士的研究结论,她用计算SE 的一般公式计算得出了各银行的
规模经济值,用的数据也是1997-2005年的数据,由于研究的重点不同,所以我省略了SE 的计算过程。
用ewiews 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
SE=6.42+1.371X -0.00292X -1.113X -11.524X -2.695X +7.36X -40.17X
经过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均是显著的,也不存在异方差和共线性。
六、回归结果分析
(1)银行总资产对规模经济有正的显著影响而银行分支机构、人员数等对规模经济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这说明银行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张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国有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在精简机构和人员,关闭了大量效益不佳、亏损严重的分支机构,合并部分重复设置的分支结构,同时裁减富余人员,而与之相应的规模效率也一直在稳步提升,说明这些措施对提高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有着积极作用。
(2)人均费用率对股份制银行的规模效率有着负面影响。
这说明,银行要在费用控制方面加强管理,适当减少员工人数和增加营业费用都对银行规模经济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3)人均利润对银行业规模经济总体上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因此,各银行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4)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对银行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国有银行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国有银行因为有政府在背后的支持,因而,其对资本充足率并不重视,这也是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下的原因。
八、从回归结果中提出提高银行规模经济的措施
(1)扩大银行的规模。
由于我国银行还没有发展到顶峰,所以在边际成本的递减上还存在很大的空间,银行应该尽量扩大自己的规模,以期冲减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资金来源,减少风险。
(2)精简机构和人员。
由于人员数目和机构数目对规模经济的影响是负面的,对于银行来说,减少机构数和精简人员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成本和各种开支和费用,管理难度也会大大减少。
(3)努力扩大利润。
利润是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基础,银行应该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工具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五种类型,它可以优化银行中各项要素的配置,改变技术效率点,扩展规模经济的边界,促进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充分利用和整合银行两种基本资源——货币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派生出的组织和信息资源;引进科学的管理;提高银行的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积极进行更具活力的股份制改革,在人才引进和培养、金融风险控制和管理方面增加投入,保证银行利润和银行发展的持久性。
(4)加强金融业的监管。
08年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市场敲响了一个警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对风险的估计和预防。
对于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特别是核心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风险控制特别重要。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有国家的政治保证,所以一直以来不是很重视资本充足率,这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
我认为银行虽然是国家的,但是银行是市场化的,国家在很多时候代替不了市场在银行业也是,不管什么时候,不管私有还是国有都应该按照规定做好风险防范,减少严重的公私歧视。
参考文献:
【1】朱南,卓贤,董屹.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与改革策略.管理世界,2004年
【2】王振山.银行规模与中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研究.财贸经济,2000年
【3】刘胜会.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理论解释与实证研究.浙江学刊,2006年
【4】刘宗华,范文燕,易行健.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与技术进步效应检验.财经研究,2003年
【5】孙秀峰,迟国泰,杨德.基于参数法的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研究与实证.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
【6】中国金融年鉴.北京: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199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