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总结文字版中医儿科笔记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笔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笔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笔记1. 中医基础理论部分阴阳学说可重要啦。

阴和阳就像白天和黑夜,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呢。

比如说人体的生理功能,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在病理状态下,如果阴虚了,就可能出现潮热盗汗这些症状哦。

五行学说也得好好掌握。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都有用呢。

比如说一个人肝木太旺了,可能会克制脾土,就会出现脾胃方面的问题。

藏象学说也不能落下。

心主血脉,还主神明呢。

你想想,心脏要是不好了,血液循环就会出问题,而且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受影响。

肺呢,主气司呼吸,又主宣发肃降。

要是肺的功能不好,就会咳嗽、气喘,呼吸不畅快。

2. 中医诊断学部分望诊可有趣啦。

先看面色,面色红润那是健康的表现,如果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发黄呢,可能是脾虚或者有湿邪。

再看舌象,舌头可是反映身体内部情况的小镜子哦。

舌红苔黄可能是有热证,舌淡苔白可能是有寒证或者虚证。

闻诊也有讲究。

听声音就能知道不少事儿呢。

声音高亢有力的,可能是实证;声音低微无力的,可能是虚证。

还有嗅气味,如果一个人身上有腐臭味,可能是有湿热或者热毒内蕴呢。

问诊那可得仔细。

问病人的寒热情况,是恶寒还是发热,是但寒不热还是但热不寒。

还有问汗,有没有自汗、盗汗。

自汗就是白天不自主地出汗,多是气虚;盗汗就是晚上睡觉出汗,多是阴虚。

问饮食口味也很重要,喜欢吃酸的可能是肝有问题,喜欢吃甜的可能是脾有问题呢。

切诊更是中医的特色。

诊脉的时候,要感觉脉象的快慢、强弱、浮沉等。

浮脉可能是表证,沉脉可能是里证;数脉可能是热证,迟脉可能是寒证。

还有按诊,按压身体的某些部位,看有没有疼痛、肿块等情况。

3. 中药学部分中药的性能得清楚。

四气五味,四气就是寒、热、温、凉,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

寒性的药能清热泻火,热性的药能温里散寒。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汇总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

妊娠中期15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也渐成熟。

妊娠晩期13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

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可导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

三婴儿期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

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

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四幼儿期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

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

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学龄前期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

六学龄期从6~7周岁入小学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为学龄期。

这一时期儿童急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但应注意保护视力,防止近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防治龋齿;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减少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病率。

七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中医儿科学笔记整理

中医儿科学笔记整理

中医儿科学笔记整理一、中医儿科学基础。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都处于不完善和不成熟的状态。

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感邪之后,邪气易于鸱张,病情容易发生变化。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对药物的反应灵敏,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较成人为大。

3. 年龄分期。

- 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在母体中孕育,约40周。

-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多种疾病。

-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特别高,但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

- 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小儿生长速度稍减慢,但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尚不足,故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等。

- 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 - 7岁)为学龄前期。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达到稳步增长,而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能做较复杂的动作,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但仍易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事故。

-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 - 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更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增强。

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笔记

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笔记

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笔记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2010年06月28日星期一上午10:18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中医儿科1。

胎怯补肾调元。

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__保元汤2。

硬肿归身阳气虚衰__参附汤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3。

胎黄茵陈血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4。

感冒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5。

咳嗽金山请陈六外感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内伤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气虚咳嗽:六君子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6。

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

风寒闭肺:华盖散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7。

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

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外寒内热:大青龙汤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8。

鹅口疮谢伯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9。

口疮银泻六味肉风热乘脾:银翘散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加肉桂10。

泄泻小儿食保热葛,风寒藿香脾虚生,阳虚附理伤阴连,伤阳龙牡救逆汤。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大全(收藏)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大全(收藏)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大全(收藏)1.舌质绛红,有红刺—温热病邪入营入血。

2.舌起粗大红刺,状如草莓—见于丹砂(猩红热)。

3.舌苔花剥,状如地图,时隐时现,经久不愈,—胃之气阴不足。

4.吃橄榄、乌梅、铁剂等—苔色染黑5.干湿适中的薄苔,新生儿舌红无苔和哺乳婴儿的乳白苔,均属正常舌象6.两目呆滞,转动迟钝:肾精不足,或惊风先兆7.口内白屑成片:鹅口疮8.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麻疹黏膜斑9.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无脓水流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有脓水流出:发颐(化脓性腮腺炎)10.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点斑块:马牙。

11.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白喉12.疹细小状如麻粒,潮热3-4天出疹,同时见麻疹粘膜斑:麻疹13.发热三四天后热退疹出,疹细稠密,如玫瑰红色:奶麻14.低热出疹,分布稀疏,色泽淡红,出没较快:风痧15.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肠套叠16.大便色泽灰白不黄:胆道阻滞。

17.小儿指纹(重点)(1)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2)指纹达指尖,透关射甲:病情危重,也可正常。

(3)纹色淡红:内有虚寒;(4)纹色鲜红浮露:外感风邪;(5)纹色紫红:邪热郁滞18.咳声嘶哑如犬吠状者:白喉、急喉风19.连声咳嗽,夜咳为主,咳而呕吐,伴鸡鸣样回声:顿咳(百日咳)20.夜间发热,腹壁及手足心热,腹满不食者:内伤乳食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重点)1.螳螂子: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有助吮乳,不能挑割。

2.马牙: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需挑刮。

3.女婴生后3~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不应处理或挤压。

4.假月经: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1~3天自止者,一般不必处理。

5.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断奶时间及添加辅食的原则1.小儿4~6个月起应逐渐添加辅食,8~12个月时可以完全断乳。

中医儿科笔记打印

中医儿科笔记打印

中医儿科(一)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高作:唐朝《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进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进展,比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朝。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临盆,共40周;(孕期28天到诞生后7天止,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诞生~28天;(3)婴儿期——诞生后28天~满1周岁;(4)幼儿期——1~3周岁;(5)小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体重:早晨空肚排尿后初生:3千克1~6个月:体重=3+*月龄7~12个月:体重=+*(月龄-6)=+*月龄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加25厘米。

2岁后:75+5*年龄头围:初生: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

1岁内,胸围常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诞生后2~4个月内(部份诞生时);前囟关闭:诞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诞生后5~10 个月开始出牙。

20~30 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24个月: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年龄;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时期: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阳: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执业考试儿科学总结

中医执业考试儿科学总结

中医儿科学一、胎怯1、肾精薄弱证: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补肾地黄丸加减。

2、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加减。

二、硬肿证1、阳气虚衰证: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参附汤加味。

2、寒凝血涩证: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加减。

三、黄疸1、湿热郁蒸证: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四、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

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

新加香葡饮加减。

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证候、治法、用药1、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2、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壮热口渴,加大黄、枳实通腑泄热,表里双解。

3、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五、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金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4、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孽茄大枣泻肺汤加减。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七、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苏草丸。

2、寒性哮喘: 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3、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大青龙汤加减。

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

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

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中医儿科1。

胎怯补肾调元。

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__保元汤2。

硬肿归身阳气虚衰__参附汤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3。

胎黄茵陈血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4。

感冒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5。

咳嗽金山请陈六外感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内伤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气虚咳嗽:六君子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6。

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

风寒闭肺:华盖散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7。

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

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外寒内热:大青龙汤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8。

鹅口疮谢伯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9。

口疮银泻六味肉风热乘脾:银翘散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加肉桂10。

泄泻小儿食保热葛,风寒藿香脾虚生,阳虚附理伤阴连,伤阳龙牡救逆汤。

湿热泻:葛根芩连汤风寒泻:合香正气散伤食泻:保和丸脾虚泻: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