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第二版讲义——第1章.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绪论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

04
21世纪至今
生物学研究进入基因组学、蛋白 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 时代,以及合成生物学、生物信 息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为揭示 生命奥秘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学与现代社会
医学与健康
农业与食品安全
生态与环境保护
生物技术与产业
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促进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 治疗水平的提高。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技 术为许多难治性疾病提供了 新的治疗途径。
排泄系统与废物排出
动物的排泄系统包括肾、皮肤和肺等器官,负责将代谢废物和多余水 分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稳定。
THANKS
运动系统受神经系统调控,运动神经 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激活或抑制肌 肉收缩,从而实现运动的精确控制。
动物的消化系统与营养代谢
1 2
消化器官与消化过程 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 负责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便吸收和利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转运 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或淋 巴液,进而被转运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遗传学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等遗传机制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自然选择则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分类
01
生态系统多样性
包括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 森林、草原、湿地等,以及它 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
02
物种多样性
指生物圈内物种的丰富程度, 包括物种的数量、分布和相互
关系等方面。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经由细胞间隙和导管系统运输到地上部分,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并带动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课件

利用微生物的遗传变异特性,通过人工选择 和培育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微生物菌株,为 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08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01
02
03
生物依赖环境
生物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生 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 食物、氧气、水等。
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通过进化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形成独特的生 理、行为和形态特征。
生物影响环境
生物通过生命活动对环境 产生影响,如改变土壤性 质、影响气候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适应方式
01
生物通过进化形成多种适应方式,如保护色、拟态、共生等,
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影响表现
02
生物的生命活动会对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森林保持
水土、净化空气等。
人类活动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利用
生物多样性的利用需要遵循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通过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生物多 样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还为人类提供了清新的空气 、洁净的水源、美丽的景观等生态服务。因此,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动物的演化历程
阐述动物演化的基本理论和主要事件 ,如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 等。
07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细菌
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细 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等结构,种
类繁多,分布广泛。
病毒
非细胞型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 外壳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 能生存和繁殖。
真菌
多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 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以菌 丝体为营养体,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
(2024年)第1章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绪论

多细胞生物,具有感觉、运动、消化 、呼吸等复杂功能,是生态系统中的 消费者和分解者。
2024/3/26
植物
多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和叶绿素等 独特结构,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 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真菌
一类特殊的生物类群,既不属于植物 也不属于动物,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 和代谢方式,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保护的意义
生态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生态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保护也是人 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和必然要求。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适者生 存,不适者被淘汰,通过自然选择,有利 变异逐渐积累,形成新的物种。
20
物种形成的机制与过程
2024/3/26
突变与基因重组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为物种形成提供原材 料。
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环节,包括地理隔离、生态隔离、行为隔 离等,阻止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
基因调控
生物体内存在复杂的基因调控机制,包括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观遗 传调控等,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发育阶段。
2024/3/26
16
生物变异的来源与类型
基因突变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基因重组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第1章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绪 论
2024/3/26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上课讲义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普通生物学绪论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
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
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
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1篇3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PPT课件

.
8
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切成不同大小的琼脂方块 放入NaOH溶液中浸泡 慢慢地,含酚酞的琼脂随着NaOH溶液的扩散变红
切开琼脂方块 .
你发现什么了吗?9
结论: 1.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
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减__小___。
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2.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即相对表面积)
.
19
核被膜与核纤层
➢核孔(nuclear pore):直径约50-100 nm,数目 几千至上百万个,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选择性通 道
1.可进入核的蛋白质:DNA聚合酶、RNA聚合酶以及 染色体中的组蛋白和核糖体蛋白
2.可出核的大分子:各种RNA以及组装好的核糖体亚 基等
➢输入蛋白 输出蛋白 主动转运
.
11
3.1.4 两类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不含细胞核 (nucleus)原核细胞所形成的生
物称为原核生物 (prokaryotes),包括所 有的细菌(bacteria)、古核生物。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
物(eukaryotes) ,包括动物(animal)、 植物(plant)、真菌(fungi)以及介于动 植物之间的原生生物(protista)。
或杆状, 一般直径0.51μm,长1.5-3.0μm。 光学显微镜可见,大小 与细菌相当。
.
44
线粒体(mitochondrion)
➢细胞的“动力工厂”
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将贮存在糖类或脂 肪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细胞代谢可直接利用 的能量分子——ATP(三磷酸腺苷) ➢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线粒体多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绪论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
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
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
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全部课件

3. 多糖
自然界中最多的糖类。有单糖分子(通常为葡萄糖分子) 缩合脱水而成的分支或不分支的长链分子。
淀粉 植物细胞中的储藏营养物, 分为直 链和支链淀粉。
糖原 动物细胞中储藏的多糖,又称动物淀粉。 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几丁质、果胶等。
四、脂类
1 脂肪是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
甘油三酯分子结构
蚕丝、蛛丝
三级结构
• 亲水基位于球体表面, 疏水基位于球体内部
• 球状蛋白溶于水
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在二级结构基础上的肽链再折叠形成的构象。
球蛋白: α螺旋+不规则的不 成α螺旋的部分,并折叠成球 形。 酶、蛋白质激素、抗体以及 细胞质和细胞膜中的蛋白质。
三级结构
(1) 碱基—糖之间是糖苷键 (2) 糖—磷酸之间是磷酸酯键
DNA的空间结构
放大
从图中可见 DNA具有规则 的双螺旋空间 结D构NA的结构
模式图
A
T
C
G
A
T
A
T
C
G
G
C
A
T
G
C
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
DNA分子的平面结构
A
T
氢键
T
A
G
C
C
G
DNA双螺旋的特点如下:
• 1 多聚核苷酸链的两个螺旋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轴旋转,为右 手螺旋。
简写 G A V I L F P M W C
氨基酸名称 丝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谷酰胺 酪氨酸 组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英文缩写 Ser Thr Asn Gln Tyr His Asp Glu Lys Arg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第一、二、三章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⑥进化和适应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
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
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
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一、地球与生命 二、生命的特征 三、生物多样性与五界分类系统 四、生物学分科 五、生物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六、生物学的历史发展简况 七、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为什么要学 习生物学 八、如何学习普通生物学
一、地球与生命
• 迄今为止唯一发现有生命的星球(地球45亿
年前形成,生命38亿年前出现) • 为什么地球适合生命生存? • 地球和生命协同进化 • 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吗?
二、生命的特征
• 4.生物的应激性和运动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符合目的反应的特性, 叫做应激性。
• 5. 生长(growth)发育、繁殖
二、生命的特征
• (三)遗传、变异和进化 • 6.遗传、变异和进化
遗传(heredity):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下代,从而使上 代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等性状在下代得以表现。
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
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次技术革命:
生物技术革命——21世纪 创造生命 ! 信息革命—— 20世纪 解放大脑 工业革命—— 19世纪 解放双手
七 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 系—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
• (一)世界面临的很多重大问题,解决这 些问题需要生物学知识技术
人口膨胀; 粮食短缺; 疾病危害; 环境污染; 能源危机; 资源匮乏; 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物种大量消亡。
三 生物多样性与五界分类系统
☆五界分类系统:
1969年美国学者慧特克(R.H.Whittaker)提出 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Monera):细菌、立克次氏体、支 原体、衣原体、蓝藻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如变形虫、草履虫)、藻类、粘菌类。 –真菌(Fungi):真菌 –植物界(Plantae):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 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界(Animalia):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理工科学生: /专业 / 生物芯片/ 火星 / 纳米材料 社会科学专家: / 社会伦理 法律 / 生物技术和 人类社会的关系 人: 认识自己 / DNA 克隆 保护生物多样性
• (四)生物学与哲学:帮助形成正确的方法论、世界观、人生观。
生命有形 —— 梦想无限
生命科学的发 展需要您的参
与!
八、 如何学习普通生物学
假如仅有变异而 无遗传 :
生物界就无进化的原材料
遗传只是简单的重复
生物就不能进化 变异就不能延续 无法形成稳定的新类型 生物也不能进化
生命通过繁殖 而延续, DNA 是 生物遗传的基 本物质
漂亮的模特儿
遗传学家
二、生命的特征
• (四)适应环境 • 7.稳态(homeostasis) 稳 态 : 贝 而 纳 (C.Bernard) 、 坎 农 (W.B.Connon) 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也是一种的稳态. • 8. 适应(adaptation)
• 模型实验
• 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实验非常困难,或者 简直不可能时,可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来 进行实验。 1. 用动物模型代替人体进行实验。 2. 抽象模型-数学模型、图表模型。 用模型研究在时间上极为遥远的事件。 用机械和电子模型对动物功能进行模拟实验
六 生物学的历史发展简况
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序列越多。
四
生物学分科
• 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分
– 动物学(zoology)、植物学(botany)、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 根据研究内容的特点分
– 分类学,形态学,胚胎学,古生物学,遗传学,生 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
• 根据生物的结构水平分
–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生物学,器官生物 学,个体生物学,群体生物学
2.生物的命名
林奈及其双名法
1735 出版《自然系统》 首创纲、目、属、种的分类概念 制订了一个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即 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 二名法(拉丁文):属名、种名 如: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 书写成斜体字,如手写时则在下面 Linnaeus 1707-1778 划一横
描述生物学阶段 (19世纪中叶以前) 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 创造生物学阶段 (20世纪中叶以后)
• 实验生物学阶段
巴斯德在实验室里
曲颈瓶实验
创造生物学阶段
基因工程
二十世纪生物科学的新貌
• 分子生物学:1953年Watson 、Crick提出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 • DNA体外重组: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Cohn、加州大学教授Boyer几乎同时完成DNA体 外重组。 • 体细胞克隆羊“多莉”:1997年苏格兰生物学家 Wilmut完成了首例哺乳动物-绵羊“多莉”的 克隆。 • 人类全基因组:2001年中、美、英、法、德、日 六国科学家完成人类全基因组的测序。
二、生命的特征
(一)组成、结构的统一性 (二)新陈代谢、生长、运动是生命的本能 (三)遗传、变异和进化 (四)适应环境
生命是具有以上共同特征的 物质存在形式
能量流 信息流 进化流
三 生物多样性与五界分类系统 • 1.生物多样性 分布广泛 (生态系统多样性) 种类繁多(物种多样性) 形态各异(遗传多样性 )
普通生物学 (General biology)
生物科学研究什么?
• 生物学(biology)或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 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因此,又称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广义的 生命科学还包括生物技术、生物与环境、生物 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 •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形态 、构造、行为、机能、 演变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等问题的学科。
• 地球上生物的分布 •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 • • • 飞翔的鸟类最高离地面可达2000m 细菌生活在深达11000m的海底 细菌生活在地下深达2000m的石油矿床 赤道和南极极地 但大多海洋生物则是聚集在150m深度以内的;
生物只局限在地下深约50m以内的土壤中。
二、生命的特征
七 、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未解之谜
“ 猛犸之谜” “ 恐龙灭绝之谜” • 龟鳖家族的长寿之谜
•
七 、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 关系—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
• (三)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生物学家: 大脑 / 癌症 / / 光合作用 生物技术公司: 基因药物 作物新品种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 1992年6月,150多个国家首脑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召开的全球首脑会议上签定,至今,这一公 约已经得到189个国家的认同和加盟,从而使 之成为至今为止范围最广的环境公约 。《生 物多样性公约》的宗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基因资源既得 利益的平等分享。1993年12月29日《生物多样 性公约》作为野生生物保护新框架生效,1994 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宣布12月29日为“国 际生物多样性日”
利用航天技术育种
疾病危害
• 基因治疗获得初步成功-血友病等 • 单抗药物“生物导弹”治疗肿瘤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 干细胞治疗疾病展示诱人前景。
能源危机
• 矿物能源(石油、煤)必将枯竭,生物能源 已在开发之中。 • 替代能源:一个 20 米直径的水池年产 4 吨藻类,加工后可得相当于3000 升柴油的 燃料。 生物能源:使生物材料转化成可燃性化合物 如乙醇、甲烷、氢气(H2)、沼气等; • 微生物:提高石油开采量。
3.生物的分类阶元
生物的分类从高级到低级分为:7级 界(kingdom)、门(plylum)、纲(class)、目 (order)、科(family)、 属(genus)、种 (species)
•
3.生物的分类阶元
•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的两 界分类系统:植物界、动物界 • 1886年法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 出三界分类系统: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 多细胞藻类 植物界: 动物界:
上代和下代之间以及后代个体之间总有些差异,这种 现象叫做变异(variation)。 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的生命现象,二者同时存在。 进化:生物即有遗传又有变异,构成了生物进化的历史。
意 义:
遗传性:保证种的相对稳定性和生物类型 间的区别 变异性: 产生新的性状 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假如仅有遗传而 无变异:
• (一)结构、组成的统一性
• 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化学元素、生物大分子、遗传密码、贮能分 子、生物过程等。 • 2.严整有序的结构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有序性 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个体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除外)
二、生命的特征
• (二)新陈代谢、生长、运动是生命的本能
3.生物的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和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的交换和能
量的流动,生物吸收一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 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合成代谢(anabolism) :即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将它们转化 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储存在化学键的化学能;也称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catabolism) :即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 供生命活动只用;也称异化作用 。
正是生物这种形式多样、千奇百怪、 仪态万千的生命形式,才使我们的地球得 生机勃勃,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
三 生物多样性与五界分类系统
• 地球上已命名的生物约有200万种, 其中植物26万种、昆虫75万种、脊 椎动物50万种。已灭绝的生物约有 1500万种。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 共有生物500-3000万种。
• 1.学习内容: 第一篇 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 2-5章 第二篇 动物的形态和功能 : 6-16章 第三篇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17-19章 第四篇、 遗传与变异 : 20-21章 第五篇、 生物进化 : 25-27章 第六篇、 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 28-31章 第七篇、 生态学和动物的行为 : 32-3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