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段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广西某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广西某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大纲一、综述为确保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进行地质勘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次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收集规划建设路段的地质资料,为初步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大纲将对地质勘察工作的范围、内容、方法以及成果报告的要求进行详细的描述。
二、工作范围1.勘察对象本次地质勘察的对象为广西高速公路的设计路段,具体范围详见规划图纸。
2.勘察区域勘察区域涵盖设计路段和10km以内的周边区域。
三、工作内容1.地质调查1.1查阅文献资料,包括相关工程设计报告和地质地貌图等。
1.2进行地质地貌调查,包括地表走痕的观察、地貌类型的划分等。
2.地层勘察2.1进行钻孔勘探,获取地质剖面资料。
2.2对钻孔所得样品进行岩性、物性等方面的实验分析。
3.地质构造及断裂带勘察3.1对地质构造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断裂带、褶皱等的位置、规模等。
3.2通过地质勘察和现场地形观测等方法,分析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4.地下水勘察4.1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区域地下水的产出规律、水位变化等。
4.2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包括地下水位测量、水质分析等。
5.地质灾害勘察5.1查阅相关文献,包括地质灾害报告和调查报告等。
5.2实地考察,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四、工作方法1.野外勘察:包括地表走痕观察、样品采集、钻孔勘测等,必要时可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
2.实验室测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物性等方面的测试。
3.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GIS软件等工具进行地质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成果的报告。
五、成果报告要求1.地质勘察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1规划建设路段的地质情况,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地下水分布等。
1.2勘察过程和方法的描述,包括野外调查、钻孔勘察、样品分析等。
1.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包括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风险等级等。
1.4建议的地质防灾和安全措施,包括加固工程、排水措施等。
勘察设计大纲

二、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1、设计工作内容设计工作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电力、照明、绿化、消防给水、交通设施、桥涵、道路其他附属工程及其他管线工程。
2、工作方案(1)遵循“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市政道路设计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原则。
(2)根据道路性质及功能作用,以规划、交通量预测、路网平衡为依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沿线重要节点,合理处理路线的重要节点及交通车流集散点的交通组织方案,最短捷、便利地接入区域道路网,处理好与原有路网的配合,与地方规划或建成的主要干道相连,最大限合理衔接,最大限度的发挥次干路的作用。
(3)本项目为市政道路改建工程,应加强对沿线地质情况的勘察力度,为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4)本项目为主要人文景观道路,对工程景观绿化要求高,因此,本项目建成后要成为本区域的一个亮点。
工程设计体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提倡生态建设,满足环境保护和景观要求。
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突出全过程“动态设计”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尽量降低道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3、计划工作量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工程前期的测绘工作。
三、勘察设计进度计划(1)立项阶段:自收到中标通知书5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项目建议书。
(2)方案设计阶段:自收到中标通知书10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方案设计成果。
(3)测绘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20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用地坐标图。
(4)勘察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30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环评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30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6)防洪评价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30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防洪评价报告。
(7)可研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30日历天内提交应向招标人可行性研究报告。
(8)初步设计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45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初步设计文件和设计概算书。
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大纲(21页)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一)、对本项目的理解1.1 项目地理位置概况双流县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三面环绕成都,县城距成都市区10公里,幅员面积1029平方公里,90.64万人。
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其中双流国际机场距县城仅2公里,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余条,已成为全国第五大航空港;成昆铁路横贯南北,设有白家、公兴两大货站;川藏公路、成乐大件路、成雅高速路、成都外环高速路、机场高速路、国道213线穿越全境,另有天府大道、金华路、华龙路、双温路、双黄路、籍黄路数条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882公里。
正公路东延线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境内,起于正公路锦江大桥东侧,止于东山快速通道,设计速度40Km/h。
工程全长5.3公里,其中:城市道路段红线宽40m,按主干道三级标准、路面设计轴载为BZZ-100设计;公路段路基宽18m,按二级公路标准、桥涵设计荷载为汽-I级设计,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
1.2项目所在地区的发展规划双流县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实际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的发展思路。
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融入成都,加速城乡融合,努力构建和谐双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县”、“三产富县”、“都市农业”、“人才兴县”五大战略,倾力打造“两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航空物流园区),突出建设“两城”(东升现代空港园林城市、成都华阳城市次中心),加快建设“三走廊”(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大道国际社区走廊)。
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坚持“统筹城乡、跨越发展,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群众殷实、实现和谐”的基本取向,全力打造“一城三基地”,即以运动、文化、休闲、宜居、西部航都为特征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空港大城市,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的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临空服务业为引领的成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以集体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成都近郊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奋力争创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样板县,不断开创双流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勘测设计工作大纲报审单(1)(1)

勘测设计工作大纲报审单工程名称: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段改扩建工程SASJ-1合同段编号:KCSJ-A-01-注:此单一式三份,勘测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一份。
勘测设计开工报告工程名称: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段改扩建工程SASJ-1合同段编号:KCSJ-A-02-注:此单一式三份,勘测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一份。
工程名称: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段改扩建工程SASJ-1合同段编号:KCSJ-A-03-注:此单一式三份,勘测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一份。
工程名称: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段改扩建工程SASJ-1合同段编号:KCSJ-A-04-注:此单一式三份,勘测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一份。
工程地质勘察开工申请报告工程名称: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段改扩建工程SASJ-1合同段编号:DZKC-A-01-注:此表一式三份,勘察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一份。
工程地质勘察主要进场机械、设备报检表工程名称: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段改扩建工程SASJ-1合同段编号:DZKC-A-02-注:此表一式三份,勘察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一份。
工程地质勘察主要进场人员报审表工程名称: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段改扩建工程SASJ-1合同段编号:DZKC-A-03-注:此表一式三份,勘察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一份。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报审单工程名称: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段改扩建工程SASJ-1合同段编号:DZKC-A-11-注:此表一式三份,勘察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一份。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方案(纯方案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方案(纯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勘察设计工作是在项目规划阶段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为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而进行的。
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规模,制定一份详细的勘察设计工作方案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确保勘察设计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便为项目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设计建议。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项目范围的确定:通过与项目方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项目的具体范围、目标和要求,确保勘察设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勘察设计组织:确定勘察设计团队的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确保团队的协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3.勘察设计方案的制定:根据项目的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勘察设计方案,包括勘察范围、勘察方法、数据处理等内容。
4.现场勘察:根据勘察设计方案,组织勘察团队进行现场勘察工作,包括土地、地质、水文、环境等方面的勘察,确保获取准确、全面的勘察数据。
5.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勘察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整理、统计、对比等,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6.勘察报告的编写:根据勘察获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勘察报告,包括项目概述、勘察结果、问题与建议等内容,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
7.设计建议的提出:根据勘察报告的内容,提出相关的设计建议和意见,以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8.方案评审和修订:将勘察设计方案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规模,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确保勘察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准时完成。
根据勘察设计方案的内容和工作周期,划分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资源,确保项目进度的合理管控。
四、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在勘察设计工作中,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范,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20150608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20150608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勘察设计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标准,确保勘察设计工作质量的可控性和可预见性。
本文档适用于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地质勘察、水务勘察等领域的勘察设计工作。
在勘察设计的整个项目周期中,设计单位应密切配合业主/建设单位,确保设计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质量标准内完成。
二、项目准备阶段1.项目立项:业主/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并落实勘察设计的内容、标志、限制、合同价格、工期、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内容。
2.项目调研:了解业主/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现场考察、调查和分析环评、安全评价、施工条件、土地、气象、水文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3.项目组织:组建勘察设计小组、成立勘察设计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组织工作,完成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三、勘察阶段1.设计文件研究:研究前期阶段已有的设计文件(如规划设计、初步设计等),确定设计条件和设计任务。
2.勘察目标确定:根据设计条件和设计任务,制定勘察方案和计划,确定勘察所需人员、设备、材料等。
3.现场勘察:根据勘察方案和计划,在现场对设计所涉及的土地、建筑物、设施、交通、气象、水文、地质、人口等进行勘察。
4.数据整理:对勘察采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汇总和初步分析。
5.勘察报告撰写:根据勘察结果和相关要求,撰写勘察报告,形成勘察报告册。
四、设计阶段1.设计组织:制定设计方案,组织设计小组开展设计工作。
2.设计编制:根据设计方案,编制各项设计文件,包括结构、电气、排水、采暖、通风、给排水、消防、地基、道路等,形成设计文件册。
3.设计审核:对编制好的设计文件进行技术审核,确保设计文件符合规范和要求。
4.设计修改:按业主/建设单位的要求,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
5.设计图集:对设计图纸进行检查、审核,形成设计图集,包括:平面图、立面图、施工图、图纸文字说明。
6.设计报告:制作设计报告,记录设计编制的过程和设计结果,强调设计方案的特色和技术经验。
某道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规划大纲

某道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规划大纲一、背景介绍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道路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效率,采用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方式进行规划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
本规划大纲旨在依法、科学地规范道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EPC)的相关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的顺利推进。
二、总体要求1.确保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EPC)工作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2.以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EPC)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3.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三、勘察要求1.根据道路工程的定位和规模,进行必要的地质勘察,确定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2.资料收集与文献研究:收集有关道路工程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了解基本情况;3.地形测量:通过地形测量获取道路工程的地理信息,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4.环境与水文勘察:了解道路工程所处地区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等,为设计提供依据;5.交通勘察:了解道路工程所处地区的交通情况,包括交通流量、交通组织等,为设计提供依据;6.勘察报告编制:根据勘察结果,编制详细的勘察报告,提供给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使用。
四、设计要求1.设计依据:根据勘察成果和相关标准,制定设计依据;2.平面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勘察成果,进行道路的布置、线型设计等;3.纵断面设计:根据土建结构要求,进行道路的纵断面设计;4.横断面设计:根据勘察成果和设计要求,进行道路的横断面设计;5.结构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道路结构的设计;6.设计报告编制:根据设计结果,编制详细的设计报告,提供给施工单位使用。
五、施工要求1.施工准备:根据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材料采购、机械设备调配等;2.施工过程: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道路工程的施工;3.施工质量控制:配合相关部门,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4.施工安全措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必要的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5.施工验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道路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6.施工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勘查设计大纲的大纲

一、任务依据
二、项目概况
1.项目概况
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3.主要技术标准准
4.主要工程规模
三、勘测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
1. 勘测工作总体思路及原则
2. 勘测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2.1准备工作
2.2现场踏勘
2.3控制测量
2.4地形图测绘
2.5路线勘测与调查
2.6路基、路面及排水勘测与调查
2.7小桥涵勘察与调查
2.8大、中桥勘察与调查
2.9路线交叉勘测与调查
2.10沿线设施勘测与调查
2.11环境保护调查
2.12临时工程勘测与调查
2.13工程经济调查
2.14筑路材料调查
2.15征地拆迁调查
2.16相关协议及承诺
2.17机电工程调查
2.18安全设施调查
2.19现有老路的评价
四、勘察方案及关键工序控制
1.勘察方法及手段
2.接口控制(控制测量、试验、地勘、沿线设施、机电工程)
3.主要技术方案
4.本项目的特点
5.项目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措施
6.勘测设计关键工序及管理
五、勘测设计进度计划
1.勘察设计进度计划总体安排
2. 外业技术要求及提交的成果资料
3. 进度保证措施
六、勘测设计项目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安排
1.总体组及专家组管理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能
2.项目组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能
3.勘测设计项目主要人员组成
七、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
2.质量保证措施
八、后续服务工作安排
1.后续服务安排与承诺
2. 后续服务保证措施
3.廉政保证及措施
九、地质勘查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勘察设计工作大纲目录一项目概况二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三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四勘察设计项目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安排五勘察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六后续服务工作安排七其它一、项目概况**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同南海区接壤,与高要市和高明区隔江相望,西与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
因西、北、绥三江在境内汇流,故名**。
佛山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建设“六大工业园区”,实行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
虽然**中心科技工业园区列人“六大工业园区”,但是由于产业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园区之间发展和定位不明晰等原因,工业园区的再发展遇到了全新的问题。
通过对**区综合条件和竞争态势的分析研究,**区正式确定了“建设珠三角产业创新基地”这一战略目标。
为实现这一发展战略目标,**区提出了“以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为基础,以三大科技工业园区为龙头,以主题产业簇群为载体,以名牌企业暨产品为带动,以生态现划为原则,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跨越式主题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
本项目位于佛山市**区中北部**镇、**镇和**镇内,路线起于乐平镇内三花公路范湖段鹏村处(K115+643.794),呈南-北走向,途中跨芦苞涌,终于大塘赤下社,接国街线(X263)和广州市花都区的山前大道。
二、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2.1测量工作内容、方案及计划工作量2.1.1工作内容本次测量工程拟采用一次定测进行,线路总长约13.876km。
主要工作内容有:GPS控制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地形测量、中线测量、横断面测量和其他测量等。
2.1.2技术依据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基准。
2.1.3 GPS控制测量及导线测量本次测量的平面首级控制拟采用GPS静态控制测量,在沿线布设D级GPS控制网,所有控制点均埋设永久性标志,预计埋设GPS控制点6个。
拟采用GPS Trimble 4700施测,控制测量按《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有关技术要求严格执行。
本次测量采用I级导线对平面首级控制网进行加密,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15000,方位角闭合差不大于±10n,N为测站数,控制点步设要求全线测通,所有控制点均埋设于沿线附近或建筑物顶上,以利于永久性保存,预计埋设I级导线点45个。
为施测带状地形图,预计布设图根点86个。
拟采用全站仪Leica 702施测,控制测量按《规范》有关技术要求严格执行。
2.1.4 水准测量拟采用Leica NA2002电子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全程预计每1.0km 布设水准点1个,共埋设永久性水准点18个,水准路线长度约18公里,水准测量要求严格按《规范》执行。
2.1.5带状地形测量施测1:2000带状地形图,拟施测中线两边各300米,面积约8.34 Km2。
桥涵及其它交叉工程按要求加大测量范围,拟采用1/2000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进行(航测宽度0.6公里范围),最后利用专业软件由计算机处理成三维数字地形图。
水下地形拟采用DGPS定位,回声测声仪PS20-R施测水深,水下地形测量按《规范》有关技术要求严格执行。
初测阶段应对线状地物,如高压输电线路、重要的通讯网路进行勘测,准确测定其坐标位置及走向;公路及其附属物应按实际形状测绘;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
2.1.6中线测量线路总长约13.876km,其中曲线段总长11.289km,定测直线曲线段每20米测定一中桩。
另如下情况需加桩,加桩以整数加桩为宜,特殊情况可取至0.1米。
拟采用GPS Trimble 4700接收机的RTK模式施测,中线测量按《规范》有关技术要求严格执行。
地形加桩:由于地形变化太大、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加桩。
地物加桩:如遇到公路、河流、村庄、房屋、桥涵、隧道需要加桩。
曲线要素加桩:如直缓点、缓圆点等要进行加桩。
关系加桩:如JD、起点QD或终点ZD都需要加桩。
2.1.7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应逐桩施测,其方向应与路线中线垂直,曲线路段与测点的切线垂直,横断面应在现场绘制草图,室内成图后要进行现场核对。
2.1.8资料整理及提交观测资料经检查无误后,由测绘专业软件开思软件进行绘图,并编写技术报告,并最终提交如下资料:●1:2000带状地形图以及部分桥址大比例地形图●工程测量技术报告(包括有关控制资料)●逐桩点位高程一览表●横断面图2.2初勘、定勘工作内容、方案及计划工作量2.2.1物探2.2.1.1工作内容主要工作内容有:桥位勘察、管线探测。
2.2.1.2技术依据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基准。
2.2.1.3桥位勘察2.2.1.3.1目的大桥的物探勘察,需要查明以下问题:(1)对于测线地下地层进行划分;(2)对岩石风化带、围岩类别进行划分;(3)探明是否存在隐伏断层、破碎带、断裂、软弱夹层、洞穴等不良地质现象。
2.2.1.3.2工作量平行桥位走向布设3条测线,其中桥中轴线1条,两侧20米各一条。
测线总长(544.94)×3=1634.82m。
每条桥地震勘察测线均需比桥位本身长10~20m。
2.2.1.3.3实施方案计划采用北京水电物探技术研究所生产的SWS多功能地质检测仪进行地震勘察,采用连续地质地震映象法进行勘察。
采集参数现场试验后决定。
2.2.1.4管线探测2.2.1.4.1目的工业区及铁路两侧的地下管线探测,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确定管线走向,埋深,类型,位置以供设计需要。
(2)确保钻探施工时不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
2.2.1.4.2工作量线路中线两侧各20m范围内的管线分布情况,预计路线总长2km,包括地下雨水,自来水,电力电信等预计管线总长度为6km。
2.2.1.4.3实施方案计划采用英国雷迪管线探测仪进行探测。
2.2.2 地质勘察2.2.2.1 勘察重点路基勘察重点:查明与地基稳定和边坡稳定及设计有关的地质问题。
桥位勘察重点:查明桥梁墩台、特殊和不良地质路段、重点工程路段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设计所需的各类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2.2.2.2勘探点布置原则及孔深要求路基勘察点一般沿线路中线布设,技术孔和鉴别孔各一半,桥位勘察点一般应在基础轮廓线的周边或中心布置,全部为技术孔。
勘察:路基拟布钻孔50个,一般钻入10米,软土应钻穿软土层,进入硬土层;桥位拟布钻孔30个,一般应钻入微风化3~5m,每孔深度约40m。
2.2.2.3 钻孔取样所有技术孔取土按《规范》进行,并配合标准贯入试验,遇有土层变化,应立即取样并做标准贯入试验。
桥位钻孔需取岩芯进行天然单轴抗压试验。
2.2.2.4 标准贯入试验鉴别孔标贯试验按《规范》进行。
2.2.2.5 室内试验●粘性土和粉土:含水量、天然重度、干重度、孔隙比、饱和度、相对密实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以及按快剪和固结快剪测定粘聚力和摩擦角、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粉土须加测粘粒含量。
●砂性土:颗粒分析、天然坡角。
●膨胀土:自由膨胀率。
●淤泥及淤泥质土还要提供土层的渗透系数(水平、垂直)固结系数(水平、垂直)、固结比、三轴压缩试验(CU、UU)指标。
●岩石:天然状态单轴抗压强度。
●水质简要分析2.2.2.6 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文字部分、附图表和岩芯照片,按有关规范及甲方要求进行编制。
2.3 初步设计工作内容、方案及计划工作量根据初测初勘收集的资料,遵照现行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有关规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初测初勘外业验收会纪要及专家意见,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2.3.1 路线总体2.3.1.1 定向收集。
,基本确定技术标准合理,平纵组合协调,投资省,效益好的总体方案。
2.3.1.2 认真研究和执行审查会议纪要精神,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业主、专家和地方政府意见。
2.3.1.3 严格遵守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正确根据路线等各专业技术指标的应用。
2.3.1.4 随着地质工作的的逐步加深,初设中应随时掌握对方案影响较大的地质条件的勘察结果,及时调整方案,使质量得到保证,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2.3.2 路基、路面2.3.2.1 基本确定排水系统与防护工程的位置、路段长度、结构形式和尺寸;2.3.2.2 基本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和特殊路基断面的设计方案及沿线路基取土方案,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并进行调配;2.3.2.3 基本确定路面设计方案、路面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2.3.3 桥梁涵洞2.3.3.1 对桥型及结构型式作两种以上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对标准化桥梁的经济跨径进行比选。
2.3.3.2 充分考虑沿线道路、农田、厂区的现状和规划,设置合理的小型构造物。
2.3.3.3 基本确定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2.3.3.4 基本确定小桥和涵洞的位置、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2.3.4 路线交叉2.3.4.1 基本确定路线交叉的位置、形式、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2.3.5 交通工程2.3.5.1 基本确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各项工程的位置、类型及主要尺寸。
2.3.6 景观、环保、绿化工程设计2.3.6.1 进行沿线环境保护设计,提出环境污染防治方案,并进行沿线景观、小品、雕塑及绿化方案设计。
2.3.7 施工组织及工程概算2.3.7.1 基本确定占用土地、拆适建筑物及电力与电讯等设施的数量。
2.3.7.2 初步拟定施工方案。
2.3.7.3 计算各项工程数量。
2.3.7.4 计算人工及主要材料、机具、设备的数量。
2.3.7.5 编制设计概算。
2.3.8 计划工作量序号工作内容计划工作量1 总体设计13.876公里、全线总体协调2 路线13.876公里3 路基、路面及防护排水13.876公里4 桥梁、涵洞大、中、小桥544.94米/8座、涵洞23道5 路线交叉平面交叉路口4处6 环境保护13.876公里7 其他工程13.876公里8 筑路材料13.876公里9 施工方案13.876公里10 设计概算13.876公里、全线概算汇总11 基础资料13.876公里2.4施工图设计工作内容、方案及计划工作量根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测设合同的要求,进一步对所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各项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并编制施工图预算。
2.4.1路线总体2.4.1.1确定路线具体位置2.4.2.路基、路面2.4.2.1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和特殊路基横断面,绘制详细设计图,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进行调配:确定路基取土、弃土的位置。
2.4.2.2确定排水系统与防护工程的位置、路段长度、结构形式和尺寸,绘制详细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