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合集下载

中国民族艺术 价值观

中国民族艺术 价值观

中国民族艺术价值观
中国民族艺术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和谐:中国民族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美,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涵上。

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舞蹈,都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2. 重视意境:中国民族艺术强调意境的表达,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内涵和思想。

这种意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是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哲理的体现。

3. 强调个性:中国民族艺术鼓励艺术家发挥自己的个性,创新表达方式。

在传统的基础上,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4. 强调人文精神:中国民族艺术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弘扬人文精神,关注人的命运、情感和生存状态。

这种人文关怀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5. 重视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艺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使民族艺术在当代社会依然保持活力和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艺术的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即和谐、意境、个性、人文精神和传承发展。

这些价值观不仅在艺术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分析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中国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它不仅体现了语言和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更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指引。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人文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当代意义,因此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分别进行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精神,它包括了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准则等多个方面。

一方面,从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人文精神就是关注人的自我修养和品德塑造的思想体系。

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是中国儒家的代表思想之一,倡导天下为公、人民至上的道德理念。

另一方面,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人文精神则是在表现和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强调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追求。

例如,《红楼梦》就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作品之一,通过对人性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观感和对人性的关怀。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诠释了人的意义,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和品德塑造,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人文精神的当代意义人文精神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了物质,经济利益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目标,这导致了信仰文化的减弱和人情地义的淡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人文精神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

首先,人文精神的真正意义在于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追求。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重视自我修养和品德塑造。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的获得内心的安宁和精神的富足。

其次,人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互动是人文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人文精神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信仰,唤起了人们对于感情和人情的关注。

在当代社会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们往往忽略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等重要的情感关系。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色彩和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色彩和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色彩和人文精神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色彩和人文精神。

在古代,绘画的主要载体是纸、丝和绢。

无论是壁画、绢画还是宫廷绘画,它们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美学观念、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色彩鲜艳、明快、充满生命力,在古代世界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画家们的色彩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在绘画的颜色运用上,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五彩斓然的唐卡绘画和粗犷简媚的山水画。

早在唐代,中国绘画家就开始使用上乘的颜料来表现丰富多彩的图像。

唐以后,五彩绢和彩画卷的流行,使得绘画的色彩更加鲜艳。

在宋代,以颜色的淡雅和高雅著称,画家们尝试使用轻柔的色彩表达柔和、细腻的情感。

而到了明清时期,画家们开始大量使用矿物颜料,色彩更加强烈,此时的山水画特别是水墨画达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巅峰。

除了色彩的表现方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还具有极强的人文精神。

中国绘画的创作不仅只是一种表现艺术的方式,更是表达和传达文化、思想、生活方式的载体。

中国古代绘画常常通过图像、图案以及留白的手法,表现出人类文化和生活的多重境界和感受。

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形成于其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

当时的文化环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与社会之间高度关联的关系。

以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兴盛的玄宗宫廷壁画为例,它们不仅表现了美丽的宫殿,还表现了不同的人物场景、服饰、家具、器具等细节,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还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一种独特的敬畏态度。

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花鸟画等作品,往往表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坚韧不拔、富有韵律美的叙事能力。

中国山水画特别是以水墨画为代表,可以表达出中国人对于大自然的致敬,同时也以自然为启示,表达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博大与深邃。

总结来说,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色彩和人文精神是相互交织、相得益彰的。

艺术家挖掘出了世间的人文之美,通过艺术表达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色彩成为了表达感情和思想的桥梁。

论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

论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

论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凝聚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流露出民众对于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回应。

本文将从艺术创作的主题、形式、艺术家与社群的互动关系等方面,探讨民间工艺美术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首先,民间工艺美术的主题多为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

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往往以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传统节日等群众熟悉的主题为创作对象,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对自然、社会环境的热爱与尊重。

例如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感的表达十分丰富多样,无论是祝福寿福的红纸剪纸,还是娇媚多姿的花鸟剪纸,都包含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其次,民间工艺美术的形式多样,充满着人的创造力和智慧。

民间工艺美术不受传统艺术之约束,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闻名于世。

比如中国的农民画,以朴实、直观的画面表达农村生活的点滴,以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呈现出乡村的生机和活力。

这种形式的创新与个性化的表达,突显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反映出民众对自我文化认同的追求。

此外,艺术家与社群的互动关系在民间工艺美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很多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是以群众的共同劳动为基础而创作的,艺术家出于对社群的深情厚谊,通过对社群的生产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也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使社群的文化认同得到加强。

作品充分体现了民间工艺美术的生产特点和群众的生活理想,凝聚了社群的力量和情感,使整个社群获得了强大的凝聚力。

以中国的刺绣艺术为例,刺绣作为民间的一项古老手艺,往往以家庭为单位,代代相传。

作为刺绣艺术家,他们不仅仅是平凡的工匠,更是与那些日行千里、默默无闻的妇女并肩作战的引领者。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同时也使广大妇女朋友们获得了更好的收入和尊重。

这种合作的关系不仅为刺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体现了刺绣工匠对社群和妇女朋友们的关注与关怀,表现了他们对社群和文化传统的深情厚谊。

论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

论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

论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美术论文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美术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工艺美术是美术界特殊并有着显著特征的表现形式,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工艺美术以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创作,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因此民间工艺美术很好地记录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历史。

这种以人为本并且饱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研究和保?o价值。

1 民间工艺美术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融入了众多现代元素,新元素的加入丰富了民间美术的内容,也让人们对民间工艺美术有了新的认识。

民间工艺美术是相对于专业美术、宫廷艺术等而言的,作品大多蕴含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人文思想的重要体现方式,有着较强的实用性,这也是民间工艺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鲜明特征。

民间工艺美术表现形式多样,剪纸、木雕、民间玩具等,这些艺术形式同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都是就地取材。

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生动、清新、刚健的特征,汇聚了民间手工技艺,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此外,民间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都体现了本地的文化和特色。

2 民间工艺美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的传承下来,技艺精湛,形成了完善的工艺流程,并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鲜明。

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审美情趣进行创作,民间工艺美术很好地实现了现实和美观巧妙的融合,并且充满真实感,并且包含了人文情怀。

因此,民间工艺美术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文精神体现了人类的崇高精神追求,核心是人文关怀,对人生命运和生存的关照。

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并不断进行创新和继承,通过物质的形式表达民间艺人的自我关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民间工艺美术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民间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动力。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尊重自然、追求和谐、注重内涵和崇尚美。

中国传统绘画以尊重自然为原则。

它强调画家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是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山水画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和弘扬自然界的美妙和神奇。

画家通过绘制山川河流、草木花鸟等元素,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发和变化多样。

通过山水画的创作,人们也可以体验到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和谐的理念。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和谐在绘画中的体现主要包括画面中色彩的和谐、造型的和谐以及内容的和谐。

颜色的和谐体现在色彩的协调、饱和度的合理控制以及明暗对比的处理上。

造型的和谐则要求画家通过线条、形式和结构等要素来表达画面的整体美感。

内容的和谐指的是画家在创作中注重情感、表达以及思想内容的高度统一。

中国传统绘画崇尚美。

美是中国传统绘画最追求的目标之一。

它追求画面的完美和创造力的极致,通过故事性的画面、视觉上的享受,让观者感受到美的力量和美的陶醉。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画家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追求高雅、高贵的审美境界。

画家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感悟来创造出富有内涵、寓意深远的意境,让观者在感受美的也能够领悟到画家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传统绘画通过尊重自然、追求和谐、注重内涵和崇尚美等多个方面的表现,体现了其独特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使得中国传统绘画成为一种独具魅力和深远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将一直存在并发光发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高中美术_中国艺术中的人文精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国艺术中的人文精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导入:让学生回顾前几课学过的有关中国画只是,巩固旧知,引出新知,已古诗国画所体现的寓意,引出课题,吸引学生兴趣,揭示课题-《中国艺术中的文人精神》。

通过欣赏模仿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适当的鼓励提问,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从学生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出发,来引起学生共鸣。

新授:通过展示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文人画的概念、形成发展期、特征。

在授课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

重点强调本节课的知识点,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分析理解,让学生更直观的去领悟其意义。

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通过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再通过总结和评价,梳理本节课的只是要点—文人画的含义,文人画的题材、文人画的外在及其内在含义、文人画的发展、文人画的特征。

学情分析针对高一学生在知识面和对中国艺术有一定的掌握与了解的特点,针对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和探索,我在课堂上将图片欣赏、讲解引导、历史典故小视频的导入、人物形象模仿扮演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让学生开阔眼界,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效果分析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部分,通过旧知识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所学的只是是与学生的只是有关系的,也为本节理解文人画精神做了依托。

运用柳宗元《江雪》这首诗创设情境,初步感受情境在画面中的体现,激发学生兴趣。

一之前学过的美术的特征,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理解中国文人画的学习状态。

启发学习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对画面的自我理解。

用分析对比的方法,使得学生了解文人画,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材分析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思想融合贯通在一起,以模仿人物形象的设定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总结文人画的精神表达,从而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是学生掌握课堂重点,提高学生对中国文人画学习的兴趣,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欣赏探索能力和对中国艺术的热爱。

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艺术与人文精神是两个密切相关且互相依存的概念。

艺术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体现,而人文精神则关注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艺术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与互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社会发展。

艺术是人文精神的表达和传播媒介。

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文精神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将人文精神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情感体验具象化,使其更加直观而深入人心。

例如,一幅绘画作品可以通过画家的构图、色彩和线条表达出对人性的思考,引发观者对人文精神的思考和共鸣。

人文精神是艺术的源泉和灵感之源。

人文精神包含了人类的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这些都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对人文精神的思考和表达,通过艺术的形式将人文精神中的智慧和情感传递给观者。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也是艺术家与人文精神对话和交流的过程,通过艺术的创作,艺术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索人文精神的内涵。

艺术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艺术作品往往是社会变革和思想进步的产物,通过艺术的表达,人们可以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进行批判和反思。

艺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争议,促使社会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改进。

同时,艺术作品也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和推动者,通过艺术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和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和传递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情感。

人文精神则为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素材。

两者的交融与互动,不仅拓展了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知和理解,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艺术作为人文精神的表达和传播媒介,通过艺术作品传递人文精神中的思想和情感。

人文精神则为艺术提供了灵感和创作素材,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高逸图》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也为目前屈指可数的几件唐代作品之一。 画中表现的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目前画面仅剩四人,经考证是山 涛、王戎、刘伶与阮籍。在技法上,孙位继承了顾恺之“劲紧连绵如吐丝”的 行云流水的风格,但更加成熟。线条的变化更丰富,人物造型刻画更真实细 致。。
活动与思考:
• • • • • •
【名称】宋李唐采薇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规格】卷,绢本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人精神
• • • • • • • 【名称】韩熙载夜宴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五代 【作者】顾闳中 【级别】一级文物 【规格】设色,宽28.7厘米, 长335.5厘米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 李唐所画的《采薇图》,即着力刻画了古代这两个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图中 描绘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然,显得坚 定沉着;叔齐则上身前倾,表示愿意相随。伯夷、叔齐均面容清癯,身体瘦弱,肉体 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饥而受到极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 压倒。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 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以此为题就是对那些苟且偷安、舰颜事敌的北宋臣子们的辛辣 讽刺。
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 仙形象。梁楷天性狂放,常饮酒自乐,人称“梁 风子”。他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 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 了这种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 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 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李白行吟图》 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 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 味,后人称其作为“减笔画”。梁楷减笔人物画 给后世以很大影响
笔简意丰
《寒江独钓图》这幅画作者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 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 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 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这种诗—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 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笔简意丰
【名称】:老子图 【作者】:法常 、号牧溪 【类别】:纸本水墨 【年代】:南宋 【收藏】: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藏
• 图中的老子,因鼻毛外露,被称为“鼻毛老 子”。此幅中,老子招风耳、秃头、张巨口, 鼻毛直挂唇边,形貌奇特,有道是“奇人自 有奇相”,真正仙风道骨,奇绝脱俗,状神 写貌,尽得人物风流和神韵。
【名称】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日本东京国立博 物馆藏 【简介】绢本,水墨淡彩,纵 26.7厘米,横50.6厘米。
笔简意丰
• 画清代诗坛领袖渔洋山人王士祯。王士祯临坐于铺有裘皮的磐石上,眉清 目秀,长发朱唇,横琴未弹,若有所思,具有诗人学者气质。衣纹用柳叶 描,颇生动;以水墨写幽篁,有元人法;石用披麻皱。溪流向远处淡化, 令人遐思,皓月当空,更增寂静雅趣。作者录王维诗以烘托画意。画前提 “幽篁坐啸”四字,款署“海宁门人陈奕禧”。画后题诗甚多,作者均系 王士祯门人。
中国人文画
【名称】六君子图轴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元代 【作者】倪瓒 【技法】纸本 墨笔 【规格】纵61.9cm,横33.3cm 【简介】《六君子图轴》为典型的文 人寄情寓意之作。画面宽阔的湖面一 直延伸至山下,前景树木的树梢低于 对岸的地平线,一大片波澜不惊的湖 面占据了画面主要的空间。此图笔墨 简洁、笔法虚灵,具有冲淡淳雅的韵 味。体现出他“天真幽淡”的艺术格 调。上有黄公望题诗,把图中的松、 柏、樟、楠、槐、榆比喻为“六君 子”,点出了倪瓒写景寓意的蕴义。
中国人文画
• 恽寿平即恽南田(1633-1690)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 家,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 祖师。
【名称】山水花鸟图 【年代】清 【作者】恽寿平 【技法】纸本 墨笔
中国人文画
• 恽寿平作品欣赏
中国人文画
• 四梅图卷之一(中国画 宋)扬无咎
• 宋徽宗赵佶曾经讥讽扬无咎所画的梅花是“村梅”,意思是它与浓 艳高雅,富丽堂皇的“宫梅”大相径庭,登不得大雅之堂。其实, 这种自然隽永、野逸超脱的风格,正是扬无咎画梅艺术最为独到的 地方。 扬无咎笔下的梅花既没有“院体”绘画的富丽,也没有“逸笔”画 风的草草不拘,它是以自然之梅为粉本,借以抒发自己的心意。如 果没有扎实的写生功底和对梅花细致入微的观察,这样的作品是根 本不会创作出来的。
第五章
理性的光辉
第二节 中国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人精神
• 与西方艺术中的人文理性精神不同,以农为本的中国传 统艺术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性、 人际关系的伦理性,以及对外来文化的融合性。 • 中国传统艺术的创造者大都深受儒、道、佛思想的熏 陶,”达则兼济天下“,出仕做官,”穷则独善其身“, 归隐山林。这种生存状况和意识观念的相对稳定,形成 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笔简意丰
• • • • • 【画名】泼墨仙人图 【类别】人物名画 【作者】梁楷 【年代】南宋 【此画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 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 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 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 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面上 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 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 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 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 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人精神
• • • • • • 【名称】兰亭修禊图 【作者】文征明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修禊是古代的风俗。每年阴历三月,人们要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详。此 画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人精神
(局部截选)
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 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集体观舞 第三段:间息 第四段:独自赏乐 第五段:依依惜别
中国人文画
• 中国人文画自汉代末至唐经过长期的酝酿,而兴起于宋代,出现了 以苏轼、文同为代表的文人画家 • “人文画”顾名思义是人文画的画,画中带有人文的情趣而画外流 露文人思想的绘画。它不与中国画的“三门”并列也不与“山水人 物花鸟”相区别。它以独特的“高雅”与宫廷画工匠画拉开界线。 在艺术提倡“平谈天真”理论上讲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写 胸逸气,把诗、书画融为一体。“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 • 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树石山水花鸟,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 自然景物,抒发心灵的感受,这些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或人物, 而是文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中国人文画
【名称】西园雅集图长卷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作者】马远 【规格】29.3 x 302.3厘米 【质地】绢本,设色 【收藏】美国纳尔逊-艾金斯博物馆藏
笔简意丰
• • • • • 【名称】:李白行吟图 【作者】:梁楷 【类别】:字画 【年代】: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中国人文画
一幅中国古画,作者文同,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竹业浓淡相间。史传文氏之 竹“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于此可见。笔法谨严有 致,又现潇洒之态。本幅无款,有“静闲口室”、 “文同与可”二印。诗塘有明人王直及陈质题诗。
【名称】:墨竹图 【作者】:文同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名】幽篁坐啸图 【类别】中国古画 【作者】禹之鼎 【年代】清 【此画现状】山东省 博物馆藏
笔简意丰
• • • • • • • 【名称】高逸图卷 【作者】孙位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上海博物馆 【简介】孙位是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画人物和龙,此图为《竹林七le Tex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