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特殊类型

合集下载

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评价陆迅

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评价陆迅

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评价陆迅发布时间:2023-06-14T02:11:30.478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陆迅[导读] 目的:围绕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在其临床诊断中引入冰冻切片技术,评估其临床实践效果。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镇江 212000摘要:目的:围绕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在其临床诊断中引入冰冻切片技术,评估其临床实践效果。

方法:研究以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共有56例入组,均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医院收治患者,入组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诊断,后续按照既定措施继续治疗,期间完成冰冻切片诊断,后续经石蜡切片处理,获得规范性标准,以此为依据,就不同诊断措施的实践作用展开阅读、计算。

结果:本次研究共涉及56例患者,其在对应方案诊断后,均获得有效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参考标准依据,综合结果判定为,无论何种病理类型,经术中冰冻切片匹配,符合率较高,(p>0.05);且高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诊断,(p<0.05)。

结论:针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诊断,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技术的准确性较高,与“金标准”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差异较小,还具有操作简单、可实时触摸的优势,为患者的手术操作治疗提供参考,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Evaluation of accuracy of 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 i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thyroid microcarcinomaLu Xun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jiangZhenjiang, Jiangsu 212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thyroid microcarcinoma by frozen section during operation. Method: A total of 56 patients with thyroid microcarcinoma were enrolled, all of whom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22 and December 2022. After inclusion, all patients received preoperative ultrasound-guided thyroid fine-needle puncture pathology diagnosis, and then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cluding 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 pathology diagnosis and postoperative paraffin section pathology diagnosis.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of postoperative paraffin sections were taken as the "gold standar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Among the 56 patients, 50 cases of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5 cases of follicular thyroid adenocarcinoma and 1 case of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were confirmed by paraffin section pathology after surgery, with an accuracy of 100.00% (56/56). Among the 56 patients with 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55 cases of thyroid microcarcinoma were clearly detected, including 49 cases of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5 cases of follicular thyroid adenocarcinoma, and 1 case of myeloid thyroid carcinoma. The accuracy rate was 98.21% (55/56), and the missed diagnosis rate was 1.79% (1/56). 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paraffin sectio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p > 0.05); Among the 56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ultrasound-guided thyroid fine needle punctur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49 cases of thyroid microcarcinoma were clearly detected, including 48 cases of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0 cases of follicular thyroid adenocarcinoma, and 1 case of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with an accuracy of 87.50% (49/56), compared with the postoperative paraffin sectio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p < 0.05). Conclusions: For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thyroid microcarcinoma, the accuracy of intraoperativ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technique of frozen section is higher, and the difference is small compared with the "gold standar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of paraffin section. It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and real-time touch,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surgical oper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worthy of application.Key words: thyroid; Microcarcinoma; 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ccuracy甲状腺微小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临床当中较为常见。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逐渐升高。为了规范诊断和治疗,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发布了甲状腺结节和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指南。本次演示将对这一指南进行解读,以帮助临床 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并遵循指南。
一、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大多数甲状腺 结节无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颈部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下为ATA 指南中关于甲状腺结节的主要内容:
诊断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发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可以对甲状腺结节 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进行明确诊断。对于可疑的甲状腺结节,应首先进行超声波检 查,根据影像学特征对结节性质进行初步评估。对于怀疑恶性的结节,需进一步 进行FNA或血清学检测。若FNA结果为恶性,则可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同时,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史及体检发现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比较两国指南的异同,可以发现中国指南更加注重疾病的分类和诊断,而美 国指南更加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此外,中国指南在手术范围和放疗方式上具 有较高的推荐力度,而美国指南在个体化治疗和新型药物方面更具优势。
总结来说,中国与美国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各有优点和不 足。中国指南在分类和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美国指南在治疗方法选择上更 具特色。未来,两国指南的改进方向应充分考虑各自特点,互相借鉴,以提高甲 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制订更加科学、规范的诊治指南提供有力支持。
疾病概况方面,中国和美国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存在 一定差异。中国的诊治指南将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恶性两类,而美国则采用 Bethesda分类系统,根据恶性风险程度将其分为六类。在疾病诊断方面,两国指 南均强调了超声检查的重要性和细针穿刺活检的价值,但美国指南更加注重分子 标志物和基因检测的应用。

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评级评分标准在临床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准确的分级评估。

通过评级评分,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病理报告中的肿瘤特征来评估,并根据这些特征的不同赋予相应的分级评分。

这些特征包括肿瘤的大小、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细胞类型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综合评估,可以将患者的甲状腺癌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医学实践经验,经过了多年的不断完善和调整。

这些评分标准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生存预后,还可以指导医生进行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措施的选择。

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甲状腺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评级评分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精确化将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应用前景,希望能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推动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关于文章组织架构和各个章节的简要介绍。

下面是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的一个可能的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展开深入探讨。

文章整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提供关于甲状腺癌及其评级评分标准的背景信息,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将包括甲状腺癌的背景介绍和评级评分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对甲状腺癌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发病率以及临床表现等。

接着,我们将阐述甲状腺癌评级评分的重要性,包括其对患者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性,并介绍目前已有的常用评级评分系统。

结论部分将对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探讨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的制定过程,包括相关研究方法和标准制定的依据。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9例形态学观察及临床病理分析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9例形态学观察及临床病理分析

发生在峡部。行甲状腺患侧腺叶切除 2 例,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 除 17 例, 腺叶加峡部加患 侧改良颈 部淋巴结清 扫 20 例( 其中 18 例 加对侧 腺叶次 全切除) 。39 例中 35 例 得到随 访巴结转移外, 均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 , 郭 万学. 超 声医学 [M]. 第 2 版.北 京科 学技 术文献 出版 社.
1998, 342
作 者简介: 田立英 , 女, 36 岁, 本科学 历, 毕业于首 都医科大 学, 主 治医师。E- m ail: tian liying tt@16 3.co m
( 收稿日期: 2008- 05- 14)
2.2 病理检 查 肉眼所见: 本组 38 例可在甲状腺内 见到 灰白色结节, 直径 0.2 cm~1 cm, 其中小于 0.5 cm 25 例。切面呈 灰白色, 有的呈灰 白色放射状瘢痕 样, 质 中等, 部分质 较脆, 边 界不清。镜下: 瘤细胞呈乳头状结构, 并见较多量甲状腺滤泡紧 密排列, 有背靠背及共壁现象, 细胞轻度异形, 细胞核或多或少 呈毛玻璃状, 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间质明显纤维化。本组只 有 1 例因 颈部淋巴结甲状 腺癌转移 而大部切除 的甲状腺 内肉 眼未见到灰白色结节, 仅在镜下见到数个小灶性乳头状区, 有 乳头状癌的核的改变, 符合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3 讨论 3.1 临床病 理联系 该肿瘤好 发于青壮年, 女性明 显多 于男性, 儿童少见。病变生长缓慢, 本组病程平均 4.2 年。临床 多无特殊 症状, 有 肿物感及吞咽 不适等压迫 症状时, 多为 结节 性甲状腺肿等伴发疾病所致。本组合并甲状腺良性病变 36 例, 其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 18 例, 合并甲状腺腺瘤 9 例, 但近期 肿块有增大史 17 例。因此, 对于甲状腺良性病变, 特别是结节 性甲状腺 肿、甲状 腺腺瘤, 近期有增 大趋势的病 例应及时 手术 治 疗 。因 本 病 在 原 发 灶 尚 未 充 分 暴 露时 即 可 发 生 颈 部 淋 巴 结 转 移, 故颈 部淋巴结肿大的 患者要考 虑到有甲状 腺微小癌 的可 能。病理检查时, 对于看似良性的甲状腺标本要仔细检查, 要用 锋利取材刀, 对所有手术切除的甲状腺标本以 0.2 cm 做扇形切 开, 仔细寻找灰白色结节, 尤其应注意一些钙化结节。看见与褐 色甲状腺组 织有明显颜色 对比的瘢 痕样组织时 , 一定要 多取 材, 以免漏诊。 3.2 镜下特 征 主要为以下三 个方面: ①突向滤泡 腔或 囊腔内的乳头状突起。乳头可细长或短钝, 长者可有复杂的分 支。乳头可多可少, 仅少数乳头状癌全为乳头状结构, 大多伴发 滤泡状成分, 甚至可全部为滤泡状结构。 乳头表面被覆单层或 复层柱状 上皮, 细 胞有异形性, 排列紊乱 , 极 向消失, 可有 核重 叠, 但 核分裂较 少。本文 39 例 中, 8 例细 胞异形 性较大 , 其 余 31 例细胞异形性 较小, 但滤泡的结 构异形性明显, 形态 不规 则, 并出现背靠背及共壁现象。②毛玻璃状核、核沟及核内包涵 体。这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病变, 但实际 工作中具备这一特征 的细胞或多或少 。本组 39 例中 11 例有较多 细胞具备 此特征, 其余 28 例仅少数细胞有此特征, 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 为 确 诊 依 据 尚 嫌 不足 。但 细 胞 核 的染 色 质 减 少 、细胞 核 增 大 时 , 虽未见明显的毛玻璃状核, 至少提示细胞 生长较活跃。观察发 现, 乳头状癌中常有滤泡状癌, 被称为混合癌。有作者经长期随 访证实混合癌的生物性行为与纯乳头状癌相同, 而与滤泡癌不 同, 故提 出凡有乳头成分 的甲状腺 癌都应归入 乳头状癌 的范 畴。近年来对乳头状癌的诊断已经从乳头转向细胞参数, 如毛

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特征与病理分析

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特征与病理分析

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特征与病理分析张二春;宣兰兰;慈思慧;戴瑜珍【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甲状腺髓样癌( MTC)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安庆市立医院12例MTC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采用Elivision TM super二步法检测免疫组化抗体的表达情况,采用特殊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刚果红的表达情况。

结果患者多以颈部肿块就诊,临床血清学CEA检查显示9例患者(9/12)明显增高。

肿瘤组织均呈实体结节状生长,瘤细胞为相对较一致的短梭形或多角形,呈片状、巢状、岛状、束状、滤泡状或腺泡状排列。

免疫组化表达降钙素阳性12例(12/12)、CgA阳性8例(8/12)、Syn阳性9例(9/12),Ki-67指数为5~15%。

间质淀粉样物质经刚果红染色呈阳性反应(11/12)。

结论 MT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首选,MTC的病理确诊应依据其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特殊组织化学刚果红染色,并结合临床血清学CEA检查。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6(037)008【总页数】4页(P1015-1018)【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作者】张二春;宣兰兰;慈思慧;戴瑜珍【作者单位】246003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病理科;246003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病理科;246003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病理科;246003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是起源于甲状腺分泌降钙素的滤泡旁C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C细胞癌,属于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系统即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

MTC间质常有淀粉样物质沉积,故也称具有淀粉样间质的髓样癌。

MTC由Hazard等首先提出,其发病率占甲状腺癌总数的3.0%~10.0%,病死率占甲状腺癌的13.4%[1-2]。

甲状腺癌疾病研究报告

甲状腺癌疾病研究报告

甲状腺癌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甲状腺癌所属部位:颈部就诊科室:肿瘤科,外科病症体征:类癌综合征,淋巴结穿刺有草黄色清亮液体,呼吸困难,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多发性结节,进行性颈部肿块,颈部淋巴结肿大,局部压痛,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灶疾病介绍:甲状腺癌是什么?甲状腺癌大约占所有癌症的1%,在地方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甲状腺癌特别是低分化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很高,年龄调查发病率,男性中每年低于3/10万,而女性确要高2~3倍,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年龄分布亦异,乳头状腺癌分布最广,可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至百岁老人,滤泡状癌多见于20~100岁,髓样癌多见于40~80岁,未分化癌多见于40~90岁症状体征:甲状腺癌有哪些症状?甲状腺癌的诊断贵在早期。

凡发现孤立性甲状腺结节,临床上都要排除甲状腺癌的可能。

如结节坚硬而不平整,伴颈淋巴结肿大、喉返神经麻痹或以往有颈部反射史者,癌肿的可能性很大。

同样,如在甲状腺的多发性结节中发现一个结节特别突出而且较硬,也应疑有甲状腺癌的可能。

此外,如甲状腺本身出现不对称的肿大或硬结,且增大迅速,或已固定,都应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

在诊断时,不要过份依赖肿块表面不平和质地坚硬作为甲状腺癌的特征。

有些甲状腺癌的肿块可以很柔软,光滑,活动度也大,这在乳头状腺癌中并不少见。

相反,钙化严重的甲状腺癌瘤、结节性甲状腺以及硬化性甲状腺炎质地较硬,表面有颗粒感,易误诊为甲状腺癌。

认为甲状腺结节囊性病变都属良性,这显然是不全面的。

有报道囊性病灶恶变率为1.4%,甲状腺癌的囊变率也随其结节长大而增高。

131Ⅰ或99MTC甲状腺扫描只能反映出结节的形态及其摄取同位素功能,不能确定其性质。

但从临床资料表明,在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和冷结节的扫描图像中,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循序依次递增。

扫描可检出0.5CM以上的结节,如其丧失摄取同位素的功能,可无考虑为甲状腺癌(应经超声检查排除囊肿的存在),但要注意甲状腺癌并非都表现为冷结节。

甲状腺结节类别区分标准

甲状腺结节类别区分标准

甲状腺结节类别区分标准
甲状腺结节类别区分标准通常基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磁共振成像 (MRI) 等。

在这些检查中,甲状腺结节通常被分为以下几类:
1. 良性结节:这种结节通常小于 1 厘米,没有任何症状,也不需要特殊治疗。

许多人在成年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2. 恶性结节:这种结节可能是甲状腺癌,也可能是其他类型的癌症。

恶性结节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癌细胞扩散。

3. 甲状腺炎结节:这种结节通常是由甲状腺炎引起的,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功能。

4. 囊肿结节:这种结节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也不需要特殊治疗。

囊肿结节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被发现。

需要注意的是,甲状腺结节的类别区分标准并不是非常严谨,因为一些甲状腺结节可能是良性的,但也有可能是恶性的。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甲状腺髓样癌1例

甲状腺髓样癌1例

甲状腺髓样癌1例纪晓坤;王珩;赵银环;吴家宁;王蕊;杜芸【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7(033)001【总页数】2页(P116-117)【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髓样癌;细针穿刺;免疫细胞化学;病例报道【作者】纪晓坤;王珩;赵银环;吴家宁;王蕊;杜芸【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癌检中心,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癌检中心,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癌检中心,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癌检中心,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癌检中心,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癌检中心,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患者女性,78岁,因甲状腺肿物及纵膈病变入院。

入院后查血 Calcitonin>2000 pg/mL(5.17~9.82 pg/mL)、CEA 35.43 ng/mL(0~5 ng/mL)、TG在正常参考值内。

颈部超声:甲状腺多发实性及囊实性结节,考虑为 TI-RADS 3级;左侧颈部及锁骨上窝多发实性占位。

CT示:气管周围前上纵膈软组织肿物,侵袭性胸腺瘤?甲状腺来源恶性肿瘤?左侧颈根部、纵膈内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甲状腺多发低密度灶。

因纵膈病变位置较深且紧邻重要脏器无法取得活检标本,遂对甲状腺肿物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病理检查眼观: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

甲状腺左、右叶内均可触及肿物,界尚清,右侧肿物较左侧大,左侧肿物较硬;左侧颈及左侧锁骨上窝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界不清。

综合分析判断,选取左叶肿物为穿刺部位,用 7号针头连接20 mL注射器于甲状腺左叶肿物处仅系一次穿刺涂片。

镜检:背景干净,细胞排列松散,结合性差,细胞呈多种形态,大部分为大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细胞质中等度,胞质内常见紫红色小点分布于细胞边缘,核呈圆形或卵圆形,略偏心,双核细胞较多,染色质细颗粒,核仁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癌微乳头状癌
伴有此种组织学结构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极为少见,目前仅见国外近期个别文献报道,报道分析伴有微乳头结构的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低于 1.4%。

甲状腺癌伴有明显微乳头方式和较差预后有关。

预后较差者还包括未分化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还有微小癌、囊内包裹型、滤泡型、嗜酸细胞型、高细胞型、弥漫硬化型(除弥漫纤维硬化外尚可见到大量散在砂粒体) 等,预后也有差别。

2.2 生物学行为
伴有此种微乳头结构的乳头状癌,因其微乳头组织学特征所表现的特殊生长方式,肿瘤的血管淋巴浸润或许相对高于普通型乳头状癌,其生物学行为类似于伴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或肺腺癌等。

淋巴结转移概率略高,预后也较不伴此结构者差。

此种结构在免疫表型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甲状腺滤泡上皮分化的丢失 (thyroglobulin 弱表达),因此认为伴有此结构乳头状癌较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分化降低和稍高的血管淋巴转移概率,即预后差于普通类型的乳头状癌好于未分化型,此观点与目前文献报道一致。

当此结构比例>5%时应在病理诊断中特别注明,因其生存预后与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显著性差异:当含有>5%以上的微乳头结构时, 8.5 年内生存率42%,不到普通甲状腺乳头状癌生存率 95%以上的一半。

至于其所占比例的划分是否具有更进一步的临床意义则有待积累更多资料研究。

当微乳头结构达到一定比例时 (如 50%) 是否可作为独立的亚型提出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普通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约为 8:1,文献认为这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研究显示伴有微乳头结构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女性略高,女:男为 4:3,中位年龄 45(27-68) 岁,本例亦为女性,年龄 23 岁。

因微乳头结构占肿瘤中的比例不同,预后是否也会存在差异,及其在病理表型上是否与含有相似结构的其他肿瘤同样具有特征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其背景病变中的结节性桥本病与肿瘤发生和预后是否相关,都需更多的资料探索。

2014-01-07 14:10 来源: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作者:耿艳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