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合集下载

武汉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武汉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工程地质性质
中更新统 地层与名称 颜色 状态与 密度 主要强度指标 Ps (MPa) fak (KPa) 岩性特征及工程评价 分布于岗坡地段,垄岗地段局部缺失,层面起伏大,近冲沟厚, 垄岗薄。含铁锰质结核,少量灰白色高岭土条纹,闭合裂隙发 育,土块易碎,压缩性低,强度高,对基坑边坡稳定,防水及 锚固有利,但遇水易软化,基坑工程中应避免环境水渗入边坡 土体,冲沟地段为第四系全新统所覆盖 个别地段缺失,一般均有分布,层面起伏大,冲沟薄,垄岗厚; 所含高岭土在上部呈网状分布,下部分团块分布,压缩性低, 强度高,对基坑稳定,防水及锚固有利,也应注意遇水软化对 基坑的潜在危害 厂区西部分布连续,埋深浅,起伏小,厚度大,东部不连续, 仅见于垄岗,埋深大,起伏大,厚度薄;西部碎石含量高,东 部含量少,强度高,压缩性低,对基坑边坡稳定、防水、锚固 有利 厂区分布连续,埋深大,含高岭土,属膨胀土 在沌口地区普遍分布,埋深20~28m,厚3~4m,以砂砾为主, 颗粒呈棱角状,不均匀地夹有粘性土及卵石
含云母片,夹少量粉土,局部粉细砂与粉质粘土互层, 底部一般有0.2~0.4m的卵石,中压缩性
(8)
29.0~33.4
1.6~6.0

中密
12.5~27.2
表3 徐东路小区高层住宅地层结构特征及评价
工程地质性质
(3)中、下更新统地层及工程地质特征 下更新统地层半边山组仅分布于施岗、阳逻等地,面积较小,为冲 积沉积,棕红色砂砾石层;中夹黄色粘土、粉细砂层,半固结状,强度 较高,可作为多层和一般高层建筑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一般形成高岗地 貌。 中更新统王家湾组地层分布于长江、汉水以南武昌与汉阳的大部地 区,和府河以北的滠口、后湖地区;武昌地区分布于蛇山两侧向东至关 山以东一线两侧大部分地区,和武重、梨园至武钢及东湖,严东湖,严 西湖等周边地区;汉阳地区分布于龟山~王家湾~米粮山~快活岭~郭 徐岭~沌口镇地区及墨水湖、太子湖等周边地区,构成长江三级阶地。 其上部分为黄褐色粘土,含大量铁锰质结核,中部为褐红色网纹状 粘土,为冲洪积,呈硬塑~坚硬状态,地基承载力较高。下部为粘土含 角砾,局部为红泥砾或砾卵石层,为冲积和残坡积,地基承载力亦较高。 现以沌口经济开发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总装配厂地层为例列于表4。

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4.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4.1.1地形及地貌保德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浅沟、冲沟、宽谷等黄土地貌发育,有梁、峁、塔、小台坪等黄土沟间地貌,有陷穴、漏斗、黄土桥等黄土溶洞地貌,还有崩塌、滑坡、错落等黄土重力地貌。

地表千沟万壑,梁峁交错,支离破碎,属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

4.1.2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钻孔、探井揭露,堆场区地层从新到老依次为全新统卵砾石、新近堆积黄土、上更新统马兰黄土,中更新统砾石黄土,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砂岩夹泥岩、页岩。

考虑到地基土时代、堆积成因、类别、岩性及力学性质,将堆场场区出露地层从上至下划分为四层,现分述如下:第Ⅰ层根据岩性和力学性质分为两个亚层第Ⅰ1层卵砾石(Q42):灰、灰褐色,主要分布在大井沟沟谷底部,主要为冲洪积堆积物,散粒结构,分选较好,磨圆度较差,母岩以砂岩、泥质砂岩、灰岩等为主,卵石含量约30%,粒径一般5cm 左右,砾石含量约40%,粒径一般5mm左右,充填物主要为中粗砂。

从沟头至沟口厚度由薄逐渐变厚,在赤泥堆场坝址部位层厚1-2.5m。

第Ⅰ2层黄土状土(Q42):浅黄色,干,稍密,以粉土为主,砂粒含量较高,局部相变为粉砂,结构松散,具大孔隙,具湿陷,中压缩性,顶部含大量植物根系,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主要分布在沟谷坡顶处,厚度较小,一般0-3m。

第Ⅱ层马兰黄土(Q3):浅黄、土黄色,成分为粉土,堆积成因主要为风积,稍湿,稍密,具大孔隙,垂直节理较发育,砂粒含量稍高,局部相变为粉砂,具湿陷,中压缩性,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主要分布在沟谷坡顶处,多处直接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厚度不等,从坡顶到坡头厚度逐渐变薄。

第Ⅲ层砾石黄土(Q2):红黄、红褐色,成分为粉土,稍湿,中密,低压缩性,含大量钙质结核,无湿陷,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分布不均匀,只在局部出露,厚度不大,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

武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武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武汉地貌分区详见图1。
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概况
图1 武汉市地貌略图
工程地质性质
? 二、工程地质性质 [2]
? 1、第四系地层工程地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征
武汉地区80%以上地表覆盖着第四系沉积层,绝大多数的工业与 民用建筑坐落于其上。因此,武汉地区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第 四系地层工程地质特征。
武汉地区第四系地层有全新统走马岭组,上更新统凤凰山组与青 山组,中更新统王家湾组和下更新统半边山组。这些地层由于其年代 不同,成因有别,分布范围不同,所处的地貌单元及所具有的工程地 质特征也各不相同。现将其地层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湖地区。 现以常青花园地层(代表凤凰山组) 和徐东路小区地层(代表青山
组)为例分别将两组地层结构及其特征列于表2和表3,由下二表可知, 凤凰山组地层工程地质条件比青山组地层好 。
工程地质性质
地层名称
顶面
地层
埋深(m) 厚度(m)
颜色
(1) 填土 (2)
(3)
(4)
杂填土 素填土
粘性土
淤泥质土, 淤泥或软 粘性土
粉土或粉 砂夹粉质 粘土(互层)
0~5 2~4
3~5
9~13
0~5

0~3

0~6
黄褐
6~20

3~5

(5) 砂土
(6)
粉细砂 中粗砂
12~18 25~30
30~35
武汉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教 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科集团 总经理
武汉丰达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长
冯晓腊 博士
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概况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郑州市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东四环段)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编制:审核:批准:铁建中原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市东四环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郑州市,所在区域位于黄河南岸,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地形较平坦,稍有沟谷。

地势总的特点是北低南高,地面高程在80.0-100.0m,相对高差较小。

2、地层与岩性经钻探揭露,场地80m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地层基本分三套地层:第四系全新(Q4al):由灰色~褐黄色粉土、粉质黏土及粉细砂组成,其成由于黄河冲积沉积物,层底深度约18-25m。

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其成由于冲积相,层底深度59-60米左右。

岩性由褐色、黄褐色的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

第四系中更新统(Q2al):其成由于冲积相,层底深度80米以下。

岩性由棕红、黄褐的粉质黏土、粉土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钙核胶结成层广泛分布。

揭示内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别为:填筑土(Q4ml)、粉土(Q4al)、粉砂(Q4al)、粉土(Q4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4al)、细砂(Q4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土(Q2al)、粉质黏土(Q2al)、钙质胶结(Q2al)、细砂(Q2al)。

1、填筑土(Q4ml):杂色,稍湿,稍密,以建筑增垃圾为主,具有大量的碎石、灰渣、三七灰土,地表为路面结构层,下部为灰褪色素填土,岩性为粉土。

2、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重要成份以粉土为主,韧性低,干强度低,稍有砂感。

3、粉砂(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重要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组成,砂质均匀、纯净,级配好,分选性差。

4、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湿,稍密,土质较均匀,韧性低,干强度低,含少量铁质氧化物锈柒和灰绿色条纹。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概况及地位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概况及地位
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 的,其 主要 受地质 因素如含 水层 结构、总体 岩性产状 :水 文气 象因素如 降雨量 、气温等及人为 因素 如灌溉、施 工等的影 响,有时往往 是几种 因素 的综合 结果。由于潜 水面上升对 岩土工程 可能造成:a ) 土壤 沼泽化 、盐溃化 ,岩土 及地 下水对建筑物腐蚀 性增强 ;b ) 斜坡 、河 岸等岩土 体岩产 生滑移 、崩 塌等不 良地质现 象:c ) 一些具特殊性 的岩土体结构破坏 、 强 度降低 、 软化;d ) 引起粉细砂及粉 土饱和 液化、出现流砂 ,管涌等现象;e ) 地下洞室充水淹 没,基础上浮 ,建筑物失稳。 3 . 1 .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 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 的降低多是 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 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 疏干 以及 上游 筑坝,修 建水 库截夺 下游地 下水的补给等 。地下水的过大下降 ,常常诱发地 裂、地面沉 降、地 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 境问题,对岩 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 自身 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 . 1 . 3地下水频繁升 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 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 。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 复,而且会导 致岩土 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 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地下水升降变动带 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 土层 中的铁 、铝成分淋失 ,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 量孔隙 比增大 ,压缩模量 、承载力 降低 ,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 、处
Wa t e r Co n s e r v a n c y& Hy d r o p o we r
工程地质勘察限公司 。天津 3 0 0 1 6 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1)HP2中间风井从上至下地层依次为:素填土、淤泥质砂、淤泥质土、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

其中土方占62%,全风化花岗岩占3%,强风化花岗岩占4%,中风化花岗岩占16%,微风化花岗岩占15%。

1)人工填土层杂填土<1-1>呈杂色,主要成分为中粗砂及砖块、碎石、砼块等建筑垃圾,顶部0.10~0.30m多为砼,松散~欠压实,为近代人工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

层厚0.50~3.80m,平均厚度1.34m;耕植土<1-3>呈黄褐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含植物根系,为近代人工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

层厚0.30~4.00m,平均厚度1.16m。

2)淤泥<2-1A>深灰色,流塑,主要成分为黏粒、粉粒及有机质,土质黏滑,局部含砂粒,略有腥味,为高压缩性土,层厚0.80~6.60m,平均厚度2.2m。

3)淤泥质土<2-1B>深灰色,流塑~软塑,主要由黏粒、粉粒组成,土质均匀,黏滑,含有机质,局部含砂粒,为高压缩性土,层厚0.80~16.10m,平均厚度6.50m。

4)淤泥质粉细砂、粉细砂层<2-2>深灰色、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级配良好,成分为石英颗粒,含较多黏粒,局部夹薄层淤泥。

层厚0.6~10m,平均厚度5.31m。

5)可塑状粉质黏土<4N-2>黄褐色,可塑,黏性好,土质不均,含较多石英砂粒,韧性干强度高,压缩性中等。

该层在本场地局部分布,共12孔揭露,揭露到层厚0.80~10.90m,平均厚度3.62m。

6)残积土层(Qel/)残积土层由侵入花岗岩风化作用形成的砂质粘性土和粘性土,根据塑性状态,本层分为两个亚层:可塑状砂质黏性土层,硬塑状砂质黏性土层。

①可塑状砂质黏性土层<5H-1>红褐、棕褐、灰黄等色,可塑,土质较均匀,含较多石英,干强度韧性低,遇水易软化崩解,压缩性中等。

杭州市区地质概况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杭州市区地质概况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混凝土预制桩: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静压预制开口空 心方桩、锚杆静压桩等。施工方法有击打有静压。对配筋率、 接桩、桩靴、运输、提吊、桩顶网片等均有要求。
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地下空间开挖利用时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桩:包括空心方桩、管桩,按混凝土强度 等级与壁厚又可分为高强管桩(PHC)、中强(PC)等;空心 方桩可分为(PHC)(PS)施工方法有击打有静压(抱压,顶 压)一般空心方桩应用较少但管桩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广泛应 用,曾一度取代沉管灌注桩甚至钻孔灌注桩,应用成风。其原 因是由于其桩身质量放心、工期短、造价低、污染少等优点, 甚至有的还用作地下室抗拔桩,但由于管桩属挤土型桩,以竖 向受力为主,抵抗水平力性能差,接桩节点薄弱,进入好土和 穿越砂砾土层能力差等,且管桩在深厚淤泥质软土中由于孔隙 水压力消散不及,产生挤土效应,地面上涌,影响邻桩上浮或 弯斜,当基坑内挖土不当会造成管桩弯斜断裂,当桩身暴露过 高时易倾折,如上海莲花小区“楼倒倒”事件等等。
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地下空间开挖利用时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
排水固结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软土,冲填土、滩涂土 等,竖向排水方法模型有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带;预 压方法有堆载预压,真空预压或两者兼用,土体顶部应加水平 排水砂石垫层与排水系统,加固后地面将会产生较大沉降量。 质量与效果检验方法:及时整理预压荷载、时间、孔隙水压力 值、荷载时间的关系曲线,检测最终沉降量与各时间段的固结 度,推算最终沉降量与效果分析;现场可进行十字板、静力触 探等原位测试,也可取土样室内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地下空间开挖利用时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
现在管桩的的开发与发展为了克服以上缺陷,已在研 制透水性管桩和加插非预应力钢筋作为上节桩,还有改进 接桩工艺,除端板焊接外还有法兰连接、机械啮合连接、 螺纹连接等。

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

GC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科。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孔隙中的水。

基础是指底部与基础接触的承重构件,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地基是指建筑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传递来的荷载的能力。

直接与基础接触的土层叫持力层,持力层下部的土层叫下卧层。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自然界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物理特征:比重,重度,孔隙性,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力学性质:岩石的变形特征,岩石的强度特征。

确定地质年代方法: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率,切割率,岩性对比法;相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至今的年龄(同位素年龄)。

相对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律; 2、生物层序律;3、切割律:岩层(岩石)被侵入岩侵入穿插,则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旧。

绝对年代的确定: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冰期:第四纪气候冷暖变化频繁,气候寒冷时期冰雪覆盖面积扩大,冰川作用强烈发生。

间冰期:气候温暖时期,冰川面积缩小。

第四纪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沉积物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1.褶皱的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岩石破裂.裂隙发育.直接影响到岩石强度和岩体的完整性。

2.褶皱的翼部不同于核部,以倾斜岩为主。

岩石破裂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称为节理。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剪节理是剪应力作用而形成的。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1.岩体中的裂隙,在工程上除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

2.裂隙的存在,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加速岩体的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软化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