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练习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解放法令还规定,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环保。

村社在名义上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改革后,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阶级分化。

农村中的富农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他们用多种方式积累资本,添置新式农具,购置耕地,雇佣大批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摘编自人民版选修一(1)根据材料,说明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说明上述变化对俄国社会近代化的重大影响。

,第(1)问,要结合材料从俄国农民身份地位、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管理模式三个角度说明俄国农村的变化。

第(2)问,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说明对俄国的影响。

农民的身份地位由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变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在农村经济中,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村社取代了原来农奴主对农民的管理。

(2)为俄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资金等;为俄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2.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2)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3)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

”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以下内容节选自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说明这场改革A. 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性质B. 已满足了农民的要求C. 具有不彻底性和欺骗性D. 动摇了沙皇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通过阅读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的第三、四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着解放农奴旗号的改革法令却在强调”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 要求农民赎买地主划给他们的份地等说明这场改革具有不彻底性和欺骗性 C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维护地主对土地的全部所有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性质 A项错误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与“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不符 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动摇了沙皇专制统治 D项错误2.“这项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A. 日本明治维新B. 拿破仑帝国建立C. 美国南北战争D. 俄国废除农奴制【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称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统治时期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被解放为自由劳动的农民故D正确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主导的排除A拿破仑帝国的建立者是拿破仑排除B美国南北战争的领导者是林肯排除C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A. 强化了农奴制B. 保留沙皇专制C. 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D. 允许农民从事工商业【答案】B【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表明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保留沙皇专制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4.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雇佣的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些现象反映了农奴制度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影响是()A. 自由劳动力缺乏与国内市场狭小B. 自由劳动力与国内资金的缺乏C. 国内资金缺乏与科学技术的落后D. 国内资金缺乏与国内市场狭小【答案】A【解析】材料中“30%是农奴身份”反映了自由劳动力少“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造成的结果是地主的需求小国内市场狭小故A正确BCD材料中未涉及均排除故选A5.《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中写道“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 对“分界线”最恰当的理解是()A. 落后国家rightarrow 军事强国B. 农奴制度rightarrow 工场制度C. 封建主义rightarrow 资本主义D. 农业经济rightarrow 商品经济【答案】C【解析】分析题目得出的有效信息是“1861年”和“1861年成为俄国经济的分界线” 根据所学知识为了解决危机 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农奴制同时宣布了这条规定这说明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加快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6.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下对列宁观点的阐述正确的是()A. 1861年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B. 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C. 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在壮大D.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61年改革就性质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广大农奴获得了解放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上层建筑做出局部调整这些变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俄国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的壮大为1905年革命奠定了阶级和经济基础但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沙皇专制的前提下的维护农奴主利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答案为D1861年改革仍然保留了沙皇专制统治 A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错误1903年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标志着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与1861年时间不符排除C故选D7.对下列柱状图反映出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俄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B. 俄国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经济C. 俄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制度方面D. 俄国的落后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答案】A【解析】从图表数据看出 19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和铁路里程与英国相比相差很大说明俄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A正确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经济 B不符合史实排除CD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8.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肯定不包括()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 地主再不能赠送和抵押农民C. 农民可通过赎买获得份地D. 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861年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自身统治所以改革措施中不可能有“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的条文实际上农民除了要缴付赎金还要负担各种临时性义务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包括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不能赠送和抵押农民、农民可通过赎买获得份地故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9.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A. 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B. 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工业的发展C. 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D. 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860~1879年俄国正处于农奴制改革和工业革命阶段再由表格数字变化可知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故ABD三项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表格体现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出C项观点符合题意故选C10.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之前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句话表明()A.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B. 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 沙皇认识到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D. 亚历山大倾向于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是农奴制激化社会矛盾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故B正确改革的目的是巩固沙皇统治故A错误沙皇的主观目的是巩固统治不可能认识到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故C错误亚历山大作为封建沙皇也不可能倾向于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故D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11.(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11.(3)针对材料三中“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沙皇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解析】(1)从争夺地区霸权、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产生的不利结果及影响方面进行提炼【答案】(2)“西方的脚步” 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 农奴制【解析】(2)结合材料二中“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等进行提炼【答案】(3)措施俄国沙皇政府于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解析】(3)依据所学回答即可1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各派别对沙皇诏书改革的态度及其原因1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重要作用【答案】(1)苏沃洛夫伯爵派主张继续维护农奴制原因代表旧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自由派主张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原因具有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原因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解析】(1)苏沃洛夫伯爵派根据材料“全部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在完全服役的条件下可无限期地使用份地保证地主对农民的支配权”可知这一派别主张继续维护农奴制原因根据材料“苏沃洛夫伯爵”可知这一派别代表旧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自由派根据材料“只要改良不要革命”可知这一派别主张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原因根据材料“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和他们的代言人”可知这一派别具有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民主主义者根据材料“要求立即废除地主和国家对人身和土地所享有的一切农奴制特权将土地无偿地分给农民”可知这一派别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派别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答案】(2)作用巩固了沙皇的统治农奴得到了人身自由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从巩固沙皇的统治、农奴获得自由以及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角度回答即可13.(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代背景1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们对农奴制改革的相似评价【答案】(1)时代背景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广大农奴的反抗斗争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解析】(1)时代背景可结合俄国的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农奴反抗斗争、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等方面分析【答案】(2)相似评价改革推动了俄国的政治进步俄国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解析】(2)评价可从政治进步方面分析1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亚历山大二世成为“沙皇解放者”的因素1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并说明其经济意义【答案】(1)因素外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内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经济的进步国内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新思潮【解析】(1)根据材料“《农民改革法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际大环境和内部的阶级矛盾等方面分析【答案】(2)局限性改革后农民自由权利仍受到很大限制在经济上对农民具有掠夺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也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意义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解析】(2)根据材料“地主农民通过赎买才能得到宅园地与份地”“政府将贷款交给农民以便进行赎买该贷款应于49年内还清”“农民被列入纳税等级”“农民未经村社允许仍旧不得离开村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局限性为改革后农民自由权利仍受到很大限制在经济上对农民具有掠夺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也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意义可根据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来归纳总结。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常州一中月考)普京为一座塑像的落成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这座塑像是()A.伊凡四世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解析:选D。

从材料中“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这一信息即可判断这座塑像是亚历山大二世。

2.(2012·厦门一中月考)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选D。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关键在于社会制度的转型。

1861年改革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解除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阻碍,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2012·莆田一中月考)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解析:选C。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是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民为了赎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肯定不.包括()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地主再不能赠送和抵押农民C.农民可通过赎买获得份地D.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解析:选D。

1861年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自身统治,所以改革措施中不可能有“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的条文。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英国等国家,轮船已成为重要的运输工具,俄国仍然靠纤夫拉帆船。

材料2:俄国“二一九法令”颁布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

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俄国怎样的历史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2中“民众向沙皇欢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人怀疑材料中“场面”的历史真实性,认为是作者故意美化统治者。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七、八单元测试题人教版选修一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七、八单元测试题人教版选修一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七、八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有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表述正确的是C.农奴开始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D.农奴制危机加剧,农奴反抗斗争激烈3、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4. 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5. 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D. 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6. 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 国家B. 地主C.农民D. 资产阶级7.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自由人”“解放”8. 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9. 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0.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12. 下列关于1861年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13.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14.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15.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C.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D.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16. 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17.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七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七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解析】“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表明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故B正确;退出一战、执政地位、和平过渡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

故选B。

2.对巴公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 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C. 是19世紀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高峰D.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政策措施的失误【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巴黎公社是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排除A;巴黎公社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以巴黎公社的失败从侧面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排除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制的伟大尝试,是19世纪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高峰,排除C;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此时仍处于上升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能容纳当时快速发展的生产力,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非要突破生产关系的程度,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故选:D。

3.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热情地向公社社员致意”,但公社很快以失败告终。

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A.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C. 由农民阶级领导才能取得革命胜利D. 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答案】B【解析】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此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与西方国家相比,俄国是最后一个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大陆国家,与其他东方国家相比,它又是最先走向资本主义的一个国家,而且……是自发地、主动地挤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列。

”此结论所依据的史实是()A. 克里米亚战争B. 农奴制改革C. 十月革命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B【解析】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向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故B正确;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是落后的农奴制国家,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与材料信息“走向资本主义的一个国家”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

2.据安阳殷墟考古发现,有一处贵族的窖藏圆穴集中堆放了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

该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 )A. 商代对祖先神灵的崇拜B. 奢侈腐化的贵族生活C. 井田制下的农业生产活动D. 技术水平先进的手工业【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石镰刀"是农业工具,商朝吋期的土地所有制是井田制,因此垓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井田制下的衣生声活动。

故C正确。

材料没有渉及祖先崇拜,排除A 项。

从材料信息来看,不能反映贵族的奢侈腐化的生活,排除B项;“石镰刀"是农业工具,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技先迸”,排除D项。

故选C。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 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 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 19世纪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 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16世纪前期在德国进行的宗教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1871年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故A错误;18世纪末19世纪初默罕默德·阿里改革推动了埃及的现代化,实际上使埃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但实际上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故B排除;19世纪后期在③处即俄国进行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C符合;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故D排除。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1 第七单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1   第七单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清单一改革的根本原因俄国的农奴制与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1.(1)农奴制的发展历程:①开始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农奴制开始形成。

②正式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

③不断强化:18世纪以后,包括彼得一世在内的历代沙皇采取措施强化农奴制。

④面临危机:19世纪上半期,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越来越多。

(2)农奴制下的阶级关系:①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公开出售农奴,甚至用农奴作贷款抵押。

②农奴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后才耕种自己的份地,承担沉重赋税。

③农奴受到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1)表现:①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机器工厂。

②俄国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交通运输业与英法等差得很远。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和国内市场。

(3)后果: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深化认知]19世纪上半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同时,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清单二改革的社会基础新思潮的涌动1.十二月党人起义(1)原因:19世纪初,俄国一些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

(3)结果:起义失败,但影响很大。

2.知识分子的争论(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焦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

(3)派别及主张:①守旧派:主张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

②改革派: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③激进派:要求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深化认知]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俄国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单三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1.原因:俄国为扩大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及转移国内矛盾。

2.经过(1)1853年,俄国侵入奥斯曼帝国,侵犯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3课2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3课2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程标准]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原因:1861年______________的推动。

2.表现(1)农业①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更新农业____________。

②富农雇佣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____________农业。

③一些地主也使用______________,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④到19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工业①获得了充足的______________,扩大了国内市场。

②沙皇政府制订政策,扶植______的发展。

③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____________的过渡。

④新兴____________兴起。

3.特点(1)总体水平仍落后于______和____________。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______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1.目的:使________________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1)政治体制:建立______和______的自治机构。

①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______限制。

②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及______领域发挥作用,但不掌握实权。

(2)司法制度:废除原来按______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____________,实行公开审判。

(3)军事: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允许引进____________。

3.影响(1)俄国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客观上使西方____________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传入俄国,人们观念发生转变,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①原因: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班级姓名
1、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一直落后于西欧国家,主要是因为
A.对外扩大影响经济发展
B.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C.农奴制的存在
D.农奴主无心改变落后面貌
2、下列关于“十二月党人起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动者主要是青年军官
B.起义者对俄国落后状况非常不满
C.起义发生在公历十二月
D.起义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3、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列主张属于改
革派的是
A.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
B.由农民和地主之间自愿协调
C.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D.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4、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
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
A.农奴起义
B.克里米亚战争
C.农奴制改革
D.十二月党人起义
5、下列有关克里米亚战争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性②使俄国国际地
位一落千丈③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④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B.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7、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主要目的是
A.废除农奴制
B.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
C.发展资本主义
D.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8、下列改革方案中,符合主要农业区地主愿望的是
A.增加对土地和农奴的控制
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C.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要服役
D.把土地分给农奴,不需要农民服役
9、“二一九法令”内容不包括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地主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
C.农奴获得解放需交赎金
D.付清赎金后,农民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10、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1、下列改革方案中,最符合俄国历史发展需要的是
A.增加对农奴和土地的控制
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C.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要服役
D.把土地分给农奴,不需要农民服役
12、“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
串的侮辱。

”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1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作用不包括
A.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
B.增加工业投资资本
C.扩大了国内市场
D.彻底扫除封建势力
14、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①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②农
村社会分化加剧,出现雇佣劳动力③资本主义农业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④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
15、下列关于19世纪中后期,俄国工业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大量自由劳动力
B.机器生产完全排挤了手工劳动
C.经济总体水平已赶上欧美
D.工业品的海外销售市场迅速扩大
16、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有关其政治体制变革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机构由选举产生,无财产限制
C.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自治机构
D.自治机构在经济、卫生及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17、在司法制度方面,亚历山大二世规定不包括
A.废除了原来按等级审判的制度
B.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C.实行公开审判
D.农民受到了公正的待遇
18、亚历山大二世在军事上改革包括①缩短服役年限②实行义务兵役制③建立西方式军事管理
体系④扩大军队自主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9、下列有关1861年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B.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彻底扫除障碍
20、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农民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②解放后的农民被掠
夺得一干二净③农民重新接受地主盘剥和奴役④加剧了农村社会分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1、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近代化进程,这主要表现在①加剧了农村社会分化②为工业生产提供
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③扩大了工业品国内销售市场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
22、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