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多变的天气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气候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气候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气候变化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气候是指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的变化,它可能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而初中地理教育中,我们通常会学习一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知识。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的地理气候变化知识点的总结。

一、气候变化的原因:1. 太阳辐射:地球接收到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这种能量被地球吸收后被转化为热能,并通过辐射传导等方式分布到地球各个地区。

2. 天气系统: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天气系统,如高气压、低气压和气压梯度的形成,会导致气流的发生和变化。

3. 地形地貌:地球上的地形和地貌对气候有很大影响,如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它们会影响气流的流动和湿度的分布。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1. 气温变化:气候变化会导致气温的升降,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给海岸线带来威胁。

2. 降水变化:气候变化还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会遭受洪水等极端降水事件。

3. 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也有影响。

一些物种可能难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变化,甚至可能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

三、常见的气候现象:1. 季风:季风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

在夏季,暖湿的海洋气流吹向陆地,带来了雨水;而在冬季,干冷的大陆气流吹向海洋,形成了干旱的季风。

2. 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于热带海洋上的海水温度升高和水汽蒸发形成的。

台风具有强大的风力和大量的降水,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

3. 南极冰盖的融化:由于全球变暖,南极冰盖正在逐渐融化。

这将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影响到沿海城市和岛屿的存续。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它们在大气中会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变暖。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

2. 节约能源:能源的消耗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节约能源对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十分重要。

地理 初一初二 第三节1_多变的天气

地理 初一初二 第三节1_多变的天气
本报讯: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 顺利完成小麦收割任务。
天气与农业生产
天气与军事
• 东汉建安十三年 ( 公 元 208 年 ) , 在赤壁之战中, 诸葛亮根据当时 的天气变化,预 测将有东南风出 现,与周瑜共同 拟订了借助东南 风火攻曹操船队 的战斗方案,结 果大获全胜。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 年绝对值超过418.68千焦耳,仅次于西藏 ,位居全国第二
你能说出哪些描述天气的词语?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的概念、特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 ——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
晴、风雨、冷热等状况。
天气的特点:
⑴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 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风向:是指风吹来 的方向
风杆指风的去向 风尾的数目和形 状表示风力
风杆
8级风
风向标
风尾
每一道风尾 代表风力2级
北风6级
西风4级 西南风10级 东风6级
南风8级
西北风2级 东北风12级
降水概率: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 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 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所 以降水概率在10%-20%之间降水的可 能性很小;降水概率在30% ─50%之间 时有机会出现降水;降水概率在60%─ 70%之间降水的可能性比较大;降水概 率大于等于80%时,降水的可能性很大 。
卫星云图
蓝色、绿色、白色分别表示_海__洋__、_陆__地__、_云__层___ 白色越浓,表明云__层__越__厚__, _降__雨__越大。
天气符号
象太阳的脸
S 表示有风才有沙尘暴
形象记忆法
小 中 大 暴雨
分类记忆法

初一地理上册第三章3.1多变的天气

初一地理上册第三章3.1多变的天气

02
影响天气变化的因

太阳辐射对天气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天气变化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不均匀分布,进而形成大气环流和天气系 统。
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引起地球表面温度的季节变化,从而影响天气的季节变化。
大气环流与天气关系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大规模、有 规律的气流运动。
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气团、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演变上。
不同的环流形势下,天气状况也 会有所不同,例如高压控制下天 气晴朗,低压控制下天气阴雨。
下垫面条件对天气影响
下垫面条件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植被和水体等 自然条件。
水体对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气候差 异,以及水体对气温的调节作用上。
地形对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和谷地之间的气候差 异,以及地形对气流的抬升或下沉作用上。
植被对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被覆盖度对地表反射率、 蒸发和地表粗糙度等方面的影响上。
03
天气预报与观测技

天气预报方法及准确性评估
天气预报方法
主要包括数值预报、统计预报和 动力统计预报等。
准确性评估
通过对比预报结果与实际观测数 据,采用误差分析、准确率、漏 报率和空报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观测手段与设备介绍
加强城市排水、防洪等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
能力。
国际合作在应对多变天气中作用
共享气象数据
01
各国之间共享气象数据,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加强科研合作
02
加强国际间在气候变化、天气预报等领域的科研合作,提高应
对多变天气的科技水平。
推动政策协调

七年级地理多变天气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多变天气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多变天气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描述地球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而气象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气象学是研究气候、天气、水文、气象灾害等方面的学科,它与地理紧密联系,无论是对自然环境的研究,还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象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多变的天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知识点,以下重要的多变天气知识点将会为大家讲解。

一、气压与风气压是指单位面积内所受压力的大小,是衡量大气状态的重要指标。

风是指气流相对较弱的大气运动,风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引起的。

气压和风的变化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加之气压的变化,形成了不同强度和方向的气流,我们所说的风就是气流。

风可以是吹到地面的,也可以是高空的,常见的有地风、海风、谷风和山风等。

这些风的特点不同,也会对当地的气候和天气产生影响。

二、云与降水云是由水蒸气在空气中冷却而成的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

云的形状、颜色和高度都可以反映出当地的天气情况。

例如,晴天多数会有白色的圆云(积云),晚上多数会有白色的长条云(卷云)。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聚集成为水滴或冰晶,下落到地面的称为降水。

降水可以分为雨、雪、雾和霜等几种形式。

其中,雨是最常见的一种降水形式,适量的雨水能促进植物生长和调节地球气候,但如果降雨过多,就可能引发洪涝等自然灾害。

三、气温和季节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运动所产生的温度,不同地区气温不同,甚至同一地区在不同的时间里气温也会有所波动。

气温对人体生活和各类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气象预警系统来对气温的变化进行监测和预测。

季节是指一年中经历的周期性气候变化,通常每个季节都持续三个月。

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所造成的。

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不同的地方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和角度的变化,造成了四季的变化。

不同季节的气温和降水量不同,因此对于各类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气象学是研究地球气候和天气的重要学科。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多变的天

多变的天气
天气与气候的对比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地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热等大气状况
一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
短时间
长时间
经常变化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差异可能很大
变化不大
描述内容: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大小、气温、降水、气压、风
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

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0-12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词语判断: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
岳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气候)暴风骤雨,飞砂走石,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气)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来挂丝(气候)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6图36)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见P48图39空气质量级别和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质量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影响。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 多变的天气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 多变的天气  课件(共28张PPT)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1节 多变的天气
天气知识储藏库
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 天气符号 天气预报的途径
天气预报的内容
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 水等情况。
第一,阴晴 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
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第二,风 风向:8个基本方向;风力:共13级,级数越大,

天 气

问:如果一天出现两 种天气该怎么表示 呢?
小雨转中雨
晴转阴
多云转雷阵雨
北京
17—36℃
郑州
17—26℃
活动二 挑战主持人
乌鲁木齐 18-31℃
北京 17-36℃
西安 15-25℃ 武汉 12-22℃ 上海 20-29℃
昆明 14-22℃ 海口 26-32℃
除了从电视上获得天气预报和气 象知识以外,我们还可以怎样获 知“明天的天气”以及气象知识?
风力越强。
第三,气温 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
度”。
第四,降水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1.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_有__雨_; 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_无__雨_。
2.气温是大__气__冷__热__的程度。
3.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向为“北”, 说明风来自北方,例: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为13级。 级数越大,风力越强。一道风尾 表示风力2级,例如:
途径:还可以通过互联网、 电话等查询天气预报。
课堂小结
明天的天气怎么
1.天气预报的内容 阴晴
气温 降水 2.卫星云图
判读: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 区 3.常用的天气符号 4.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电视、互联网、打电话等

全球变化知识点总结初中

全球变化知识点总结初中

全球变化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气候变化气候是一段时间内某个地区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潮湿度、风速等。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条件的改变,是由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所产生的结果。

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和氟利昂等,它们具有吸收和发射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的特性,导致大气温度上升。

而这些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和工业生产等。

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态系统受到威胁等。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课题。

二、生态系统变化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的整体。

生态系统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生态系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森林砍伐、湿地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和工业废水排放等。

由于这些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破碎,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系统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等。

三、资源利用和人口增长资源是指为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存在的各种自然资产,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资源利用和人口增长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资源消耗和人口增加的现象。

资源利用和人口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过度的环境污染和城市化进程等。

由于这些活动导致了资源的过度耗竭和环境的恶化,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资源利用和人口增长对地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粮食安全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全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控制人口增长和发展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等。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多变的天气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有关多变的天气知识点总结
1、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特点:
①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即短时间(时间)、相差
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2、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
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
电话
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不
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
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③风向和风力与风向标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用风级表示,共分13
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风向标宽的一头表示风向,箭尾指向风的去向。

注: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