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多变的天气知识点梳理
4.1多变的天气(教案)-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时刻在变化的。
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雪、雹、雾、霾、雷电等描述天气。
(3)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天气的影响有哪些?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并总结:
➢天气影响农业;
➢天气影响交通;
➢天气影响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地理与生活结合起来。
2.天气预报
教师讲解:天气预报要预告一日或多日阴晴、气温、降水和风等情况。
(1)会看风向标
教师讲解:风:包括风向(风的来向)和风力(风的强弱)
判读:风向看风杆,风力看风尾
学生:完成练习:描述下边的风向标分别代表什么风?几级?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及时巩固风向标的判断知识。
(2)常见的天气预报
学生活动:我是天气播报员
【设计意图】情景模拟,强化对天气预报的掌握。
七年级地理多变天气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多变天气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描述地球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而气象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气象学是研究气候、天气、水文、气象灾害等方面的学科,它与地理紧密联系,无论是对自然环境的研究,还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象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多变的天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知识点,以下重要的多变天气知识点将会为大家讲解。
一、气压与风气压是指单位面积内所受压力的大小,是衡量大气状态的重要指标。
风是指气流相对较弱的大气运动,风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引起的。
气压和风的变化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加之气压的变化,形成了不同强度和方向的气流,我们所说的风就是气流。
风可以是吹到地面的,也可以是高空的,常见的有地风、海风、谷风和山风等。
这些风的特点不同,也会对当地的气候和天气产生影响。
二、云与降水云是由水蒸气在空气中冷却而成的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
云的形状、颜色和高度都可以反映出当地的天气情况。
例如,晴天多数会有白色的圆云(积云),晚上多数会有白色的长条云(卷云)。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聚集成为水滴或冰晶,下落到地面的称为降水。
降水可以分为雨、雪、雾和霜等几种形式。
其中,雨是最常见的一种降水形式,适量的雨水能促进植物生长和调节地球气候,但如果降雨过多,就可能引发洪涝等自然灾害。
三、气温和季节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运动所产生的温度,不同地区气温不同,甚至同一地区在不同的时间里气温也会有所波动。
气温对人体生活和各类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气象预警系统来对气温的变化进行监测和预测。
季节是指一年中经历的周期性气候变化,通常每个季节都持续三个月。
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所造成的。
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不同的地方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和角度的变化,造成了四季的变化。
不同季节的气温和降水量不同,因此对于各类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气象学是研究地球气候和天气的重要学科。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多变的天气》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多变的天气》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多变的天气》期中考试知
识点归纳
期中马上就要到来了,为了让各位初中生们做到更好的复习工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多变的天气》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主要介绍了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气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气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提高他们对天气知识的系统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概念及其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测量指标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天气现象。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调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户外观察和调查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天气现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户外观察到的天气现象,总结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例如下列词语是描述天气的:狂风暴雨、多云转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乌云密布、彩云满天……)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例如下列词句是描述气候点的: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四季如春、冬冷夏热、冬暖夏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高温湿热、全年干旱少雨……)3、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方向标。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
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4、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参看地理图册24页,记住)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5、气温日变化:气温(14时),气温最低(4时左右)气温的变化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1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7月最低)2会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气温日较差(一日之内气温变化大小)=一日内温(午后2时)—最低温(日出前后)气温年较差(一年之内气温变化大小)=一年内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注意:气温年较差热带最小,温带。
几个概念:等温线:注意: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1、2两大题。
降水。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6、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7、掌握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于赤道或赤道附近(如南亚的新加坡)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如非洲埃及的开罗和比尔马)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注意,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气温最低一般不低于0摄氏度)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2.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解释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激发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3。
让学生认识到地理源于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而更加地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影响以及重要性。
3、常见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如何根据风向标判断风向及风力的大小。
3、学会使用天气符号。
三、教学类型:新授课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大家回顾这几天不同的天气,让大家思考天气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多变的天气》。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源于生活,也降低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难度。
二、新知讲解1.天气定义: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气候的定义: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思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思考过后,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判断下面哪些形容的是天气,哪些形容的是气候?1、下列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A、长夏无冬B、烈日炎炎C、阴转多云D、四季如春E、东边日出西边雨F、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G、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天气的影响。
用课件展示书上活动题的几段材料,分析每段材料分别分析的是天气和哪个方面的影响。
归纳:材料1——天气影响农业材料2——天气影响交通材料3——天气影响生活【转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天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预知天气,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去安排我们的生活、日常出行、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等,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
那么我们可以预知未来的天气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预知天气?3.天气预报通常,天气预报要预告一日获多日内的阴晴、气温、降水和风等情况。
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 》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掌握天气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
3.提高学生关注天气、预防自然灾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基本特征,天气图的识别与应用。
2.教学难点:天气变化的分析与预测,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我国不同地区天气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天气的多变性。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例区分天气与气候,如:某地一周内天气的变化与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降水的对比。
3.天气的基本特征分析天气的基本特征:时间短、变化快、地域性。
利用地图、图表、数据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天气的特点。
4.天气图的识别与应用讲解天气图的种类、符号和用途,如:等温线图、等压线图、降水分布图等。
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天气图,分析天气变化。
5.天气变化的分析与预测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如:气压、气温、湿度等。
讲解天气预测的基本方法,如:数值预报、统计预报等。
6.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讨论天气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影响。
分析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台风等。
7.课堂小结强调天气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8.课后作业观察本周本地天气变化,记录气温、降水、风向等数据,分析天气特点。
利用所学知识,预测下周本地天气,并与实际天气进行对比。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天气图的识别与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2.在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讲解。
重难点补充: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我们每天关注的天气预报和气候有什么不同吗?”2.天气的基本特征“谁能告诉我,天气有哪些基本特征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没错,天气变化快,而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天气特点,比如沙漠地区晴天多,而沿海地区多云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天气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地理教案
1.天气与气候的对比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地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热等大气状况
一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
短时间
长时间
经常变化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差异可能很大
变化不大
描述内容 :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大小、气温、降水、气压、风
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
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0-12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词语判断: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
岳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气候)暴风骤雨,飞砂走石,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气)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来挂丝(气候)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6图3.6)
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见P48图
3.9空气质量级别和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质量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