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组 铸造机控制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制造业自动化】_软件过程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26

【制造业自动化】_软件过程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26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plc 逆向工程 运动控制卡 轴承检测 自动存取系统 控制系统 层次分析法 后置处理 决策 仿真 profibus 静压寿命试验 链子 速度控制 运动模型 运动学仿真 运动仿真 输出电压 软件项目 转向柱锁 设计 装配与检测 蜂窝纸板 虚拟桌面 虚拟仪器 自动检测 自动控制 联合仿真 网络化软件工程 网络化制造 稳态 监测 疲劳试验控制系统 电涡流缓速器 球阀 现场总线 特征线 点焊机 点云数据 油库 水箱配件 气动控制 模型 模块化 模具 林用履带机器人 板料 板厚 权衡 机床特性文件 机器人技术 有限状态自动机
推荐指数 4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事故案例(铸造、机加工)

事故案例(铸造、机加工)

二、安全技术风险控制
在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时,应遵守如下原则: •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或实施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 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紧急撤离危险 场所。 •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
三、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2]铝水溶液外泄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8月19日20时10分左右,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境 内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下属的铝母线铸造分厂发生铝液外溢爆 炸重大事故,造成16人死亡、59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由1 号40吨混合炉向1号铝母线铸造机供铝液生产铝母线,因铝母线 铸造机的结晶器漏铝,岗位工人堵住混合炉炉眼后停止铸造工 作。19∶00左右,混合炉开始向2号普通铝锭铸造机供铝液生产 普通铝锭,至19∶45左右,混合炉的炉眼铝液流量异常增大、 出现跑铝,铝液溢出流槽流到地面,部分铝液进入1号普通铝锭 铸造机分配器的循环冷却水回水坑内,熔融铝液与水发生反应 形成大量水蒸汽,体积急剧膨胀,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中, 能量大量聚集无法释放,约20∶10发生剧烈爆炸。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 的低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危险]鞍钢“2·20”重大事故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
(二)间接原因
4.原设计对混砂机没有用水清洗的要求,投入生产后铸钢厂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用水清洗混砂机,但未对地面采 取防水防渗处理,铸钢厂利用地坑北侧设置的日常用水点,作为清洗混砂机水源,生产、生活用水等容易沿轨道 沟槽处渗入地坑。

第13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13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前馈控制以未来为
导向,在工作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
进行预测和估计,采取防范措施,以便在实
际偏差出现之前,管理者就能运用各种手段 对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纠偏。
15 15 15
老农与石头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 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环了他的中耕机。老农 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环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 麻烦,老农终于下决心要了结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 进巨石底下。他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像的那么 深,那么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 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来被巨石因扰的情景,再想到可 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 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 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以便使 工作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b.同期控制的作用:
①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②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19 19 19
13 13 13
4. 最佳控制
(控制标准值由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
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
K及各种附加参数C)
例如: Z= max f ( X, S, K, C ) Z= min f ( X, S, K, C )
14 14 14
(二)根据时机、对象、目的不同
1.前馈控制
亦称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是实际组织活
功能)、有独立的控制系统、可以改变工作程序和编程的多 用途自动操作装置。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 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 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 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 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制造业自动化】_稳定运行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27

【制造业自动化】_稳定运行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27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力控软件 制动性能 冷挤压模具 全实时在线诊断 位置正解 伺服控制 wincc step7 profibus dp plc pid控制算法 hvdc fcs dsp dds aduc84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can总线 高速传带设备 高斯白噪声干扰变异 频率跟踪 锅炉 逆变器 软件 超声波电源 贝加莱x20 诊断深度 评价 药厂 自抗扰控制器 自动控制 给水控制 组态监控 粒子群优化 端拾器 称重系统 直流电机 监控系统 电雷管 电子罗盘 热连轧 湿法脱硫装置 泛规模 汽车 水泥粉磨 模糊控制 模具自动润滑 柔印机 机器人 智能仪表 无轴传动 数字锁相环 改进遗传算法 换辊 张力控制 建议 并联机构 工业锅炉 工业以太网 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 姿态控制 四点减振机构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变频器 双循环双碱法 厚板材小工件 压电换能器 加速度计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2011年 科研热词 plc 数据采集 鲁棒控制 高速凸轮机构 预测控制 非线性特性 锅炉汽包 钢管 远程 过零检测 软测量 软元件 车床 谐振参数 设计 西门子plc 虚假水位 自校正 自动控制 组态王 空压机组 稳定器 程序 移动办公 称重 离心风机 硬件 电子镇流器 烟草企业 温度检测 温度传感器 测长 死区 模糊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机器视觉 无刷直流电机 控制 恒压供水 延迟焦化 延迟 广域控制 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 多agent系统 外观检测 四倍频 喷标 变频器 反电动势 参数辨识 协同oa 半导体分立器件 推荐指数 7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基于PLC的机械手动作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机械手动作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机械手动作监控系统设计基于PLC的机械手动作监控系统设计摘要工业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工业生产上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越来越多,机械设备中的自动控制成分越来越重要。

由于有些工人在工作的时候经常受到高温、低温或有害气体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工作不得不用机器代替,因此机械手就诞生了。

机械手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在自动化车间中可以运送物料和工艺的操作。

机械手通过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按照控制要求完成各种规定的动作,可以提高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本文根据PLC的工业控制和计算机监控的相关理论,按照工业机械手动作的控制要求,完成了其运动控制的设计以及组态监控系统的设计,对控制系统的各个流程即总体结构、控制流程以及构成系统模块进行了研究。

本次设计采用的可编程控制器为:S7-200系列。

关键词:机械手,PLC,监控Design of manipulator motio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LCABSTRACTIndustrial production develop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result,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otronics can be found more and more easily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Besides, the automatic control components also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t is a fact that some workers are always suffered from the high temperatures, low temperatures and even some harmful gases. These factors may even do great harm to their lives. This kind of work must be done by machines so that the machine hand is produced. The machine hand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e robot. It can deliver the material and operate the machine during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machine hand is controlled by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and does the actions according the orders which it has accepted. It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and reduce the costs.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ontrol and computer monitoring of the PLC and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robot movement, the design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of its motion control,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for the individual are complete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control process and constitute system modules were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which the design uses is: S7-200.KEY WORDS: Manipulator, PLC, Monitor目录前言 (1)第1章绪论 (3)1.1 机械手的概述 (3)1.2 国内外机械手的发展 (3)1.2.1机械手发展 (3)1.2.2机械手的分类 (4)1.3 可编程控制器(PLC) (6)1.3.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介绍 (6)1.3.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展过程 (6)1.3.3 PLC硬件系统组成 (6)1.3.4 PLC工作原理 (7)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7)第2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9)2.1控制要求 (9)2.2主电路设计 (9)2.3硬件的选型 (10)2.3.1 PLC的选型 (10)2.3.2限位开关 (12)2.3.3开关按钮 (12)2.3.4电气元件明细表 (12)2.4 I/O分配表及其端子接线图 (13)2.4.1 I/O分配表 (13)2.4.2 PLC的外部接线图 (13)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14)3.1 工作流程图 (14)3.2 顺序功能图 (14)3.3 梯形图 (17)3.4 编程软件 (21)3.4.1 STEP7—Micro/WIN32简介 (21)3.4.2 STEP7—Micro/WIN32使用 (23)第4章组态 (25)4.1组态的介绍 (25)4.1.1 组态概述 (25)4.1.2 组态发展、功能和特点 (25)4.2组态画面设计 (26)4.2.1组态的画面 (26)4.2.2设备和变量的定义 (30)4.2.3动画连接 (32)4.3组态程序 (33)第5章硬软件调试 (34)5.1程序调试 (34)5.2组态演示 (35)结论 (39)谢辞 (40)参考文献 (41)外文资料翻译 (43)前言机械手动作监控系统是由美国最先开始研究的。

熔铸工艺流程图

熔铸工艺流程图

铸轧、铸造的相关知识——肖立隆(晟通技术总顾问)1 熔铸工艺流程图:电解铝液调温调成分交货2 炉子准备:烘炉烘炉曲线升温过程中不损害炉子寿命3 炉料要求和加料顺序: 炉料要求: 无吸水,无油污加料顺序:废料 中间合金 铝锭 化平后铜、锌等 镁 添加剂 取样4 熔化: Q=dT C TM ⎰201+L+dT C TTM⎰2C 1——固体比热:0.215卡/克0C ; C 2——液体比热:0.198卡/克0C L ——熔化潜热:94.6卡/克0C 黑度:0.25 熔化时的增气反应:铝和水发生反应: 2Al+3H 2O=Al 2O 3+6[H]火焰炉燃烧时发反应: C m H n +O 2 CO+CO 2+H 2O 6 熔体中氢的平衡溶解度:S=K 2H P7 影响熔体含气量的因素: 1) 合金元素影响:V MeO / V Me > 1 < 1 = 1 α 氧化铝膜密度3.47克/㎝3,致密,可防止继续氧化:γ 氧化铝膜表面疏松,存在φ50—100×10-10 m 的小孔,在熔炼温度下含有1—2%的水分;在9000C 以上时,γ完全变成α氧化铝,密度增到3.97克/㎝3,体积收缩13%,氧化铝易被搅入铝液中。

2) 熔体温度影响: 3) 熔体停留时间影响: 4) 空气湿度影响: 8 熔化时的造渣反应:有关化学元素的氧化物生成自由能几种氧化物和熔融铝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式:3SiO2 + 4Al = 2Al2O3+ 3Si 3FeO + 2Al = Al2O3+ 3FeCr2O3+ 2Al = Al2O3+ 2Cr SiO2+ 2Mg = 2MgO + Si9 电解铝液的情况:温度高:900——9300C炉内停留时间长:24小时以上含气量高,氧化夹渣多,结晶核心钝化10 调成分调温:1)加入废料、中间合金、铝锭; 2)加入铜、锌等其他金属3)加入镁和其他添加剂; 4)快速升温5) 取样分析11 精炼:基本原理:1)吸附净化:依靠精炼剂产生的吸附作用达到去氧化夹杂和气体的目的。

阀体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阀体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阀体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阀体铸造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1.理解阀体铸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阀体铸造中的关键技术,如模具设计、铸造材料选择、铸造缺陷分析等。

3.了解阀体铸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阀体铸造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

5.能够使用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阀体铸造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具备阀体铸造工艺的初步研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阀体铸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1.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铸造过程的基本概念、铸造力的作用、铸造应力与变形等。

2.阀体铸造工艺的模具设计:包括模具的结构与设计原则、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的制造与维护等。

3.阀体铸造材料:包括铸造金属的性能、铸造合金的制备与处理、铸造材料的选用原则等。

4.阀体铸造缺陷分析与控制:包括铸造缺陷的类型、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等。

5.阀体铸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铸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与评定等。

6.阀体铸造工艺的优化与创新:包括铸造工艺的优化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等。

7.阀体铸造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包括国内外阀体铸造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标准与政策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就阀体铸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阀体铸造实例,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阀体铸造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天车的PLC控制系统

天车的PLC控制系统

天车的PLC控制系统题目天车的PLC控制系统摘要目前工程中使用的各种起重机械很多,其中桥架型起重机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起重机械。

习惯上叫做“天车”或“行车”。

天车的大车、小车、吊钩可联合运行也可独立运行。

它具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修、起重量大和不占地面作业面积等特点,是各类企业不可缺少的起重设备。

但传统的起重机械大多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其操作的安全度、工作的稳定性、工作效率、占有的劳动力等方面的问题都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而凸显出来。

天车系统控制朝着控制器(PLC)和计算机更加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用此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可使其工作精度、工作效率、工作可靠性有显著的提高。

本文先介绍天车的基本结构及原理,在此基础上实现PLC 控制的可能,并结合实践证实用PLC控制天车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 天车; PLC控制;减速器;目录1 绪论 ..................................................................... ................................ 1 1.1天车的基本知识 ..................................................................... .. (1)1.1.1天车的种类及型号 ..................................................................... .................................... 1 1.1.2 天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 ............................... 2 .2天车主要部分的结构 ..................................................................... .................................... 5 11.2.1天车的桥架结构 ..................................................................... ........................................ 5 1.2.2天车的大车运行机构 ..................................................................... ................................ 6 1.2.3小车的运行机构 ..................................................................... ........................................ 6 1.2.4起升机构 ..................................................................... .................................................... 6 1.3天车主要零部件的简介 ..................................................................... ................................ 8 1.3.1 吊钩 ..................................................................... ........................................................... 8 1.3.2滑轮与滑轮组 ..................................................................... ............................................ 8 1.3.3钢丝绳 ..................................................................... ........................................................ 8 1.3.4 卷筒 ................................................................................................................................ 8 1.3.5 减速器与联轴器 ..................................................................... ....................................... 9 1.3.6 制动器 ..................................................................... ....................................................... 9 1.3.7 车轮与轨道 ..................................................................... .. (9)2 天车的电气设备 ..................................................................... .. (11)2.1 电动机 ..................................................................... ......................................................... 11 2.1.1 电动机的特性 ..................................................................... ......................................... 11 2.1.2 电动机的各种工作状态 ..................................................................... ......................... 12 2.1.3 天车上用电动机的基本要求...................................................................... ................. 13 2.2 控制器 ..................................................................... ......................................................... 13 2.2.1 控制器的分类 ..................................................................... ......................................... 13 2.2.2 凸轮控制器 ..................................................................... ............................................. 13 2.3 电阻器 ..................................................................... ......................................................... 16 2.3.1电阻器的分类 ..................................................................... .......................................... 16 2.4 继电器 ..................................................................... ......................................................... 17 2.4.1 继电器的分类 ..................................................................... ......................................... 17 2.5接触器 ..................................................................... .......................................................... 18 2.5.1接触器的结构 ..................................................................... (18)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2.6 保护箱 ..................................................................... . (19)2.6.1保护箱中各元器件的作用 ..................................................................... .. (19)2.7 制动电磁铁 ..................................................................... .. (19)2.7.1 制动电磁铁的分类 ..................................................................... .................................. 19 3 天车的电气线路及原理 ..................................................................... . (20)3.1 主电路 ..................................................................... . (20)3.1.1定子电路 ..................................................................... (20)3.1.2转子电路 ..................................................................... (21)3.2 控制电路 ..................................................................... (21)3.3保护箱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 ..................................................................... .. (23)3.4 照明信号电路 ..................................................................... . (25)3.4.1照明信号电路的作用 ..................................................................... . (25)3.4.2天车照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 ....................... 25 4 天车的自动控制...................................................................... (27)4.1天车的PLC控制程序 ..................................................................... .. (27)4.2 PLC控制天车比普通天车优越性4.3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寄存器及I/O配置 ..................................................................... ... 27 5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绪论1.1天车的基本知识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各种起重机械,对物料作起重、运输、装卸和安装等作业,以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电气控制与PLC设计题目:铸造机控制系统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基层教学单位:指导教师: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设计题目铸造机控制系统设计(70起评)设计技术参数1.设计内容见附页(33)2.使用组态王实现上位控制3.公共实践(四层电梯)4.公共实践(邮件分拣)(选作)5.查阅资料(变频器)设计要求采用PLC进行设计。

画出系统图,采用梯形图编程,并给出相应的组态控制工程(附主画面)。

结合公共实践部分,完成设计说明书。

参考资料“电气控制”类图书及论文资料“可编程控制器”类图书及论文资料周次20周应完成内容分析设计要求、查资料、确定方案,设计梯形图、设计上位组态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答辩指导教师签字基层教学单位主任签字说明:1、此表一式三份,系、学生各一份,报送院教务科一份。

2、学生那份任务书要求装订到课程设计报告前面。

电气工程学院教务科摘要本课题介绍的是铸造机的PLC电控系统,电气采用日本三菱FX2N型课编程序控制器(PLC)进行控制设计,其目的是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电气维修工人的工作量及维护时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近年来,随着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的发展,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广泛;根据工业现场的需要和PLC自身的特点,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也被广泛采用,使工业控制变得更为灵活、方便,也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工程生产领域,我们也运用到了PLC,例如,在压铸机上我们运用它帮助我们完成了多个人的工作,实现了压铸机的智能化控制,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在工业上应用PLC是我们以后发展的必然方向,它将成为代替原始机械控制的有效控制装置。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可利用其硬件和软件上采取的一系列抗干扰措施,使它可以直接安装于工业现场而稳定可靠地工作。

本小组进行了分工合作,分工情况如下:邢永跃,朱恩多和王延强负责主程序的编写,材料整理和说明书的编写;卢小召和张天亮负责学习并使用组态王完成操作过程的复现;我负责硬件的制作和调试。

目录第一章系统设计 (1)1.1控制系统的设计 (1)1.2 PLC控制系统类型 (1)1.3铸造机工艺流程 (3)第二章总体设计 (5)2.1 主程序设计 (5)2.2 手动程序设计 (5)2.3顺控设计 (6)第三章程序设计 (9)第四章硬件设计 (17)4.1电路板连接 (17)4.2输入输出编址 (18)4.3铸造机模型设计 (19)心得体会 (22)参考文献 (23)第一章系统设计1.1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为:(1)根据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数量,从而确定PLC的I/O点数,包括开关量I/O、模拟量I/O以及特殊功能模块等。

(2)充分估计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所选的PLC的I/O点数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另外,在性能价格比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同类型中功能强的新一代PLC。

例如:对三菱公司的小型PLC来说,一般应选用FX系列PLC,而不再选用F系列PLC。

(3)确定选用的PLC机型。

本次设计根据老师提供的器件,选择了型号为FX2N-48MR-001的PLC。

(4)建立I/O分配表,绘制PLC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5)根据控制要求,绘制用户程序的流程图。

(6)编制用户程序,并借助编程器将用户常年供需装入PLC的用户程序储存器。

(7)在实验室模拟调试用户程序。

(8)完成第7步的工作后,连接硬件调试用户程序。

(9)整个系统的调试结束后,编写说明文件。

1.2 PLC控制系统类型一般来说,PLC控制系统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1.由PLC构成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这种系统的被控对象通常是单一的机器或生产流水线,例如:注塑机、机床,简易生产流水线等,其控制器则由单台PLC构成,如图1.2.1所示。

虽然这类系统一般不需要与其它控制器或计算机进行通信,但是,设计者还是应该考虑将来是否有通信联网的需要,如果有的话,则应选择具有通信功能的PLC。

2.由PLC构成的集中控制系统这种系统的被控对象通常由数台机器或数条流水线构成。

该系统的控制器则由单台PLC 构成,如图1.2.2所示。

每个被控对象与PLC 的指定的I/O 相连接。

由于采用一台PLC 控制,因此,各被控对象之间的数据、状态的交换不需要另设专门的通信线路。

但是这种系统也有一个缺点,即一旦PLC 出现故障,整个系统立即停止工作。

因此,对大型的集中控制系统,可以采用冗余系统克服上述缺点。

3.由PLC 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这类系统的被控对象比较多,他们分布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相互之间的距离较远,而且,各个被控对象之间要求经常地交换数据和信息。

这种系统的控制器采用若干个相互之间具有通信联网功能的PLC 构成,系统的上级机可以采用PLC ,也可以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

如图1.2.3所示。

图1.2.1 单机控制系统 图1.2.2 集中控制系统图1.2.3分布式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被控对象 可编程控制器被控对象3 被控对象1 被控对象2 上级机PLC1被控对象n 被控对象2 被控对象1 PLCn PLC21.3铸造机工艺流程图1.3.1 铸造机构造图1.3.1开机时的注意事项(1)合上PLC控制柜内的所有空气开关,接通PLC电源及直流24V供电电源。

(2)将手动顺控转换开关置于手动位置,按下油泵启停按钮,电机在卸荷状态下启动(再次按下油泵启停按钮,油泵电机停止运行),其控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此时才可以进行铸造机运行操作。

1.3.2 系统运行操作该系统操作为手动和顺控两种方式。

手动方式将手动顺控转换开关置于手动位置,启动油泵电机,电动运行停止按钮,运行指示灯点亮,此时,可根据铸造机运行要求操作相应的控制按钮即可:运行中可反复点动运行停止按钮,来停止运行和返回原运行状态。

顺控方式进行顺控操作之前,必须用手动方式将铸造机的合模缸退回到尾部位置,再将手动顺控转换开关置于顺控位置,按下步进按钮,系统将从合模缸进1开始按序动作,每一动作完成则自动停止,再次按下步进按钮,系统进入下一工序,以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回到原始位置为止;运行中可反复点动运行停止按钮,来停止运行和返回原始运行状态。

第二章 总体设计2.1 主程序设计主程序部分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1)油泵电机启动及系统短路保护程序;(2)油泵电机设有过载保护和回油滤油器堵指示信号,并设有相应的声音报警,按下报警解除按钮即可解除报警声;(3)系统设有完善的互锁保护程序。

2.2 手动程序设计图2.2.1铸造流程图铸造的流程如图所示:开始操作时,启动铸造机工作,先按下合模缸进的按钮,这时油泵电机开始向合模合模缸退到2位 发合模缸进1指合模缸向前进上、下模合模压力到上限 合模缸退到1位 1)试模:2)装模: 人工放入模旋转缸进(铸模前倾)同时人工倒入铸上、下合模压力到上限 发合模缸进指令 合模缸从1位向前进 3)铸造: 铸液凝固(保压一段时旋转缸退(铸模后倾) 合模缸退到24)脱模: 脱模缸进(脱模) 脱模缸到位 脱模缸退 脱模缸退到位 人工取铸件缸注入液压油,然后合模缸开始前进,当合模缸前进到合模缸压力上限时(由液压站压力来检测),合模缸停止运行,同时卸荷阀打开,液压油流入油泵电机。

这是合模缸第一次进到压力上限,这时的压力上限是试模状态,还不能放入模具。

按动合模缸退按钮,油泵电机向合模缸注入液压油,合模缸开始后退,合模缸不能退到铸造机尾部,而是退到比尾部更靠前的位置(限位开关1的位置)。

其目的在于试模状态后,铸造机可以较短距离完成第二次合模,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次合模完成以后,为了保证工艺和在旋转缸翻转时的安全,合模缸进入保压阶段。

按照工艺流程按动旋转缸后倾按钮,油泵电机向旋转缸注入液压油,旋转缸开始后倾。

当旋转缸后倾到后倾限位开关时,旋转缸停止工作,同时卸荷阀打开,液压油流回油泵电机。

这时,另一名操作人员将融化的铸液倒入已经放入模具的机件中,由温度检测元件检测机件中的铸液是否冷却。

如果已冷却,自动提示进入下一步的操作。

工件冷却以后,操作人员按动旋转缸前倾按钮,油泵电机向旋转缸注入液压油,旋转缸前倾。

当旋转缸前倾到前倾限位开关时,旋转缸停止工作,同时卸荷阀打开,液压油流回油泵电机。

解除保压,液压油流回油泵电机。

此时操作人员按照工艺流程按动合模缸退按钮,液压油重新流入合模缸,合模缸开始二次后退。

为了取模方便,合模缸第二次退要退到机器的尾部也就是限位开关2的位置,到位后合模缸停止工作,液压油流回油泵电机。

由于金属冷却后人工取模比较困难,因此在这个系统中设计了脱模工艺。

合模缸退到位后,按下脱模按钮,脱模缸前进,脱模到位后自动复原。

这时一个循环完毕。

2.3顺控设计在手动过程中,操作人员在频繁的按动按钮,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容易因为操作时间的延长而产生一些错误,不利于安全生产。

因此,可以将手动系统中得合模缸前进后退、旋转缸前倾后倾、脱模缸前进后退统一为一个步进开关。

这样就是把手动改为顺控,也就是改为半自动控制。

其操作主要包含五个步骤,都由一个步进开关控图2.3.1顺控与手控对照流程图出模 铸液定型旋转缸前倾 合模缸第二次退 脱模缸脱模 顺控运行第三步 顺控运行第四步 通电油泵电机启动 点动运行启停开关 将转换开关置于手动位置 手动运行 合模缸第一次进 合模缸第一次退 合模缸第二次进入模具 转换开关置于顺控位置 顺控运行第一步 合模缸必在尾部 顺控运行第二步 合模缸后倾倒入铸液 顺控运行第五步制。

这样操作人员就可以减轻一些负担。

其简要的过程如上图所示:铸造机顺控工作时,合模缸必须在铸造机尾部,因为一个循环工序的开始必须定一个位置为起始位置。

当操作人员第一次按动步进开关时,合模缸进,此时油泵电机向合模缸注入液压油,合模缸前进。

当前进到合模缸压力上限时(由液压站压力检测仪表测得)合模缸停止运行同时卸荷阀打开液压油流回油泵电机。

这是合模缸第一次进到压力上限,但是根据工艺要求这次进到压力上限为试模并不放人模具,进到压力上限的同时合模缸自动退到限位开关1的位置。

其目的在于试合模以后铸造机可以较短的距离完成第二次合模。

先将模具放好在第二次按动步进开关合模缸进,油泵电机向合模缸注入液压油,与手动挡相同当第二次合模完成以后,为了保证工艺和在旋转缸翻转时的安全合模缸进入保压阶段。

不需要按动旋转缸后倾按钮,旋转缸自动后倾,油泵电机向旋转缸注入液压油。

当旋转缸后倾到限位开关时,旋转缸停止工作同时卸荷阀打开液压油流回油泵电机,这时由另一名操作人员将融化的铸液倒入已放入模具的机件中.铸液冷却以后操作人员第三次按动步进开关旋转缸前倾,油泵电机向旋转缸注入液压油旋转缸前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