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广告语言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精选

从广告语言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广告语言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精选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活动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它不仅仅是一种市场工具,也成为了一种文化商品。
而广告语则是广告的核心内容,其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一方面受社会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蕴含并反映着社会文化。
本文将从现代广告语出发,从多个角度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
二、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广告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方不同的哲学观。
中国传统哲学观天人合一是由中国的大陆小农经济模式所决定的。
它认为人与自然、人间秩序与宇宙秩序、个体与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互相影响、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
因此,中国广告语言突出“天人感应”、“物我交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如: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早期的太阳神口服液);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人生保险(保险公司);自然的饮料,自然的选择(绿得饮料);花草有情人有爱(爱护绿地)。
西方传统哲学观天人二分是由西方的海洋工商型的经济模式决定的。
他们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分离、对立起来。
在实践中,强调二元的并存与对立,承认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同时,重视人对外物的征服和改造。
因此,西方广告语言更多地突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如:横扫美国,再创高峰,万宝路销量第一(万宝路香烟);阳光属于你(取暖器);我们愚弄了太阳(灯具);奥林巴斯,没有限制(奥林巴斯相机)。
2.广告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本位和家国一体制,造就了中国文化群体本位的价值观。
中国文化以整体作为其价值基础,个体包含在整体之中,整体利益是每个个体所围绕的核心及追求的共同目标。
因此,中国的广告语言倾向于体现“民族意识”、“大家庭观念”、“乡土情结”。
广告创意看中西文化差异

广告创意看中西文化差异1、从广告创意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1.1中西方价值取向的差异下面广告创意中的具体例子来说明体现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中的差异。
在中方制作的一个宣传咖啡的广告中,广告的画面中是一个正在喝咖啡的祖孙两个人,爷爷边喝咖啡边让孙子看之前的旧照片,并说到:"以前上大学的时候一个人喝到这种咖啡,一定会有很多朋友围过来,现在咖啡有了,朋友却越来越少了。
"之后出现一个画外音是中秋过节,多联系一下朋友吧。
之后就出现了咖啡的牌子。
通过这一则广告,虽然是对咖啡的宣传,但体现在广告创意里面的是满满的友情的怀念,看到了中华民族中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要人们更加重视友情。
而西方的一个宣传酒的广告中,画面中是一个年轻人在喝完酒之后,发现自己被朋友恶搞,在自己的耳朵和身上穿了很多的金属环,之后出现该产品的宣传语。
在这个广告中体现出来的是西方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表现出西方人个性的张扬,并且不拘一格。
1.2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体现在中西方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是我国的民族思维方式是抽象的,而西方民族的思维则g二是具体化的。
在广告创意中中国多是篇幅较长的广告,而西方则是篇幅较短,并且语言精练的内容,广告的创意多是首先是小段很有意思的广告之后出现产品的宣传语。
西方的广告中多体现的是一种直接的感觉,广告中使用的语言很精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但是中国的广告则是相反的创意理念,中国的广告一般都会使用感性的语言描述广告的背景,不会直接的进入主题,而通常广告开始之前的一大部分的铺垫均是和广告宣传的产品没有关系的,通过一个故事最后引出广告宣传语。
例如有一个口香糖的宣传广告中,广告的画面中是一个女生在零售店里面买东西;最后结账付款的时候付了两瓶口香糖,之后拿走了一瓶,当她刚要走出店的时候,收银员男生对女生说:"你的益达",女生回头以一个甜美的微笑说:"是你的益达"。
这个广告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一个浪漫并且甜蜜的场景赋予口香糖一个新的感觉。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公益广告是通过媒体传播而有意识地进行的慈善或社会意识增强的广告宣传。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公益广告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社会道德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也会在公益广告中得到反映。
本文将从公益广告的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在公益广告中的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在社会责任观念上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中,对于社会责任观念的理解和表现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被重视,社会责任常常强调个体的权利和义务,追求公平和正义。
在英国等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往往侧重于呼吁人们捐款、志愿者服务、环保等行为,使人们接受公益广告时会更多的考虑自己的权利及义务,而不是全然利他。
在公益广告中,体现着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考,更关注解决问题的根源,从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而在中国等东方文化中,更多的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重视家庭和社区的责任。
在中国的公益广告中,更多的是以爱人和关心身边人的方式,倡导关爱家人、守护亲情的主题。
比如《爸爸妈妈我爱你》、《请成为一个烟民的朋友》等公益广告,这些广告更多的是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出发,更多的是直接感动人的情感,强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
二、中西方文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差异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诸多公益广告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此方面,中西方文化在看待环境保护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相对较早,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更倾向于从科学角度出发,呼吁人们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强调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公益广告更多的是通过科学数据和事实来警示观众,让人们理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并以此为基础,呼吁人们采取实际行动,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在中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逐渐提升,但是在公益广告中,更多的是强调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环保观念,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广告传播

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广告传播一、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中的体现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西方文化则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
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文化以群体为本位。
在广告中具体表现为:1.价值取向不同。
中国文化是典型的以群体主义为重心的价值取向的文化,所以中国的广告大多都强调整体,突出家庭和亲情。
比如“孔府家酒”广告,“孔府家酒,让人想家”的诉求深深打动中国人传统的“思家和叶落归根”的乡愁情绪,从而大获成功。
而西方广告体现的是典型的以个人为重心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广告中就是突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重视个性的张扬和表现,如耐克广告,”Justdoit”(想做就做)、“Ican”(我能)。
耐克广告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为它标榜个人奋斗、突现自我的品牌精神实际上是和西方人骨子里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暗自契合的,所以很容易引起共鸣。
2.思维方式存有差异。
中国文化习惯于含蓄而委婉的表达方式,善于营造写意氛围。
表现在广告中是先做好渲染铺垫,逐步引向主题,最后在高潮中含蓄地升华出中心。
雕牌洗衣粉广告通过描绘母亲下岗后四处找工作渲染出一种生活艰辛的场景,母亲回家看到孩子的字条“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直到此时才打出产品的名称“雕牌洗衣粉”。
广告中把感情因素注入到产品中,让人们记住了充满人情味的“雕牌”。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通常也是非常直率的。
如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广告。
一天晚上,一对老夫妇正在用餐,电话铃响,老妇人去另一个房间接电话。
回来后,老先生问:“谁的电话?”老妇人回答:“女儿打来的,说她爱我们。
”两人顿时相对无言,激动不已。
这时出现旁白:“用电话传递你的爱吧!”西方人这种直接表达感情的方式与中国人含蓄间接的文化特质有着明显不同。
3.思想观点不同。
中国人的观点相对保守传统,而西方人则开放叛逆。
中西文化思想观点不同的最突出表现就在于中西方对“性元素”的使用尺度和性观点的开放水准方面存有很大差别。
透过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试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分析中西酒类广告

2342018年48期总第436期ENGLISH ON CAMPUS透过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试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分析中西酒类广告文/杜鹃 任丹【摘要】广告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
本文从文化角度,以霍夫斯泰德(Hofstede)文化价值维度为基础,对中西方酒类广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旨在发掘出中西酒类广告中的文化因素,探寻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关键词】酒类广告;文化维度理论;价值观;差异【作者简介】杜鹃,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南昌校区;任丹,福建凯达集团有限公司。
一、概述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曾说:“民族的语言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同民族的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霍夫斯泰勒(Hofstede)的五个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
本文试图以此为理论基础,从文化研究角度对中西酒类广告的实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广告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中西文化观差异。
二、霍夫斯泰勒(Hofstede)的五个文化维度理论霍夫斯泰勒(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被公认为跨文化交际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
该理论关于文化的观点是在他做的关于文化差异的实验性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在商务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具有一定影响力。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是个体倾向于个人行动而非作为群体成员行动的程度。
其化注重个体目标和利益,个人利益要高于集体利益。
人与人之间关系并不紧密,家庭和组织的观念淡薄。
集体主义更强调集体目标。
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强调家庭式观念和情感依赖。
2.权利距离。
权利距离表明一个社会能够接受组织或公司的权利在各成员之间不平等分配的程度。
高权利距离的社会对于由权利和财富引起的层级差异有很高的认同度并把这个看成划分等级的依据,认为权力是社会的一部分,重视强制的权力。
低权力距离社会不强调其成员在权利和财富上的差别,认为人人平等。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虽然都是为了促销和传达信息,但在表达方式、语气、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两个方面论述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一、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1. 中文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中文商业广告用语以简洁、直白、凝练为特点,追求口语化和感性化,多使用中文的修辞格和说理方式。
如:“全场半价”、“买一送一”、“低价急售”等。
中文商业广告用语也注重巧妙的搭配和韵律的处理,采用平仄对仗的手法来增加语言的效果。
2. 英文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英文商业广告用语以简明、明快和直接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强调语言简洁明了,表达准确、简练。
英文广告使用的短语和词汇通常都是简单明了的表达。
如:“on sale”、“buy now”、“discount”等。
英文商业广告还善于使用对比、修饰等手法,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卖点的突出。
二、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文化差异1. 文化内涵不同中文商业广告用语注重情感的渲染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引用较多。
如在对待家庭、孝顺、友谊等方面会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而英文商业广告用语则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优点和实用性。
2. 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中文商业广告用语偏爱修辞、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其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和感性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英文商业广告则更加简练、直观,强调信息的传达和产品的实用性。
3. 语气和文化差异中文商业广告用语在语气上更加委婉、礼貌,并常使用带有婉转语调的句子。
而英文商业广告则更加直接、干练,并有时使用一些俚语和幽默语言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除了以上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还存在其他一些差异。
中文商业广告着重强调产品的性价比和使用效果,重视人际关系和亲近感;而英文商业广告则善于利用数据和事实来证明产品的品质和竞争优势,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性。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广告中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178企业文化・Company culture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和西方的语言不同,教育背景也不同,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广告行业就是一个例子。
因为中西方的文化不同,所以广告自然也会存在文化的差异。
本文就从广告这一方面来谈谈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及其原因,并比较一下中西方广告各自的优缺点。
试想一下,如果中西方广告中的文化因素能够相互融合,共同进步,那么通过中西方合作拍出来的广告也许会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变得更加的精彩。
关键词:广告;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电视上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比如在一档综艺节目或者电视剧播出之前或者之后都会进行几分钟的广告,其中大部分广告都是当红明星拍出来的,广告就是商家用来宣传各类产品的手段,以此来吸引广大的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从而赚取巨大的利润。
那么,广告也分为很多种,中西方的广告更是存在着文化差异。
中西方人们的性格不同,因此广告拍出来的效果也不同。
我们中国人向来都比较内敛保守,而西方人则比较开放,文化背景不同,拍出来的广告当然也会有差异。
一.在道德观念方面的体现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比如海尔广告语“海尔中国造”、中华牙膏的广告语“中华永在我心中”等。
美国相对更加重视个人的尊严,提倡个性自由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比如美国某羊毛衫企业的广告语“ When former U.S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died from AIDS complications in February of last year,the world lost a courageous leader. ”[6]。
从中美双方的广告词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向来以国为重,所以在广告语中也要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美国则比较注重个人形象,性格外向开放,倡导个性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广告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从广告语言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广告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
文化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按照地理位置,文化可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以中国为代表,西方文化以西欧、北美为代表。
广告语言是广告中所运用的语言,是广告借以传递商品信息和服务信息的各种符号,包括文字语言、声音语言、图画语言和动作语言。
一、广告语言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哲学观中国传统哲学观念是天人合一。
大陆农业型经济使先民们意识到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进而从男女关系、天地交合和日月交替等现象悟出阴阳交感、“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意识,认为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互相影响、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
在实践中,人们强调主客一体,实现“尽善尽美”的整体和谐境界。
如:太阳神口服液——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保险公司——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人生保险;绿得饮料——自然的饮料,自然的选择;爱护绿地——花草有情人有爱。
西方传统哲学观念是天人二分。
西方的海洋工商型的经济模式决定了西方人“主客而分”的思想,他们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
在实践中,承认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同时,重视人对外物的征服和改造。
如:万宝路香烟——横扫美国,再创高峰,万宝路销量第一;取暖器——阳光属于你;灯具——我们愚弄了太阳。
二、广告语言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告诫人们什么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什么是值得保护的,什么是使人害怕的,什么是应该学习的,什么是应该耻笑的,什么样的事情会使人们团结起来。
价值观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人们在选择或评价某一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取向原则。
中国文化以“整体”作为价值基础,个体包含在整体之中,整体利益是每个个体所围绕的核心及追求的共同目标。
当代中国尽管国门大开,各种观念纷至沓来,但维护整体利益仍然是主流的价值取向。
如:长虹——产业报国;中华牙膏——四十年风尘岁月, 中华在我心中;脑白金——送爷爷、送奶奶、送外公、送外婆、送叔叔、送阿姨、送哥哥、送姐姐、送弟弟、送妹妹;青岛啤酒——喝了一口青岛啤酒,等于喝了一口家乡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透过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
作者:杜鹃任丹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广告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
本文从文化角度,以霍夫斯泰德(Hofstede)文化价值维度为基础,对中西方酒类广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旨在发掘出中西酒类广告中的文化因素,探寻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关键词】酒类广告;文化维度理论;价值观;差异
【作者简介】杜鹃,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南昌校区;任丹,福建凯达集团有限公司。
一、概述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曾说:“民族的语言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同民族的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霍夫斯泰勒(Hofstede)的五个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
本文试图以此为理论基础,从文化研究角度对中西酒类广告的实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广告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中西文化观差异。
二、霍夫斯泰勒(Hofstede)的五个文化维度理论
霍夫斯泰勒(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被公认为跨文化交际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
该理论关于文化的观点是在他做的关于文化差异的实验性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在商务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具有一定影响力。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是个体倾向于个人行动而非作为群体成员行动的程度。
其化注重个体目标和利益,个人利益要高于集体利益。
人与人之间关系并不紧密,家庭和组织的观念淡薄。
集体主义更强调集体目标。
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强调家庭式观念和情感依赖。
2.权利距离。
权利距离表明一个社会能够接受组织或公司的权利在各成员之间不平等分配的程度。
高权利距离的社会对于由权利和财富引起的层级差异有很高的认同度并把这个看成划分等级的依据,认为权力是社会的一部分,重视强制的权力。
低权力距离社会不强调其成员在权利和财富上的差别,认为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