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复习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宿主细胞 衣 原 体 大量繁殖 抑制 细胞代谢
主要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超敏反应
免疫性 免疫力不强
第2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 一、沙眼衣原体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途径 眼 —— 眼、眼 —— 手 —— 眼、性 接触传播、产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所致疾病
• 沙眼 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 • 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局 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膜瘢痕、眼 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 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
• 体积微小,一般为0.2~0.3µm。无细胞壁, 呈多形性,有球形、杆状、丝状、分枝状 等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 淡紫色。。 • 繁殖方式多样,以二分裂 繁殖为主。
• 培养
• 营养要求高,在含有20%血清、酵母浸膏及 胆固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3~10天 (甚至2~3周)后才形成荷包蛋样微小菌 落。菌落中央厚而隆起,周边薄而扁平。 用低倍镜观察清楚。适宜温度为35℃。 •
第2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 一、普氏立克次体
传染源:病人 传播媒介:体虱
人 人虱 人虱 人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二、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鼠 幼虫
成虫
稚虫
第二代幼虫 人(恙虫病)
稚虫
成虫

第14章 放线菌
第1节 放线菌属
主要致病菌——衣氏放线菌(A. israelii)
一、生物学性状
G+、非抗酸性丝状菌 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硫磺样颗粒(菌落) 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 粒呈菊花状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第八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PPT课件

第八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PPT课件

体积微小: 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衡量
结构简单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 非细胞生命物质所构成
繁殖迅速
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
培养4-5天所形成的大肠 杆菌的重量将和地球相仿
容易变异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 密接触,易受环境因素的 影响,发生突变——获得 很强的外环境适应力
起源早:地球诞生于46 亿年前, 微生物35亿年前 即已形成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 地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与人类关系密切
自然界中N、C、S等 元素循环
有少数微生 物能引起人 类和动、植 物的病害
工业,微生物应用于 食品、皮革、纺织、 石油、化工、冶金等
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 降解有机磷、氰化物等
分布广泛
人体的皮肤、口腔、肠胃道等都有许多微生物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地
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同学们要牢固地树立无菌的观念
砧板上的微生物
皮肤、毛发上分布的细菌
肠黏膜上分布的细菌(一)
种类繁多
第八章 医学微生物学 概述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结构简单、种类多、繁殖迅速、容易 变异、与人类关系密切、肉眼直接看不到,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 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的总称。
(二)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 繁殖迅速 容易变异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适应力强 作用重要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微生物学ppt

微生物学ppt
乙酰磷酸
第十五页,共78页。
乙酰磷酸 (lín suān)
乙酸(yǐ
磷s酸uā甘n)油醛
乳酸
1.发酵(fā jiào)(fermentation)
• 糖酵解发生后,丙酮酸的代谢

(参见(cānjiàn)P106)
• 1)酵母菌的发酵 • 2)乳酸发酵
第十六页,共78页。
1)酵母菌的发酵(fā jiào)
第二十三页,共78页。
C3H6O3
2)乳酸(rǔ suān)发酵
异型乳酸发酵(参见P106、107) 发酵产物(chǎnwù)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与CO2。 青贮饲料中短乳杆菌发酵即为异型乳酸发酵。 异型乳酸发酵结果:1分子G生成乳酸,乙醇,
CO2各1分子。
第二十四页,共78页。
2)乳酸(rǔ suān)发酵
为什么要在酸性(suān xìnɡ)环境下生活?
第三十七页,共78页。
• 亚铁(Fe2+)只有在酸性(suān xìnɡ)条件 (pH低于3.0)下才能保持可溶解性和化学 稳定;
• 当pH大于4-5,亚铁(Fe2+)很容易被氧 气氧化成为高价铁(Fe3+);
第三十八页,共78页。
二、自养(zì yǎnɡ)微生物的生物 氧化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第二十六页,共78页。
2. 呼吸作用(hū xī zuò yònɡ)
1)有氧呼吸 以分子氧为最终受体的生物氧化 除糖酵解过程(guòchéng)外,还包括三羧循环和电
子传递链两部分反应 C6H12O6+6O2=6CO2+6H2O 发酵面食的制作就即利用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第二十七页,共78页。
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 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 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bù tónɡ)的代谢产物。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微生物总结_PPT幻灯片

微生物总结_PPT幻灯片
五种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形式微生物发酵原料灭菌接种微生物发酵发酵产品提取纯化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修饰和改造菌体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形式?微生物菌体的应用?微生物发酵食品的应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微生物酶制剂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工厂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应用第二部分微生物分类鉴定进展微生物的命名学名scientificname林奈的双名法binominalnomenclature生物界的分类及微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六界系统五界系统1969年whittaker三大领域woese16srrna序列分析比较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kingdom后来改称三个域
2021/3/10
25
第九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设立35个群,将古 细菌部改编为5个群,全书描写了约500个属。
划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 第二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真细菌 第三类 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第四类 古细菌
1984-1989年陆续出版的四卷册《伯杰氏系统 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在着重于表观特征描述 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分类、数值分类特别是 DNA相关性分析,及16S rRNA寡核苷酸编目 在生物种群间的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作了详 细的阐述,体现了细菌分类的研究从表观向系 统发育体系的发展。除此,还附有每个菌群的 生态、分离、保藏及鉴定的方法。
B:核酸分子杂交——DNA-DNA和DNA-RNA 杂交
C:16S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微生物分类方法
1.传统分类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 以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为依据。
2.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 20世纪60年代兴起,细菌的各种生物学性状“等重要 原则”分类,性状数量超过50个。

医学微生物课件ppt

医学微生物课件ppt
毒素
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可引起机体 中毒症状,如细菌外毒素、真菌毒素 等。

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可促进病原体的繁殖和扩散,如溶 血素、胶原酶等。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反应
感染类型
根据感染部位和症状的不同,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 、败血症等。
免疫反应
机体对微生物入侵产生的防御反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如吞噬 细胞作用、抗体产生等。
03
革兰氏阳性菌
这类细菌具有厚重的细胞 壁,对某些抗生素有抵抗 力,例如葡萄球菌和链球 菌。
革兰氏阴性菌
这类细菌具有较薄的细胞 壁,对某些抗生素敏感, 例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
厌氧菌
这类细菌在缺氧环境下生 长,例如破伤风梭菌和产 气荚膜梭菌。
病毒
DNA病毒
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例如天花病毒和水 痘病毒。
耐药性产生机制
微生物通过基因突变或获得外源基因产生耐药性,耐药性可遗传给 后代。
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监管,规范临床用药,开展耐药性监测,研发 新型抗微生物药物。
05
医学微生物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监测与预警
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疫 情,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04
医学微生物的诊断与防治
微生物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直接显微镜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 如细菌、真菌等。
培养分离
将样本接种在培养基上,观察 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分离出纯
培养物。
免疫学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 测微生物抗原或抗体。

《医学微生物》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PPT课件
第四十二页,共47页。
产黄青霉菌落 细菌生长 抑制区域 正常细菌 生长区域
第四十三页,共47页。
6、现代(xiàndài)微生物学的发展
随着(suízhe)现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基 础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如电子显微镜,PCR技术,基因工程 技术,分子杂交等,使微生物的诊断和 传染病治疗等得到快速的提高。
2、学好微生物学需以生物学、细胞学、 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为基础,同时也为学 好以后的传染病和中药学等课打下基础 。
第二页,共47页。
3、通过课程的教学(jiāo xué),要求学生掌握 医学微生物学 基本概念、理论和微生物 观察、接种分离和鉴别技术,为今后实 践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材: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 三、参考书: 1、医学微生物。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动物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3、兽医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微生物的特点
5、分布(fēnbù)广,种类多
种类
(多zhǒngl地èi)球上的微生物: 估计(gūjì)有100万种以上
已发现的微生物: 约有10万种 已开发利用的微生物: 约1000种
微生物的微观性 研究手段的限制 分离培养的局限
第二十二页,共47页。
6.
地球形成于46亿年
前,微生物产生于35亿年前,人类的形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生命活动规律,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 (rénlèi),动植物,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六)医学(yīxué)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以 及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科学。
近20年来(niánlái),医学微生物学有很突出的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病毒(如甲型流感病毒、HBV、HIV)的突 出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防治
按传播途径将常见病原微生物归类,如血源 传播、性传播、消化道传播、垂直传播、呼 吸道传播、自然疫源性传播
按致病或感染类型将常见病原微生物归类, 如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性病、神经系统 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潜伏感染、 放线菌病、肿瘤等
一.基本原理 (一) 细菌
细菌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的特点、功能及医学意义 常规细菌生化反应及其原理,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细
菌群体生长曲线分期及各期的特点和意义 微生态(平衡/失调)概念, 细菌致病性及毒力的概念,细
菌的致病机制(感染过程), 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 要特点和区别 细菌的遗传物质、基因转移重组方式、特点与机制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适应范围 细菌的抗药性及机制,部分重要抗生素及其作用
重症肝炎 和慢 性肝 炎;原 发性 肝癌
极易慢性 化;与 肝癌 的发
病人与隐 性传染 者;粪 口为主 ,血液 传播极 少
减毒活疫苗 和灭活疫 苗特异性 预防;丙 种球蛋白 紧急预防
血或血制 品;垂 直传播 ;性传 播
加强对供血 员的筛选 ;乙肝疫 苗(血源/ 亚单位) ;HBIg用 于紧急预 防
血或血制 品
的主要区别。 ▪ 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原发性肺结核的致病
性特点 。 ▪ 破伤风梭菌是如何致病的?应如何采取哪些措
施预防?
▪ 什么是病毒?简述病毒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特点。
▪ 简述病毒的直接致病机制。
▪ 简述甲型流感病毒体的结构、表面抗原类型
及其变异特点。 ▪ 简述HBV-Dane颗粒结构、HBV患者血清
病毒类 英文缩


遗传物 质
抗原
致病性 预后
传播途径 防治原则
甲型肝
炎 病
HAV

乙型肝
炎 病
HBV

丙型肝
炎 病
HCV
单正链 RNA
不完全 双 链 环 状 DNA
单正链 RNA
VP1-3
HBsAg; HBc Ag; HBe Ag
甲型肝 炎
乙慢 肝和 病毒 携带 者
过敏性休克是如何发生的?
▪ 请简述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及其区别。 ▪ 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简述荚膜及芽孢的主要
特点和医学意义。 ▪ 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简述荚膜及芽孢的主要
特点和医学意义。 ▪ 什么是转化?什么是转导?请简述这两种基因
转移机制的区别。 ▪ 什么是细菌毒力?简述细菌感染是如何发生的? ▪ 什么是细菌外毒素?简述外毒素与细菌内毒素
▪ 什么是抗原?抗原特异性是由何因素如何决定的? ▪ 什么是抗体?简述其功能区及其主要功能。 ▪ 简述HLA-Ⅰ类和Ⅱ类肽链分子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 T细胞有哪些重要的膜分子?并简述其各自的主要作用
。 ▪ B细胞自身活化及协助活化T细胞时,有哪些重要膜分
子参与?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 简述TD-Ag诱导B细胞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过程? ▪ 免疫系统受Ag刺激后,B细胞产生抗体有何规律? ▪ 过敏体质者注射青霉素后可能引起何超敏反应?青霉素
(二)病毒 病毒的概念 病毒体的基本结构(化学组成)特点及其功能 病毒复制周期及其特点 病毒的主要致病机制、持续性感染类型 重要的抗病毒感染机制,干扰素的类型及其
作用、诱生及抗病毒机制
二. 各论(综合、归纳与分析)
重要细菌(如葡萄球菌、破伤风梭菌、结核杆 菌、动物源性细菌、“四体”等)的突出生物 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防治
每题1分,共10分) 三.填充题(在答题纸上按每空顺序编号写出正确内容;每空1分, 共20
分)【注:一定要标明每空序号】 四.名词解释(英文要写出中文译名; 每题3分,共15分) 五.论述题(25分。其中简述题3题,每题5分; 综述题1题,10分)
【注:有的题答题时要注意次序和层次的逻辑性】
本学期课堂练习题
加强对供血 员的筛选 ;疫苗研
考试题型
各部分大致比例:免疫 约35分; 微生物 约65分(细菌约比病毒多10分,真菌约2分)
一.选择题(共30分) 【注:一定要用铅笔涂抹】 ㈠A 型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1分,共20分) ㈡B型选择题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给每道题配上一个最佳答案,
可重选。每题1分,10分) 二.判断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然后回答“是”或“否”,
ELISA检测标志物及其主要诊断意义。
▪ 1、卡介苗:出生初种 ,7岁复种。 2、乙
肝疫苗:出生第一次,一个月第二次,六 个月第三次。7岁加强。 3、脊髓灰质炎活 疫苗:2个月、3个月、4个月各一次,四岁 复服。 4、百白破混合制剂:3、4、5个月 各一次,1.5-2周岁加强,7岁白类加强。 5 、麻疹疫苗:8个月初种,7岁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