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学习——简述类以及类之间的关系
UML中几种类间关系

:UML中几种类间关系:继承、实现、依赖、关联、聚合、组合的联系与区别继承指的是一个类(称为子类、子接口)继承另外的一个类(称为父类、父接口)的功能,并可以增加它自己的新功能的能力,继承是类与类或者接口与接口之间最常见的关系;在Java中此类关系通过关键字extends明确标识,在设计时一般没有争议性;实现指的是一个class类实现interface接口(可以是多个)的功能;实现是类与接口之间最常见的关系;在Java中此类关系通过关键字 implements明确标识,在设计时一般没有争议性;依赖可以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个类A使用到了另一个类B,而这种使用关系是具有偶然性的、临时性的、非常弱的,但是B类的变化会影响到A;比如某人要过河,需要借用一条船,此时人与船之间的关系就是依赖;表现在代码层面,为类B作为参数被类A在某个method方法中使用;关联他体现的是两个类、或者类与接口之间语义级别的一种强依赖关系,比如我和我的朋友;这种关系比依赖更强、不存在依赖关系的偶然性、关系也不是临时性的,一般是长期性的,而且双方的关系一般是平等的、关联可以是单向、双向的;表现在代码层面,为被关联类B以类属性的形式出现在关联类A中,也可能是关联类A引用了一个类型为被关联类B的全局变量;聚合聚合是关联关系的一种特例,他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拥有的关系,即has-a的关系,此时整体与部分之间是可分离的,他们可以具有各自的生命周期,部分可以属于多个整体对象,也可以为多个整体对象共享;比如计算机与CPU、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等;表现在代码层面,和关联关系是一致的,只能从语义级别来区分;组合组合也是关联关系的一种特例,他体现的是一种contains-a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聚合更强,也称为强聚合;他同样体现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但此时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的,整体的生命周期结束也就意味着部分的生命周期结束;比如你和你的大脑;表现在代码层面,和关联关系是一致的,只能从语义级别来区分;对于继承、实现这两种关系没多少疑问,他们体现的是一种类与类、或者类与接口间的纵向关系;其他的四者关系则体现的是类与类、或者类与接口间的引用、横向关系,是比较难区分的,有很多事物间的关系要想准备定位是很难的,前面也提到,这几种关系都是语义级别的,所以从代码层面并不能完全区分各种关系;但总的来说,后几种关系所表现的强弱程度依次为:组合>聚合>关联>依赖;1 A D AC A B DA6 D CA CB BA C11 C A CD D DB16 DA B D B B21 CA B A BD C26 D B CA C A31 BD BA D DA C36 C C CD A B41 D C BA A D46 D A D C C51 B D C B57 A B A B B62 BD CA BA CB C67 B D A C71 B DC AD DA DB。
请简述uml中四种基本关系的含义和作用

请简述uml中四种基本关系的含义和作用UML中四种基本关系原本是指依赖(Dependency),关联(Association),泛化(Generalization),和实现(Realization)。
然而,现在有些教材和文献将依赖关系与关联关系合并为一种关系,称为关系(Relationship)。
因此,按照目前通用的分类方式,对于UML中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关系,即关联关系,继承关系,和实现关系。
下面将对每种关系的含义和作用进行详细描述。
继承关系(Inheritance)是面向对象编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之一、它用来表示类与类之间的继承关系。
继承关系是一种"父类与子类"之间的关系,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或者扩展。
继承关系提供了代码复用的功能,可以减少重复编码,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
继承关系还可以支持多态特性,使得不同的子类对象可以以父类对象的方式进行使用,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例如,在一个学校管理系统中,可以定义一个"人"的基类,在这个基类中定义了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属性和方法,然后派生出"学生"和"教师"两个子类,学生和教师分别继承了"人"类的属性和方法。
在实际的UML建模中,既可以使用关联关系、继承关系、实现关系来直接表达类与类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使用类图中的关联连接线、继承连接线、实现连接线等来表示关系。
连接线是类图中的基本元素,可以通过箭头、修饰符和文本等来表示关系的类型、方向和细节。
关系在UML中起到了描述和规范系统结构和行为的作用,它们是UML建模的基础。
请简述uml中四种基本关系的含义和作用

请简述uml中四种基本关系的含义和作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用于软件系统建模的标准语言。
在UML中,有四种基本关系,分别为依赖关系、关联关系、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下面将对每种关系的含义和作用进行详细的解释。
1.依赖关系:依赖关系表示一个类的改变会引起另一个类的改变,但是两个类之间的关系不是强依赖的。
在依赖关系中,一个类需要另一个类的一些功能或资源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
依赖关系通常体现在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方法中的局部变量或静态方法的调用等方面。
作用:-解耦:依赖关系可以降低类之间的依赖程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重用:通过依赖关系,一个类可以复用另一个类的功能,提高代码的重用性。
-扩展:通过依赖关系,一个类可以使用另一个类的功能,使得系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扩展和演化。
2.关联关系:关联关系表示类与类之间的连接,用于描述类之间的结构性的、静态的关系。
在关联关系中,一个类对象可以通过引用来使用另一个类对象的功能和资源。
关联关系一般是双向的,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或自反的。
作用:-数据共享:通过关联关系,类可以共享另一个类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在系统的结构设计中起到桥梁作用:关联关系可以用于描述系统的结构,帮助开发人员对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
3.聚合关系:聚合关系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弱的关联关系。
在聚合关系中,整体对象可以包含部分对象,但是部分对象的生命周期可以独立于整体对象而存在。
作用:-描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聚合关系可以用于描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
-组织和结构化数据:通过聚合关系,可以将对象进行组织和结构化,使得数据的管理更加便捷。
4.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也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它是一种强的关联关系。
在组合关系中,整体对象包含了部分对象,同时部分对象的生命周期与整体对象的生命周期相同。
UML类图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UML类图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原⽂地址:类图⽤于描述系统中所包含的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们简化对系统的理解,它是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的重要产物,也是系统编码和测试的重要模型依据。
1. 类类(Class)封装了数据和⾏为,是⾯向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有相同属性、操作、关系的对象集合的总称。
在系统中,每个类都具有⼀定的职责,职责指的是类要完成什么样的功能,要承担什么样的义务。
⼀个类可以有多种职责,设计得好的类⼀般只有⼀种职责。
在定义类的时候,将类的职责分解成为类的属性和操作(即⽅法)。
类的属性即类的数据职责,类的操作即类的⾏为职责。
设计类是⾯向对象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复杂和最耗时的部分。
在软件系统运⾏时,类将被实例化成对象(Object),对象对应于某个具体的事物,是类的实例(Instance)。
类图(Class Diagram)使⽤出现在系统中的不同类来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它⽤来描述不同的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类通常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实体类(Entity Class)、控制类(Control Class)和边界类(Boundary Class),下⾯对这三种类加以简要说明:(1) 实体类:实体类对应系统需求中的每个实体,它们通常需要保存在永久存储体中,⼀般使⽤数据库表或⽂件来记录,实体类既包括存储和传递数据的类,还包括操作数据的类。
实体类来源于需求说明中的名词,如学⽣、商品等。
(2) 控制类:控制类⽤于体现应⽤程序的执⾏逻辑,提供相应的业务操作,将控制类抽象出来可以降低界⾯和数据库之间的耦合度。
控制类⼀般是由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名词)转化来的名词,如增加商品对应有⼀个商品增加类,注册对应有⼀个⽤户注册类等(3) 边界类:边界类⽤于对外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对象进⾏抽象,主要包括界⾯类,如对话框、窗⼝、菜单等。
在⾯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初级阶段,通常⾸先识别出实体类,绘制初始类图,此时的类图也可称为领域模型,包括实体类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UML类图几种关系的总结

在U M L类图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关系:泛化(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实现(R e a l i z a t i o n),关联(A s s o c i a t i o n),聚合(A g g r e g a t i o n),组合(C o m p o s i t i o n),依赖(D e p e n d e n c y)1.泛化(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泛化关系】:是一种继承关系,表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它指定了子类如何特化父类的所有特征和行为。
例如:老虎是动物的一种,即有老虎的特性也有动物的共性。
【箭头指向】:带三角箭头的实线,箭头指向父类2.实现(R e a l i z a t i o n)【实现关系】:是一种类与接口的关系,表示类是接口所有特征和行为的实现.【箭头指向】:带三角箭头的虚线,箭头指向接口3.关联(A s s o c i a t i o n)【关联关系】:是一种拥有的关系,它使一个类知道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如:老师与学生,丈夫与妻子关联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双向的关联可以有两个箭头或者没有箭头,单向的关联有一个箭头。
【代码体现】:成员变量【箭头及指向】:带普通箭头的实心线,指向被拥有者上图中,老师与学生是双向关联,老师有多名学生,学生也可能有多名老师。
但学生与某课程间的关系为单向关联,一名学生可能要上多门课程,课程是个抽象的东西他不拥有学生。
下图为自身关联:4.聚合(A g g r e g a t i o n)【聚合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且部分可以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
如车和轮胎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轮胎离开车仍然可以存在。
聚合关系是关联关系的一种,是强的关联关系;关联和聚合在语法上无法区分,必须考察具体的逻辑关系。
【代码体现】:成员变量【箭头及指向】:带空心菱形的实心线,菱形指向整体5.组合(C o m p o s i t i o n)【组合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部分不能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
uml类模型知识点总结

uml类模型知识点总结UML类模型是软件工程中一种重要的建模工具,它用于描述系统中的对象、类、属性和方法等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对UML 类模型的详细总结。
1. 类和对象在UML类模型中,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于描述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
而对象则是类的实例化结果,它拥有类定义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2. 属性属性是指一个类或对象所拥有的数据元素,用于描述该类或对象的特征。
在UML类模型中,属性通常包括名称、类型、可见性(public、private、protected)、默认值等信息。
3. 方法方法是指一个类或对象所具有的行为或操作,用于描述该类或对象可以执行哪些操作。
在UML类模型中,方法通常包括名称、参数列表、返回值类型、可见性等信息。
4. 继承继承是指一个子类从父类继承其所有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添加自己独有的属性和方法。
在UML类模型中,继承关系通常用带箭头直线表示。
5. 关联关联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可以被表示为一个成员变量。
在UML类模型中,关联关系通常用带箭头直线表示,箭头指向被关联的类。
6. 聚合聚合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对象之间存在一种弱关联,其中一个对象可以包含另一个对象,但它们之间的生命周期并不相互依赖。
在UML 类模型中,聚合关系通常用带空心菱形的直线表示。
7. 组合组合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对象之间存在一种强关联,其中一个对象是另一个对象的组成部分,并且它们之间的生命周期相互依赖。
在UML类模型中,组合关系通常用带实心菱形的直线表示。
8. 接口接口是指一组方法定义,但没有具体实现。
在UML类模型中,接口通常用带虚线框和斜体字表示。
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并且必须实现接口中定义的所有方法。
9. 泛化泛化是指一种特殊类型的继承关系,在泛化中子类会继承父类所有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添加自己独有的属性和方法。
在UML类模型中,泛化关系通常用带空心三角形和实心箭头表示。
UML有关类图知识及类间关系

UML有关类图知识及类间关系1. 类的含义 类图(Class diagram)显⽰了系统的静态结构,⽽系统的静态结构构成了系统的概念基础。
类图,就是⽤于对系统中的各种概念进⾏建模,并描绘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图。
在⼤多数的 UML 模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概念的类型概括为以下四种,分别是: (1) 类 (2) 接⼝ (3) 数据类型 (4) 构件 在类图中,具体来讲它⼀共包含了以下⼏种模型元素,分别是:类、接⼝、依赖关系、泛化关系、关联关系以及实现关系。
类图可以创建约束、注释和包等。
2. 类图在项⽬开发中的作⽤ 类图的作⽤是对系统的静态视图进⾏建模。
当对系统的静态视图进⾏建模时,通常是以以下三种⽅式来使⽤类图。
(1)为系统的词汇建模。
(2)模型化简单的协作。
(3)模型化逻辑数据库模式。
在设计数据库时,通常将数据库模式看作为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蓝图,在很多领域中,都需要在关系数据库或⾯向数据库中存储永久信息。
系统分析者可以使⽤类图来对这些数据库进⾏模式建模。
3. 类图组成1. 类 类是⾯向对象系统组织结构的核⼼。
类是对⼀组具有相同属性、操作、关系和语义的事物的抽象。
在UML的图形表⽰中,类的表⽰法是⼀个矩形,这个矩形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类的名称(Name)、类的属性(Attribute)和类的操作(Operation)。
类的名称是每个类的图形中所必须拥有的元素,⽤于同其它类进⾏区分。
类的名称通常来⾃于系统的问题域,并且尽可能地明确表达要描述的事物,不会造成类的语义冲突。
属性是类的⼀个特性,也是类的⼀个组成部分,描述了在软件系统中所代表的对象具备的静态部分的公共特征抽象,这些特性是这些的对象所共有的。
在UML中,类的属性的表⽰语法为([ ]内的内容是可选的): [可见性] 属性名称 [:属性类型] [=初始值] [{属性字符串}] 类的操作指的是类的所能执⾏的操作,也是类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描述了在软件系统中所代表的对象具备的动态部分的公共特征抽象。
UML如何描述类之间的关系

UML中类之间的关系UML(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就是统一建模语言,不论它是怎么发展来的,也不论最新的官方Specification或工业标准是哪个版本,我想总结一下工作中最常用的一些知识:用UML语言描述类的关系。
1,关联关系(Association)关联关系是类(也可以说是对象)之间特定的对应关系。
按照对象的数量对比,可以分为:A 一对一比如公民和公民身份卡之间的对应关系。
B 一对多一个部门对应0或者多位员工,一般而言一位员工只能属于某一个部门。
C 多对多用户和服务是多对多的关系,一个用户可以注册0个或多个服务,一个服务则可以被0个或者多个用户复用。
比如Windows Live用户可以激活邮件服务、Space服务等,而这些服务不是被一个用户所专有的。
关联的实质从A类型到B类型的关联是指在A类型中定义了B类型作为属性。
如下列代码:package uml;public class Citizen {private CitizenshipCard card;//其他属性public CitizenshipCard getCard() {return card;}public void setCard(CitizenshipCard card) {this.card = card;}}上述代码演示了从Citizen 到CitizenshipCard 的关联。
注意下图箭头方向:同样可以建立CitizenshipCard 到Citizen 的关联:代码表示为:package uml;public class CitizenshipCard {private Citizen citizen;//其他属性public Citizen getCitizen() {return citizen;}public void setCitizen(Citizen citizen) {this.citizen = citizen;}}如果仅仅建立从Citizen 到CitizenshipCard 的关联或者仅仅建立CitizenshipCar d 到Citizen 的关联,都属于单向关联,如果两个方向的关联都建立,就是双向关联:是否建立双向关联要在实际项目中酌情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ML学习——简述类以及类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所实现的各种程序,本身就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真实性模拟,无论是小程序,还是大程序,都不可避免地依照现实世界尽可能模拟甚至通过模拟超越现实。
真实世界是由各式各样的事物所组成,每种事物都有它特有的结构和行为,而且在联系起不同事物之后,还能够展现出丰富多元的能力;在面相对象的编程思想中,将事物以类的形式定义,类和类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同事物的联系,由类和类之间的关系将真实世界以计算机程序来模拟真实世界。
面向对象概念是UML的基础,在学习使用UML的同时,也就是在应用面向对象概念;头脑里装有面向对象的概念,才能将需求文件内容以UML图的形式表述出来,UML与面向对象概念两者互为表里。
类是面向对象的基础,包括属性和方法两部分,属性表述类的特征,方法表证了类的行为;不同类之间的关系共同模拟了复杂的真实世界,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模拟。
在面向对象和UML的概念中,类和类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泛化关系、依赖关系、关联关系、聚合关系、组合关系。
1、泛化关系(Generalization)表现为继承或实现关系(is a),具体形式为类和类
之间的继承关系、接口和接口之间的继承关系、类和接口之间的实现关系。
2、依赖关系(Dependency)表现为函数中的参数(use a);是类和类之间的连接,
表示一个类依赖另一个类的定义,其中一个类的变化将影响另外一个类,如果
A类依赖于B类,则B类体现为局部变量,方法的参数、或静态方法的调用。
3、关联关系(Association)表现为变量(has a);类和类之间的联接,它使一个类
知道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如果A关联于B,则B体现为A的全局变量,即作为A的属性。
4、聚合关系(Aggregation)是关联关系的一种,是强的关联关系,强调整体与个
体的关系;普通关联关系的两个类处于同一个层次上,而聚合关系的两个类处于不同的层次,一个是整体(Whole),一个是部分(Part),是一种弱的“拥有”
关系。
体现的是A对象可以包含B对象,但B对象不是A对象的组成部分,即A和B的生命周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如果A由B聚合成,表现为A包含有B的全局对象,但是B对象可以不在A创建的时刻创建,A和B拥有不同的生命周期。
5、组合关系(Composition)是关联关系的一种,是比聚合关系强的关系,是一种
强的“拥有”关系,体现了严格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生命周期一致。
如果A由B组成,表现为A包含有B的全局对象,并且B对象在A创建的时刻创建,A和B拥有相同的生命周期,二者一毁俱毁。
6、类和类之间关系的小总结:
泛化关系:表现为类和类之间、接口和接口之间的继承,类和接口的实现关系依赖关系:A依赖于B,则B作为A方法的参数或者静态方法对B的调用
关联关系:A关联于B,则B作为A的全局属性出现,但A和B属于同一层次聚合关系:A由B聚合,则B作为A的全局变量出现,强调B是A的部分,A 和B的生命周期不相同
组合关系:A由B组合,则A包含有B的全局对象,B对象在A创建的时刻创建,A和B拥有相同的生命周期,强调A全然拥有B,多为内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