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大树妈妈醒了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大树妈妈》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大树妈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大树妈妈》图书、卡片、画笔、彩色纸;2.教学环境:教室。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上节课学的内容:树的种类,树木的用途。
2.引入新课《大树妈妈》:展示《大树妈妈》图书,引发幼儿对大树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故事(15分钟)1.使用图片或卡片简单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2.读故事,让幼儿全神贯注地听,了解大树妈妈的故事情节。
3.同时讲解生词和重点词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第三步:讨论与绘画(30分钟)1.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故事中大树妈妈为什么被伐木工人砍倒了?2.给幼儿提供彩色纸和画笔,让他们分组合作,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画一棵更美丽的大树。
3.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在小组间进行简短的分享。
第四步:角色扮演(20分钟)1.指导幼儿分组,根据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角色扮演。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幼儿扮演大树妈妈,其他幼儿扮演伐木工人或动物。
3.引导幼儿围绕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将故事的情节重新演绎一遍。
第五步:游戏活动(20分钟)1.设计全班游戏活动,例如:大家一起合作,根据故事中的法宝,保护大树妈妈。
2.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1.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和角色扮演成果。
2.引导幼儿讨论:在故事中,你们有哪些发现和收获?3.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故事、绘画、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激发了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大树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大树妈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对孩子进行简单的字词教学,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孩子们理解并表达故事中的情感。
三、教具准备幼儿绘本《大树妈妈》1本,图片卡片(包括大树、小鸟、蝴蝶等形象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出示图片卡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猜测卡片上的形象是什么。
2. 引导孩子们回顾之前学过的大树形象。
展示:1. 教师出示绘本《大树妈妈》,介绍书的封面、作者和标题。
2. 教师逐页展示绘本中的图片,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
3. 教师朗读故事,重点强调大树妈妈的形象和她对孩子的爱。
讨论:1. 教师提问:“大树妈妈为什么会对孩子们那么好?”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表达。
2. 引导孩子们描述大树妈妈的样子和行为特点,鼓励他们用具体的词汇来表达。
创作:1. 分组活动: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故事内容进行表演,并根据故事中的情节编写剧本。
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个人才艺。
2. 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根据故事情节安排角色和台词。
教师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
表演:1. 孩子们在小组中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剧本创作和表演才能。
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观看和鼓励。
2. 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全班讨论,评价各个小组的表演,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
分享反思:1. 教师引导孩子们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2. 教师分享自己对孩子们表演的观察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感悟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表演才能的展示。
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观察和理解故事中的情节,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孩子们的发言不够流畅和条理清晰,需要进一步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大树妈妈》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大树妈妈》1. 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发音并能背诵故事《大树妈妈》。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理解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友情等价值观的认识和感受。
2. 教学过程2.1 热身活动1.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游戏和乐曲点唱,调整学生情绪。
2.导入主题,调查学生对家庭、亲情、友情的看法和认识。
2.2 正式教学1.教授故事《大树妈妈》,并配以幻灯片、立体书等多媒体讲解,使学生听懂故事并理解内容。
2.引导学生自行提问和回答问题,借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整合课文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等生动案例相结合,用图像化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故事场景和情节。
4.引导学生分组互相表述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及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教育意义。
5.整合课文及常见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通过感觉和实践的方式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教育意义。
6.给予学生分享自己思考和感受的机会,鼓励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
2.3 课堂小结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课堂小结,在学生记忆还没有消退时抓住重点,重申学习目标并梳理重点难点内容。
3. 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课堂整体管理有些不够得当,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环节有些过于独立,缺乏有效的联系和衔接,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
2.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中上不一,因此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述主题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存在差异性。
需要可以在问题设计、引导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改进。
3.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出了委屈、不满意和抵触情绪,对课堂的情绪管理处理得不够得当,应该更加细致用心,全面关注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等非语言因素,积极引导学生的情绪。
对此,下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管理、教学质量及个体差异的处理,做到贴近学生、注重实效、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完成中班语言公开课的教学任务。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大树妈妈》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大树妈妈》课程背景本次课程是中班语言课程的一次重要教学活动。
通过观看绘本《大树妈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并通过绘本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和人格塑造。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加强对话技巧。
2.审美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绘本中的人物形象,颜色搭配等,培养学生审美情感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家庭教育,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和观察力。
教学内容《大树妈妈》绘本的主要内容本教学活动通过讲述一棵大树为小鸟提供爱和庇护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领悟到亲子、友情等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预习营造氛围。
教师播放一些与绘本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营造浓厚的故事氛围。
2.讲解绘本主要内容。
教师向学生讲解绘本主要情节:一棵大树为小鸟提供庇护和关爱,小鸟生活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大树妈妈的帮助,直到小鸟成长为一只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大鸟,但它并没有忘记大树妈妈的爱和关怀。
3.阅读绘本。
教师跟读绘本,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的方式,了解绘本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并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逐步通过绘本情节逐渐增加自己自身对于绘本故事的感受,感知故事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爱意等情感因素。
活动分解1.课前活动–创设情境:播放与绘本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
–调整学生情绪:让学生进入到专注听故事的状态之中。
2.教学过程–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跟读绘本,加深学生对于绘本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学生回答有关绘本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从已学知识中得到巩固,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辅导记录、课堂听写、绘本主题情境语言表达、语音录制对话等等。
教学策略为了让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本次教学集中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预习:通过预习,营造情境,提高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热情和期望。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大树妈妈》3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大树妈妈》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大树妈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白树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懂得珍惜树木资源。
3. 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大树妈妈》绘本、实物树叶、实物小树苗、幻灯片、大树图片、涂鸦纸、颜色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导入幼儿园的主题:生态环境欢迎词。
教师可以拿一张大树的图片,向幼儿解释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幼儿思考:树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 导入故事情节。
向幼儿展示《大树妈妈》绘本封面,并询问幼儿对大树妈妈的了解和想法。
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观察到的有关大树的事情。
主体:1. 朗读故事。
教师以适当的语调、抑扬顿挫地朗读故事《大树妈妈》,引导幼儿一起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感受。
2. 幼儿讨论。
鼓励幼儿分享故事中的感受和想法,询问他们对树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
3. 观察实物。
给幼儿展示实物树叶和小树苗,让幼儿观察、摸索树叶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并引导幼儿关注小树苗的生长状态,让幼儿亲自触摸、感受小树苗的幼小和柔软。
4. 讨论和涂鸦。
给幼儿分发涂鸦纸和颜色笔,在纸上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树形象,并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大树的感受、赋予大树不同的作用。
总结:1. 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受。
2. 讲述大树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向幼儿总结大树的重要性和作用,比如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持水源,提供栖息地等。
引导幼儿懂得珍惜树木资源,加强环保意识。
延伸活动:1. 视觉欣赏活动。
给幼儿播放一些与大树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观察树木的多样性和美丽。
2. 制作树叶手工。
给幼儿提供一些颜色纸和剪刀,让他们自己制作树叶的手工作品,可以在手工上写下自己对大树的祝福语。
3. 植树活动。
组织幼儿参与植树活动,在幼儿园或周边进行小范围的植树,让幼儿亲自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树妈妈》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树妈妈》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逐渐理解“家”和“树”两个概念的奥义
•能够熟练使用描述大树妈妈的形容词
•能够理解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心中对于父母爱的感触
•培养幼儿对父母和大自然的敬意和感恩之心
教学准备
•一件毛毯作为“大树妈妈”
•相关的图片和形容词卡片
教学流程
1.介绍故事大纲(5分钟)今天我们要听的是一篇智慧、感人的故事
——《大树妈妈》。
” 讲述了一个妈妈树无怨无悔地把所有的美好都给自己的孩子,孩子对自己的妈妈充满感恩之心,生命之树陪伴自己度过了风风雨雨。
”
2.创设情境,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10分钟)
3.大树妈妈的故事(15分钟)
4.模仿、表达、分享(20分钟)
5.教师点评、撤离(10分钟)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孩子们通过“大树妈妈”这个形象慢慢理解家的重要性和大树的伟大。
同时也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身边的父母在给自己的付出和爱。
这堂课实现了教学效果,幼儿在自然的语言互动中开拓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针对幼儿语言表达的异质性,教学案中的教师在针对幼儿表达进行辅导时,要积极引导幼儿表达,并对他们的表达给予认可和简洁适当的点评。
同时,应在故事教学中更多的突出常识教育和品德教育。
中班语言教案:大树妈妈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大树妈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大树,了解大树的结构和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大树妈妈的故事,让幼儿懂得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大树,了解大树的结构和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大树妈妈》2.图片:大树、树叶、树枝、树根等3.画纸、画笔4.音乐:《大树妈妈》歌曲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大树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大树的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大树,激发幼儿对大树的兴趣。
(二)故事讲述1.讲述《大树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大树形象。
2.讲述过程中,适时展示大树的结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故事结束后,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大树妈妈的感受。
(三)活动环节1.观察树叶:邀请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树叶的特征。
2.画大树:发放画纸和画笔,邀请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树。
3.分享作品: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画作中的大树特征。
(四)歌曲演唱1.教唱《大树妈妈》歌曲。
2.邀请幼儿跟随音乐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大树形象。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讲述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在画大树环节,要关注每个幼儿的画作,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画作,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3.歌曲演唱环节,要关注幼儿的音准和节奏,及时给予指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有哪些大树吗?”幼儿:“公园里的那棵大树,很高的!”教师:“对了,那棵树真高,我们一起来数数它有多少层树叶吧。
”教师:“故事里的大树妈妈有哪些特征呢?”幼儿:“它有很多树叶,还有长长的树枝。
”教师:“很好,那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大树妈妈的结构,看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中班语言教案:大树妈妈

中班语言教案:大树妈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听懂故事《大树妈妈》,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故事背后的寓意。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创作自己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大树妈妈》。
2.画板和彩笔。
3.学生的手工纸和彩笔。
4.CD播放器和CD。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老师可以先询问学生们对于“妈妈”这个词的理解,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大树妈妈”的概念。
接着,老师再用简单清晰的语言简要地为学生讲解《大树妈妈》的故事情节。
2. 听故事老师用CD播放器放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观察画面。
故事大致如下:故事主人公是个小男孩,他身边有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是他的好朋友。
小男孩从小到大,都不停地向大树要东西,比如说苹果、树叶,等等。
大树妈妈总是无私地给予小男孩他需要的东西。
最后,小男孩长大成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向大树要了,于是他抱过大树的树干,对大树说,“老友,谢谢你,我已经长大了,我不再需要这些东西了。
”大树妈妈听了,微笑回答,“孩子啊,现在你需要的不再是这些东西了吗?你还需要你的房子,你的小船,和你的家人和朋友。
你可以把我的枝叶砍下来,用来建造你的房子;你可以用我的树干制作小船;你可以在我的树荫下和朋友家人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3. 课堂互动1.老师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例如:•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朋友是什么?•大树妈妈给了小男孩哪些东西?2.老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听音乐和创作画作老师可以再次用CD播放器放音乐,让学生在这树上作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画在这棵大树的枝条上,还可以在其周围加上一些颜色和图案,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5. 结束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画作,最后总结整堂课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学会倾听、自由绘画和自我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
春天里的大树妈妈苏醒了,大树妈妈努力的将枝叶变绿,路边的大树妈妈们都变绿了,一冬的沉默,如今,大树妈妈苏醒了,她们摇曳着自己的枝头,她们尽情享受着春天温暖的阳光,就像新的生命又一次诞生一样。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春天到了,大树开始长出新的枝丫,开始一年新的成长。
活动目标:
1、在讲讲做做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爱护环境的情绪。
2、通过做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树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活动准备:
布置大森林的场景、各种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的头饰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包括人
类)、动画(大树妈妈的本领)及相关设备、一棵大树(没有树叶)、小树叶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蜡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①各种小动物乘上小火车,我们一起出发去“大树妈妈”家庆祝生日。
(进入“大森林”的场景中)
②用歌声呼唤大树妈妈(歌曲《大树妈妈》)
随音乐大树妈妈上(扮演),抚摸她心爱的宝贝们。
(通过抱抱、亲亲、摸摸,传达大树对一切的关爱,体验家的温暖。
)(歌曲完,大家偎依在大树妈妈身边。
)
2.讲讲大树的本领
(1)老师示范为大树妈妈献上自己的祝
福
老师:我们都是大树妈妈的宝贝,我们离不开大树妈妈,大树是小猴、小兔、大象、小鸟等各种小动物、还有我们小朋友们的家。
这是我给您的生日礼物——“大树是我们的家”。
大树妈妈很高兴回送了一片小树叶。
(2)幼儿为大树妈妈献上祝福先看动画,引导幼儿结合原有经验说出大树妈妈的一项本领。
大树妈妈为送过祝福的小朋友发小树叶。
①大树是一把大伞挡住炎热的太阳,我们在大树下乘凉。
②大树为我们提供鲜美的食物,还可以造成各种工具、物品。
③大树上的每一片树叶都能吐出“氧气泡泡”使空气新鲜,使我们都能吸到氧气。
大树把黑黑的灰尘、有害的气体都吸进去,并减弱噪声,保护我们。
(3)庆祝生日——大家手举小树叶,围着大树妈妈唱生日歌。
3.救救大树
从远方飘来了一片枯黄的小树叶,这是寄给大树妈妈的信:
大树妈妈很伤心,我们一起为小鸟想办法(讨论)
(由于人们的努力,大森林又回来了,多种树使沙漠变回美丽的家园,小鸟又有了美丽的家。
)
如何保护树木?(不要乱砍、不去摇小树苗、不随便摘小树叶)
4.做片小树叶
①出示那棵没有树叶的枯树,大家想办法救他:我愿“做”一片小树叶,陪伴在大树身边。
②在每一片小树叶上画大树和花草,表
达自己的心愿,“说说”自己的心理话,贴到大树妈妈身上救活她。
活动总结:
大树妈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春天来了的时候,大树和小草、小花才会变的又有生命力,这是春天才能赐予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