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营养的膳食结构

合集下载

第三课 合理营养的膳食结构

第三课 合理营养的膳食结构

第三课合理营养的膳食结构授课人:刘敏军教学目标:知道合理营养的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初步树立正确的营养观。

教学重点:食物的分类,膳食应以谷类为主。

教学难点:食物的搭配。

教学内容:一、导入老师:念一段短文,要求学生认真听,理解短文,读过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1.小涛患有什么病症?2.应该怎样治疗?)学生:仔细听,听完后思考以及回答老师的提的问题。

通过这段短文我们总结一个道理:合理的膳食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膳食建议老师:介绍十条建议。

学生:认真听老师介绍,做好笔记。

2食物分为五大类老师:提问学生这五大类每一类都有哪些食物?学生:根据自己的常识来回答这五大类食物都有哪些。

三、膳食应以谷类为主老师:提问膳食为什么应该以谷类食物为主?(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最经济的能源食物。

坚持谷类为主,就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学生:认证思考一下,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

四、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老师:介绍蔬菜水果及薯类的特点,它们的好处有哪些以及应该怎样合理的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学生:认真听老师的介绍,做好笔记。

五、注意荤素搭配老师:讲解荤素搭配的好处。

学生:认真听,做好笔记。

六、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平时的膳食结构,来评评你自己。

老师:制出表格,要求学生按照相对应的项目填写。

学生:根据自己的平时的饮食习惯来填写。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是指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所摄入各种食物的比例和搭配方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供应逐渐丰富,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下面将从主食、蛋白质、蔬菜水果、油脂和糖盐的摄入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现状。

首先,主食在我国居民的膳食中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以米、面、粮为主的主食在我国的日常饮食中仍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人们常常将主食作为提供能量和营养的首选食物,并且在用餐时大量摄入。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多样化越来越受到青睐,人们对主食的需求开始下降。

其次,蛋白质的摄入也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是身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在肌肉、骨骼、血液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普遍偏低。

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蛋白质主要来自于肉类和豆类,而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则常常被忽视;另一方面,一些人为了减肥或特殊饮食习惯,可能选择了低蛋白质的饮食方式。

此外,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许多人在日常饮食中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不足。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蔬菜和水果不如肉类或主食重要,因此摄入量较低;另一方面,一些人出于便利或经济的考虑,选择了便宜的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

油脂和糖盐的摄入量也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一个亟待改变的方面。

油脂和糖盐对于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但摄入过多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通常摄入的油脂和糖盐超过了身体的需求量。

例如,高油、高糖的快餐食品在年轻人中普遍受欢迎,但却给健康带来了风险。

总的来说,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在近年来发生了变化,主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蛋白质、蔬菜水果以及油脂和糖盐的摄入情况需要加以改善。

饮食多样化、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需要重视并加以引导。

居民营养的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居民营养的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居民营养的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11.3.1膳食结构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

膳食结构主要取决于人体对营养的生理需要及实际生产条件下所能提供的食物资源,因此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生产条件、不同的经济水平及科学水平,其膳食结构是不一致的。

11.3.1.1当前世界各国的膳食结构模式和特点世界各国的膳食结构模式共分4种类型:(1)动植物性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膳食中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较适当。

以日本为例,其膳食特点是谷物消费量年人均约94kg,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年人均约63kg(其中海产品所占比例达到50%),每天能量摄入2000kcal左右,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7.7%、脂肪26.3%、蛋白质16.0%。

该类膳食结构营养平衡,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膳食结构的参考。

(2)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例,其膳食特点是谷物消费量年人均约200kg,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年人均约10~20kg,每天能量摄入基本能够满足机体需要,其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达90%左右。

该类膳食结构膳食纤维摄入水平高,但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病。

(3)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膳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以美国、西欧和北欧诸国为例,其膳食特点是谷物消费量年人均约65~70kg,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年人均约100kg以上。

每天能量摄入3300~3500kcal。

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约为:碳水化合物42%、脂肪40%、蛋白质18%。

该类膳食结构高脂肪、高蛋白和高能量,膳食纤维摄入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退化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4)地中海膳食结构近几年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地中海膳食,认为它可能是延缓衰老、促进长寿的理想膳食模式。

地中海膳食指的是围绕在以希腊为代表的地中海周围国家,其膳食结构的特色是: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动物蛋白质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蔬菜和豆类含量高。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对膳食营养的关注逐渐增加。

健康的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居民膳食结构、膳食营养平衡以及膳食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主要由谷类、肉类、蔬菜、水果、奶类以及豆类等主要食物组成。

谷类是中国居民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大米、小麦等。

肉类则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和脂肪,常见的有猪肉、牛肉和鸡肉等。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豆类提供植物蛋白和纤维素。

奶类则是补充钙质的重要来源。

二、膳食营养平衡膳食营养平衡是指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在膳食中的合理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平衡的指导原则是“五谷杂粮、五菜一汤、适量鱼肉、少盐少油、常喝牛奶”。

这一原则强调了谷类和杂粮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多摄入蔬菜、水果以及奶类,减少盐和油的摄入量。

为了保持膳食营养平衡,需注意以下几点:1. 多样化饮食:摄入多种食物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2. 合理安排主食:以谷类为主,适量摄入杂粮、精细米面和马铃薯等。

3. 多吃蔬果: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4. 适量摄入肉类和豆类:摄入适量的肉类和豆类可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但要注意控制总脂肪摄入量。

5. 勤喝牛奶:牛奶是重要的钙质来源,有助于骨骼健康。

6. 减少盐和油的摄入:摄入过多的盐和油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应尽量减少食用含盐和油较多的食物。

三、膳食改善措施为了提高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 加强营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递膳食营养知识,提高居民的营养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 促进农产品多样化:增加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3. 多渠道宣传重要食物:重点介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食物,如杂粮、蔬菜、水果和奶类等。

4. 加强餐饮行业监管: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管,推动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选择。

5. 家庭健康膳食指导:通过开展家庭膳食指导,引导家庭合理选择食物,制定健康的膳食方案。

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

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

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①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特点高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低动物脂肪②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当前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仍然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全国营养调查说明,我国居民膳食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量得到基本满足。

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膳食结构向“富裕型”膳食结构的方向改变。

③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应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在贫困地区还应努力提高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食盐的摄入量要降低到每人每日6克以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食物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食物的种类、搭配和摄入量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

为了引导居民健康饮食,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提出了平衡膳食宝塔,以帮助人们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如何实现平衡膳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制定为了引导人们合理膳食,增强人们的营养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人们的日常膳食应该包括五大类食物,即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奶类和豆类、肉类、蛋类及坚果种子类。

合理搭配这五大类食物,能够保证人们摄入足够的各种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健康。

为了更加直观地指导人们做出健康的饮食选择,中国政府还提出了平衡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宝塔是一种图形展示方式,将各种食物按照推荐摄入量进行了分类,并以塔的形式呈现出来,用不同大小的区块表示了各类食物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

通过观察平衡膳食宝塔,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每天需要摄入多少来自不同食物类别的营养物质,有效地引导人们实现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宝塔的底层是谷薯类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和奶类等食物,最顶层是肉类、蛋类和豆类等高蛋白食物。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人们每天应该以主食类食物(如大米、面条、面包等)为主,约占全天膳食的55%,再加上适量蔬菜、水果和奶类,蛋白质则占比例较少。

另外,在日常饮食中,人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多吃谷薯类食物,主食应该是全谷类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消化和排泄。

2.多吃蔬菜和水果,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4.适量摄入脂肪,选择健康的脂肪源,如植物油、坚果等,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脂肪。

5.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活动量确定每天的能量摄入量,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热量摄入。

总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膳食指导,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通过合理搭配各类食物,人们可以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做到健康饮食,远离各种疾病。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特点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特点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食物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下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特点:1.主食为主导:米饭、面条、馒头等主食是中国人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主食的摄入量通常较大,有时甚至超过膳食指南的建议。

这是因为主食在中国家庭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也是中国人认为美食的一部分。

2.荤素搭配:我国的膳食习惯中,荤素搭配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传统的中国饮食中注重荤素搭配,荤食与素食相结合,以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取。

在传统的中国饮食中,荤食指的是 meat,包括牛、羊、鸡、猪等,而素食则指的是 vegetable。

荤素搭配的原则在中国饮食中广泛传承,并且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饮食,开始选择素食。

3.地域特色饮食: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饮食文化和风味独特。

从北方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风味和传统的美食。

例如,粤菜是以广东省为代表的南方菜系,以其清鲜、细致和口味酸甜而闻名;川菜是以四川省为代表的西部菜系,以麻辣和香辣而著名;北京烤鸭是中国著名的特色美食。

这些地域特色饮食的存在,使中国饮食文化变得多样化而丰富。

4.象征意义:在中国餐桌上,食物不仅仅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的,它还有象征意义。

我国的饮食文化中有很多以食物为象征的习俗和传统。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吃饺子来象征着团圆和好运;端午节时,人们会吃粽子来纪念屈原,并驱邪避祟;中秋节时,人们会吃月饼来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这些食物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意义,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5.快餐的流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便捷食品的需求,快餐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

快餐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餐饮形式,符合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快餐通常缺乏营养平衡,含有过多的油脂和盐分。

这对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健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为了提高中国居民营养质量和膳食结构质
量而制定的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加强膳食多样性:建议每天摄入植物性食物、畜禽蛋类、
奶类和海产品,并注意食物的品种和量,尽可能有效利用这些食物。

二、均衡膳食:每日推荐碳水化合物50%-70%,脂肪20%-30%,蛋白质15%-20%,以及摄入的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从而保证营养均衡。

三、情境适应膳食:每日推荐摄入量以及摄入食物的品种应根
据不同年龄段、职业、性别、国家、地区和情境而有所不同,以便可以按照具体情况适度摄入。

四、限制不健康食品:限制高糖食品、高油脂食品、高盐食品
及添加剂食品的摄入,同时建议有限摄入一些高膳食纤维或大豆制品,以及提供必要的膳食素。

通过以上内容,倡导健康、科学、营养丰富的优质膳食,坚持科学饮食,为全民健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实验(in vivo) 2、人群研究:自愿者的试验研究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的人群研究
六、营养学研究展望
1、继续开展营养学的各项基础研究 2、开展各种特殊人群的合理营养与膳食结构研究 3、营养相关疾病的理论研究 4、加强社区营养及必要社会措施的研究 5、不断认识和研究在食物中新出现的污染问题 6、提高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科学管理水平 7、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体制与机构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第一节、食品营养学发展概述
一、营养学概念: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
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 理作用和有益影响;
1、食品:食品是指经口摄入并对机体有一 定营养作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满足人体需 要,即食品的营养作用。
(2)满足人们的感官要求。
二、营养状况与居民健康
三、膳食结构类型 经济发达国家模式 东方型膳食 日本模式
四、合理膳食构成的要求 发挥我国膳食构成的长处,以谷类为主。 调整肉食结构 开发蛋白质资源
五、201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总体目标 保障合理的营养素摄入量 保障合理的食物摄入量 保障充足的食物供给 降低营养不良性疾病发病率
六、2010年城乡居民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 1、城市居民
第一章 绪论
居民营养的膳食结构 与政策措施
一、膳食营养状况 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均每日摄入谷 类439g,蔬菜312g,水果50g;畜及禽肉58g;乳、蛋 及水产品分别为14g、16g及28g;油29g,糖及淀粉5g、 盐13.6g。
我国人均能量摄入为9.7MJ(2328kcal)/d,蛋 白质68g/d,脂肪58g/d,已基本达到营养需要。
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50千卡,其中75%来自植物性食 品,25%来自动物性食品;蛋白质80g,其中35%来自 动物性食品;脂肪80g,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28%。 2、农村居民 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320千卡,其中84%来自植物性食 品,16%来自动物性食品;蛋白质75g,其中27%来 自动物性食品;脂肪65g,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24%
4、二十世纪末期植物化学物的研究热点 5、二十一世纪分子营养学为又一研究热点
三、食品卫生学的进展
1、我国早在周朝就有对食品卫生的经验性认识和 管理
2、十九世纪初奠定了食品卫生学的自然科学基础 3、二次大战后,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三大食
品污染物研究迅猛发展 4、食品卫生领域的新问题 5、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
6、营养密度: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 营养素的浓度。
7、营养价值:指在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 的关系。
二、营养学的进展
1、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中提 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2、现代营养学奠基于十八世纪中叶
3、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叶为发现和 研究各种营养素的鼎盛时期
4、改善居民营养结构,保障我国食物安全。 实施有关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加强营养监测,建立食物安全保障系统。
5、加强对食物与营养工作的领导。
八、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是针对各国各地区 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个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合理膳食 基本要求,是一个有效的宣传普及材料。
主要内容如下: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如饮酒应限量;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3、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领域 奶类产业 大豆产业 食品加工业
4、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地区 农村地区 西部地区
5、营养改善的重点人群 儿童少年群体 妇幼群体 老年人群体
七、促进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政策措施
1、调整结构,提高食品综合供给能力。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食物质量。
加强管理,加快食品工业发展。
加强食物市场体系建设,提高食物国际竞争力。
2、加强法制建设,保护食物资源环境。
加强食物与营养法制建设,完善食物与营养标准体 系。
保护食物资源环境,保障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 大力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的食物生产,加 快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民营养意识。 加强科技研究,提高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科技水平。 全面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全民营养意识。
2、强化食品:指添加有营养素的食品。
3、功能食品:是指既具有一般食品的营养、感官两 大功能,又具有调节人体生理节律,增强机体防御功 能以及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等的工业化食品。
4、营养:是人类从外界摄取食品满足自身生理需要 的过程。
5、营养素:是人体用于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繁殖 和健康生活所必须的物质。
四、营养学研究内容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检测 ★人体对食品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 ★营养素的作用机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营养与膳食问题 ★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
食品卫生学研究内容
★食品的污染问题 ★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离体实验(in vitr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