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重点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语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

语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

八上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一、解题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作者作品简介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dao 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2.我们还学过同时期的刘义庆的文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3.本文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言语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有滋有味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三、重点字词解释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季。

4.晓雾将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6.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7.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地,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自康乐以来: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为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参与。

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

四、文言词汇累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今义:和5.念无与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二〕一词多义1.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相与步于中庭〔和,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五〕重要实词1.四时俱备(季节)2.沉鳞竞跃(鱼)3.月色入户(门)4.欣然起行(愉快,愉快的样子)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五、问题归纳1.〔答谢中书书〕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顶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11《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

11《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

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著名的思想家、X学家、医药家、炼丹家,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等。

二、重点句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够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三、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3.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江南山水画赞美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者,。

9.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问题研究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人教版八(上)《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上)《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上)《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被称为“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

二、重点词语解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5、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人间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三、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太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实是欲界之仙都!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五、问题梳理1、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拉来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2、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不是。

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

由早到晚。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①表达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②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③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4、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写出“跃”的状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儿争相跳跃,嬉戏的情态,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精心整理《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人,被称为“山中宰相”。

着有《陶隐居集》
2、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
四、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重点语句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
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拉来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
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①表达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②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③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4、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水的瑰丽景色,传达出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表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

答谢中书书》复习要点

答谢中书书》复习要点

• 3、重点语句翻译: 、重点语句翻译: •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 、 鸟此起彼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 传来猿、 伏的鸣叫声。 伏的鸣叫声。 •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出水面。 出水面。 •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自从谢灵运以来 ,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种 自从谢灵运以来, 奇丽的景象了。 奇丽的景象了。
《记承天寺夜游》要点 记承 1、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 2、体裁: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 、体裁: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
二、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 • • • • • • • • 1、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 到) ) 睡觉) (3)怀民亦未寝 (睡觉) ) 共同,一起) (4)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形容水的澄澈) (5)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 原来是) (6)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是 清闲的人 ) ) 2、成语:月光如水 、成语:
• 4、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 有何不同? 有何不同? •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答谢中书书》 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 《记承天寺夜游》流露出作者被贬后悲凉、寂寞 记承天寺夜游》流露出作者被贬后悲凉、 的心情和自我排遣的心境。 的心情和自我排遣的心境。 • 5延伸拓展: 延伸拓展: 延伸拓展 • ①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文章。 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文章。 • 《望岳》 《三峡》 望岳》 三峡》 • ②描写月亮的诗文,比较不同作者笔下月景的不 描写月亮的诗文, 体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同,体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第11课《答谢中书书》古诗文必备知识清单

第11课《答谢中书书》古诗文必备知识清单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诵读理解1、字音颓(tuí) 与(yù)2、字词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3、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文学常识1、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翻译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在是人间天堂。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简答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

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

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答—答复谢中书—谢征,作者的朋友。

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书—信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二、文言词汇积累之:的谈:赞叹。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将:将要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相跳出水出。

实:确实。

欲界:佛教语,即人世间。

仙都:仙人居住的地方。

与(yù):参与,文中指欣赏。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三、译文:山川景色的秀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赞谈的。

巍峨的高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鸟雀的鸣叫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问题探究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描写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2、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自豪)之感。

3、文章之美。

意境美:色彩搭配之美、山水相映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感官交互之美语言美:言简意赅,字字玑珠;四字为主,句式整齐;句句含景,画面优美结构美:总分总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重点字词句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江南山水画赞美的句子:
2、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
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主旨:本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