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成、 结构、 性质 以及运 动 变化 及 其规 律 的科 学 。化学 在 自 己的独 特 学 科领域 内, 生动 的体 现着 辩 证唯物 主义 的深 刻内 涵 。中学化 学教 师 通过 在教 育教 学中 渗透辩 证 唯物 主义教 育 , 可以使 学生 能够 更好 的 利用学 到的 化学知 识来认 识世 界和解 决现实世 界中 的实际 问题 。 辩 证 唯 物 主义 的 主要 内 容 包括 : ( 1 )辩 证唯 物 主义 的 物质 观 ; ( 2 )辩 证 唯物主 义的 运动观 ; ( 3 )唯 物辩 证法 的质量 互变 规律 ; ( 4 ) 唯 物辩 证 法 的对 立 统一 规律 , 包 括 普遍 联 系的观 点 、 矛 盾 的普 遍性 和 特殊 性 、 矛 盾 的同一 性和 斗争 性 、 内因和 外 因、 主要 矛 盾和矛 盾的 主 要 方面 ; ( 5 )辩 证逻 辑 观点 , 包 括 本质 与现 象 和 内容 与形 式 等五 个 方面 的 内容 。在化 学教 学中 进行辩 证 唯物主 义 的教育 , 不但 是化 学 教育 教学 的 目的和 任务 , 同日 寸 也为 学生 进一 步学好 化学 提供 了强
大 的方法 论武 器 。 例如, 在 讲 解 有机 化 学 中的 醇 、 醛和 羧 酸的 转 化 时, 利 用 乙醇 、
指出 : “ 保 持 和增 强对 生 活和 自然 界 中化 学现 象 的好 奇心 和探 究欲 望, 发 展学 习化 学的兴 趣 ” ,“ 初 步养成 勤于 思考 、 敢于质 疑 、 严谨 求
中学化学教学中 德育 教育的 渗透
教 学 改 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学化学教学中德 育教育 的渗透
王富 林 徐 昕 王 宝珍 周 伟红 1 3 0 0 2 1 ) ( 吉林 大 学化 学学院 吉 林长春 【 摘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所谓“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其实,从整体学校工作来讲,本身就是要以“道德教育为首”,即使在“教学为主”的教育大背景下,“德育为首”依然是学校开设所有课程的首要任务。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双基,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这是深化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立德树人基本要求的践行方式。
因此,必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全面践行素质教育要求的目的,使新课程的预期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标签:初中;化学教育;德育;教学手段;策略一、初中化学教学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言说过:“道德是树人的根本”。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重视化学学科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相关的科学素质和合作素质,纠正化学教学中的过分科学化倾向,是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一是源于教书育人的要求。
教育的本质即“教书育人”,其中“育人”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基础,化学教师也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二是源于适应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年轻、好奇、顽皮、处于所谓的半成熟期。
这种时期学生自身的特点不稳定,但同时也意味着很强的可塑性,可以说是在人生道路的交汇处,需要教师将这些处于人生秉性修养形成重要阶段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在人生事业的关键阶段打好基础;三是源于社会教育在道德问题上的缺失。
当前,就整个社会态势而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
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一代学生缺少的不是物质的条件,而是缺少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肩负崇高理想和雄心的历史责任。
这一切必须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来实现。
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应该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融于教学过程之中,并在课堂上实施,来弥补社会教育的缺失和缺位。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课堂艺术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陆良萍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化学教学中应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观,即把德育有机地融于化学教学之中。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只要认真努力挖掘并积极地搜集相关资料,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方式穿插德育内容,就能将德育和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优良品质的教育等。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地将化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可以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环境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高尚情操的教育。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作为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把德育融入化学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化学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首先应从教材入手,运用教材的图片、文字、实验,甚至是科学史话、科学视野,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笔者在进行碳酸钠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侯德榜先生。
为了打破外国在制碱技术上的封锁垄断,发展我国的制碱工业,他毅然放弃了国外舒适的生活,怀着为振兴祖国民族工业的决心和信心,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用侯德榜先生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精益求精和为国争光的精神感染学生。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
“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也指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
现行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只要教师努力挖掘并积极地从课外搜集相关材料,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教育,而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依赖于德育教育。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我在教学中,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实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又能增加趣味性。
既教书又育人,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教育德育并不仅局限于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勤于钻研等品质教育也应是德育的一部分。
结合化学史,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物、苍白无力。
在《绪言》课上,我给学生指出,我国人民很早就有了探索化学的活动。
古代中国人的炼金、炼丹,虽带有些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但他们的研究传入西方后,大大地推动了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近、现代,在化学上我国也做出了突出成绩,有自己的杰出学术代表。
在讲解《空气的组成》时,学生们会认识到,空气这种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物质,它的存在与成分的发现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发现、制取了氧气,这比起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已是一种进步;拉瓦锡进一步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的;到后来,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与实手段,人们才认识到空气里还有其它物质存在。
我们要考虑到当时的物质条件及科学的发展水平,而不能否定他们的劳动。
但前人的劳动与成果永远给后继者以借鉴,后人正是以此为阶梯去探索和发现真理。
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渗透

浅谈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渗透摘要:挖掘并积极地从课外搜集相关材料,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有机结合。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唯物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化学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制碱的先驱者——侯德榜,从小热爱祖国,看到自己的祖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宰割,决心勤奋学习,长大后拯救中国,在他留美攻读化工期间,刻苦努力,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当时正值英国在华子公司——卜内尔公司垄断中国的纯碱市场,囤积居奇,纯碱有价无市,侯德榜十分气愤,他说:“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办到,而且比他们办得更好。
”1921年毅然回国,历尽艰辛,终于1926年生产出纯度为99%的洁白纯碱,荣获美国万国博览会金奖,与卜内尔并驾齐驱,令世人刮目相看,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
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
他在“我要把生命献给祖国,献给未来事业”的豪言鞭策下,含辛茹苦,日夜奋战,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戈壁滩上升起了蘑菇云。
高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高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渗透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引导学生从化学渗透中感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2. 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3.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
4. 化学渗透与道德教育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2.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化学渗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化学渗透的概念及应用;
2. 学习:讲解影响化学渗透的因素和实验操作方法;
3. 实验:进行相关化学渗透实验,观察结果并记录数据;
4. 总结: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5.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渗透与道德教育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相关化学渗透实验报告;
2. 总结化学渗透的重要性及道德教育的意义。
七、教学反馈:
1.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和点评;
2. 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八、板书设计:
1. 化学渗透的概念和原理;
2. 影响化学渗透的因素;
3.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步骤。
以上为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
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内容:1. 德育意义介绍:化学实验中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2. 安全操作规范:学生需要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遵守实验室规定,注意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 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互相协助、互相检查,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通过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实验规则和保持团队合作。
2. 教师讲解: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重点强调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的重要性。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任务。
4. 展示成果:学生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实验中的团队合作体会。
5. 总结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团队合作经验,引导学生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评价方式: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安全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验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遵守规则、团队合作等方面。
延伸拓展:1. 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策划并开展化学实验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化学实验安全演示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安全操作规范的认识。
教学反思:1.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2. 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后记:通过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人翁。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本文首先探讨了德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指出德育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文章详细分析了德育在化学课堂中的体现,强调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接着,论述了以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的方法和意义。
强调了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现德育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程、德育、渗透、关系、体现、道德素养、安全问题、责任感、重要性、有机结合。
1. 引言1.1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德育与化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体现在多个方面。
德育在化学课堂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师生相处的态度和行为规范上,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价值观。
化学课堂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团结、合作、尊重他人。
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要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效实现德育与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德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德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密切相关,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而化学教学则是通过传授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可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环保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等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放松思想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思想道德;化学知识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所蕴涵的德育因素,找到其与中学化学知识的巧妙结合点,使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受到德育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成长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文精神的正直的人。
一、通过化学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是很多的。
1.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穿插介绍我国古代在化学科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与应用以及在陶瓷、酿造、冶金等方面的重大成果,都可以结合化学知识恰当地给学生进行介绍。
2.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有关化学方面的重大成果,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例如,结合“蛋白质”的内容介绍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
还可以结合教材介绍我国水泥、化肥、钢铁和石油等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资料和信息。
3.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例如,在“石油和煤”等章节中可介绍我国石油和煤资源的有关情况。
另外,我国丰富的海水资源以及各种矿产资源都应及时地向学生介绍。
二、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相关知识和材料的学习,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严重恶果。
例如,生活在我们地区的人们,每逢有婚丧嫁娶、开业庆典、新房落成等大事时必然大放鞭炮,教师的讲课经常被猛烈的鞭炮声打断。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化学课上展开了题为“燃放鞭炮的危害”的讨论。
同学们发言十分踊跃,最后我做小结指出,燃放鞭炮有以下几点危害:1.噪音污染;2.产生so2污染大气;3.大量的炮渣有碍环境卫生;4.容易造成火灾。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做实验时要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不能牵强附会。
有些实验,由于受到一定客观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看到理想的现象或结果,要仔细查找、分析原因,从小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学习前辈们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坚忍不拔、无畏挫折、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精神,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四、通过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的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学科本身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法和对立统一的规律、量变和质变、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因而,学习化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这些观点的培养。
如,在《走进化学世界》部分,阐述了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世界的物质在不断的变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基本观点的教育。
通过氢气和氧气点燃的两个实验、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不同是由浓度变化引起性质的变化等启发学生认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在介绍物质的用途时,运用“两点论”,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勿将事物的好坏绝对化,从而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例如,在讲授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时,还应该指出它是金属腐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运用化学知识去揭穿一些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现象的本质,如“鬼火”是白磷自然的结果等,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唯心主义的思想。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知道所教的内容不仅仅是化学,其中有着比化学知识更完善、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
教师要不断挖掘化学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逐步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自然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使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同时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将科学性和思想性一体化是十分必要和完全可能的。
要完成教书育人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