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育学考研大纲详解
(完整版)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的概念: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 P4(1) .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 .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 .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 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 5 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 方法灵活. P7(4)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 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 内容单一, 方法严厉. P7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P86、近代教育的特点(1) .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 .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 . 教育世俗化;(4) .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现代教育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 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201112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复习大纲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复习大纲绪论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记》:中国古代的教育学,它是礼记中的一篇,战国末年出现。
作者:儒家思孟学派。
郭沫若考证,乐正克内容:1229字。
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作用等问题都作了系统的论述。
评价: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反映了我国二千多年前教育所达到的水平,中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教学原则: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学记》未达到科学的水平,其理论性、系统性不强,思维方式也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1632年,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提出自己的教育信念1)教育公平2)教育功能3)教育目的,论述按照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学校类型、课程内容,并提出一系列教育原则。
提出班级授课制卢梭和《爱弥儿》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假设以爱弥儿为教育对象,按个体成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最大贡献是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年)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明确提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哲学和心理学提出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学派杨贤江和《新教育大纲》1930年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书中论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认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营谋社会生活的手段,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揭露了旧教育的反动本质,起到了教育理论上的启蒙作用。
实验教育学及代表人物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采用定量的手段研究教育学问题,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实用主义教育学及代表人物在批判脱离儿童的生活,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提出来了。
绍兴文理学院897小学教育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绍兴文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小学教育学科目代码: 897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小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考查:1.考生对小学教育特点与规律的了解,对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的掌握程度。
2.考生对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的了解情况。
3.考生应具备的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独立分析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
考试要求:较好地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学教育实践中的现象与问题,能够对小学教育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与评价。
二、考试基本内容
1.小学教育基本理论
2.小学教育活动
3.小学教育评价
三、考试方式
闭卷
四、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五、考试知识点
一、小学教育概念
小学教育的概念;小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与特点;小学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本体功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小学生儿童观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儿童观;小学生的基本特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育。
集美大学931课程与教学论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931]考试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一、考核目标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集美大学教育硕士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是为招收教育硕士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与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
要求考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进行课程开发、教学创新和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本科目考核包括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等内容的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课程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二)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四、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解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含义与关系一、课程二、教学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基础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二、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基础三、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第三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一、课程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教学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论学科的发展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第二节基础教育教学目的论精神:教学的底线与张力一、对基础教育教学目的的反思二、基础教育教学的底线与张力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第三章课程编制与教学设计第一节课程编制的模式一、课程编制的内涵二、课程编制的主要模式三、后现代主义课程编制观第二节课程的层次与类型一、课程的层次二、课程的类型第三节教学设计及其模式一、教学设计的含义与发展历程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三、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四、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与发展趋势第四章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第一节课程资源与新课程资源观一、课程资源的内涵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与特点三、新课程资源观第二节课程资的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涵与价值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与原则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模式与方法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机制第三节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一、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取向二、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依据三、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基本环节四、教科书内容的演变与组织原则第五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程实施的含义与取向一、课程实施的含义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三、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第二节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学过程的阶级范型理论二、教学过程的本质第三节教学组形式及其变革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三、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第四节教学方法的分类与优选一、教学方法的含义与发展二、我国现行的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的优选第六章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第一节知识观转向与教学改革一、知识观的内涵与性质二、知识观的演进历程三、知识观转向与教学改革第二节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含义及特征一、教学策略的内涵二、教学策略的特征三、学习策略的内涵四、学习策略的特征第三节教学策略的分类与应用一、教学策略的分类二、教学策略的应用第四节学习策略的分类与应用一、学习策略的分类二、学习策略的应用第七章课程与教学评价第一节课程与学评价的含义与历史发展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功能四、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五、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与类型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第三节课程与教学平价的模式与方法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第八章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一节课程管理的含义与内容一、课程管理的缘起二、课程管理的含义三、课程管理的内容四、课程管理的意义第二节课程管理的层次与模式一、课程管理的层次二、课程管理的模式三、我国课程管理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校本课程及其发展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及价值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与流程三、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误区第九章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一节基础教育及其变革一、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属性二、我国现代基础教育的生成特征与变革困境三、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征与基本走向第二节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与价值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价值第三节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与现状一、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二、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第四节国际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趋势一、课程目标:为发展而学习二、课程理念:民主与质量共赢三、课程结构:倡导综合化,从分裂走向整合四、课程内容:基础性、生活性与时代性五、课程管理:民主参与,权力共享六、课程实施:走向创生与适应七、课程评价:多元评价,强调问责第十章适应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条件一、教师专业化的兴起与发展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特点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结构与条件一、教师专业结构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第三节课程与教学变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一、课程与教学变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范式转型第四节适应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一、校本培训二、教师教育行动研究三、发展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五、教师学习共同体六、教师赋权增能第十一章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新课改的评价观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②评价内容多元化,全面素质评价③评价方式多样化,教育评价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④评价主体多元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⑤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第二节学生观/儿童观一、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求: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学生优点,会赞美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容错教育)、多宽容三、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要相信学生多给予期望四、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要求:认识到学生是有情感、有尊严的人,要爱护尊重学生第三节教师观一、角色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二、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教学要重视教育教学过程的心理规律主要参考教材及参考书:1.闫守轩.《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原理与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刘欣.《课程与教学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教育学考研大纲详解

教育学考研大纲详解教育学考研大纲详解:突出重点,全面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必备的根本方法和技能,虽然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学根底综合统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近年来教育研究方法在题型及考察重点方面的变化却说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很显然是因为掌握研究方法与否对于考生学术研究的才能上下起着一个重要的衡量作用,因此,在备考时考生们也应该充分重视起来,而且这局部知识,一方面以实用技能为主,起来难度很低;另一方面重点突出,历年考试重点都局限在几个章节内,学习过程中突出这几个重点章节的掌握即可,对于进步分数而言,性价比很高。
一、教育研究方法考察目的1.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开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根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展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才能。
3.可以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二、教育研究方法考点解析1.教育研究的概述。
本章是对教育研究进展总体介绍的一章,需要考生仔细地去看并区分教育研究的类型,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同时教育研究的开展历程和根本原那么以及一般过程也很重要,xx年的考研试题就以简答题的形式对教育研究的伦理原那么进展了考察(这说明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复习只有重点、没有非重点,复习时必须全面,不能无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些需要考生理解并与现实结合起来进展考虑,因为教育研究方法本身的理论性相对于其它三门课程来说就要强一些。
2.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本章主要围绕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环节来考察,其中选题的根本要求,课题研究的假设是最容易被分析阐述题和简答题考察的局部,其次考生要注意看选题的根本,这对以后考生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也有利于考生们对材料案例进展详细分析。
3.教育文献检索。
本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教育文献本身的知识以及教育文献检索的知识。
黑龙江大学74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代码:[740]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五门课程的基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知识、主要问题,并能运用所掌握的原理与知识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认识2.教育的历史发展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概述2.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3.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4.教育功能的形成与释放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2.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3.我国的教育目的四、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概述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五、教师与学生1.教师2.学生3.师生关系六、课程1.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组织3.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七、课堂教学1.教学与教学理论2.课堂教学设计3.课堂教学策略八、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1.生活、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2.学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3.生活环境与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失范4.学生的学校生活5.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6.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九、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班级组织2.班级管理的内容3.班主任工作十、学生评价1.学生评价概述2.学生学业评价3.学生品德评价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1、教师的教育研究1.教师即研究者2.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3.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十二、教育改革与发展1.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2.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3.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4.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二部分中国教育史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1.西周时期的教育2.孔子的教育思想二、战国时期的教育1.墨子的教育思想2.孟子的教育思想3.荀子的教育思想4.稷下学宫5.《大学》6.《中庸》7.《学记》三、秦汉时期的教育1.秦代的文教政策2.汉代的文教政策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1.九品中正制2.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五、隋唐时期的教育1.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2.隋唐科举制3.韩愈六、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1.王安石兴学2.书院七、明代至清初的教育1.明清太学2.科举制文体——八股文八、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地主阶级改良派的教育主张九、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1.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2.洋务派兴办的留学教育3.洋务派的教育宗旨“中体西用”4.帝国主义教育(中华教育会)十、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1.万木草堂2.经正女学3.京师大学堂4.八股制的废除5.壬寅学制、癸卯学制6.清末教育宗旨7.清末的留日、留美教育8.资产阶级革命派兴办的革命教育学校十一、中华民国时期的教育1.教育部的设立2.蔡元培的五育并举3.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5.黄炎培的教育思想6.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一、古希腊教育1.古风时代的教育2.古典时代的教育3.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2、西欧中世纪教育1.基督教教育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3、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1.拜占廷的教育2.阿拉伯的教育3.拜占廷和阿拉伯教育的特点及影响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人文主义教育2.新教教育3.天主教教育5、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目的、作用和普及教育2.论教育和教学的基本原则3.论教育与教学管理6、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1.英国近代教育2.法国近代教育3.德国近代教育4.俄国近代教育5.美国近代教育6.日本近代教育七、卢梭的教育思想1.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2.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八、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论教育目的2.论教育心理学化3.论要素教育4.论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5.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2.道德教育理论3.课程理论4.教学理论5.教育思想的传播十、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基本原理2.幼儿园教育理论十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2.论教育与社会生产3.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4.论人的全面发展5.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十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1.新教育运动2.进步教育运动13、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1.英国教育的发展2.法国教育的发展3.德国教育的发展4.美国教育的发展5.日本教育的发展6.苏联教育的发展十四、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论自由、纪律与工作2.幼儿教育的内容十五、杜威的教育思想1.什么是教育2.教育的目的3.课程与教材4.思维与教学方法5.道德教育十六、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1.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成就与影响十七、现代欧美教育思潮1.改造主义教育2.永恒主义教育3.结构主义教育4.终身教育思潮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学生心理1.学生的认知发展2.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3.学生的个体差异二、学习心理导论1.学习及其分类2.学习理论发展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四、认知学习理论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2.认知同化学习理论3.学习的信息加工论五、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六、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概述2.学习动机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1.知识的分类与表征2.知识学习与迁移3.动作技能八、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1.问题与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过程第五部分教育研究方法1、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论原则1.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2.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二、研究课题的选定1.一个好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2.教育研究课题的类型及来源三、文献检索1.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2.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四、理论构思形成研究假设1.研究假设概述2.教育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及假设的检验五、教育研究的设计1.选择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变量3.形成研究计划六、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1.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一般原理2.调查表、问卷及访谈3.教育的观察研究七、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1.教育比较研究方法的种类2.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要求八、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法1.教育实验的设计九、教育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1.定性分析2.定量分析十、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及评价1.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2.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评价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2.试卷分值:300分3.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个,共90分简答题:6个,共90分论述题:4个,共120分四、参考书目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三版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三版3.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二版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郑州大学2021考研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333教育综合

郑州大学2021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学院名称科目代码科目名称考试单元说明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3无说明栏:各单位自命题考试科目如需带计算器、绘图工具等特殊要求的,请在说明栏里加备注。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命题学院(盖章):教育学院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33教育综合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教育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郑州大学教育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研究方法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考试内容1.教育学原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德育教师与学生2.中国教育史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中国近代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与理论3.外国教育史外国古代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外国近代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外国现代教育制度与理论4.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教育文献检索教育调查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二)考核要求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问题。
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理解与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闽南师范大学811小学教育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第三章 小学学生 1. 小学生的概念 2. 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 3.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4. 小学生的基本特征 5.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 小学教育评价的评价对象、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
3. 小学教育评价发展
1. 班主任工作 2. 少先队工作
第十章 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
(二)考试要求
1.识记小学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及规 律。
2.理解并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并解决小学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六章 小学教育内容
1. 课程概述
2. 课程的基本范畴
3.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4. 小学教育内容的概念
5. 小学教育内容的文化本性
6. 小学教育内容的主要取向
7. 小学教育内容的研制策略
第七章 小学教育活动
1. 小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和特点
2. 小学教育活动组成
3. 小学教育活动结构
4.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02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小学教育学
一、考试基本要求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 小学教育源流 1. 教育的起源 2. 学校教育的出现 3. 小学教育的萌芽 4. 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 5. 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6. 小学教育的走向
第四章 小学教师 1.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研大纲详解
教育学考研大纲详解:突出重点,全面掌握
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必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虽然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学基础综合统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近年来教育研究方法在题型及考查重点方面的变化却说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很显然是因为掌握研究方法与否对于考生学术研究的能力高低起着一个重要的衡量作用,因此,在备考时考生们也应该充分重视起来,而且这部分知识,一方面以实用技能为主,起来难度很低;另一方面重点突出,历年考试重点都局限在几个章节内,学习过程中突出这几个重点章节的掌握即可,对于提高分数而言,性价比很高。
一、教育研究方法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二、教育研究方法考点解析
1.教育研究的概述。
本章是对教育研究进行总体介绍的一章,需要考生仔细地去看并区分教育研究的类型,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同时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以及一般过程也很重要,xx年的考研试题就以简答题的形式对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进行了考查(这说明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复习只有重点、没有非重点,复习时必须全面,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些需要考生理解并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因为教育研究方法本身的实践性相对于其它三门课程来说就要强一些。
2.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本章主要围绕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环节来考察,其中选题的基本要求,课题研究的假设是最容易被分析论述题和简答题考查的部分,其次考生要注意看选题的基本,这对以后考生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也有利于考生们对材料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3.教育文献检索。
本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教育文献本身的知识以及教育文献检索的知识。
第一部分包括教育文献的含义、作用、等级及分布等,这部分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理解记忆,尤其是教育文献的等级。
第二部分包括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及要求,考生需要认真细看。
此外,还要仔细掌握的是教育报告的撰写,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总之本章的考点都比较细致,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4.教育观察研究。
该部分包括教育观察研究概述、基本类型、实施程序三部分内容。
要求掌握教育观察的含义、观察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类型,教育研究方法的'程序、记录方法。
这些知识点可能在选择题或辨析题里出现。
教育观察研究是在绝大多数教育研究课题中都必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因此考生需要非常系统地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及实施程序,并且可以与现实相结合来理解记忆。
5.教育调查研究。
这部分包括教育调查研究概述、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等内容,总体结构为总-分,先是概述,后面紧接着依次是三大类型调查研究的知识。
教育调查研究也是多数教育研究课题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因此这部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试中比较重要。
重点在于掌握教育调查研究、访谈研究、教育测量的含义、类型,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的构成设计、优缺点、关于"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几个易混概念的区别和 ___一直是考试的重点,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 ___。
简答、辨析和分析论述都极有可能在此部分出题。
6.教育实验研究。
该部分包括教育实验研究的概述、基本类型、效度、变量控制、实验设计的主要方法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察中非常重要,尤其后面的三部分是常考点。
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优缺点、教育实验研究发展的线索、基本程序、类型以及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关于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及实验设计是个重点,也是常考的知识点,不仅要识记,还需要理解并灵活运用。
这是个重点章节,因为最后一个大题有可能出这方面的问题,比如,给出一个真实教育案例,需要考生指出变量的种类、实验的种类,如何控制变量并说明理由等。
这些内容理解起来
有难度的话就多看几遍教材中这一部分的内容,尤其是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7.教育行动研究。
该部分内容比较少,主要包括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概述和基本步骤。
可能会以选择题或者大题的方式考查。
本章主要掌握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8.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
该部分包括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内容。
有一部分内容是统计相关的知识,但是不难理解,主要的复习侧重点在于不同概念的区分。
教育研究资料的与分析是教育研究的末尾环节,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仔细地阅读教育研究资料的与分析。
9.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体现在教育研究报告上面,因此,考生应该仔细理解并学会如何撰写教育研究报告,本章多数属于识记内容。
大家做选择题准备即可。
三、教育研究方法复习建议
从近年来 ___的出题趋势看,不得不说,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学统考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尽管在 ___中的分值比重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考查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
以前只是通过大题进行考查,xx年开始在选择题中进行考查,由此可以看出考试中心的专家们认为考生们对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应该从更多方面得到检验。
因此,教育研究方法必须要引起考生们的重视。
1.对实用技能的学习要注意学习技巧
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所占比重最小,因此考生应该掌握一定的复习技巧,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在教育学考研的四部分内容的考查中,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分值最低,但是,从xx年的真题开始,教育研究方法也会在选择题中出现相关的考点,这对于大对数考生来说,并不是能够轻易拿分的环节。
由于一般考生在本科阶段对于研究方法相关知识的接触较少,同时因教育研究方法为非考试主要内容,因此往往都是放到临考前一个月简单记忆为主。
而这就使得相关的知识理解不够准确、清晰。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考生必须要明了一些重要概念的意思,例如自变量和因变量,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同时学会区别主要的抽样方
法、测量类型等重点知识。
唯有此才能保证在客观题上获得足够理想的分数。
2.学以致用,进行技能训练
教育研究方法和其他学科不同,它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应能够运用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实验,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
如在xx年的教育学考研真题中,选择题40题,会以实际的教育研究为题干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考查。
同样在最近几年的真题中,最后涉及教育研究方法的选做题,都会给出考生具体的教育研究情景,考查对于教育研究的设计、研究方法的选用等的掌握情况。
所以,在复习教育学考研大纲和相关参考书目的同时,考生还可以多浏览一些教育类的研究论文,增进自己对于研究方法的熟悉和感知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