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管径的选择共3页文档

合集下载

压缩空气管径的设计计算及壁厚doc

压缩空气管径的设计计算及壁厚doc

管道的设计计算——管径和管壁厚度空压机是通过管路、阀门等和其它设备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管道的设计计算和安装不当,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及工作的可靠性,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事故。

A.管内径:管道内径可按预先选取的气体流速由下式求得:=i d 8.1821⎪⎭⎫ ⎝⎛u q v 式中,i d 为管道内径(mm );v q 为气体容积流量(h m 3);u 为管内气体平均流速(s m ),下表中给出压缩空气的平均流速取值范围。

管内平均流速推荐值1m 内的管路或管路附件——冷却器、净化设备、压力容器等的进出口处,有安装尺寸的限制,可适当提高瞬间气体流速。

例1:2台WJF-1.5/30及2台H-6S 型空压机共同使用一根排气管路,计算此排气管路内径。

已知WJF-1.5/30型空压机排气量为1.5 m 3/min 排气压力为3.0 MPa已知H-6S 型空压机排气量为0.6 m 3/min 排气压力为3.0 MPa4台空压机合计排气量v q =1.5×2+0.6×2=4.2 m 3/min =252 m 3/h如上表所示u=6 m/s带入上述公式=i d 8.1821⎪⎭⎫ ⎝⎛u q v =i d 8.18216252⎪⎭⎫ ⎝⎛=121.8 mm 得出管路内径为121mm 。

B.管壁厚度:管壁厚度δ取决于管道内气体压力。

a.低压管道,可采用碳钢、合金钢焊接钢管;中压管道,通常采用碳钢、合金钢无缝钢管。

其壁厚可近似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min δ=[]c npnpd i +-ϕσ2 式中,p 为管内气体压力(MPa );n 为强度安全系数5.25.1~=n ,取[σ]为管材的许用应力(MPa ),常用管材许用应力值列于下表;ϕ为焊缝系数,无缝钢管ϕ=1,直缝焊接钢管ϕ=0.8;c 为附加壁厚(包括:壁厚偏差、腐蚀裕度、加工减薄量),为简便起见,通常当δ>6mm 时,c ≈0.18δ;当δ≤6mm 时,c =1mm 。

压缩空气管径、流量及相关

压缩空气管径、流量及相关

压缩空气管径、流量及相关
压缩空气流量通常为标准状况下流量,例如空压机样本中的流量此标准状况一般指国家标准GB3853对一般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的吸气状态规定为:空气温度t=20℃,绝对压力P=0.1MPa,相对湿度φ=0%
标示方法可以为Nm3/min或Nm3/h.
另外对压缩空气系统压力在0.6-1.0MPa之间,流速范围为50以下管径12m/s, DN50管径流速为13m/s, 50以上流速为15m/s.(此时的流量取值不能根据标准状态下流量直接计算)
需要换算成相应压力标准下的流量。

如:标准状态下流量为5430Nm3/h,换算成0.85MPa下流量为5430/8.5=639m3/h, 取流速为15m/s, 可以求得管径为123,取整为DN125的管径。

另外,压缩机的功率对应流量为生产1m3/h、0.7MPa的压缩空气需要5.3kw的电能。

完整word版,压缩空气管径的设计计算及壁厚

完整word版,压缩空气管径的设计计算及壁厚

管道的设计计算——管径和管壁厚度空压机是通过管路、阀门等和其它设备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管道的设计计算和安装不当,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及工作的可靠性,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事故。

A.管内径:管道内径可按预先选取的气体流速由下式求得:=i d 8.1821⎪⎭⎫ ⎝⎛u q v式中,i d 为管道内径(mm );v q 为气体容积流量(h m 3);u 为管内气体平均流速(sm ),下表中给出压缩空气的平均流速取值范围。

管内平均流速推荐值1m 内的管路或管路附件——冷却器、净化设备、压力容器等的进出口处,有安装尺寸的限制,可适当提高瞬间气体流速。

例1:2台WJF-1.5/30及2台H-6S 型空压机共同使用一根排气管路,计算此排气管路内径。

已知WJF-1.5/30型空压机排气量为1.5 m 3/min 排气压力为3.0 MPa已知H-6S 型空压机排气量为0.6 m 3/min 排气压力为3.0 MPa4台空压机合计排气量v q =1.5×2+0.6×2=4.2 m 3/min =252 m 3/h如上表所示u=6 m/s带入上述公式=i d 8.1821⎪⎭⎫ ⎝⎛u q v =i d 8.18216252⎪⎭⎫ ⎝⎛=121.8 mm得出管路内径为121mm 。

B.管壁厚度:管壁厚度δ取决于管道内气体压力。

a.低压管道,可采用碳钢、合金钢焊接钢管;中压管道,通常采用碳钢、合金钢无缝钢管。

其壁厚可近似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min δ=[]c npnpd i+-ϕσ2式中,p 为管内气体压力(MPa );n 为强度安全系数5.25.1~=n ,取[σ]为管材的许用应力(MPa ),常用管材许用应力值列于下表;ϕ为焊缝系数,无缝钢管ϕ=1,直缝焊接钢管ϕ=0.8;c 为附加壁厚(包括:壁厚偏差、腐蚀裕度、加工减薄量),为简便起见,通常当δ>6mm 时,c ≈0.18δ;当δ≤6mm 时,c =1mm 。

压缩空气输送管路管径计算表

压缩空气输送管路管径计算表
压缩空气输送管路管径计算表
标准大气压流量压缩空气管径计算(一)
数据名称
输入压缩空气工作压力 输入压缩空气(标准大气压)流量 输入压缩空气(工作压力)管内流速 计算(工作压力)压缩空气管内径
数据
0.7 160 15 168
单位 Mpa Nm³/min m/s mm
说明 管道运行表压力 表压力是零时的流量 管道运行表压力流速 管道运行表压力管内径
0.3~0.6
10~20
0.6~1.0
10~15
1.0~2.0
8~12
2.0~3.0
3~6
2、上表黄色为输入数据区,绿色为自动计算结果区(结果为管内径)。
3、管径实际值请选择大于计算值的整数。
4、上述仅作参考,以实际数据为准。
编者:老专 2016年4月
工作压力流量压缩空气管径计算(二)
数据名称
输入压缩空气工作流量 输入压缩空气(工作压力)管内流速 计15 168
单位
m³/min m/s mm
说明 与工作压力大小无关 管道运行表压力流速 管道运行表压力管内径
使用说明:
1、压缩空气(工作压力)管内流速选取:
工作压力(MPa) 管内流速(m/s)

气动技术(六)之气管管径的选择

气动技术(六)之气管管径的选择

气动技术(六)之气管管径的选择
为了减少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主管道内压缩空气的流速宜为8~10m/s,支管道内压缩空气的流速宜为10~15m/s。

通过计算出理论管径值后,选择标准管径。

管径计算公式:
式中:
d一一管径,mm;
q一一通过管内压缩空气的最大流量,m^3/s;
u一一管内压缩空气的流速,m/s。

附:
常用金属管有镀锌钢管、不锈钢管、拉制铝管和纯铜管等,主要用于工厂主干管道和大型气动装置上,适用于高温、高压和固定不动的部位之间的连接。

铜管、铝管和不锈钢管防锈性好,但价格高。

非金属管有硬尼龙管、软尼龙管和聚氨酯管等。

非金属管经济、轻便、拆装方便、易剪断,不生锈、摩擦阻力小,但存在老化问题,不宜高温使用,要防止受外部损伤。

管子的颜色有黑、白、红、蓝、黄和绿共29种。

尼龙管有一定的柔性,但不宜弯曲过度,耐压高,耐化学性好。

聚氨酯管柔软性比尼龙管好。

另有极软聚氨酯管,其弯曲半径更小,适合狭窄空间使用。

聚氨酯管系列尺寸:(单位:mm)
外径 2 4 6 8 10 12
内径 1.2 2.5 4 5 6.5 8
4 10 1
5 20 27 35
最小弯
曲半径
常用气管外径还有16mm。

空气管管径规格(3篇)

空气管管径规格(3篇)

第1篇一、引言空气管作为一种输送气体的管道,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城市供气、农业灌溉、建筑通风等领域。

管径规格是空气管设计、制造和选型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管道的输送能力、压力损失、材料选择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空气管的管径规格进行详细阐述。

二、管径规格的分类1. 按照直径大小分类(1)小口径:直径小于100mm的空气管。

(2)中口径:直径在100mm至300mm之间的空气管。

(3)大口径:直径在300mm以上的空气管。

2. 按照国际标准分类(1)国际标准ISO:ISO 439-1、ISO 439-2等。

(2)美国标准ANSI:ANSI B31.3、ANSI B31.4等。

(3)欧洲标准EN:EN 13445、EN 10255等。

3. 按照材质分类(1)金属管:不锈钢、碳钢、铝合金等。

(2)塑料管: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

(3)复合材料管:玻璃钢、碳纤维增强塑料等。

三、管径规格的选择1. 根据输送气体的性质(1)输送气体温度:气体温度较高时,应选择大口径管道,以降低压力损失。

(2)气体压力:气体压力较高时,应选择大口径管道,以降低管道承受的压力。

(3)气体成分:对于易燃易爆气体,应选择耐腐蚀、防火的管道。

2. 根据输送气体的流量根据输送气体的流量,通过计算确定所需的管径。

计算公式如下:Q = A × V其中,Q为气体流量(m³/h),A为管道截面积(m²),V为气体流速(m/s)。

3. 根据管道长度和弯曲程度管道长度和弯曲程度会影响气体的流动阻力,因此在选择管径时,应考虑管道长度和弯曲程度,选择合适的管径。

4. 根据材料性能根据管道材料性能,如耐腐蚀性、强度、硬度等,选择合适的管径。

四、管径规格的标注管径规格的标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直径:表示管道的内径,单位为毫米(mm)。

2. 壁厚:表示管道的壁厚,单位为毫米(mm)。

3. 材质:表示管道的材质,如不锈钢、碳钢、PVC等。

压缩空气管道管径和管壁厚度的设计计算

压缩空气管道管径和管壁厚度的设计计算
压缩空气管道 压缩空气管道管径和管壁厚度 管道管径和管壁厚度的 管径和管壁厚度的设计计算
A.管内径 A.管内径: 管内径:管道内径可按预先选取的气体流速由下式求得:
q d i = 18.8 v u
1
2
式中, d i 为管道内径( mm ) ; q v 为气体容积流量( m 表中给出压缩空气的平均流速取值范围。
3
h
) ; u 为管内气体平均流速( m ) ,下 s
管内平均流速推荐值
气体介质 压力范围 p (Mpa) 0.3~0.6 空 气 0.6~1.0 1.0~2.0 2.0~3.0 平均流速 u(m/s) 10~20 10~15 8~12 3~6
注:上表内推荐值, 上表内推荐值,为输气主管路( 为输气主管路(或主干管) 或主干管)内压缩空气流速推荐值; 内压缩空气流速推荐值;对于长度在 1m 内的管 路或管路附件——冷却器、 冷却器、净化设备、 净化设备、压力容器等的进出口处, 压力容器等的进出口处,有安装尺寸的限制, 有安装尺寸的限制,可适当提高 瞬间气体流速。 瞬间气体流速。
c 为附加壁厚(包括:壁厚偏差、腐蚀裕度、加工减薄量) ,为简便起见,通常当 δ >6mm 时,
c ≈ 0.18 δ ;当 δ ≤ 6mm 时, c =1mm。
当管子被弯曲时,管壁应适当增加厚度,可取
d0 2R 式中, d 0 为管道外径; R 为管道弯曲半径。
δ ' =δ + δ
b.高压管道的壁厚,应查阅相关专业资料进行计算,在此不做叙述。
B.管壁厚度:管壁厚度 δ 取决于管道内气体压力。 管壁厚度 a.低压管道,可采用碳钢、合金钢焊接钢管;中压管道,通常采用碳钢、合金钢无缝钢管。其 壁厚可近似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

压缩空气管道管径和管壁厚度的设计计算

压缩空气管道管径和管壁厚度的设计计算
压缩空气管道 压缩空气管道管径和管壁厚度 管道管径和管壁厚度的 管径和管壁厚度的设计计算
A.管内径 A.管内径: 管内径:管道内径可按预先选取的气体流速由下式求得:
q d i = 18.8 v u
1
2
式中, d i 为管道内径( mm ) ; q v 为气体容积流量( m 表中给出压缩空气的平均流速取值范围。
常用管材许用应力
钢 号 壁 厚 不同温度下需用应力值 [σ ] ≤ 20oC 113 ≤ 10 133 140 140 100oC 113 133 140 140 (MPa) 150oC 109 131 140 140
δ (mm)
10 20 Ocr18Ni9Ti 1cr18Ni9Ti
注:管路输气压力在 1.5MPa 以上时, 以上时,管路材料推荐采用 20#钢 20#钢。
c 为附加壁厚(包括:壁厚偏差、腐蚀裕度、加工减薄量) ,为简便起见,通常当 δ >6mm 时,
c ≈ 0.18 δ ;当 δ ≤ 6mm 时, c =1mm。
当管子被弯曲时,管壁应适当增加厚度,可取
d0 2R 式中, d 0 为管道外径; R 为管道弯曲半径。
δ ' =δ + δ
b.高压管道的壁厚,应查阅相关专业资料进行计算,在此不做叙述。
3
h) ; u 为管内气体平均 Nhomakorabea速( m ) ,下 s
管内平均流速推荐值
气体介质 压力范围 p (Mpa) 0.3~0.6 空 气 0.6~1.0 1.0~2.0 2.0~3.0 平均流速 u(m/s) 10~20 10~15 8~12 3~6
注:上表内推荐值, 上表内推荐值,为输气主管路( 为输气主管路(或主干管) 或主干管)内压缩空气流速推荐值; 内压缩空气流速推荐值;对于长度在 1m 内的管 路或管路附件——冷却器、 冷却器、净化设备、 净化设备、压力容器等的进出口处, 压力容器等的进出口处,有安装尺寸的限制, 有安装尺寸的限制,可适当提高 瞬间气体流速。 瞬间气体流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平方单位上面压缩空气压力及速度的换算
公式:P=0.5ρV2
ρ---密度(压缩空气密度)
V2---速度平方
P--静压(作用于物体表面)
2、压缩空气流量、流速的计算
流量=管截面积X流速=0.002827X管径^2X流速(立方米/小时)^2:平方。

管径单位:mm
流速可用柏努力方程;
Z+(V2/2g)+(P/r)=0
r=ρg
V2是V的平方 ,是流速
Z是高度.(水平流动为0)
ρ是空气密度.
g是重力加速度=9.81
P是压力(MPa)
3、压缩空气管路配管应注意的事项
(1) 主管路配管时,管路须有1°~2°的倾斜度,以利于管路中冷凝水的排出,如图1、图2所示。

(2) 配管管路的压力降不得超过空压机使用压力的5%,故配管时最好选用比设计值大的管路,其计算公式如下:
管径计算d= mm= mm
其中Q压-压缩空气在管道内流量m3/min
V-压缩空气在管道内的流速m/s
Q自-空压机铭牌标量m3/min
p排绝-空压机排气绝压bar(等于空压机排气压力加1大气压)
(3) 支线管路必须从主管路的顶端接出,以避免主管路中的凝结水下流至工作机械中或者回流至空压机中。

(4) 管路不要任意缩小或放大,管路需使用渐缩管,若没有使用渐缩管,在接头处会有扰流产生,产生扰流则会导致大的压力降,同时对管路的寿命也有不利影响。

(5) 空压机之后如果有储气罐及干燥机等净化缓冲设备,理想的配管顺序应是空压机+储气罐+干燥机。

储气罐可将部分的冷凝水滤除,同时也有降低气体温度的功能。

将较低温度且含水量较少的压缩空气再导入干燥机,则可减轻干燥机负荷。

(6) 若空气使用量很大且时间很短,最好另加装一储气罐做为缓冲之用,这样可以减少空压机加泄载次数,对空压机使用寿命有很大的益处。

(7) 管路中尽量减少使用弯头及各种阀类。

(8) 理想的配管是主管线环绕整个厂房,这样可以在任何位置均可以获得双方向的压缩空气。

如在某支线用气量突然大增时,可以减少压降。

除此之外,在环状主管线上应配置适当的阀组,以利于检修时切断之用。

(9) 多台空压机空气输出管道并联联网时,空压机输出端无须加装止回阀。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