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消化呼吸颜面系统发生PPT课件

颜面系统发育异常
01
02
03
04
面部骨骼发育异常
可能导致面部畸形,如颅骨畸 形、上颌骨或下颌骨发育不良
等。
面部肌肉发育异常
可能导致面部表情异常或咀嚼 功能障碍,如先天性肌无力综
合征等。
面部神经发育异常
可能导致面部感觉或运动障碍 ,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等。
面部血管发育异常
可能导致面部血液循环障碍, 如血管瘤、血管畸形等。
过滤功能
鼻毛和鼻腔黏膜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和加温, 保护呼吸系统免受有害物质和寒冷空气的伤害。
疾病关联
颜面系统的疾病,如鼻窦炎,可能导致呼吸系统 症状,如鼻塞和呼吸困难。
06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消化系统发育异常
先天性食管闭锁
食管上下段不连接,导致新生儿出生后无法正常吞咽。
先天性巨结肠
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管持续痉挛、狭窄,影响排便功能。
消化呼吸颜面系统发 生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消化系统发生 • 呼吸系统发生 • 颜面系统发生 • 消化呼吸颜面系统相互作用 •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深入了解消化、呼吸、 颜面系统的发生发育 过程
为医学教育和临床实 践提供基础知识和理 论支持
掌握各系统结构特点 和功能
课件内容概述
05
消化呼吸颜面系统相互作 用
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相互作用
共享空腔
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的共同通道,食物和空气 在此交汇。
相互协调
在吞咽食物时,呼吸会暂 停,以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疾病关联
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胃食 管反流,可能导致呼吸系 统症状,如咳嗽和呼吸困 难。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生 ppt课件

ppt课件
20
(五)直肠发生与泄殖腔分隔 6~7w: 尿直肠隔
尿生殖窦(腹) 泄殖腔
原始直肠(背) →直肠 肛管上段
尿生殖膜(腹) 泄殖腔膜
肛膜(背) 周围外胚层增生→肛凹→肛管下段
8w: 肛膜破裂→肛门
尿生殖窦
2020/12/17 尿直肠隔 ppt课件
原始直肠 21
齿状线
• 齿状线以上是直肠,肠腔内壁覆盖着粘膜;齿状线以 下是肛门,肛管覆盖着皮肤。
背侧生长快→胃大弯 腹侧生长慢→胃小弯 头端生长快→胃底
背侧缘→胃大弯—900 → 左侧
腹侧缘→胃小弯—900 → 右侧 胃背系膜→网膜囊
2020/12/17
ppt课件
12
2020/12/17
ppt课件
13
2020/12/17
ppt课件
14
转位:
由于肝发育的推力作用,使胃头端 被推至左上;十二指肠背侧固定, 使胃尾端固定于右下方。
卵黄蒂未闭锁,瘘管
2020/12/17
ppt课件
30
5.先天性脐疝 ①肠袢末退回 ②脐腔未闭锁
2020/12/17
ppt课件
31
6.先天性巨结肠
肌间神经丛副交感神经节细胞缺如
2020/12/17
ppt课件
32
7.不通肛
①肛膜未破 ②尿直肠隔发育不良
2020/12/17
ppt课件
33
8.肠袢转位异常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PPT.

直肠 • 后肠末段为泄殖腔 • 尿囊与后肠间形成尿直肠隔 • 泄殖腔分隔
腹侧→尿生殖窦 背侧→原始直肠 • 泄殖腔膜分隔
腹侧→尿生殖膜 背侧→肛膜
肝胆胰
• 肝憩室:头支→ 肝原基
尾支→近端形成胆囊管,远端形成胆 小提示71:看测试结果要从总体上把握,不可只盯住某一点。
销售人员要向客户介绍这款车有哪些亮点,哪些优点可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客户听了以后似信非信,这时,你可以请他来试乘试驾, 这是对产品介绍的一种延伸和证实。这样客户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喉和气管 • 原始咽尾端底壁正中出现纵沟-喉气 管沟
• 喉气管沟愈合形成盲囊-喉气管憩室
• 上端→喉;中段→气管;下端2 个分 支形成肺芽
喉 气 管 憩 室 的 发 生 和 演 化
肺的发生
• 肺芽:主支气管和肺的原基
• 第7 月肺泡数量增多,出现Ⅱ型肺泡 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可 存活
肺 的 发 生
畸形
• 气管食管瘘:因气管食管隔发育不良, 导致气管和食管之间存有瘘管
图23
畸形
• 透明膜病: 多发生于小于7月龄的早产儿,因Ⅱ
型肺泡细胞未分化完善,不分泌表面 活性物质,肺泡不能扩张,肺泡表面 覆有血浆蛋白膜
本章重点
• 消化管闭锁或狭窄、麦克尔憩室、脐粪 瘘、先天性脐疝、气管食管瘘、透明膜 病的成因
家庭劳动安全
(1) 夏季活动,除了雨天一般都在室外活动。如果雨天在室内活动时应注意室内通风,活动时间不宜太长,要注意休息。休息时应
喝加盐的凉开水,运动后要用温水洗澡。
五、教师总结
分担工作
肠的发生 • 中肠袢顶连卵黄蒂,分头支和尾支 • 尾支出现盲肠突-盲肠和阑尾的原基 • 中肠袢突入脐腔,形成生理性脐疝 • 头支先退回腹腔,主要演化为空肠和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PPT课件

消化系统的发生过程
胚胎发育早期,内胚层开始发 育形成消化管,包括口腔、食 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随着胚胎的发育,肝脏、胆囊 和胰腺等器官也逐渐形成,并 开始分泌消化液。
在出生后,随着婴儿的成长和 发育,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逐渐完善。
PART 02
呼吸系统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01 02
功能差异
消化系统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而呼吸系统主要负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为身体提供所需的氧气 并排除代谢废物。
组成结构不同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而呼吸系统则包括 鼻腔、喉、气管、肺等器官。
03
调节方式不同
消化系统的活动主要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而呼吸系统的活动则主要
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 要由于过敏原刺激引起。治疗主要包 括药物治疗、避免过敏原和免疫治疗 等。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预防消化系统和呼 吸系统疾病。
避免接触有害因素
如戒烟、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等,有助于预防消化系 统和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研究者们对哮 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疾病的 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开发 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基础。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技术发展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技术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消化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方法得到了改进和完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能产生嗅觉。
喉
喉是连接鼻腔和气管的部位, 具有发声和保护呼吸道的功能 。
第二讲消化、呼吸_PPT幻灯片

2、合成作用:如蛋白质、胆固醇。
3、储存作用:如糖原、维生素A、 D、E、K、B,铁等。
4、解毒作用:尿素的合成。 5、吞噬作用、造血(胚胎时) : 6、分泌作用:
第五章 呼 吸
第一节 呼 吸 的 过 程 第二节 气 体 交 换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无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
呼气
(2)平静吸气特点: ①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②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
3、肺内压: 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 平静吸气初: 肺内压 < 大气压 → 气入肺 平静吸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平静呼气初: 肺内压 > 大气压 → 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1.消化方式的进化: 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
A.细胞内消化
B.消化腔内的消化
2.动物消化系统的进化:
有口无肛门
有口有肛门
鲨肠内壁上的螺旋瓣
反刍胃中最大的、能 分泌消化液的、食物返回 口中的分别是哪个胃?
反刍动物的胃
草食动物如何消化吸收纤维素? 大盲肠(如:马、兔)、反刍胃(牛、羊)
人体中呼吸与吞咽能否同时进行? 次生颚的出现解决了口腔咀嚼
四、大肠内的消化 大肠液的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pH8.3~8.4)。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免遭机械损伤和润滑大便。 大肠内细菌:多种(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呈菌群集
落方式分布,各菌群相互间能相互制约繁殖生存。若滥用抗菌素 可导致菌群失调而致病。
有些细菌能利用食物残渣合成B族和K族维生素。细菌产生的 酶能分解食物残渣产生沼气、氨等有毒成分。
第一节 肺 通 气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储存作用:如糖原、维生素A、 D、E、K、B,铁等。
4、解毒作用:尿素的合成。 5、吞噬作用、造血(胚胎时) : 6、分泌作用:
第五章 呼 吸
第一节 呼 吸 的 过 程 第二节 气 体 交 换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无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
呼气
(2)平静吸气特点: ①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②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
3、肺内压: 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 平静吸气初: 肺内压 < 大气压 → 气入肺 平静吸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平静呼气初: 肺内压 > 大气压 → 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1.消化方式的进化: 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
A.细胞内消化
B.消化腔内的消化
2.动物消化系统的进化:
有口无肛门
有口有肛门
鲨肠内壁上的螺旋瓣
反刍胃中最大的、能 分泌消化液的、食物返回 口中的分别是哪个胃?
反刍动物的胃
草食动物如何消化吸收纤维素? 大盲肠(如:马、兔)、反刍胃(牛、羊)
人体中呼吸与吞咽能否同时进行? 次生颚的出现解决了口腔咀嚼
四、大肠内的消化 大肠液的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pH8.3~8.4)。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免遭机械损伤和润滑大便。 大肠内细菌:多种(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呈菌群集
落方式分布,各菌群相互间能相互制约繁殖生存。若滥用抗菌素 可导致菌群失调而致病。
有些细菌能利用食物残渣合成B族和K族维生素。细菌产生的 酶能分解食物残渣产生沼气、氨等有毒成分。
第一节 肺 通 气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PPT.

直肠
• 后肠末段为泄殖腔
图8
• 尿囊与后肠间形成尿直肠隔,与泄殖 腔膜融合
• 泄殖腔分隔:
腹侧→尿生殖窦→泌尿生殖管道
背侧→原始直肠→直肠和肛管上段
• 泄殖腔膜分隔:
腹侧→尿生殖窦膜
背侧→肛膜→破裂后肛管上下段相通 (肛凹→肛管下段)
肝胆胰 • 肝憩室:头支(肝原基)→树枝状分
支,近端分化为肝管和小叶间胆管,
• 胃:梭形膨大→背侧生长快,形成胃 大弯,转向左侧;腹侧生长缓慢,形 成胃小弯,转向右侧;胃大弯头端膨 起,形成胃底
肠
图7
• 1 中肠袢形成:中肠袢顶连卵黄蒂,分头支和
尾支,尾支出现盲肠突-盲肠和阑尾的原基
• 2生理性脐疝和旋转:中肠袢突入脐腔,形成 生理性脐疝,逆时针旋转 90°
• 3肠袢返回与旋转:头支先退回腹腔,主要演 化为空肠和回肠,居腹腔中部;尾支后退回, 主要演化为结肠,逆时针旋转 180°,盲肠初 位于肝下,后降至右髂窝,脐腔闭锁
• 第4 对:上一对甲状旁腺
• 第5 对:后鳃体→滤泡旁细胞
原始咽的其余部分形成咽
甲状腺
图4
• 原始咽底壁正中线、第1 对咽囊平面
• 内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盲管-甲状舌管 (甲状腺原基)
• 末端形成甲状腺的侧叶,11周出现滤泡
• 上段退化,遗留舌盲孔
食管和胃
• 食管:短→延长;单层上皮→复层上 皮,管腔闭锁→管腔重现 图5、6
内胚层→原始消化管
图1、2
• 前肠→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上 段、肝、胆、胰、呼吸系统(喉以下)
• 中肠→十二指肠中段-横结肠右2/3段
• 后肠→横结肠左1/3段-肛管上段
消化系统的发生
咽囊演变
【医学ppt课件】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020/6/28
7. 常见畸形
7.1 消化管狭窄和闭锁
•管腔未正常复通 •常见于食管、十二指肠、胆总管
2020/6/28
胆总管闭锁
2020/6/28
7.2 回肠憩室(ileal diverticulum)
•卵黄蒂近端未闭锁 → 回肠壁囊状突起 •距回盲瓣 40-60 cm
2020/6/28
7.3 脐瘘(Umbilical fistula)
2020/6/28
3) 导管
•背胰管远段+ 腹胰管→主胰导管 •背胰管近段→ 退化
或副胰导管
2020/6/28
6. 下呼吸道和肺的发生
气管食管隔
6.1 原基:前肠腹侧壁 → 喉气管沟 → 喉气管憩室
2020/6/28
6.2 过程
•憩室远段 → 肺芽 → 支气管和肺 •憩室未分支部 → 气管 •憩室开口 → 喉
人体胚胎学
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020/6/28
蒋Hale Waihona Puke 英2. 中肠的发育2.1 中肠袢形成 头支
中肠伸长弯曲 → 中肠袢 → 顶连卵黄蒂 尾支
2020/6/28
2.2 生理性脐疝和旋转
•中肠袢 → 脐腔, 逆时针旋转 90° •头支 → 小肠 •尾支 → 盲肠突 •卵黄蒂 → 闭锁、消失
2020/6/28
•卵黄蒂未退化 → 脐与回肠间有一瘘管 •肠内容物可经瘘管漏出
2020/6/28
7.4 先天性脐疝(Congenital umbilical hernia )
• 肠袢未返回腹腔或脐腔未闭锁 • 脐部包块,内为小肠 • 外覆羊膜 (及腹膜), 无皮肤
2020/6/28
巨大脐疝
7. 常见畸形
7.1 消化管狭窄和闭锁
•管腔未正常复通 •常见于食管、十二指肠、胆总管
2020/6/28
胆总管闭锁
2020/6/28
7.2 回肠憩室(ileal diverticulum)
•卵黄蒂近端未闭锁 → 回肠壁囊状突起 •距回盲瓣 40-60 cm
2020/6/28
7.3 脐瘘(Umbilical fistula)
2020/6/28
3) 导管
•背胰管远段+ 腹胰管→主胰导管 •背胰管近段→ 退化
或副胰导管
2020/6/28
6. 下呼吸道和肺的发生
气管食管隔
6.1 原基:前肠腹侧壁 → 喉气管沟 → 喉气管憩室
2020/6/28
6.2 过程
•憩室远段 → 肺芽 → 支气管和肺 •憩室未分支部 → 气管 •憩室开口 → 喉
人体胚胎学
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020/6/28
蒋Hale Waihona Puke 英2. 中肠的发育2.1 中肠袢形成 头支
中肠伸长弯曲 → 中肠袢 → 顶连卵黄蒂 尾支
2020/6/28
2.2 生理性脐疝和旋转
•中肠袢 → 脐腔, 逆时针旋转 90° •头支 → 小肠 •尾支 → 盲肠突 •卵黄蒂 → 闭锁、消失
2020/6/28
•卵黄蒂未退化 → 脐与回肠间有一瘘管 •肠内容物可经瘘管漏出
2020/6/28
7.4 先天性脐疝(Congenital umbilical hernia )
• 肠袢未返回腹腔或脐腔未闭锁 • 脐部包块,内为小肠 • 外覆羊膜 (及腹膜), 无皮肤
2020/6/28
巨大脐疝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霍涌玮精品课件

肝憩室头支 → 肝细胞索、肝内胆管、肝管 原始横隔内卵黄静脉、脐静脉 → 肝血窦 原始横隔间充质 → 肝内结缔组织、被膜 肝憩室尾支 → 胆囊、胆囊管 肝憩室根部 → 胆总管(开口从十二指肠的腹侧壁 →背内侧)
5. 胰腺的发生 5.1 原基:第4周末,前肠末端内胚层→背、腹胰芽→上 皮细胞增生成细胞索→腺泡、导管、胰岛→背胰和背胰管, 腹胰和腹胰管
头支转至左侧 头支生长快 → 空肠、回肠大部 尾支:盲肠芽以前的部分 → 回肠尾段
盲肠芽以后的部分 → 横结肠右2/3 盲肠芽→肝右叶下方→ 右髂窝 → 盲肠、阑尾、升结肠
(三)后肠的演变 1. 后肠大部 → 横结肠的左1/3、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2.后肠末段膨大→泄殖腔(腹侧连尿囊,末端泄殖腔膜封闭)
→ 左上至右下的斜行方位
3. 十二指肠的发生
前肠尾段 + 中肠头段形成,两段交界点是肝憩室发生处 胃旋转 → 十二指肠形成突向腹侧的“C”形肠袢 →
由腹腔正中转到右侧 十二指肠背系膜消失 → 十二指肠大部固定于腹膜后位
4. 肝和胆囊的发生
原基: 第4周初,前肠末端腹侧壁 → 囊状突起 → 肝憩室(肝芽)
呼吸憩室开口于咽的部分 → 喉 呼吸憩室未分支部 → 气管
呼吸憩室末端膨大并分成两支 → 肺芽 → 支气管和肺
肺芽→ 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左肺8~9支、右肺10支)→第6个月 末出现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和少量肺泡→第7个月,肺泡 数量↑,II型肺泡上皮细胞出现
呼吸憩室和肺芽周围的脏壁中胚层 → 结缔组织、软骨 组织、平滑肌
2.先天性幽门狭窄:最常见畸形,因为胃幽门部环行平滑 肌过度肥厚并突向管腔 → 进食后严重呕吐。
3.先天性脐疝:胎儿出生时,肠管从脐部膨出 肠袢未从脐腔退回腹腔 肠袢曾退回腹腔,脐腔未闭锁 → 肠管再次突入脐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憩室上端 → 喉
憩室中段 → 气管
憩室末段 膨大肺芽 → 支气管和肺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37
(二)呼吸系统发生的主要畸形
➢气管食管瘘
▪ 原因:因气管食管隔发育不良
▪ 表现:气管和食管之间存有瘘管
➢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原因:Ⅱ型肺泡细胞分化不良 ▪ 表现:肺泡不能扩张,呼吸困难 镜检 肺泡表面覆有血浆蛋白膜
25
过程: 前肠末端
肝憩室之上,肠管的背侧
背胰芽 腹胰芽
背胰 腹胰
肠管 生长 融 胰 转位 不均 合 腺
肝憩室之下,肠管的腹侧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6
(八)消化系统的主要畸形
▪ 甲状腺舌管囊肿 thyroglossal cyst
▪ 消化管狭窄或闭锁
▪ 先天性脐疝 congenital umbilical hernia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9
胃:梭形膨大(食管尾侧的前肠)
➢成形:
背侧生长快→胃大弯 胃腹背侧系生膜长向慢左→膨胃出小→弯网膜囊
➢转位: 胃头大端弯生由长背快侧→→胃左底侧
胃小弯由腹侧→右侧
背系头膜
右
左 右侧
胃底
胃
胃
腹系尾膜
小 弯
大 弯
左侧 胃窦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10
(三)食管和胃的发生
胃:梭形膨大
尿生殖窦
泌尿生 殖管道
尿生殖窦
尿直肠隔
原始直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0
尿直
泄殖腔膜 肠隔 6~8周
背侧 肛 膜
齿状线
腹侧
尿生殖窦膜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1
(五)直肠的发生与泄殖腔的分隔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2
(六)肝和胆的发生
时间:第4周初
原基:前肠末端腹侧壁C→肝憩室(hepatic
▪ 十二指肠中段横结 肠右2/3段
后肠(后段)
▪ 横结肠左1/3段 肛管 上段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4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5
(一)咽的发生及咽囊的演变
原始咽
➢ 为前肠头端的膨大。两侧宽、 背腹扁、头宽尾窄漏斗状。
➢ 起自口咽膜,止于喉气管
憩室起始部。第4w口咽膜
破裂,与口腔、鼻腔相通。
33
8、不通肛
原因:肛膜未破或肛凹未与直肠相通,常因
尿直肠隔发育不全而伴直肠尿道瘘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34
二、呼吸系统的发生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35
(一)喉、气管和肺的发生
1.原基:
原始咽尾端腹侧壁
喉气管沟
喉气管憩室
气管食管隔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36
(一)喉、气管和肺的发生
2.过程
大肠和小肠的分界
盲肠和阑尾的原基
生理性脐疝 (6w)
▪ 肠袢进入脐腔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13
(四)肠的发生
➢肠袢旋转(逆时针方向旋转共270度)
肠袢头支
肠袢尾支
肠系膜上动脉
CABD
10w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14
结肠 空、回肠大部分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15
(四)肠的发生
肠袢旋转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表现:为回肠和脐之间残留一瘘管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32
6、先天性巨结肠:多见于乙状结肠
原因:神经嵴C未迁移至该段肠壁,肠壁内副 交感神经节C缺如
表现:肠收缩乏力,肠管极度扩张
7、肠袢转位异常
原因:肠袢在发育过程中反向转位 表现:左位肝和阑尾、右位胃和乙状结肠,
可影响胸腔器官,形成右位心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7
(二)甲状腺的发生
➢时间:第4周~第11周
➢位置:原始咽底壁正中
➢原基:甲状舌管
➢过程:内胚层细胞下陷 形成盲管-甲状舌管,末 端形成甲状腺的侧叶, 第7周时上段退化,遗留 舌盲孔,11周出现滤泡, 内含胶质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8
(三)食管和胃的发生
食管(原始咽尾侧消化管):短→延长;
单层上皮→复层上皮,管腔闭锁→管腔重现(8w)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1
第23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 系统的发生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
原始消化管的形成及分化
时间: 第3~4周
来源: 内胚层+脏壁中胚层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3
原始消化管的形成及分化
前肠(头段)
▪ 咽、食管、胃、十二 指肠上段、肝、胆、 胰、呼吸系统(喉以下)
中肠(与卵黄囊相连)
diverticulum)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3
(六)肝和胆的发生
肝管
过程:
头支(大) 小叶间胆管
肝憩室
肝索
尾支(小) 胆囊
胆囊管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4
(七)胰腺的发生
时间:第4周末
原基:腹、背胰芽
位置:前肠末端腹侧近肝憩室的尾缘→腹胰芽
转位:腹胰转至背胰下方并与之融合
右
左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表现:主要见于食管和十二指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9
3、先天性脐疝
原因:脐腔未闭锁,脐部有孔与腹腔相通
表现:腹内压增高时,肠管膨入脐腔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30
4、麦克尔憩室(回肠憩室)
原因:卵黄蒂退化不全
表现:回肠壁上近回盲部有一囊状突起
纤维索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31
5、脐粪瘘
原因:卵黄蒂近端未退化
16
(四)肠的发生
肠袢旋转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17
(四)肠的发生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18
(五)直肠的发生与泄殖腔的分隔
➢后肠末端膨大部-泄殖腔
▪ 底为泄殖腔膜
▪ 腹侧与尿囊相通
尿囊
泄殖腔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19
泄殖腔的分隔
尿直
泄殖腔 肠隔 6~8周
直肠、 背侧 原始直肠 肛管上段
腹侧
▪ 麦克尔憩室 Meckels’ diverticulum
▪ 脐粪瘘 umbilical fistula
▪ 先天性巨结肠
▪ 不通肛
▪ 肠袢转位异常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7
1、甲状舌管囊肿
原因:甲状舌管未闭锁
表现:在舌与甲状腺之间 形成囊肿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8
2、消化管狭窄或闭锁
原因:一度狭窄或闭锁的管腔未恢复正常
➢ 两侧壁膨出5对咽囊
➢ 尾端与食管相通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6
(一)咽的发生及咽囊的演变
➢第1 对:
▪ 内侧份→咽鼓管
▪ 外侧份→ 中耳鼓室
▪ 第1鳃膜→鼓膜
➢第2 对:腭扁桃体
➢第3 对:
▪ 背侧份→甲状旁腺(下)
▪ 腹侧份→胸腺
➢第4 对:甲状旁腺(上)
➢第5 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鳃体→滤泡旁细胞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成形:
➢转位: ➢固定: 肝的发育推力→胃头端推至左上
十二指肠固定→尾端固定于右下
肝的 推力
头端
十二指肠的 固定作用
尾端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11
顺时针旋转90°
左上
右下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12
(四)肠的发生
中肠袢(midgut loop)
顶连卵黄蒂
分头支和尾支
盲肠突(caecal b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