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
![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865a1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1a.png)
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会写“黑乎乎、翻身”等12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4、让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会写“黑乎乎、翻身”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能和同学交流盘古的人物形象。
2、让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感受神话神奇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激趣: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四个神话故事,学生读,师提问: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把这四个词放在一块儿?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板书:神话故事)同学们都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神话故事都有什么特点?(板书:神奇)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
3、复习(出示课文插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考一考大家,看,这些插图分别讲了课文哪一部分的内容?学生根据插图回答,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板书):混沌一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发扬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培养改写神话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l)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改写神话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浊(zhuo2)混沌(hun4dun4)孕育(yun4)霹雳(pi1)冉冉上升(ran3)巍峨(wei1e2)雷霆(ting2)骨髓(sui3)甘霖(lin2)。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
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一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朗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人1、作者作品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
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论着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着。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导语。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
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的内容和传承;2.掌握《盘古开天地》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2.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2.把握《盘古开天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象征意义;2.分析《盘古开天地》中的人物关系及事件发展。
三、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盘古开天地》课文及相关教学资源;2.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3.制作教学PPT以及课堂讲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展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25分钟)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2.分组讨论《盘古开天地》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教师讲解《盘古开天地》中的象征意义。
3. 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分组表演《盘古开天地》剧情;2.学生自由发挥,绘制《盘古开天地》场景图。
4.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及意义。
五、作业布置1.完成《盘古开天地》的思维导图;2.总结《盘古开天地》中的人物形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课文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以上是本节《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古代神话故事,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混沌等词义。
3、体会盘古的勇敢、伟大、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2、你们的书读得真多,知识真丰富,老师要把下面这个神话故事奖励给爱读书的孩子们。
二、由喜闻乐见的动画过度到课文的学习1、看动画《盘古开天地》。
2、谁能说说这个神话的名字是什么?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盘古开天地》。
(板书课题)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打开课本,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对哪儿特别感兴趣,就多读几遍。
自由朗读。
四、紧扣神奇,品读课文(一)、故事神奇在哪儿?找找并用笔做上记号,读一读。
(二)、学习劈开天地,体会盘古的伟大。
1、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找出反义词和近义词。
3、朗读这一段。
4、天地劈开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5、做动作理解盘古的艰辛、伟大。
(三)学习创造世界,体会神奇。
1、盘古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地形成了,盘古却累得到下了,盘古倒下后,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3、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下来,再抄到积累本上。
4、学生勾画、摘抄。
5、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填。
6、同学们读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盘古到下后身体变化的画面,你看到了吗?7、那再让我们把这雄壮而动人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读出对盘古的崇敬之情吧。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5篇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5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__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难点】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1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复习生字、词语2、找出__中心句,并打出中心句中的关键词三、紧扣神奇,品读课文1、研读第1自然段很久很久以前??十万八千年。
那时的天和地是什么样子的?2.研读第2自然段(1)盘古醒来后,他看见周围一片漆黑,他拿起斧头准备??(2)重点讲解:抡和劈指导朗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重点指导“抡”、“猛劈”,可结合动作理解。
)(4)研读“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地”。
师: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找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缓缓”、“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3.研读第3自然段(1)师:天地分开后,盘古是怎么做的?请读课文第三段,找到后请画出来。
(2)谈感受,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体会盘古的艰辛(3)说话训练4、学习第四节(1)好好读这一段,感受英雄盘古在倒下了,身体发生的变化(2)词语积累2(3)拓展训练出示:()变成了()的()(4)文中最后省略号的应用5、师:所以我们说: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7篇【新版】

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7篇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3773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生:喜欢。
师:你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生: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师:不少。
咱们看,神话故事,神就是神仙或是神化的古代英雄,关于他们的故事怎么流传下来的呢?靠的是人们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所以叫“神话”。
神话故事给你什么感觉?生:神奇、充满想象、很奇特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老的一篇神话故事,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师:昨天预习了,能不能联系课文说说课题中“开”什么意思?生:第一段说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开”是“分开”的意思。
生:第二段说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开”是“劈开”的意思。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开”是“创造”的意思。
师:你们很会读书,字的解释就________于课文中,所以仔细读课文,能解决你很多疑问。
二、读课文,讲故事(一)读故事,讲出故事1、完成学习任务单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你们都爱听神话故事,那想不想学学怎么讲神话故事?生:想。
师:好,来看看讲故事第一招: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为什么会有这个故事,这是故事的起因;在这个故事中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是故事的结果。
请你快速读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哪里,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第一小题。
学生读文,勾画,完成作业。
师:找好的同学来分享。
出示作业单(学生在区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还有难度,这是第一次让他们明确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共13个孩子一次性找对了。
)生:故事的起因是第1自然段,经过是2-5自然段,结果是第6自然段。
2、完成学习任务单2,了解故事的具体经过。
师:好,找得很快。
那就要再挑战自己了。
再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第2个小任务。
生边认真读课文边找出世界的样子和盘古的努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4、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生字(过程略)第二课时一、解读读题,检查复习出示课题,读题。
强调谁开天地怎么读?强调盘古做什么有怎么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确,轻重缓急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段。
2、读中心段,找出中心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1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
一、说教材《盘古开天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是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中心来编排的。
《盘古开天地》一课就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个主题来写的。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积累好词佳句,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一)设计理念《盘古开天地》一课思路清晰、脉络分明,语言生动具有传奇色彩,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感情朗读,情景感悟为主,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中感知“神奇”,抓住重点词句段,在师生对话中领悟故事内容,感情诵读,在师、生、文本对话中迸发情感。
(二)教法、学法指导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教法上就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想象、说话和运用的能力。
在学法上,指导学生多采用集体力量和智慧来学习新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的作用。
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
这一环节,我以神话故事人物图片,故事录像导入,用教师的语言魅力把学生带进传统文化的神奇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想读故事的强烈愿望,并引导学生去读。
(二)以读贯穿始终,感悟课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始终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祖国灿烂传统文化的情感。
《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想象朗读, 品味语言, 体会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对神话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三、教学难点: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难写字,引导学生会读书。
2、感悟利用“反义词”的理解词语的方法3、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
教学重难点:感悟利用“反义词”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们认识他们吗?(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师:他们都有着神奇的本领,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研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宇宙最早是什么样的?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
2、理解“混沌”,感受荒凉。
(1)“混沌”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词典的意思理解词语)(2)请同学们迅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看宇宙中“混沌一片的东西”是指什么东西?(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都混在一起。
就叫——(混沌)。
(3)在你的想象中,“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小结:盘古开天地前,宇宙模糊一团,什么也看不见,分不清天和地,白天和黑夜,没有美丽的日月星辰,也没有动物和植物世界一片荒凉。
三、研读2—4自然段(一):品悟词句,感悟“开天辟地”之难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词。
2、出示句子: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换词比较:“抡”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抡”与“拿”“提”“拎”有什么不同?(2)动作演示:谁还能把“抡斧猛劈”的动作演一演?从这一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3)谁能用朗读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力量、勇气和决心?3、出示句子:“只听见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你从这个句子中发现了什么?(2)找出句中反义词: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天—地,师生合作读对偶句,体会句子的整齐美: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设境体验,感受“顶天立地”之苦1、天地终于缓缓地分开了,然而,厚重的天总是要向下坠,盘古是怎样顶天立地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
2、现在你就是盘古,站起来,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动作演示)师旁述:用力顶了,好重!用力顶—不好了快塌下来了,用力!脚用力蹬了,使劲!蹬住地,用力,加油!再使劲!3、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感受吗?4、(出示插图)师:盘古粗壮的手臂累得颤抖,有力的双腿累得发麻,可是他一直咬紧牙关,坚持着。
不知多少年过去,他依然一动不动地矗立在天地之间。
孩子们,你感受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漫长、艰辛)5、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顶天立地的盘古,读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三):想象迁移,领略“身化万物”之奇1、盘古顶天立地,站在天地间。
不知多少年过去,天地逐渐分开,盘古也累得倒在了地上。
他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边听边想画面。
(教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2、同学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3、课文是怎样把盘古的变化写得生动而神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4、用上这些形容词,这段话美得像一首诗。
咱们合作读一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第四自然段变换成连排的诗句,显示在屏幕上)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5、课文后面还有个省略号,它省去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学着课文中的句式,写一写。
他的牙齿,变成了()的()。
他的五指,变成了()的()。
他的鼻孔,变成了()的()。
他的____________ ,变成了()的()。
6、盘古的身体化作了璀璨的星空,辽阔的大地,奔腾的大海,它创造世界的过程也是________的过程。
(板书:奉献、牺牲)7、你想对盘古说...四、拓展延伸,亲近神话1、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同学们,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2、学后汇报交流后,教师出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图片,简介。
3、小结:民族精神,积厚流光,神话故事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让我们共同亲近神话故事。
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希腊古典神话》、《封神演义》。
五、作业设计: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阅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聪明,我要考考你们的听力和脑力。
我们来玩一玩猜名字的游戏。
注意认真听,根据我的提示,猜猜他们是谁?降妖除魔七十二变三打白骨精如意金箍棒(孙悟空)心地善良同情穷苦人有一支神笔(神笔马良)聪明活泼三头六臂脚踏风火轮手拿乾坤圈(哪吒)嗯,大家会听还会动脑筋,确实聪明!(课件出示刚才交流的人物)二、走进故事,对话交流:(一)开天辟地(1-2段)1、《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边读边想象,把一段又一段课文画成一幅又一幅画。
2、请大家闭上眼,我们一起走进时空隧道,进入远古时代。
师范读,睁开眼睛,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太神奇了,大家都来读读。
(要通过你的读,把你眼前的画面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齐读)3、抽读:谁来读读,让这一神奇的画面活起来。
指导读:混沌一小团,宇宙是一大团混沌,把我们领进这神奇的故事中。
有一天,抡,猛劈4、比较句子:A.老师把句子改一下,拿。
砍,这样好不好?为什么?B.做动作“抡”,把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哦,两个字表示用的力量不一样。
C.盘古抡斧猛劈,你仿佛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头发.眼睛.牙齿.肌肉)想象画面,再来读不尽力量大,速度还快。
5、盘古抡斧猛劈,力量如此之大,动作如此迅猛,混沌一片的东西被劈开后,盘古犹豫了吗?是呀,盘古毫无畏惧,你觉得盘古怎么样?勇敢小结:瞧,作者用词多么准确,一个“抡”,加一个“猛劈”,准确地写出了力大无穷的盘古是多么勇敢。
三、让我们一起读出他的勇敢,读出开天劈的其实。
(你们的朗读,让他感觉整个宇宙都在振动,盘古真是神力无比!)1.他这一劈可不得了,只听一声巨响。
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接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天地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找找,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写出了这神奇的变化?b.四组反义词轻--清;两个qing,他们一样吗?怎么不一样?(联系实际、组词)浊--,根据清的含义,说说什么是“浊”?c.作者就用这四组反义词,写出了大地分开的神奇的变化。
我们读的时候就要关注这四组反义词。
要让我们知道:哦,天和地就是这样分开的呀。
谁来读读试试。
(指导读:轻而清的会是什么?云是轻柔的,大地是厚重的)d.小结:这样读,天和地的特点就清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e.(混沌)在天河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他们全部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叫——混沌。
小结:今后,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利用这种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四、拓展延伸:“身化万物”的无私盘古创造天地后,宇宙是什么样子呢?1、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掌握的学习方法,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看宇宙都发生了什么变化,用线画出来。
在你感觉神奇的句子底下做记号。
2、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画出一幅又一幅神奇的图画。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看到了盘古怎样的形象?4、小组交流:把你看到的最美的变化说给大家挺,并通过你的读把画面传递给大家。
五、小结知识:所以说,编故事的人在想香的时候,也不是胡思乱想的,所想象的事物和原来的事物必有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合理,才会顺理成章。
是呀,盘古,用他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一切的一切!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
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看,这就是盘古为我们开创的美丽的世界!盘古用一己之躯开天辟地,开创了宇宙,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敬佩,一份赞叹和感恩,再读这句话。
六、布置作业:1、神话故事不仅创造了神奇,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除了“盘古开天地”,我国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还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
像《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等,你们想读吗?老师给你们推荐一本书《中国神话》,如果你在兴趣,就去翻开读吧!2、另外,请积累优美词句。
3、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12、盘古开天地中心句开天辟地顶天蹬地伟大奉献化作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