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合集下载

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一、病例简介患者男性,52岁,因“突发意识丧失”于2021年8月15日收入我院神经内科。

患者入院前1小时在家中突然倒地,意识丧失,伴肢体无力,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家属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迅速转运至我院。

二、入院检查1. 体格检查:患者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出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

2.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室颤”;头颅CT示“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套等检查结果显示异常。

三、治疗经过1. 立即床旁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升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

2. 紧急床旁心脏按压,准备电除颤。

3. 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4. 神经外科会诊,行开颅手术治疗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

5. 术后继续给予抗感染、脑保护、营养支持等治疗。

四、死亡经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于2021年8月20日突发心脏骤停,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1年8月21日宣布临床死亡。

五、死亡原因1. 心脏骤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最终未能挽回患者生命。

2. 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患者入院时已出现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尽管进行了开颅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未见明显恢复。

六、讨论1. 病情评估:入院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够充分,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心脏病变,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

2. 急救措施:在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时,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了全力抢救,但抢救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环节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分析总结。

3. 病情沟通: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与家属沟通不够充分,未能让家属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风险,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

4. 医疗技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积极采用了各种先进医疗技术,但最终未能挽回患者生命,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七、结论1. 患者死亡原因为心脏骤停和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指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

讨论记录另页书写,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主要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

【死亡病例讨论示例】章新明死亡病例讨论时间:2005年12月21日。

地点:内科医护办公室。

参加人员:符斌副主任医师、邱日森副主任医师、秦卫国主治医师、何家桐主治医师、李飞主治医师、陈华赋主治医师、谢丽明医师和唐雅幽护师等10人主持人:符斌副主任医师。

病历报告:谢丽明医师(内容略)。

发言记录:谢丽明医师: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入院诊断明确,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眩晕,属肾气亏虚,痰瘀阻络;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脑动脉硬化症、左侧脑梗死。

该病特点是患者长期抽烟,且量大.又有陈旧性脑梗死、心梗病史,长期抽烟其体内儿茶酚胺增加。

易产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加之寒冷、饥饿等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而致死亡。

李飞主治医师;患者入院诊断明确.属高危状态,易急性发作变生他证,且久病多病体衰,正气亏虚,入院时患者心率偏缓,心率48次/分,I度房室阻滞,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一旦发生心脏骤停,较难心肺复苏成功。

从舌脉看患者系脾肾亏虚,痰阏内阻,用药宜注重温阳之品以扶正气;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肾功三项指标升高,考虑存在高血压肾病还是药物性肾损害?心血管病患者危险性较高,宜注意保暖、休息等防护措施。

唐雅幽护师:该患者没有较好卧床休息,且死亡前做完体外反搏后自觉情况可,自行在床边走廊锻炼,活动量较大,对其病情变化有影响。

心血管病人发病多在晚上,宜重视夜间巡房,加强观察,该患者心绞痛夜间频发,应注意病情变化。

除了注意卧床、保暖、保持大便通畅外,在护理上还有什么其他措施?邱日森副主任医师:患者入院诊断明确,中医为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眩晕,属肾气亏虚,痰瘀阻络;西医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脑动脉硬化症、左侧脑梗死。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的书写要求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的书写要求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的书写要求
1.死亡记录
病人住院期间因救治无效死亡者,应在死亡后立即完成死亡记录,由经治医师用红墨水笔书写在“死亡记录”专用单上。

其内容与出院记录大致相同,但必须着重记述
(1
分)。

(2
(3
(4
(5
(6)对死亡病例不论诊断明确与否,应努力说服死者家属,作尸体病理解剖,并将
尸体检查结果纳入病历中存档。

2.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凡住院死亡病例应在1周内由科室组织死亡病例讨论,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用蓝黑墨水笔分别记入病历(另
立专页,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中。

其内
容包括:
(1)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者的姓名、职务(职称)。

(2)病人姓名、科别、年龄、入院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最后诊断(包括尸检
(3
(4。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例【范本模板】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例【范本模板】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讨论日期:讨论地点:主持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参加者(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死亡时间:死亡原因:中医诊断:肝癌肝脾血瘀证西医诊断:1、肝肾综合症2、多器官功能衰竭3、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自发性腹膜炎4、十二指肠球炎最后诊断(包括尸检和病理)中医诊断:肝癌肝脾血瘀证西医诊断:1、肝肾综合症2、多器官功能衰竭3、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自发性腹膜炎4、十二指肠球炎讨论记录:1、XXX主管医师发言记录:患者因“反复腹胀、尿少2月,再发加重1周”于2011-02—28入院。

证见:乏力、腹胀腹痛、尿少,纳差,牙龈出血,稍胸闷,进餐后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无咖啡样物,伴有呃逆、泛酸,尿黄,大便一般.查体:神清,精神可,皮肤粘膜及巩膜轻度黄染,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剑实下压痛,全腹无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肾区无叩痛,墨菲氏征阴性,腹肌软,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患者有“原发性肝癌"病史,并行介入治疗。

入院后予以完善相并检查,血常规示:WBC 8.9×109/L, RBC4。

94×1012/L,HGB115。

0g/L,PLT162×109/L,尿常规示:白细胞1+,酮体1+,胆红素1+,蛋白质1+,大便常规未见异常。

肝功能示:TBil71.7umol/L,DBil 49。

1umol/L, ALB35.7g/L ,AET38U/L,AST 273U/L, CHE:3547U/L,肾功能示:尿素氮9.40mmol/L, 肌酐118umol/L,PT17。

7秒,PT57%,APT49。

9秒,。

肿瘤五项示:AFP1000。

00mg/L,GEA2.74mg/L,GAF125 ,HBVD/A2.59E×103opies/L.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速。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内容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内容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在医学领域,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死亡病例的详细讨论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找出可能存在的医疗失误或者改进医疗方案的思路。

下面,我们将对某个具体的死亡病例进行讨论记录,以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医疗水平。

病例患者为一名60岁男性,主诉持续胸痛、呼吸困难。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曾长期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

入院时患者血压为160/100mmHg,心率90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体温36.5℃。

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血液检查显示心肌标志物升高。

经过临床评估,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接受了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成功行支架植入术。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也逐渐恢复正常。

但第三天患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患者死亡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冠脉介入治疗后出现并发症。

冠脉介入治疗虽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血管损伤、出血等。

在手术后患者症状好转的情况下,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 临床护理不到位。

患者在术后出现症状恶化时,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患者错失了再救治的机会。

在术后患者病情变化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3. 患者基础疾病影响。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对患者的病情发展产生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患者的死亡可能与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临床护理不到位、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对于类似病例,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希望通过对该病例的讨论,能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急诊患者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急诊患者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急诊患者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时间:具体时间地点:具体地点参加人员:参与讨论的人员姓名及职务主持人:主持人姓名及职务记录人:记录人姓名病例汇报:患者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就诊时间:具体时间主诉:患者的主要症状描述现病史:患者于具体时间因具体原因被送至我院急诊科。

当时患者症状表现,生命体征具体数据。

既往史:患者的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入院时体格检查:详细描述患者入院时的身体检查情况辅助检查:列出患者入院时进行的各项检查结果,如血常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初步诊断:初步的诊断结果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但经过具体的抢救措施,患者病情仍持续恶化。

最终,患者于具体时间因确切的死亡原因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内容:医生 A: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看,最初的诊断方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似乎不太理想,这是否与个体差异有关?医生 B:我认为在病情评估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够及时和准确的地方。

比如患者病情恶化的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疾病的进展预估不足?医生C:从治疗措施上来说,我们采取的急救手段都是符合常规的,但在一些细节上,比如药物剂量的调整和治疗时机的把握,或许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医生 D:患者的基础疾病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患者本身就有基础疾病名称,这可能导致其身体对治疗的耐受能力下降。

护士 A: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也密切观察了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但可能在与医生的沟通反馈上还需要更加及时和准确。

护士 B:患者在临终前的心理护理方面,我们也做了努力,但也许可以做得更好,让患者和家属在最后的时刻能得到更多的安慰和支持。

主持人总结:综合大家的讨论,本次急诊患者的死亡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果。

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我们既有做得较好的方面,比如诊断的及时性和治疗措施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死亡病历讨论记录名词解释

死亡病历讨论记录名词解释

死亡病历讨论记录名词解释
死亡病历讨论记录是指在医疗机构或临床团队中,针对某位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的讨论记录。

这是一种医疗文件,用于记录医务人员就患者的死亡原因、临床表现、治疗过程以及可能的改进措施等进行讨论和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死亡病历讨论记录通常由参与患者护理和治疗的医生、护士、病理学家和其他相关医疗人员共同完成。

这些讨论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回顾和评估患者的死亡,以便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善未来的临床实践和医疗质量。

这些记录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患者基本信息:记录患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年龄、性别等。

2. 死亡情况概述:简要描述患者的死亡情况,包括死亡时间、地点和主要临床表现。

3. 死亡原因和诊断:描述患者的死因,可能包括基础疾病、并发症或其他相关因素。

也会列出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支持死因诊断。

4. 治疗过程和干预措施:总结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疼痛管理等。

5. 讨论和分析:医疗团队对患者的死亡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可能的原因、问题和改进措施,以提高类似情况下的患者护理和治疗质量。

死亡病历讨论记录对于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和病例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对患者死亡情况的回顾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并改善医疗流程,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一、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书写要求(一)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指在患者死亡一周内,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

(二)死亡病倒讨论记录的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记录者签名等。

要记录每一位发言人的具体内容,重点讨论记录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救措施意见、注意事项及本病国内外诊治进展等。

(三)每一死亡病例均要求有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根据病情可简可繁。

(三)另立专页,主持人审阅签名。

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格式讨论日期: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主持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主持人小结意见:主持人签名/记录者签名三、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示例2010-3-16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主持人: 王××主任医师参加人员: 李××副主任医师、张××主治医师、高××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多名。

讨论意见:高××住院医师(报告病历): 患者女性,67岁,退休工人,因意识不清、呕吐20小时于2010-03-05,16:00点入院。

患者于3月4日晚9点无明显诱因地突发头痛,呈撕裂样,即之意识不清, 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近2年测血压偏高(具体数字不详),未进行治疗。

入院时查体: T37.2℃,P80次/分,R20次/分,BP200/10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轻度意识障碍。

皮肤粘膜无黄疸、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颅外观正常,双眼裂等大,双侧瞳孔3mm,等大,光反射存在,眼底检查未见玻璃体下出血,颈部有抵抗感。

双肺(一),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A2>P2,未闻及杂音。

腹部无异常发现。

脊柱四肢无畸形。

神经系统查体:眼底视乳头边界清,动脉细,反光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病人死亡后,必须在死亡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用于做尸检的病例须在病理报
告做出后的一周内进行。

二、涉及纠纷、刑事案件及意外死亡病例必须单独讨论,在死亡喉24小时内完成死亡
病例讨论,并报医教部和院领导。

三、参加死亡病例讨论的人员由科室负责人根据情况决定。

四、死亡病例讨论程序:
1、讨论前经治医师必须完成死亡记录。

2、讨论时经治医师汇报病情摘要、治疗经过、死亡原因。

3、讨论内容应包括:诊断、治疗、死亡原因和应吸取德经验教训。

五、死亡讨论记录
1、各科建立死亡讨论记录本,在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
要求进行记录。

2、死亡讨论记录本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主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外任何人员不得查
阅或摘录。

3、经治医师根据讨论发言内容进行综合整理,经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签字后,附在病历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