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储藏技术

合集下载

简述至少三种鲜食玉米储藏保鲜方法和工艺流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简述至少三种鲜食玉米储藏保鲜方法和工艺流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简述至少三种鲜食玉米储藏保鲜方法和工艺流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鲜食玉米是指未经加工的玉米,因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

然而,由于其特性,鲜食玉米需要在恰当的环境下储存和保鲜。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鲜食玉米储藏保鲜方法和工艺流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1. 冷藏法冷藏法是将鲜食玉米放在冰箱中储存,保持其新鲜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简单和经济,只需将玉米放在冰箱里即可。

但是,冷藏法的缺点是鲜食玉米的口感可能会下降,因为低温会杀死玉米中的一些酶和微生物。

此外,冷藏法也可能导致玉米受到污染,因为冰箱中可能有一些细菌和病毒。

工艺流程:- 选择新鲜的玉米- 将玉米放入塑料袋中- 将玉米放入冰箱中- 取出玉米,使其暴露在空气中,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2. 冷冻法冷冻法是将鲜食玉米放在冰箱中冷冻储存,保持其新鲜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保持玉米的口感和风味,比冷藏法更持久。

但是,冷冻法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能源,并且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来确保玉米的冷冻。

此外,冷冻法也可能导致玉米受到污染,因为冰箱中可能有一些细菌和病毒。

工艺流程:- 选择新鲜的玉米- 将玉米放入塑料袋中- 将玉米放入冰箱中- 取出玉米,使其暴露在空气中,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将玉米放入冷冻箱中3. 真空保鲜法真空保鲜法是利用抽出空气来减少鲜食玉米中的水分和微生物,从而延长其保质期。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鲜食玉米的保质期,减少环境污染。

但是,真空保鲜法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设备,并且需要特殊的技术来确保玉米的真空度。

此外,真空保鲜法也可能导致玉米受到污染,因为真空中可能存在细菌和病毒。

工艺流程:- 选择新鲜的玉米- 将玉米放入塑料袋中- 将玉米放入冰箱中- 抽出袋中的空气,使玉米处于真空状态- 将玉米放入冰箱中- 取出玉米,使其暴露在空气中,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综上所述,冷藏法、冷冻法和真空保鲜法都是常见的鲜食玉米储藏保鲜方法,但它们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玉米储藏基本知识

玉米储藏基本知识

玉米储藏基础知识
• 一、 玉米的分类 • 1、按皮色分:有白玉米、黄玉米、杂色玉
米。黄、白玉米以混杂其他颜色玉米不超 5%为限,超过这一限度,统称为杂色玉米 。 • 2、按食性分:有粳性玉米和糯性玉米两类 • 3、按粒型和粒质分:有马齿种、硬质种、 蜡质种、粉质种、甜质种、爆裂种等
玉米储藏基础知识
玉米储藏基础知识
• 31.0,胚的酸度则高达633.0。因此,玉米 的胚部最易酸败。
• 3、胚部带菌多,容易霉变:由于玉米胚部 含各种营养成分多,最适于霉菌生长。因 此,玉米如水分大或粮堆吸湿受潮,即会 很快霉变。霉变早期,籽粒表面潮润,散 落性降低,粒色鲜艳,散发出甜的气味。 若继续发展,胚部碎粒断面会出现白色的 菌丝,有轻霉味。再继续发展下去,在粒
玉米霉变的临界水分
水 分%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温 度 30 27 24 21 18 15 12 9 ℃
玉米储藏基础知识
• 注:上表所列玉米含杂0.2%以下,纯粮率 97-99%,不完善粒2.5-3.5%。
• 2、低温密闭储藏:即利用冬季冷燥天气冷 冻入仓或堆囤,然后趁冷压盖密闭,只要 水分在安全标准以内,一般可以度夏,但 水分在20%以上的玉米,长期处于0℃以下 的低温环境中,容易冻伤,影响种用和食 用品质,不能长期储存。
• 其中以马齿种、硬质种和蜡质种最多,其 次是粉质种。
• 粒形特征和胚乳性状见下表
几种玉米形态特征及胚乳形状
种别
马齿种
硬质种
蜡质种 (糯质种)
软质种 (粉质种)
形态特征
角质胚乳 部位
粒大,顶端凹 陷,呈马齿形
籽粒两侧
粒小,坚硬有 光泽顶部圆形
两侧及顶部

玉米的仓储特性及其储藏技术

玉米的仓储特性及其储藏技术

玉米的仓储特性及其储藏技术作者:胡启山来源:《科学种养》2009年第10期玉米是大颗粒作物,具有鲜明而又致命的仓储特性,大大增加了安全储藏的难度,因此,要搞好玉米储藏,就必须充分了解玉米的仓储特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

下面介绍玉米的主要仓储特性及其储藏关键技术,供大家参考。

一、玉米主要仓储特性1. 籽粒呼吸旺盛。

玉米的胚是禾谷类粮食中最大的,占总重量的10%~14%,占总体积的30%~35%,因此,在相同条件下玉米比其他禾谷类粮食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动和呼吸强度,如正常玉米呼吸强度是正常小麦呼吸强度的8~11倍。

2. 籽粒吸湿性强。

玉米种皮和外胚乳很薄,胚部组织疏松,且胚中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故籽粒胚部具有较强的吸湿性。

3. 籽粒容易酸败。

玉米胚部较大,几乎占全粒体积的1/3,约占全粒重量的10%~12%。

由于胚部吸湿容易,且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当储藏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时,很容易生霉。

玉米胚部的脂肪酸值始终高于胚乳,酸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

4. 籽粒容易霉变。

玉米由于胚大,脂肪含量高,带菌量大,在温度、水分条件适宜时,极易发生霉变。

5. 籽粒容易生虫。

玉米胚部组织疏松,营养丰富,大部分储粮害虫都喜欢侵害玉米。

6. 籽粒耐储性差。

玉米籽粒不仅原始水分较大,而且成熟度不均匀,特别是晚熟品种秋玉米更为明显。

新收获的玉米含水量在北方地区一般为15%~20%,在南方为30%以上。

而其成熟度,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与基部受粉时间不同,大多数顶部籽粒成熟度不够。

一般成熟度不均匀的玉米,不利于安全储藏。

二、玉米储藏关键技术玉米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籽粒水分。

由于各地的气温和空气湿度有较大差异,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储藏措施。

1. 分等级储藏。

玉米入仓时要做到按含水量不同、等级不同分开储藏。

含水量高的玉米入库前应进行烘干。

2. 低温密闭储藏。

玉米适合低温、干燥储藏,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燥密闭,另一种是低温冷冻密闭。

以前人们储藏玉米的方法

以前人们储藏玉米的方法

以前人们储藏玉米的方法
在现代农业技术出现之前,人们储藏玉米的方法有很多种。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方法:
1. 晒干:将玉米挂在晒场上晒干,然后将干玉米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这种方法适用于干燥气候的地区。

2. 熏制:将玉米熏制干燥,然后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这种方法可以防止虫害和霉菌。

3. 储存在地窖中:将玉米存放在地窖中,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从而延长储藏时间。

4. 储存在竹筒中:将玉米装进竹筒中,然后用竹筒密封,可以保持干燥和通风,从而防止虫害和霉菌。

这些方法虽然古老,但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人们可能仍然在使用这些方法来储藏玉米。

玉米种子的安全储藏技术措施

玉米种子的安全储藏技术措施

经验推广玉米种子的安全储藏技术措施叶伟(黑龙江省富裕县种子管理站161200)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在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

玉米传入中国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早已成为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

玉米质量想要得到保证,根本上需要先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安全,玉米种子的储藏过程需要经历很多环节,随时严格检查种子的状态。

本研究详细论述了玉米种子安全储藏的技术,来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维持我国玉米产量,为解决人们粮食问题提供可靠保障。

1.清理仓库并消毒1.1清理仓库清理仓库是种子储藏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因为要将玉米种子长期储藏在仓库中,所以保持仓库的整洁是十分重要的。

仓库清理分为仓内清理和仓外清理两个部分,仓内清理不仅要清理仓库内的垃圾、杂物、去年遗剩的玉米种子,还要清理仓库内的虫洞、鸟窝等,并对仓库内的墙面进行粉刷。

仓外清理就是要清理仓库四周的杂草及污水等,以保持仓库环境的干燥及通风,有利于玉米种子的保存。

1.2对仓库进行消毒与清理仓库的原因相同,对仓库进行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人们通常使用两种方式对仓库进行消毒。

第一种是喷洒,通常使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对仓库进行喷洒消毒,或者也可以用100倍液的敌百虫进行喷洒;第二种消毒方式是熏蒸,一般采用磷化铝进行熏蒸。

在消毒完成之后要注意仓库的通风,并且将仓库重新清理一遍,全部完成后才可将玉米种子储藏进仓库中。

2.精选种子在将玉米种子储藏到仓库中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筛选,剔除掉不合格的劣质种子,只有品质优良的种子,才能储藏的时间更长,也更能保证结出的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优良种子的标准可以归结为“纯、饱、净、壮、健、干”,只有满足这些优点的种子才能被选取来储藏。

在将玉米种子储藏到仓库中前,一定要提前做好病虫害的准备,一般来说,高含水量的种子更容易生病虫害,因此,一定要禁止高含水量的种子入仓库。

3.种子储藏3.1种子堆放原则种子的堆放方式对种子日后的储藏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严格遵守安全储藏的原则。

玉米储藏技术

玉米储藏技术

玉米储藏技术概述: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分布很广,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盛产玉米。

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也大,其用途广,经济价值很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玉米收获后原始水分较高,不易储藏,必须通过机械干燥或晾晒降水后才能转入正常储藏,是较难保管的粮种之一,通常不宜作长期储藏。

储藏特性名称:我国玉米主要产区在北方,特别是东北三省和河北等省种植面积较大,总产量高,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果穗外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所以收获的玉米原始水分一般高达20-35%,在吉林、黑龙江如遇秋雨多,霜冻早,新收获玉米的最高水分可高达38-40%;其他各地在日照好秋雨少的情况下,玉米含水量也在17-22%左右。

玉米的成熟度也不很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授粉时间较晚,致使顶部籽粒产生不成熟粒,加之玉米原始水分高,脱粒时容易损伤,所以玉米的未熟粒与破碎粒较多,这些因素都给玉米的安全储藏带来不利影响。

玉米的耐藏性差,有以下特点:1)玉米胚大,生理活性强,玉米的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5%。

玉米胚部大的特点给储藏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

玉米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约含有全粒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

由于具有这些亲水物质,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

据试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大8-11倍。

玉米吸收及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干燥玉米胚部含水量小于全粒或胚乳,而水分大的玉米(超过20%),其胚部含水量则大于全粒或胚乳。

2)玉米胚含脂肪及可溶性糖多,易于变质玉米粒内所含脂肪及水溶性糖,主要集中于胚部。

因此储藏中胚部首先遭受虫、霉为害。

特别是胚部含脂肪高达30%占整粒脂肪含量的77-89%,所以胚部的脂肪酸值始终高于胚乳,而且温度愈高、湿度愈大,产生的游离脂肪酸愈多,酸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

在储藏期间不论常温常湿或高温高湿,都是胚部酸度增加速度较快。

玉米的储藏

玉米的储藏

玉米的储藏一、玉米的贮藏技术1、原始水分一般较大,成熟度不均匀各玉米产区在收获季节,由于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玉米原始水分差别较大。

玉米的成熟度也很不均匀,穗的顶部籽粒成熟慢,含水量大,脱粒时容易损伤。

2、玉米的胚大,呼吸旺盛玉米胚部约占籽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粒重的10%-12%,组织疏松,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呼吸量大,呼吸强度约为小麦的8-11倍,使得玉米在贮藏中易吸潮、生霉、发酸、发苦。

3、玉米胚部含脂肪多,易酸败玉米胚部含有整粒中77%-89%的脂肪,胚的脂肪酸值始终高于胚乳,酸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

4、玉米胚部容易霉变由于胚部营养丰富,微生物附着量较多,所以胚部是虫和霉菌首先为害的部位。

胚部吸湿后,在适宜温度下,霉菌即大量繁殖,开始霉变。

二、玉米穗的贮藏方法。

一般将玉米果穗装入特制的容仓内贮藏。

容仓形状分长方形和圆形两种。

长方形容仓离地垫起0.5-1.0米,长度以地形而定,宽不超过2.0米,用木杆或高粱秸等制成;圆形的底部垫起0.5米,直径2-4米,高3-4米,用荆条编制品或高粱秸围成。

贮藏时应注意,上部盖藏好,防止雨雪入仓,并选择地基干燥而通风的地点。

仓与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利通风。

果穗水分含量低时,可及时脱粒,避免高湿季节果穗吸湿引起霉变或酸败。

如果入仓时果穗水分均匀,且在安全标准以内,一般不会出现发热霉变现象。

入仓后应注意检查,一旦出现热湿,要及时倒仓降温、降湿。

三、玉米粒的贮藏方法。

干燥的玉米粒可放入仓内散存或囤存。

堆高以2-3米为宜。

一般玉米水分在13%以下,粮温不超过30℃,可以安全过夏。

如果仓贮新玉米粒,可在入仓1个月左右或秋冬交季时,进行通风翻倒,以散发湿热,防止出汗。

对已经干燥,水分降低到14%以下的玉米粒,可在冬季进行低温冷冻处理,并做好压盖密闭工作,以利安全过夏。

玉米储存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玉米储存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玉米储存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1、去除杂质
玉米收获时往往含有较多的未熟粒、破碎粒及穗轴碎块等杂质。

呼吸量大,吸湿性强,带菌量多,空隙较小,容易积聚湿热导致发热生霉和虫害。

所以玉米收获后必须过筛除去杂质后,再入库储藏。

2、干燥防潮
玉米要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粮食水分,因此,入库前必须控制好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根据实践,玉米含水12.5%,温度35℃左右,一般能安全储藏。

玉米收获后应充分暴晒或烘干处理,储藏中应注意通风散湿,新收获的玉米更应保持干燥和低温条件,才能确保安全。

3、防治病虫
玉米在储藏期间,要勤检查,做好防霉防虫工作。

当玉米仓内产生甜味时,要及时翻仓或进行晾晒。

春暖前对玉米实行趁冷压盖密闭储藏,对防止蛾类害虫有较好的效果。

对已感染害虫的玉米可进行过筛处理,若对玉米进行冬季冷冻和春晒过筛相结合处理,防虫效果更好。

第 1 页共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储藏技术概述: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分布很广,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盛产玉米。

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也大,其用途广,经济价值很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玉米收获后原始水分较高,不易储藏,必须通过机械干燥或晾晒降水后才能转入正常储藏,是较难保管的粮种之一,通常不宜作长期储藏。

储藏特性名称:我国玉米主要产区在北方,特别是东北三省和河北等省种植面积较大,总产量高,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果穗外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所以收获的玉米原始水分一般高达20-35%,在吉林、黑龙江如遇秋雨多,霜冻早,新收获玉米的最高水分可高达38-40%;其他各地在日照好秋雨少的情况下,玉米含水量也在17-22%左右。

玉米的成熟度也不很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授粉时间较晚,致使顶部籽粒产生不成熟粒,加之玉米原始水分高,脱粒时容易损伤,所以玉米的未熟粒与破碎粒较多,这些因素都给玉米的安全储藏带来不利影响。

xx的耐藏性差,有以下特点:1)玉米胚大,生理活性强,玉米的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5%。

玉米胚部大的特点给储藏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

玉米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约含有全粒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

由于具有这些亲水物质,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

据试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大8-11倍。

玉米吸收及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干燥玉米胚部含水量小于全粒或胚乳,而水分大的玉米(超过20%),其胚部含水量则大于全粒或胚乳。

2)xx胚含脂肪及可溶性糖多,易于变质玉米粒内所含脂肪及水溶性糖,主要集中于胚部。

因此储藏中胚部首先遭受虫、霉为害。

特别是胚部含脂肪高达30%占整粒脂肪含量的77-89%,所以胚部的脂肪酸值始终高于胚乳,而且温度愈高、湿度愈大,产生的游离脂肪酸愈多,酸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

在储藏期间不论常温常湿或高温高湿,都是胚部酸度增加速度较快。

3)新xx组织松散,原始水分高在北方,特别是东北三省,新收玉米水分一般在20-35%之间,最高可达38-40%以上。

即使秋雨少、日照好、成熟度高的情况下,玉米水分也在17-22%左右,加上目前杂交玉米粉质多、角质少、组织松散、玉米生理活性强,储藏稳定性自然就会降低。

4)xxxx虫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在脱粒时易受损伤,产生破碎粒,还有未熟粒等因素,容易感染害虫,受害虫侵蚀。

5)xx胚部带菌量大、易霉变玉米胚部富含营养物质,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且玉米胚部组织松散,易感染微生物。

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储藏期后,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得多。

如正常稻谷携带孢子个数,一克干样约为9.5万个以下,而正常干燥xx却携带9."8-14."7万个孢子。

据上海地区调查,也说明玉米带菌量比其他粮种都多,故玉米胚部很易发生霉变。

引起玉米发热、霉变的主要原因是入库水分高、或在储藏过程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局部水分增加(如表层结露、地坪和仓墙返潮等),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附着于粮粒上的微生物即开始繁殖和生长。

如玉米堆内混有水分高的籽粒或受损伤的籽粒,未到高温季节,也能引起生霉。

根据对玉米霉变的观察,玉米霉变的早期可以发现籽粒表面湿润(俗称出汗),色泽鲜艳,有轻微甜味,胚部或破碎面出现白色菌丝(俗称生毛),有轻霉味,粮温上升。

此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处理。

随着粮温升高至20℃左右时,籽粒表面的白色菌丝体发育成孢子,可观察到胚部出现绿色霉点(俗称点翠),继而呈灰色,产生腥辣味,霉变后期,粮温继续升高,籽粒点翠部位变成黑色或灰色,全粒变为黄褐色,以至霉变结块,人、畜不能食用。

常规储藏的玉米,入库时水分较均匀,但受仓内温度、湿度的影响,在粮堆上层的30-60厘米处也会出现发热现象。

砖园仓和露天囤的玉米,容易发热部位一般也在顶部及向阳面。

玉米储藏的安全水分,一般要求在13-14%之间。

根据各地试验,北方气温低,安全水分可稍高(黑龙江可在14."5%水分以内),南方玉米水分要控制在13%以内,可以安全过夏。

玉米水分超过14%,在温度较低时,可储藏一段时间,超过25℃就可能霉变发热。

玉米生产区北方各省在玉米收获后水分都很高,但这时气温已很低,在低温冷冻条件下,高水分玉米可安全储藏一段时间,而在气温升高前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玉米水分。

目前东北地区大都采取烘干降水办法,但由于烘干条件的限制,普遍反映,经烘干降水后的玉米在储藏中更易发热霉变,难于保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1)玉米粒水分不均匀和粮堆各层水分不均。

由于烘干玉米粒水分不均匀,水分高的籽粒就是玉米储藏中的不稳定因素,加上形成货位后,正常情况下,上、中、下层水分差值较大,玉米水分高的粮层更易霉变发热。

(2)烘干玉米吸湿性能差,散湿性强的特性,导致其孔隙间湿度大,烘干玉米堆内部相对湿度一般在80%左右,因此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生长。

(3)烘干玉米温度高。

在形成货位后,内部粮温较高,且各部位粮温不一致,易产生温差,造成湿热扩散等原因,使粮堆产生结顶而生霉发热。

(4)烘干玉米籽粒结构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一部分籽粒有机械损伤,破碎粒增多,特别是在温湿度高的情况下,使储藏期间微生物繁殖较晾晒的玉米快,易于生霉发热。

(5)烘干的玉米因受高温作用的影响,抵抗微生物、害虫侵害能力差。

因此,高水分玉米采用机械烘干降水时,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与作用时间,既要提高降水效果,又要保证烘后玉米水分均匀一致和保持品质。

储藏品质变化:玉米在储藏期间,脂肪酸值不断增加,玉米水分和储藏温度愈高,增加愈快。

在玉米脂肪酸和总酸度增加的同时,发芽率相应大幅度降低。

玉米水分在15%以上,淀粉酶活性加强,导致淀粉的水解和还原糖的增加,适于淀粉水解的条件也有利于玉米籽粒代谢作用的加强,因此最终导致淀粉和糖的损失,使玉米品质下降。

玉米过热烘干,会引起玉米脂肪酸增加,可溶性糖增加,淀粉减少,蛋白质变性和溶解度降低,食用品质降低。

据试验,用双塔式烘干机烘干水分18-19%的玉米,出机粮温在50℃以下,对玉米色泽,味道等品质基本无影响;50-60℃时,色泽、香味大减;60℃以上,玉米色泽变灰,失去原有香味。

发热的玉米,淀粉酶活性增强。

发热的玉米在湿磨时淀粉与其他成分很难分离,淀粉产量减少。

黄玉米在储藏中其胡萝卜素第一年损失最快,损失量可达含量的50%以上,甚至低温储藏对胡萝卜素也有影响,在高温中损失更快,只有在缺氧条件下储藏比较稳定。

受损伤的玉米粒中,游离氨基酸增加,据试验,完善粒中游离氨基酸值为110毫克左右(KOH毫克/100克干样),在籽粒受伤的情况下,可达320毫克。

总之,玉米在高温、高湿等不良条件下化学成分极易变化,影响品质。

xx储藏品质控制指标为:脂肪酸值≤40mgKOH/100g,干样发芽率≥30%。

储藏技术:玉米的储藏原则与稻谷、小麦等相同,也是“干燥、低温、密闭”。

但由于我国玉米生产区北方各省在玉米收获时气温已很低,收获后的玉米水分很高,不易干燥,故很难实现上述原则,加之玉米的耐储性差,容易遭受虫、霉侵蚀,因此,玉米比稻谷、小麦难以保管。

玉米安全储藏首先要解决的是降水问题,只有把玉米水分降低至符合安全水分标准,才能确保玉米的安全储藏。

下面分别介绍玉米的降水和几种主要的储藏方法。

1)xx的降水由于北方玉米生产及气候的特殊性,除了采取日晒、自然通风及机械烘干降水外,在收获前采取田间扒皮晒穗方法也是降低收获后玉米水分的一个重要途径。

(1)田间扒皮晒穗田间扒皮晒穗即站杆扒皮晒穗,通常是在玉米生长进入腊熟中、末期(定浆)包叶呈现黄色,捏破籽粒种皮籽实呈现腊状时进行。

田间扒皮晒穗的时间性很强,要事先安排好劳力,适时进行扒皮。

扒皮时用手把果穗上的包叶扒掉(一扒到底),让玉米果穗暴露在外,充分利用日光暴晒(晒15天左右),使果穗的水分迅速降低。

这种降水方法已在东北各地广泛应用,一般可使玉米水分比未扒皮晒穗的降低5~7%,并能促使玉米提前7—8天成熟,使其营养成分逐渐增加,籽粒饱满,硬度增强,脱粒时不易破碎,明显提高质量与产量。

实践证明,推行田间扒皮晒穗,玉米成熟早、质量好、产量高、水分低,是实行科学种田,促进庄稼早熟、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田间扒皮晒穗的玉米,其水分比末扒皮晒穗的平均多降低6.5~7."1%;千粒重(干重)增加5~6%;容重增加5."4~6%,品质明显改善,质量等级大大提高。

(2)通风栅自然干燥通风栅自然干燥降水,是采用特制的通风栅储存高水分玉米,利用自然风降低玉米水分的方法。

通风栅多采用角钢做成长30m、高4m、宽0."8m的骨架,组装成一个长方形整体,四周骨架内用五目铁丝网做壁,底部用2mm厚的冲孔(冲成3X5mm的长方形小孔)铁板做底。

通风栅的上部有铁板制成的盖(用以防雨雪),每隔5m设一入粮口,底部做成V形结构(坡度为25”)并设有200X200mm方型出粮口,以利进出粮食。

冬季将高水分玉米装入通风栅内,在自然风作用下,即在大气温度、湿度和风力综合作用下,可以促使栅内玉米水分不断降低。

据吉林省梨树县粮食局巩永清试验,初冬、严冬、中春、晚春分别在通风栅内装入高水分玉米,经一定时间自然通风后(7~110天),玉米水分由20."9~22."5%下降至14."2~18."9%,降低了3."1~7."8%,实现了安全储藏。

通风栅降水以中春和晚春的效果最好,初冬和严冬的效果较差,在气温最低的月份几乎不会降低水分(从1月13日至1月28日16天的时间只降低水分0."5%)。

冬季降水虽然缓慢,但东北地区的低温季节很长,玉米在低温冷冻的情况下仍可安全储藏,待到四、"五月份将玉米水分降低到安全水分标准即可安全储藏。

这样,既解决了安全储藏问题,又达到了降低水分的目的。

实践证明,通风栅不仅降水效果十分明显,为高水分玉米安全储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在节约能源,降低费用,减少晒粮工时,减轻劳动强度,延长高水分玉米储藏时间,降低粮食损耗,保持粮食品质,提高出粉率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3)高水分xx的春季晾晒将已脱粒的xx薄摊在晒场上晾晒降水。

A.晾晒的季节与时间春晒是北方地区处理高水分玉米的黄金季节。

正常年景的大面积春晒应在三月初铺满地,五月末前晾晒结束(原始高水分玉米应在不迟于四月上旬铺地晾晒)。

一般粮面辐射温度0-5℃时即可开始铺粮。

晾晒时要集中人力抢铺抢起,不错过晴天,不空闲晒场,铺满铺严。

在铺晒时,要根据水分情况,先晒水分高的,后晒水分低的。

B.铺晒粮的厚度早期晒,温度低,风速小,不宜过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