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标准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评分项分值表

100
40 30 30 400 120 80 80 70 50
4.7.4过 程 有 效 性 结果 4.7.5组织治理和社会责任结果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框架图
过程:方法—展开—学习—整合
结果
4.4资源 120分 4.7经营结果 400分
4.2战略 80分 4.1领导 100分 4.3顾客与市场 90分
4.5过程管理 110分
4.6测量、分析与改进100分4.2.2战略部署4.3顾客与市场 4.3.1 顾客与市场的了解 4.3.2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 4.4资源
40 4.6测量、分析与改进
4.6.1组织绩效的测量与分析 4.6.2信息和知识的管理 4.6.3 4.7经营结果 4.7.1 顾客与市场的结果 4.7.2 财 4.7.3 资 务 源 结 结 果 果 改 进
《全国最高质量奖》评分项分值表
项目 4.1领导 4.1.1组织的领导 4.1.2 4.2战略 4.2.1战略制定 社会责任 80 40 90 40 50 120 4.4.1人力资源 4.4.2财务资源 4.4.3基础设施 4.4.4信 息 40 10 20 20 分值 100 60 40 4.5过程管理 4.5.1价值创造过程 4.5.2 支 持 过 程 项目 4.4.5技 术 4.4.6相关方关系 110 70 40 分值 20 10
GBT19580-2012卓越绩效标准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所规定的起草规则。
本标准代替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本标准与GB/T 19580—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基本理念;——增加了部分术语;——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质量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福荣、汤万金、陈志田、马林、吕青、李仁良、焦叔斌、张晓东、金国强、王俊、王国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9580—2004。
引言0.1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

2020/11/13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领导
1.1 (70分) 组织的领导
1.1 (50分) 社会责任
领 导 (120)
a) 高层领导的作用 • 价值观及绩效期望 • 授权与创新 • 发展方向与未来机会
b) 组织的自律 • 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 审计的独立性 • 相关受益者的权益
n 5个基本因素:
n 明确的战略; n 可衡量的目标; n 与目标相适应的高效组织结构; n 透明而有效的绩效沟通、评价与反馈 n 迅速而广泛的绩效成绩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 目标是战略的量化 过程。有些企业在 进行绩效目标的设 计时,会设计两套 目标:必须达成目 标和期望达成目标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n 领导者可以是任命的管理者,也可能是从一个群体 中产生的,可以通过非正式权利影响他人活动。能 否实现有效的领导取决于被领导者的追随程度。
n 管理者不一定是领导者。 n 管理使事情规范,领导要研究权变;管理是管理现
在,而领导是领导未来 。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1.1组织的领导-相关概念和理论
n 多数企业都存在「管理过度」(overmanaged)和「领导
不足」(underled)的现象。
“领导人,像罗斯福、丘吉尔和里根等 人,他们有办法激励一些有才干的人, 让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而管理者呢, 总是在复杂事务的细节里打转,这些人 往往在‘进行管理’的同时‘把事情弄 得复杂’。他们往往试图去控制和抑制, 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琐碎的细节
意义:
n 效率(Efficiency)是以产出投入的比 率来衡量,提高效率是只以较少的 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概述

4.7.3.2其他资源结果
➢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测量指标的当前水平和发展趋势 ➢厂房面积、关键设备数量、基本建设投资、技术改造投资
➢信息资源的主要测量指标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投资 ➢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结果 ➢计算机的数量和质量等等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
----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
中国质量协会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 2012
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图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GB/T19580-2004)
过程:方法—展开—学习—整合
结果
4.1领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2战略 4.3顾客与市场
4.4资源 4.5过程管理
4.7经营结果
4.6测量、分析与改进
资源、过程管理及经营结果组成了“结果三要素”。 结果三要素”则强调如何充分调动组织中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以及如何有效资源配置,通过组织中的人在各个业务流程中发挥作 用和过程管理的规范,高效地实现组织所追求的经营结果,关注的 是组织如何正确地做事,解决的是效率和效果的问题。
4.7.3.1 人力资源结果
组织应从以下方面描述其人力资源结果,包括;工作系统、员 工学习、员工发展、员工权益和满意程度的绩效。必要时,将 结果按员工的类别和等级进行划分: a) 工作系统绩效的主要测量指标及其当前水平和发展趋势,包 括(但不限于):
如简化管理层级和岗位的数量,组建跨职能小组的数量, 岗位轮换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员工流失率和 晋升率以及管理人员比例的变化结果,员工薪酬和福利的增 长率,对员工的各类表彰、奖励数量等
关于全国质量管理奖

分值分配不同——侧重点有不同 侧重点有不同 分值分配不同
CQMA 波奖 1领导 100 120 领导 2战略 80 85 战略 3顾客与市场 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 顾客与市场/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 90 85 顾客与市场 4资源 以人为本 资源/5以人为本 120 85 资源 5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6 110 85 过程管理 6测量、分析和改进 知识管理 测量、 100 90 测量 分析和改进/4知识管理 7经营结果 400 450 经营结果
标准的理解—— 标准的理解
过程( 章到第6章 过程(第1章到第 章) 章到第
过程类——方法 展开问题从“如何”和 方法-展开问题从 如何” 过程类 方法 展开问题从“ 什么”着手。 “什么”着手。 如何” “如何”的问题要求申请者描述他们用于 满足标准规定目标的方式(途径)。 满足标准规定目标的方式(途径)。 例如,标准4.3.2.2)条中的问题“如何对 例如,标准 )条中的问题“ 顾客进行产品、服务质量跟踪, 顾客进行产品、服务质量跟踪,以及时获 得可用的反馈信息” 得可用的反馈信息”。
4.6.3改进(30分) 改进( 分 改进 组织应说明其采用适当的方法,充分和灵活地使用测量和分析的结果, 组织应说明其采用适当的方法,充分和灵活地使用测量和分析的结果,改 进组织内各部门、各层次的绩效,并促进相关方绩效的提高。 进组织内各部门、各层次的绩效,并促进相关方绩效的提高。
4.6.3.1 改进的管理 a)明确其所有部门和层次的 a)明确其所有部门和层次的 改进计划和目标。 改进计划和目标。 b)实施和测量改进活动。 实施和测量改进活动。 实施和测量改进活动 c)评价改进的成果。 评价改进的成果。 评价改进的成果
a) 结合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根据内外部 结合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 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制定组织及 所有部门和层次的改进计划和目标, 所有部门和层次的改进计划和目标,改 进的目标应当与关键绩效指标相关联; 进的目标应当与关键绩效指标相关联; b) 全面实施和测量改进活动,对改进的管 全面实施和测量改进活动, 理应做到职责落实、制度完善、 理应做到职责落实、制度完善、方式多 并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跟踪管理; 样,并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跟踪管理; c) 对改进成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建 对改进成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立符合组织自身特点的激励政策, 立符合组织自身特点的激励政策,使改 进活动步入良性循环。 进活动步入良性循环。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PPT 35)组织简介

2021/8/5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9
组织简介
概要地描述组织; 说明组织运作的关键因素,以及组织所面对的关键挑战。
P.1
P.2
外部的战略挑战可能与顾客或市场的要求或期望,产品、服 务或技术的变化,财务、社会等其他风险相关。
内部的战略挑战可能与组织的能力、 人力或其他资源相关
组织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充分考 虑战略挑战。
2021/8/5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25
组织简介
标准概述 理念篇 标准篇
对其本质的理解:应该包含为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更深层 的基本假设和信念;这些假设和信念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是 对团体在外部环境中的生存问题和内部结合问题的反应;是 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正确方式。 (美)埃德加·H·沙因
2021/8/5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2
P1 组织概况—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6
标准概述--标准的作用
标准在增强组织竞争力方面的三个重 要作用:
帮助改善组织的经营业绩、运作能力和 经营结果;
有助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之间的交流,有 助于最佳经营经验的分享;
作为了解和管理经营绩效的工作工具, 也可用来指导组织策划并为组织提供学 习的机会。
2021/8/5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3
P1 组织概况—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张瑞敏谈海尔的企业文化
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99《财富》论坛前夕对媒 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说: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
适用性
适用于组织的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为组织的自我完善和外部评价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工具。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02
的框架和模型
领导
组织领导
强调组织的领导层在确立方向、营造氛围、促进变革 以及激发员工热情等方面的作用。
价值观和文化
03
社会贡献与可持续 发展
组织应关注社会贡献和可持续发 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 谐发展。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03
的评分系统
评分系统的概述和构成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评分系统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核心部分, 用于评估组织在多个关键领域的表现。
2
评分系统由七个部分组成,包括领导、战略、顾 客与市场、资源、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 果。
财务资源
组织应确保财务资源的充足和有效利用,以 支持组织的战略发展。
过程管理
过程设计
组织应对关键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以提高效率和效 果。
过程实施
组织应确保过程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及时发现问题 并进行改进。
过程优化
组织应根据反馈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过程,提高 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测量、分析与改进
数据收集与分析
组织应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了解组织的运营 状况和改进空间。
绩效评价
组织应对绩效进行评价,识别优势和改进机会。
改进与创新
组织应根据分析结果,实施改进和创新措施,以 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经营结果
01
财务绩效
组织应关注财务绩效,确保财务 目标的实现。
02
市场地位与竞争力
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评奖标准之经营结果

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评奖标准之经营结果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是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优异经营结果的肯定和奖励。
经营结果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达到的各项经济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速度、市场份额等关键因素。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评奖标准之经营结果。
首先,经营结果评估的核心指标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这包括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净利润等指标。
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只有实现了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企业才能够获得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必须要看它在盈利能力方面的表现。
其次,经营结果评估还包括企业的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销售额、市场份额、客户数量等方面的增长情况。
国际上通常通过比较同行业内的企业来评估企业的增长速度。
再次,经营结果评估还需要考察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
市场份额是企业在特定市场上的销售额占整个市场销售额的比例,是衡量企业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市场份额方面的表现,以及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另外,经营结果评估还需要考察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产品质量方面的表现,以及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来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最后,经营结果评估还需要考察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中必须重视的方面,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性。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以及企业对市场变化和风险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经营结果是评价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涵盖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速度、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风险管理等方面。
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通过评估企业的经营结果,对取得杰出成绩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企业持续改进和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