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评分项分值表

100
40 30 30 400 120 80 80 70 50
4.7.4过 程 有 效 性 结果 4.7.5组织治理和社会责任结果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框架图
过程:方法—展开—学习—整合
结果
4.4资源 120分 4.7经营结果 400分
4.2战略 80分 4.1领导 100分 4.3顾客与市场 90分
4.5过程管理 110分
4.6测量、分析与改进100分4.2.2战略部署4.3顾客与市场 4.3.1 顾客与市场的了解 4.3.2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 4.4资源
40 4.6测量、分析与改进
4.6.1组织绩效的测量与分析 4.6.2信息和知识的管理 4.6.3 4.7经营结果 4.7.1 顾客与市场的结果 4.7.2 财 4.7.3 资 务 源 结 结 果 果 改 进
《全国最高质量奖》评分项分值表
项目 4.1领导 4.1.1组织的领导 4.1.2 4.2战略 4.2.1战略制定 社会责任 80 40 90 40 50 120 4.4.1人力资源 4.4.2财务资源 4.4.3基础设施 4.4.4信 息 40 10 20 20 分值 100 60 40 4.5过程管理 4.5.1价值创造过程 4.5.2 支 持 过 程 项目 4.4.5技 术 4.4.6相关方关系 110 70 40 分值 20 10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概述

4.7.3.2其他资源结果
➢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测量指标的当前水平和发展趋势 ➢厂房面积、关键设备数量、基本建设投资、技术改造投资
➢信息资源的主要测量指标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投资 ➢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结果 ➢计算机的数量和质量等等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
----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
中国质量协会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 2012
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图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GB/T19580-2004)
过程:方法—展开—学习—整合
结果
4.1领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2战略 4.3顾客与市场
4.4资源 4.5过程管理
4.7经营结果
4.6测量、分析与改进
资源、过程管理及经营结果组成了“结果三要素”。 结果三要素”则强调如何充分调动组织中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以及如何有效资源配置,通过组织中的人在各个业务流程中发挥作 用和过程管理的规范,高效地实现组织所追求的经营结果,关注的 是组织如何正确地做事,解决的是效率和效果的问题。
4.7.3.1 人力资源结果
组织应从以下方面描述其人力资源结果,包括;工作系统、员 工学习、员工发展、员工权益和满意程度的绩效。必要时,将 结果按员工的类别和等级进行划分: a) 工作系统绩效的主要测量指标及其当前水平和发展趋势,包 括(但不限于):
如简化管理层级和岗位的数量,组建跨职能小组的数量, 岗位轮换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员工流失率和 晋升率以及管理人员比例的变化结果,员工薪酬和福利的增 长率,对员工的各类表彰、奖励数量等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智谋管理顾问国家质量奖,质量奖,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 19580-2004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评价要求………………………………………………………………………………4.1 领导…………………………………………………………………………………4.2 战略…………………………………………………………………………………4.3 顾客与市场…………………………………………………………………………4.4 资源…………………………………………………………………………………4.5 过程管理……………………………………………………………………………4.6 测量、分析与改进…………………………………………………………………4.7 经营结果……………………………………………………………………………引言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
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本标准与GB/T 19001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是符合性的评价依据,而是为组织提供追求卓越续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成功,井使各类组织易于在质量管理实践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成为一种理解、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得学习机会的工具。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PPT 35)组织简介

2021/8/5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9
组织简介
概要地描述组织; 说明组织运作的关键因素,以及组织所面对的关键挑战。
P.1
P.2
外部的战略挑战可能与顾客或市场的要求或期望,产品、服 务或技术的变化,财务、社会等其他风险相关。
内部的战略挑战可能与组织的能力、 人力或其他资源相关
组织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充分考 虑战略挑战。
2021/8/5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25
组织简介
标准概述 理念篇 标准篇
对其本质的理解:应该包含为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更深层 的基本假设和信念;这些假设和信念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是 对团体在外部环境中的生存问题和内部结合问题的反应;是 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正确方式。 (美)埃德加·H·沙因
2021/8/5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2
P1 组织概况—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6
标准概述--标准的作用
标准在增强组织竞争力方面的三个重 要作用:
帮助改善组织的经营业绩、运作能力和 经营结果;
有助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之间的交流,有 助于最佳经营经验的分享;
作为了解和管理经营绩效的工作工具, 也可用来指导组织策划并为组织提供学 习的机会。
2021/8/5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3
P1 组织概况—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张瑞敏谈海尔的企业文化
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99《财富》论坛前夕对媒 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说: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
适用性
适用于组织的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为组织的自我完善和外部评价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工具。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02
的框架和模型
领导
组织领导
强调组织的领导层在确立方向、营造氛围、促进变革 以及激发员工热情等方面的作用。
价值观和文化
03
社会贡献与可持续 发展
组织应关注社会贡献和可持续发 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 谐发展。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03
的评分系统
评分系统的概述和构成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评分系统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核心部分, 用于评估组织在多个关键领域的表现。
2
评分系统由七个部分组成,包括领导、战略、顾 客与市场、资源、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 果。
财务资源
组织应确保财务资源的充足和有效利用,以 支持组织的战略发展。
过程管理
过程设计
组织应对关键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以提高效率和效 果。
过程实施
组织应确保过程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及时发现问题 并进行改进。
过程优化
组织应根据反馈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过程,提高 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测量、分析与改进
数据收集与分析
组织应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了解组织的运营 状况和改进空间。
绩效评价
组织应对绩效进行评价,识别优势和改进机会。
改进与创新
组织应根据分析结果,实施改进和创新措施,以 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经营结果
01
财务绩效
组织应关注财务绩效,确保财务 目标的实现。
02
市场地位与竞争力
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评奖标准之经营结果

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评奖标准之经营结果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是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优异经营结果的肯定和奖励。
经营结果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达到的各项经济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速度、市场份额等关键因素。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评奖标准之经营结果。
首先,经营结果评估的核心指标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这包括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净利润等指标。
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只有实现了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企业才能够获得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必须要看它在盈利能力方面的表现。
其次,经营结果评估还包括企业的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销售额、市场份额、客户数量等方面的增长情况。
国际上通常通过比较同行业内的企业来评估企业的增长速度。
再次,经营结果评估还需要考察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
市场份额是企业在特定市场上的销售额占整个市场销售额的比例,是衡量企业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市场份额方面的表现,以及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另外,经营结果评估还需要考察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产品质量方面的表现,以及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来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最后,经营结果评估还需要考察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中必须重视的方面,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性。
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需要考察其在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以及企业对市场变化和风险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经营结果是评价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涵盖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速度、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风险管理等方面。
卓越绩效标准质量奖通过评估企业的经营结果,对取得杰出成绩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企业持续改进和追求卓越。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 PPT

薪酬
外在薪酬
基本薪酬
间 接
直 接
短期奖酬
薪
薪
酬
酬
股权收益
年(月)薪
奖励 利润分享 成就工资
ESOP受益 MBO受益 ESO受益
企业薪酬项目体系
26
5.2员工的学习和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
随着知识经济到来,知识作为重要资源影响到组织的发展,所有组织 和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掌握新的知识,以适应组织外部环境的 变化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质量奖核心价值观:培育学习型组织和个人
16
以人为本-相关概念和理论 员工满意度
黄金法则 “关爱你的客户,关爱你的员工,那么市场就会对
你倍加关爱。” —美国奥辛顿工业公司的总裁
哈佛大学调查研究 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顾客满意度就提高 5个百分点。因此,提高员工满意度能够达到顾客 满意、企业满意、股东满意的最终目的。
17
以人为本-相关概念和理论
22
以人为本-相关概念和理论 实施员工满意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明尼苏达工作满意调查表:共有100项调查内容。 20个大项中每个项下有5个小项。
其他可以采纳的几种调查方法 访谈调查法:收集口头资料;记录访谈观察 抽样调查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
整体抽样
23
5.1 工作体系-相关概念和理论
• 健康、安全及符合人体工 程学
• 需求及方式
b) 对员工的支持与员工满意度
• 培训的实施及有效性评价 • 关键因素
b) 职业发展
• 员工支持
• 调动员工潜能
• 满意度确定
• 学习与发展
• 评估方法与测量
33
5.1 工作体系 ——目的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 PPT

薪酬
外在薪酬
基本薪酬
间 接
直 接
短期奖酬
薪
薪
酬
酬
股权收益
年(月)薪
奖励 利润分享 成就工资
ESOP受益 MBO受益 ESO受益
企业薪酬项目体系
26
5.2员工的学习和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
随着知识经济到来,知识作为重要资源影响到组织的发展,所有组织 和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掌握新的知识,以适应组织外部环境的 变化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质量奖核心价值观:培育学习型组织和个人
27
5.2员工的学习和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
在顾客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其 各层人员均应接受培训。
如何选择培训满足需求?
改进需求
组织需求分析
其他需求
与能力有关
其他需求
——ISO10015
培训需求 培训
28
5.2员工的学习和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
4、评价培训结果
1、确定培训需求 监视
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过程:1、确定模型 2、开展调查 3、进行分析 4、持续改进
调查方法: 访谈调查法 、 问卷调查法 、 观察记录法(附调查表)
员工满意度信息360度反馈:向所有被调查者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31
以人为本
理念篇 标准篇
上海万丰汽车
32
以人为本
以 人 为 本 (80)
22
以人为本-相关概念和理论 实施员工满意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明尼苏达工作满意调查表:共有100项调查内容。 20个大项中每个项下有5个小项。
其他可以采纳的几种调查方法 访谈调查法:收集口头资料;记录访谈观察 抽样调查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3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领导
1.1 (70分) 组织的领导
1.1 (50分) 社会责任
领 导 (120)
a) 高层领导的作用 • 价值观及绩效期望 • 授权与创新 • 发展方向与未来机会
b) 组织的自律 • 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 审计的独立性 • 相关受益者的权益
n 5个基本因素:
n 明确的战略; n 可衡量的目标; n 与目标相适应的高效组织结构; n 透明而有效的绩效沟通、评价与反馈 n 迅速而广泛的绩效成绩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 目标是战略的量化 过程。有些企业在 进行绩效目标的设 计时,会设计两套 目标:必须达成目 标和期望达成目标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n 领导者可以是任命的管理者,也可能是从一个群体 中产生的,可以通过非正式权利影响他人活动。能 否实现有效的领导取决于被领导者的追随程度。
n 管理者不一定是领导者。 n 管理使事情规范,领导要研究权变;管理是管理现
在,而领导是领导未来 。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1.1组织的领导-相关概念和理论
n 多数企业都存在「管理过度」(overmanaged)和「领导
不足」(underled)的现象。
“领导人,像罗斯福、丘吉尔和里根等 人,他们有办法激励一些有才干的人, 让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而管理者呢, 总是在复杂事务的细节里打转,这些人 往往在‘进行管理’的同时‘把事情弄 得复杂’。他们往往试图去控制和抑制, 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琐碎的细节
意义:
n 效率(Efficiency)是以产出投入的比 率来衡量,提高效率是只以较少的 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
n 效果(Effectiveness)是指达成组织目 标的情况。
绩效可以用财务的和非财务的指标 进行表述。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1.1组织的领导-相关概念和理论
全国质量管理奖的四种绩效
1.1组织的领导-相关概念和理论
n 组织的价值观—是为实现组织的卓越经 营结果,满足其主要经营需求所具有的 观念、意识、思想、态度、认识和行为 方式等。
n 是一个组织处事的信条、根本原则、信念, 回答“我如何行事”的问题。
n 是组织的行为准则,组织据此对自己的行为 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为员工树立起成 功的标准。
n 价值观反映并增强组织希望得到的文化,支 持并指导每一位员工所做的决策,帮助组织 实现其使命,并以适当方式实现组织的愿景。
n 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1.1组织的领导-相关概念和理论
案例1:
愿景:“铸造一流企业”
茅台酒业集团
经营理念:“酿造高品位的生活 ”
n (1)对所有者/股东和其它受益者的 责任;
n (2)操作的透明性; n (3)公平对待所有受益者。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1.1组织的领导-相关概念和理论
监管
组织工作中实行的管理和控制系统
▪组织的所有者/股东,董事会和ceo的责任 ▪组织的法人章程、议事程序和政策
确保
▪所有者/股东和其他受益者的责任 ▪操作的透明性 ▪公正地对待所有的受益者
财务与市场绩效 运行绩效
组织 绩效
产品和服务的绩效
以顾客为中心的绩效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1.1组织的领导-相关概念和理论
n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n 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
n 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通过对企 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 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 终实现组织战略以及目标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
监管过程可包括:
➢确立战略发展方向 ➢监控和评价CEO的绩效 ➢继任策划、财务审计, ➢建立可执行的赔偿与收益 ➢管理风险 ➢披露和向股东报告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1.1组织的领导-相关概念和理论
绩效—指的是输出的结果,即通过 与目标、标准、以往结果和其它组 织相比较,对过程、产品和服务进 行评价的结果。 n 绩效包含效率和效果两个层次的
c) 组织绩效的评价 • 组织的绩效和能力
a) 公共的责任 • 产品、服务和经营的影响 • 公众的忧虑 • 伦理商业运作
b) 道德行为 • 监控交易及其活动 • 辅助及支持
c导作用和管理的有效性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领导 理念篇 标准篇
上。”
杰克.韦尔奇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1.1组织的领导-相关概念和理论
监管(Governance)—在组织工作中实行的 管理和控制系统。
n 包括组织的所有者/股东、董事会、监 事会和CEO的责任
n 组织的法人章程、议事程序和政策规 定了各个部分的权利和责任,说明组 织如何被领导和控制,以确保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1.1组织的领导-相关概念和理论
n 领导(者)—指导和协调组织的人。其中心任务:
n 确立价值观和经营方向 n 创造、协调所有受益者的价值 n 创建授权的、灵活的和快速反应的组织环境,快速
和有效的应用知识的氛围
n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n 管理者是任命的,拥有合法的权利进行奖励和处罚, 其影响力来自他们所在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利。
卓越绩效模式标准领导全国质量奖评 奖标准
1.1组织的领导-相关概念和理论
“领导者并不是站在群体后面推动和激励,而是要置身 于群体之中,促动群体前进,鼓舞群体为实现组织目标 而努力”。
-《管理学》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 克
领导必须成为员工的核心,而不是挂名的责任人和上层。 这样,群体便能够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而不是建立在等级制度上。
企业精神:“爱我茅台,为国争光。”
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团结拼搏,继承创新。
以人为本:企业成员的生存、培养与发展是企业的首要义务。企业与自身利益相关者是一 种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通过资源的交换共同面对市场竞争。
以质求存: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坚持“三服从”的质量原则:产量服从质量, 成本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