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规程

临洮三益种养专业合作社201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紫花苜蓿

栽培技术规程

临洮三益种养专业合作社

2016年3月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规程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草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紫花苜蓿作为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口性优良、产量高及便于贮藏加工等特点,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但是,由于辽宁大面积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历史较短,群众对它的栽培技术知之甚少,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种植品种单一及栽培管理技术粗放等技术问题,不能充分发挥紫花苜蓿生产潜力。笔者在总结多年来紫花苜蓿生产实践经验及科研成果基础上,查阅了相关文献,制定了此技术规程,以期能够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1 范围

标准规定了优质紫花苜蓿栽培过程中的生产环境条件、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防寒、根瘤菌接种、水肥高效利用技术引用及收获等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

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2930.1~2930.11—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 6141 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GB 5084 农田灌溉水标准;GB 9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生产环境条件

3.1 气候条件紫花苜蓿种植地域要求年平均气温5 ℃以上,10 ℃以上的年积温超过1 700 ℃,极端最低温-30 ℃,最高温35 ℃。紫花苜蓿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 mm 的地区,不足400 mm的地区需要灌溉,如果降雨量超过1 000 mm则要配置排水设施。

3.2 土壤条件播种紫花苜蓿的地块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砂粘比例适宜,土壤松散,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以壤土和粘壤土为宜。另外,要求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在1.5 m以下。土壤pH值在6.5~8.0之间,可溶性盐分在0.3%以下。

3.3 环境质量紫花苜蓿种植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3095要求。

4 播种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好、抗倒伏的品种;选择播种秋眠级为2~4的品种;外引品种至少要在当地经过了3年以上的适应性试验才可大面积种植。

4.1.2 种子质量种子符合国家种子分级标准,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不得携带检疫对象。

4.1.3 播种量根据自然条件、土壤条件、播种方式、利用目的及种子本身的纯净度和发芽率的高低略有差异。土壤不肥沃,紫花苜蓿分枝较少,可以多播一些;干旱地区水分不足,要适当增加播量;条播少些,撒播则多些;盐碱地应适当增加播种量。紫花苜蓿收草田播种量为10~15 kg/hm2,撒播增加20%播量。简便的计算播种量的公式为:实际播种量(kg/hm2)=种子用价为100%的播量/种子用价;种子用价=种子发芽率(%)×种子净度(%)。

4.1.4 根瘤菌拌种从未种过紫花苜蓿的田地应接种根瘤菌。按每千克种子拌8~10 g根瘤菌剂拌种。经根瘤菌拌种的种子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与农药、化肥等接触;已接种的种子不能与生石灰接触;接种后的种子如不马上播种,3个月后应重新接种。

4.1.5 整地紫花苜蓿种子小,幼苗顶土力弱。播种前必须将地块整平整细,使土壤颗粒细匀,孔隙度适宜。紫花苜蓿是深根型植物,适宜深翻,深翻深度为25~30 cm,在翻地基础上,采用圆盘耙、钉齿耙耙碎土块,平整地面。

4.2 播种

4.2.1 播种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及栽培用途确定适宜播种期。

4.2.1.1 春播春季4月中旬至5月末,利用早春解冻时土壤中的返浆水分抢墒播种。春播的前提是必须有质量良好的秋耕地。春季幼苗生长缓慢,而杂草生长快,春播一定要注意杂草防除。

4.2.1.2 夏播夏季(6月~7月)播种,播前先施用灭生性除草剂消灭杂草,然后播种。要尽可能避开播后遇暴雨和暴晒。

4.2.1.3 秋播沈阳以南地区可以采用秋播。秋播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有利,出苗齐,保苗率高,杂草危害轻。秋播在8月中旬以前进行,以使冬前紫花苜蓿株高可达5 cm以上,具备一定的抗寒能力,使幼苗安全越冬。

4.2.1.4 冬播冬季播种在上冻之前1周左右进行。

4.2.2 播种方式

4.2.2.1 条播产草田行距为15~30 cm,播带宽3 cm。4.2.2.2 撒播用人工或机械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耙覆土镇压。这种方法适于人少地多、杂草不多的情况。山区坡地及果树行间可采用撒播。

4.2.2.3 垄作条播产草田行距为40~50 cm,播带宽3 cm。

4.2.3 底肥底肥可以用农家肥和化肥。播前结合整地每667 m2施入农家肥3 000~5 000 kg,施过磷酸钙50 kg做底肥。

4.2.4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以1~2 cm为宜。既要保证种子接触到潮湿土壤,又要保证子叶能破土出苗。沙质土壤宜深,粘土宜浅;土壤墒情差的宜深,墒情好的宜浅;春季宜深,夏、秋季宜浅。干旱地区可以采取深开沟、浅覆土的办法。

4.2.5 镇压播后及时镇压,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湿润地区根据气候和土壤水分状况决定镇压与否。

5 田间管理

5.1 除草紫花苜蓿播种当年应除草1~2次。杂草少的地块用人工拔除,杂草多的地块可选用化学除草剂。播后苗前可选用都尔、乙草胺(禾耐斯)、普施特等苗前除草剂,用量及用法参照厂家说明。苗后除草剂可选用豆施乐或精禾草克等。除草剂宜在紫花苜蓿出苗后15~20 d,杂草3~5叶期施用,用法及用量参照厂家说明,产出的青干草杂草率应控制在5%以内。

5.2 施肥追肥在第一茬草收获后进行,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5∶5。

5.3 灌水每年第1次刈割后视土壤墒情灌水1次,水质要符合GB 5084标准要求。

6 松土

早春土壤解冻后,紫花苜蓿未萌发之前进行浅耙松土,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育,这样做将有利于返青。

7 病虫害防治

7.1 病害防治

7.1.1 苜蓿褐斑病

7.1.1.1 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在病害没有蔓延时尽快刈割;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合理施肥,施肥量不宜过多;清除田间的病株残体和杂草,控制翌年的初侵染源。

7.2.1.2 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7.1.2 苜蓿锈病

7.1.2.1 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和钙肥,少施氮肥;合理排灌,田间不应有积水,勿使草层湿度过大;发病严重的草地尽快刈割,不宜留种。

7.1.2.2 化学防治在锈病发生前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1∶200)喷雾。发病初期至中期喷施20%粉锈宁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用100~120 g,加水70 L,均匀喷雾。

7.1.3 苜蓿霜霉病

7.2.3.1 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排溉,草地积水时,应及时排涝,防止草层湿度过大;增施磷肥、钾肥和含硼、

锰、锌、铁、铜、钼等微量元素的微肥。铲除田间杂草及系统受害的苜蓿单株。

7.1.3.2 化学防治用0.5∶1∶100波尔多液,或45%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每667 m2面积采用150~250 g加水75 L搅均匀喷洒。上述药液需7~10 d 喷施1次,视病情连续喷施2~3次。

7.1.4 苜蓿白粉病

7.1.4.1 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牧草收获后,在入冬前清除田间枯枝落叶,以减少翌年的初侵染源;发病普遍的草地提前刈割,减少菌源,减轻下茬草的发病;少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含硼、锰、锌、铁、铜、钼等微量元素的微肥,以提高抗病性。

7.1.4.2 化学防治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40%灭菌丹800~1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3 000~5 000倍液喷雾。

7.1.5 苜蓿黄萎病

7.1.5.1 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或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清除草地中的枯枝落叶及病株残体,减少翌年的初侵染源。

7.1.5.2 化学防治播前用多菌灵、福美双或甲基托布津等

药物进行种子处理;在病害发生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病害发生后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喷雾。

7.1.6 苜蓿根腐病

7.1.6.1 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或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及时排水和搞好田间卫生。

7.1.6.2 化学防治播前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

7.2 虫害防治

7.2.1 苜蓿蚜虫

7.2.1.1 天敌防治利用苜蓿田间蚜虫的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虫蝽、食蚜蝇和蚜茧蜂等)进行生物防治。

7.2.1.2 农业措施虫害将要大发生时,尽快提前收割;选用抗蚜苜蓿品种。

7.2.1.3 化学防治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按每667 m2面积采用10~18 g加水30~50 L,或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按每667 m2面积采用30 ml,或5%凯速达乳油按每667 m2面积采用30 ml喷雾。

7.2.2 蓟马

7.2.2.1 天敌防治利用天敌(如蜘蛛和捕食性蓟马)防治蓟马。

7.2.2.2 农业措施返青前烧茬;虫害大发生前,尽快收割。

7.2.2.3 化学防治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或50%甲萘威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每667 m2面积采用20~30 g兑水;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按每667 m2面积采用2 g兑水喷雾。

7.2.3 小地老虎

7.2.3.1 天敌防治利用天敌(如寄生螨、寄生蜂等)防治小地老虎。

7.2.3.2 农业措施消灭杂草;在小地老虎发生后,及时灌水,可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

7.2.3.3 化学防治施用毒土和毒沙:用50%辛硫磷乳油按每667 m2面积采用50 ml加水适量,与125~175 kg细土混拌后顺垄撒于幼苗基部。喷施药液: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施在幼苗根际处,防效良好。利用毒饵:用50%辛硫磷乳油按每667 m2面积采用50 ml拌棉籽饼5 kg,制成毒饵散放于田埂或垄沟。

7.2.4 华北蝼蛄

7.2.4.1 农业措施利用栽培技术措施改变蝼蛄的生存环境;及时灌水灭虫。

7.2.4.2 化学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以0.1%~0.2% 有效剂量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与蝼蛄喜食的多汁的鲜菜、块根、块茎或用炒香的麦麸、豆饼等混拌制成毒饵或毒谷。

8 越冬防寒

8.1 中耕培土在紫花苜蓿越冬困难的地区,可采用大垅条播,垅沟播种,秋末中耕培土,厚度3~5 cm,以减轻早春冻融变化对紫花苜蓿根颈的伤害。

8.2 冬前灌水在霜冻前后灌水1次(大水漫灌),以提高紫花苜蓿越冬率。

9 收获

9.1 刈割时间现蕾末期至初花期收割。收割前根据气象预测,须5 d内无降雨,以避免雨淋霉烂损失。

9.2 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收获或专用牧草压扁收割机收获。割下的紫花苜蓿在田间晾晒使含水量降至18%以下方可打捆贮藏。

9.3 留茬高度紫花苜蓿留茬高度在5~7 cm,秋季最后1茬留茬高度可适当高些,一般在7~9 cm。

9.4 收获制度辽宁地区1年可收2~4茬。秋季最后1次刈割距初霜期30~45 d。若最后1茬不能保证收获后至越冬期有足够生长期,则可推迟到入冬后紫花苜蓿已停止养分回流之后再收割。

9 根瘤菌接种

首次种植的豆科牧草播种时必须接种根瘤菌。根瘤菌剂有液体和固体两种,液体菌剂要求活菌数5亿/ml以上,有效期3-6个月;固体菌剂要求活菌数1亿/g以上,有效期

6-12个月。黏合剂一般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拉伯树胶、木薯粉、胶水等;干燥剂用钙镁磷肥。方法:选用苜蓿根瘤菌剂,将粘合剂与根瘤菌剂充分混合,用包衣机将混合液均匀喷在所需包衣的种子上;也可用手工混合均匀,手工包衣。

10 水肥高效利用技术应用

10.1施肥

施肥有利于增加苜蓿产量。大量施肥能促进苜蓿得以迅速的再生,使多次刈割成为可能。高产的苜蓿在生产上吸取的植物营养物质比谷物(如玉米和小麦)多,特别是氮、钾、钙更是如此。苜蓿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与小麦相比,氮、磷均多1倍,钾多2倍,钙多10倍。每生产苜蓿干草1000kg,约需磷2.0~2.6kg,钾10~15kg、钙15~20kg。通过使用P和K肥,在大部分栽培苜蓿的地区均获得增产。

苜蓿地施肥最好在播前测定土壤肥力状况,做为确定施肥量的依据。苜蓿常用的施肥方法有:播种苜蓿时施少量的氮肥(如二铵15~30kg/hm2)做种肥,与种子一起播种,目的是保证苜蓿幼苗能迅速的生长。磷肥可在播种前和播种时施用,条施于种子下面效果最好,尽量一次施足磷肥,也可酌情追施。常用的有过磷酸钙,施用量一般为50~100kg/亩。钾肥可以和磷肥同时混施节省施肥成本。一次性施用钾肥量为37kg/亩,对于已定植的苜蓿,厩肥应在秋季或在刈

割后立即施下,建议每年的厩肥用量为15000~30000kg/hm2。

10.2灌水

苜蓿主根很发达,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4m甚至10m,能够利用浅层或深层的土壤水分,因此具有抗旱能力。但苜蓿需水量大,每生产1kg干物质需水800kg。苜蓿产量大致与水分供应成正比。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降水大概能满足每亩250~500kg产量的需要,但在水分充足时每亩可能产生出1300~1700kg。

苜蓿既耐旱,又喜水。虽然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在灌溉条件下,可以显著增加收割次数,提高产量和品质。如果有灌溉条件,灌冻水很必要,有利于苜蓿安全越冬。春旱可灌一次返青水。此外,要视苜蓿生长状况和天气情况灌水。灌水时应注意,幼苗期少灌溉水,以利扎根。刈割后灌水应在割后5-7天,再生芽出生后浇水,灌水多少要以充分浸润土壤为度。苜蓿最忌积水,连续水淹1-2天即可大量死亡,因而要求排水一定要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