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归纳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

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知识点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 )、( )、( )和( )。

2、两条直线相交成( )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平行四边形具有( )。

4、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 )。相对的两条边互相( )。

5、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为底,能作出( )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 )。

6、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7、( )和( )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8、等腰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

9、平行四边形( )轴对称图形。

10、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 )度。

二、选择。

1、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可以引( )垂线。

A、一条

B、两条

C、无数条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A、平行四边形

B、梯形

C、长方形

3、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长方形

B、圆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

4、长方形中有( )组对边平行。

A、1

B、2

C、4

三、判断。

1、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图形一定是长方形。( )

3、过一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梯形。( )

5、只要不相交就一定是平行线。( )

6、两条直线相交就一定是垂直。( )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单元:升和亳升 1,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2,测量液体的多少可以用(量筒)或(量杯). 3,计量液体的单位是(升)或(毫升). 一瓶墨水大约50毫升。4,两瓶冰红茶相当于1升,一节小拇指的大小相当于1毫升。5,1升=1000毫升 1L=1000mL 会换算单位如: 1068mL=1L+68mL 二单元:除法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从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2,计算357÷49,可把49看作(5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6、7、8、9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五入)法试商。 3,计算531÷61,可把61看作(6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四舍)法试商。

4,有时四舍法把除数看(小)了,商可能会偏(大)需再调商; 有时五入法把除数看(大)了,商可能会偏(小)需再调商。5,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6,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周长的单位和长度单位一致,如(米、分米、厘米、千米)等; 面积的单位是长度的平方,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 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8,各种应用题要多多训练,如租船、装车、求平均数、行程、生产等问题。 三单元:线和角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归纳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 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知识点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 )、( )、( )和( )。 2、两条直线相交成( )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平行四边形具有( )。 4、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 )。相对的两条边互相( )。 5、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为底,能作出( )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 )。 6、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7、( )和( )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8、等腰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 9、平行四边形( )轴对称图形。 10、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 )度。 二、选择。 1、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可以引( )垂线。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3,4,5,6,7,8,9,10,…….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以进率。 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4、国土面积(中国、省、市、区等)、海洋面积等特别大的面积适合用平方千米。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广场、校园等稍大土地面积适合用公顷。如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升和毫升 1、升:“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用“L”表示。 2、毫升: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用“mL(ml)”表示。 3、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升=1000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估算: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够除商就是两位数,如果不够,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商是一位数。 2、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四舍”之后,除数小了,初商可能偏大,要调小;“五入”之后,除数大了,初商可能偏小,要调大;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5、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 三、观察物体 1、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面看到的图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个面观察,看到的图形也有可能一样。 2、从一个点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统计表中“合计”是几个项目数量的总计。 3、通常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数据。 4、求平均数的方法:

①、移多补少;②、先求和再求平均数(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步骤:、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2、分析问题可以从条件想起,看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看要求题目中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数量关系式:①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②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③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相遇问题:总路程=速度之和×时间 六、可能性 1、“一定”、“可能”、“不可能”可以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数量多,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小。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数的组成: 10个一千是一万;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逗号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是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位顺序表: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即满十进一)。 6.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亿以上的数的读法: (1)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 (2)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9.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1)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或十)。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亿级和万级的数都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数的写法: 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数的大小: ①两数相比,位数多的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 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 5、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①整万数的改写:去掉末尾的4个0,写上一个“万”字。如:40000 = 4万 230 0000 = 230万 ②整亿数的改写:去掉末尾的8个0,写上一个“亿”字。如:46500000000

= 465亿 6、求近似数: ①用“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小于5(0到4)还是等于或大于5(5到9)。 ②非整万数或整亿数,要先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再改写成 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如:256000≈260000=26万(五入)1340600000≈1300000000=13亿(四舍) 7、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 0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 1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一位数是( 9 )。最小的两位数是( 10 ),最大的两位数是( 99 )。 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 ),最大的三位数是( 999 )。 8、按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一级。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9、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在计算器上,是(开关键及清屏键)。是(清除)键。键只能清除(当前显示的数据),因此键在修改时作用很大。而键能全部清除数据。 10、1亿有多大? 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常用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 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 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一(个)、十、百、千、万⋯⋯是计数 单位。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 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补 足。 9、改写和省略 (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450000=45万 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如:200000000=2亿

(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 如:54340≈ 5万56070≈6万720023000≈7亿459800000≈5亿 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用=连接如:450000=45万200000000=2亿 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连接如:54340≈5万720023000≈7亿计算工 具的认识: 1、由我国古代发明的,沿用至今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3、计算器上的按键:ON/C开关及清除屏键 OFF 关机键 AC 清除键 CE 清除键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及进率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三、带合适的单位 带面积单位时,先考虑面积的大小,再看括号前面数的大小。果园、广场、体育馆一般带公顷,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一个果园的面积是3(公顷)。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较大的面积如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都用平方千米做单位,如:洛阳市的面积约是15230(平方千米)。河南省的面积约是17万(平方千米)。上海市的面积约是6364(平方千米)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 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数位顺序表。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6.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 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3647个万” 7.大数的读法:可以先分级,再读数。 (1)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每级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每一级中 间和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8、大数的写法:可以先分级,再写数。 (1)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含有三级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 上写0。 9、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 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10、改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 (1)整万、整亿的数:将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万”,将万级、个级共8个0改写成“亿” 注意: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属于准确数,要用“=”连接. (2)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将万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位)四舍五 入,再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将亿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四舍 五入,再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11、省略尾数(求近似数):先分级,再看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大于或者等于五向前一 位进一,小于五舍去。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位。(用“≈”)0~4为“舍”,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的数字不变,5~9为“入”,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上的数字加1。注意: 四舍五入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符号一定要用“≈”.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分: ⑴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如:四甲班有44个男同学,29个女同学。这里 的“44”“29”都是准确数。 ⑵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的近似数。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质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 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如: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35千克。这里的“140”、“35” 都是近似数。 ⑶在对大的数目在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如:平常说一个城市有50万人,一个 钢铁厂去年产钢120万吨。这里的“50万”、“120万”都是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4、3、2、1、0舍去;5、6、7、8、9舍去后向前一位进1。 12、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 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单位与进率 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 米(m)、千米(km)。 2.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3.货币单位:元、角、分。 4.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 米(㎡)。 5.时间单位:秒、分、时、日、周、月。大月有1、3、5、7、8、10、12;小月有4、6、9、11;特殊月是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整百年份需要能 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6.容积单位:升(L)、毫升(ml)。 二、数量关系 1.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方形面积=长×宽。 2.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3.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4.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5.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三、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判断除法中的商是几位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大于除数,商的最高位在十位上,这时的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

小于除数,就需要用前三位数去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在个位上,这时的商是一位数。 2.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使用表内乘法口诀。比如 820÷40=20,280÷70=4. 3.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使用四舍五入试商。如果除 数不是整十数,可以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比如334÷41(40),240÷57(60)。每一步计算都要观察余数 是否比除数小。 4.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使用四舍五入调商。如果除 数看成比它小的整十数,除数四舍,初商易大,需将初商调小。比如156÷32.如果除数看成比它大的整十数,除数五入,初商 易小(余数大于等于除数),需将初商调大。比如315÷39. 5.根据余数的大小求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 除数最大的情况是当余数最小为1时,被除数最小。被除数最小的情况是当余数最大时(即比除数少1的数),被除数最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 2、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数级: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5、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6、数字表示: ①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2 3567中的3在千位上,表示“3个千”,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 ②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2358 9454中的2358在万级上,表示“2358个万”, 9454在个级上,表示“9454个一” 二、多位数的读法:

1、读数时,先分级,然后从高位到低位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亿级和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多位数的写法: 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四、比较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五、整万数、整亿数的改写:(改写用“=”) 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直接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并在末尾加上一个“万”字。 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直接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并在末尾加上一个“亿”字。 六、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求近似数用“≈”) 省略某数位后面的尾数,就看该数位的后一位: ①后一位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进1,再舍去尾数; ②后一位小于5,则直接舍去该数位后面的尾数。 如: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 七、数的产生: 1、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 4、 5、6……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自然数都是整数。 2、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注:最小的自然数是0,但最小的一位数是1。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大数的读法 (1)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和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大数的写法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 (2)从高位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3)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3.大数的大小的比较 (1)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时,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3)最高位相同时,再比较下一位,依次找下去。 4.大数的改写 (1)如果是整万的数,直接去掉末尾的4个0,在后面加上“万”字;如果是整亿的数,直接去掉末尾的8个0,在后面加上“亿”字。都用“=”连接。 (2)如果不是整万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4位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万的数;如果不是整亿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8位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亿的数。都用“≈”连接。 5.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依次类推。 6.数位顺序表,从个位开始每4个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7.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的数叫做自然数。 8.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0.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一千亿是一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向左,每四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与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位和十万位。与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万位和十亿位。 3、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4、万以内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 5、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这个数就大。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6、“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7、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8、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 4 5 6 …….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一位数是1。 9、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0、亿以上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读完亿级的数,要加“亿”字,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1、亿以上数的写法: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步骤: 、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2、分析问题可以从条件想起,看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看要求题目中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数量关系式:①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②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③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相遇问题:总路程=速度之和×时间 六、可能性 1、“一定”、“可能”、“不可能”可以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数量多,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小。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八、垂直与平行线 1、线段有两个端点,可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不可测量;直线没有端点,不可测量。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 3、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条边是射线。 4、量角时要注意量角器的中心与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5、直角等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作垂足。 7、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8、在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升和毫升 1、升:“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用“L”表示。 2、毫升: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用“mL(ml)”表示。 3、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升=1000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估算: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够除商就是两位数,如果不够,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商是一位数。 2、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四舍”之后,除数小了,初商可能偏大,要调小;“五入”之后,除数大了,初商可能偏小,要调大;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验算:1、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5、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 三、观察物体 1、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面看到的图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个面观察,看到的图形也有可能一样。 2、从一个点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统计表中“合计”是几个项目数量的总计。 3、通常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数据。 4、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 2、先求和再求平均数(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步骤:1、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式解答

2、分析问题从问题想起,去寻找相关的已知条件,逐步解答问题。 六、可能性 1、“一定”、“可能”、“不可能”可以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数量多,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小。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1.大数的读法 (1)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和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大数的写法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 (2)从高位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3)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3.大数的大小的比较 (1)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时,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3)最高位相同时,再比较下一位,依次找下去。 4.大数的改写 (1)如果是整万的数,直接去掉末尾的4个0,在后面加上“万”字;如果是整亿的数,直接去掉末尾的8个0,在后面加上“亿”字。都用“=”连接。 (2)如果不是整万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4位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万的数;如果不是整亿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8位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亿的数。都用“≈”连接。 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依次类推。 6.数位顺序表,从个位开始每4个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7.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的数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7.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知识要点 ①.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无限延长,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③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④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⑤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也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⑥经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⑧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⑨测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测量时,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其中一条射线重合。 ⑩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1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12. 直角=90°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平角=180° 1平角=2直角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对角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