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基础知识培训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氧物种为了认识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性,了解作为反应物之一的氧和氧化物催化剂中的氧在表面上的存在形式和在反应中的作用,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1)氧吸附态氧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极其复杂,有分子形式吸附的缔合吸附和解离吸附,且氧原子可以进入金属晶格内部,生成表面氧化物。
一般在氧化物上主要存在的氧物种有:分子氧O2、分子吸附氧O2-、原子吸附氧O-、表面晶格氧O2-以及体相晶格氧O2-。
相互转化关系:分子氧O2<——>分子吸附氧O2-<——>原子吸附氧O-<——>表面晶格氧O2-更为具体:O2(g) <——>O2(s) <——>O2-(s) <——>O22-(s) <——>2O-(s) <——>2 O2-(s)活性O-(s) >O22-(s)> O2-(s)(2)氧物种表征现在普遍认为在催化剂表面上氧的吸附形式主要有:电中性的氧分子物种(O2)ad和代负电荷的氧离子物种(O2-<(2为下标>分子吸附氧、O-原子吸附氧、O2-<(2为上标>晶格氧<包括表面晶格氧和体相晶格氧>),这些氧物种可以采用电导、功函、ESR以及化学方法给与测定。
以分子氧形式进行化学吸附时,氧物种的电导不变,而以离子氧形式进行化学吸附时,常常伴以很明显的电导变化,并且由于在表面上形成一负电荷层和靠近晶体表面层形成正的空间电荷,使功函随之增加,所以可借助电导和功函的测量容易区别可逆吸附的分子氧和不可逆吸附的离子氧。
对于离子氧O-和O2-(2为下标,分子吸附氧),可以借助两者在ESR谱上的不同信号而加以区别。
更为准确的方法是:核自旋I=5/2的同位素17O,其在吸附时,ESR谱有精细结构。
如吸附态为O-物种,其精细结构由6条线组成(我在测CeO2表面氧时,发现奇怪现象:550度焙烧后的氧可以观测到典型的O-、O2-谱线;但是650度焙烧的氧出现6条谱线,我只是常规的ESR,没有采用同位素,为何也出现6条谱线,晕!!!),而吸附态为O2-物种时,由于未成对电子和两个17O核作用,精细结构为11条谱线。
《工业催化基础》课件(第2章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础知识)2015-2

(1)按反应物相分:
多相催化: 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物相发生的催化反应。由气体反应物与固体催 化剂组成的反应体系称之为气固相催化反应,如乙炔和氢气在负载钯的固 体催化剂上加氢生成乙烯的反应。由气态反应物与液相催化剂组成的反应 体系称为气液相反应,如乙烯与氧气在PdCl2-CuCl2水溶液催化剂作用下氧 化生成乙醛的反应。由液态反应物与固体催化剂组成的反应体系称为液固 相催化反应,如由离子交换树脂等固体酸催化的醇醛缩合反应或醇的脱水 反应。由液态和气态两种反应物与固体催化剂组成的反应体系称为气液固 三相催化反应,如苯在雷尼镍催化剂上加氢生成环已烷的反应。 均相催化: 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相同物相发生的催化反应。如果催化剂和反应物均 为气相的催化反应称为气相均相催化反应,如SO2与O2在催化剂NO作用下 氧化为SO3的催化反应;如果反应物和催化剂均为液相的催化反应称为液相 均相催化反应,如乙酸和乙醇在硫酸水溶液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的反 应。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7
是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间通过电子转移,形成活性中间物种进行的催化反 应。如在金属镍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氢分子均裂与镍原子产生化学吸附, 在化学吸附过程中氢原子从镍原子中得到电子,以负氢金属键键合。负氢 金属键合物即为活性中间物种,它可进一步进行加氢反应,反应式如下:
H H H + M M M H M
这二种分类方法反映了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作用的实质,但由于催化作用的复杂性 ,对有些反应难以将二者绝然分开,有些反应又同时兼备二种机理, 酸碱型及氧化 还原型催化反应比较如下表:
第一节 催化剂的特征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包合两个含义:其一是不同的反应,应该选择不同的催 化剂;其二是同样的反应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可获得不同的产物。例如, 以合成气(CO+H2)为原料在热力学上可以沿着几个途径进行反应,但由 于使用不同催化剂进行反应,就得到下表给出的不同产物。
第十四部分 催化剂基础知识

第十四部分催化剂基础知识一、选择题(中级工)1、按( B )分类,一般催化剂可分为过渡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硫化物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等。
A、催化反应类型B、催化材料的成分C、催化剂的组成D、催化反应相态2、把暂时中毒的催化剂经过一定方法处理后,恢复到一定活性的过程称为催化剂的( D )。
A、活化B、燃烧C、还原D、再生3、把制备好的钝态催化剂经过一定方法处理后,变为活泼态的催化剂的过程称为催化剂的( A )。
A、活化B、燃烧C、还原D、再生4、催化剂按形态可分为( D )A、固态,液态、等离子态B、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C、固态、液态D、固态、液态、气态5、催化剂的活性随运转时间变化的曲线可分为( A )三个时期A、成熟期一稳定期一衰老期B、稳定期一衰老期一成熟期C、衰老期一成熟期一稳定期D、稳定期一成熟期一衰老期6、催化剂的主要评价指标是( B )A、活性、选择性、状态、价格B、活性、选择性、寿命、稳定性C、活性、选择性、环保性、密度D、活性、选择性、环保性、表面光洁度7、催化剂的作用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B )A、反应速率B、平衡转化率C、反应的选择性D、设备的生产能力8、催化剂须具有( B )A、较高的活性、添加简便、不易中毒B、较高的活性、合理的流体流动的性质、足够的机械强度C、合理的流体流动的性质、足够的机械强度、耐高温D、足够的机械强度、较高的活性、不易中毒9、催化剂一般由( C )、助催化剂和载体组成A、粘接剂B、分散剂C、活性主体D、固化剂10、催化剂中毒有( C )两种情况A、短期性和长期性B、短期性和暂时性C、暂时性和永久性D、暂时性和长期性11、关于催化剂的描述下列哪一种是错误的( C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催化剂能加快逆反应的速率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D、催化剂对反应过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12、使用固体催化剂时一定要防止其中毒,若中毒后其活性可以重新恢复的中毒是( B )A、永久中毒B、暂时中毒C、碳沉积D、钝化13、下列叙述中不是催化剂特征的是( A )A、催化剂的存在能提高化学反应热的利用率B、催化剂只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C、催化剂参与催化反应,但反应终了时,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数量都不发生改变D、催化剂对反应的加速作用具有选择性14、原料转化率越高,可显示催化剂的( A )越大A、活性B、选择性C、寿命D、稳定性15、载体是固体催化剂的特有成分,载体一般具有( D )的特点A、大结晶、小表面、多孔结构B、小结晶、小表面、多孔结构C、大结晶、大表面、多孔结构D、小结晶、大表面、多孔结构16、在催化剂中,一些本身没有催化性能,却能改善催化剂性能的物质,称为( B )A、活性组分B、助催化剂C、载体D、抑制剂17、在固体催化剂所含物质中,对反应具有催化活性的主要物质是( A )A、活性成分B、助催化剂C、抑制剂D、载体18、在实验室衡量一个催化剂的价值时,下列哪个因素不加以考虑( D )A、活性B、选择性C、寿命D、价格19、催化剂之所以能增加反应速度,其根本原因是( A )。
固定床反应器操作与控制—催化剂基础知识

二、催化剂基本特征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本 身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基本 特征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二、催化剂基本特征
不同催化剂的产物
二、催化剂基本特征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本 身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基本 特征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 的化学反应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没影响 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在加速正反应 的同时,也能同样程度加速逆反应
固体催化剂的使用-装填和使用
1.催化剂的装填
注
避免催化剂从高处落下造成破损
意
问
题
在填装床层时一定要分布均匀
固体催化剂的使用-催化剂活化
2.催化剂的活化 所用气体
温度、活化气体 的浓度、空速等。
影响因素
氢气、硫化氢、 一氧化碳或氯化 烃等。
活化
使用
活化目的
固体催化剂的使用-催化剂活化
催化剂的活化
又及时排不出去,还会影响到催化剂的力学性能; 3. 还原一般是在工业反应器内进行的,升温过程太快,不容易做到床层温度均匀。
还原时,升温要缓慢,并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恒温一段时 间,有利于床层温度均匀和床层内的水汽排放。
催化剂的活化
合成氨催化剂的活化
气体中少量的水汽会把a-Fe重新氧化成Fe304
催化剂的制备
2.浸渍法
将制作催化剂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里配成溶 液,然后把抽成真空的多孔载体浸没在溶液 里,使有效组分吸附在载体的内外表面上。
影响因素:活性组分对载体的用量比、载体浸 渍时溶液的浓度、浸渍后干燥速率等。
催化剂的制备
3.混合法
将几种组分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制 成多组分催化剂。
第一章 催化剂基础知识

复杂命名法:
类别代号+(被引进号)+特性代号+序列代号 +形代号(Q、H、Y)+还原(-H)+基本名称 如:B(T)203Q-H型低温变换催化剂
1.4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以多相固体催化剂为例 ,其一般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多相固体催化剂
主催化剂 共催化剂 助催化剂 载体
天然矿物 合成产物
1.3.2 催化剂的分类
氧化催化剂 按催化单元反应: 加/脱氢催化剂
聚合催化剂
石油炼制催化剂 无机化工(化肥工业)催化剂 按工业类型: 有机化工(石油化工)催化剂 环境保护催化剂 其他催化剂
中国工业 催化剂分类
*酸性催化剂种类
1.液体酸 均相反应:H2SO4、HF、HNO3、H3PO4、H3BO3… 用于: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
按反应体系物相均一性:
多相催化剂(多为固体) 均相 酶催化剂
酸-碱性催化剂 按作用机理: 氧化-还原型催化剂
配合型催化剂 双功能催化剂
1.3.2 催化剂的分类
按元素及化合态:
金属催化剂:Fe、Co、Ni、Pt等 氧化物或硫化物催化剂: 酸、碱、盐催化剂 金属有机化合物
按来源:
非生物催化剂 生物催化剂
1催化剂制备与表征催化剂制备与表征催化剂基础知识催化剂基础知识催化剂的开发催化剂的开发催化剂制备方法催化剂制备方法催化剂表征技术催化剂表征技术一催化剂基础知识一催化剂基础知识工业催化剂的发展简史工业催化剂的发展简史催化剂在经济上的地位和作用催化剂在经济上的地位和作用催化剂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催化剂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催化剂的相关术语催化剂的相关术语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催化剂的宏观物理性质催化剂的宏观物理性质11工业催化剂的发展简史工业催化剂的发展简史萌芽时期萌芽时期20世纪以前世纪以前奠基时期奠基时期20世纪初世纪初大发展时期大发展时期20
催化剂基础必学知识点

催化剂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催化剂基础知识点的一些必学内容:
1. 催化剂的定义: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促进反应速率
的物质。
催化剂通常不会在反应中被消耗,可循环使用。
2. 催化剂的分类:催化剂可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
均相催化
剂与反应物处于相同的物理状态,而异相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的
物理状态,如固体催化剂与气体或液体反应物。
3. 催化剂作用原理:催化剂通过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路径,降低反
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作用可以通过等温吸附、表面
反应、脱附等步骤进行。
4. 活性位点和选择性:催化剂表面上的活性位点是反应发生的关键位置,能够吸附反应物并促使反应发生。
催化剂可以具有选择性,使特
定的反应路径成为优势途径。
5. 催化剂的性质:催化剂的性质包括化学成分、晶体结构、表面吸附
性能、酸碱性、比表面积等。
这些性质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6. 催化剂的毒性和失活:某些物质(称为毒物)能够降低催化剂的活性,甚至使其失活。
这可能是由于毒物的吸附阻塞了活性位点,或者
破坏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
7. 催化剂的应用: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能源领域、环境保护
等方面,例如在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中用于石油加工,以及在汽车尾
气净化系统中用于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以上是催化剂基础知识的一些必学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催化剂的原理及应用。
催化剂基础知识

催化剂基础知识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常被用于促进化学反应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理解催化剂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和许多其他相关领域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催化剂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一、催化剂的定义和分类催化剂是指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提供反应路径上更低的能量过渡态而增加反应速率的物质。
催化剂本身在反应结束后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
催化剂可以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分类。
按照物理性质,催化剂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催化剂。
固体催化剂是最常见的一类,包括金属、氧化物、硅胶等。
液体催化剂主要应用于液相反应,而气体催化剂则主要用于气相反应。
按照化学性质,催化剂可以分为酸性、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通常是固体酸或酸性离子液体,用于酸催化反应。
碱性催化剂可以是氧化物或碱性离子液体,用于碱催化反应。
氧化性催化剂可以将其他物质氧化为更高价态,而还原性催化剂则具有还原其他物质的能力。
二、催化剂的工作原理催化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一是提供一个更低的反应路径,使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容易发生;二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
催化剂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表面活性位的概念来解释。
活性位是指催化剂表面上具有化学反应活性的位置。
催化剂通过活性位与反应物之间形成键合,从而使反应物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中间物质并最终得到产物。
活性位的数量和表面吸附性能是决定催化剂活性的重要因素。
催化剂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个更有利的反应环境来促进化学反应。
例如,一些酸性催化剂可以通过提供质子来增强酸催化反应。
其他催化剂可以通过吸附气体分子来降低反应物的浓度,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三、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催化剂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石油炼制:催化剂被广泛用于石油加工中,如裂化、重整和脱硫等过程。
2. 化学合成:许多重要的化学合成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来实现高选择性和高产率。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础知识框架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础知识框架一、催化剂定义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而自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这种物质被称为催化剂。
二、催化作用原理催化作用的核心原理是通过降低反应的能量障碍,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这种原理通常被称为“激活能”或“催化势”。
三、催化剂活性催化剂的活性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催化剂所引起的反应量来表示。
活性是衡量催化剂效率的重要指标。
四、催化剂选择催化剂的选择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选择性、可回收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等。
不同的化学反应需要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因此了解催化剂的性质和选择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五、催化剂制备催化剂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催化剂的原材料、制备催化剂的溶液或浆料、催化剂成核与生长、催化剂颗粒的大小与形态控制、催化剂的干燥和焙烧等。
制备工艺的不同会对催化剂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六、催化剂表征催化剂的表征主要包括对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结构特性的研究。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各种表征技术来研究,如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谱技术等。
通过对这些表征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催化剂的结构特点、活性组分及其分布情况等信息,为优化催化剂性能提供依据。
七、催化反应动力学催化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脱附速率以及反应在表面上的进行速率等。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催化反应过程,并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反应效率。
八、催化应用催化应用广泛,如石油化工、煤化工、环保、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通过利用催化剂可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例如,通过使用催化剂可以将石油中的重质组分转化为轻质油品,将煤炭气化成合成气等。
此外,在环保领域,通过使用催化剂可以处理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
在生物医药领域,通过使用催化剂可以合成药物和生物材料等。
在材料科学领域,通过使用催化剂可以合成新型材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MPCC
二、催化裂化原料的特性
4.相对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物质的密度是单位体积物质在真空 的质量,其单位为g/cm3或kg/m3。物质的相对密度是其密度与规定温度 下水的密度之比。因为水在4℃时的密度等于1.0000g/cm3,所以通常以 4℃水为基准。 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其密度应标明温度。石油中各 馏分的密度是随着其馏程的升高而增大的,这是由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增 大,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较重的馏分中芳香烃的含量一般较高。 文献资料表明,各族烃类的密度是有相当差别的。当分子中碳原子数相 同时,芳香烃的最大,环烷烃的次之,烷烃的最小,烯烃的稍大于烷烃。
3
MPCC
二、催化裂化原料的特性
原油(或称石油)通常是黑色、褐色和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 黏稠液体。原油中的烃类主要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一 般不含烯烃,只有在原油的二次加工产品中含有烯烃。对原油 的评价按照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三个层次:原油的一般性质; 常规评价除了原油的一般性质以外,还包括原油的实沸点蒸馏 数据及窄馏分性质;综合评价,除了上述两项内容外,还包括 直馏产品的产率和性质。 原油的一般性质分析包括:相对密度、黏度、凝点、含蜡量、 沥青质、硅胶胶质、残炭、水分含量、含盐量、灰分、机械杂 质、元素分析、微量金属及馏程等。
8
MPCC
二、催化裂化原料的特性
5.石油的元素组成 世界上各种原油的性质虽然千差万别,但它们的元素组成是一致的,基 本上是由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组成,而且主要是碳和氢,占 95%左右。它们在原油中的含量的一般范围是: 碳 83.0~87.0% 氢 10.0~14.0% 硫 0.05~8.00% 氮 0.02~2.00% 氧 0.05~2.00% 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钒、镍、铁、铜、铅,非金属元素如氯、硅、磷、 砷等,这些元素虽然极为微量,但对石油炼制工艺过程影响很大。
4
MPCC
二、催化裂化原料的特性
1.原料的馏程 原油是一个多组分的复杂混合物,其沸点范围很宽,从常温一直到 500℃以上,所以,无论是对原油进行研究或进行加工利用,都必须对 原油进行分馏,每个馏分的沸点范围简称为馏程或沸程。 馏程是指油品的初馏点到干点之间的温度范围。原料的沸点范围对裂化 性能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沸点高的原料由于其分子量大,容易被催 化剂表面吸附,因而裂化反应速度较快。但沸点高到一定程度后,就会 因扩散慢、或催化剂表面积炭快、或气化不好等原因而出现相反的情况。 但是单纯靠馏程来预测原料裂化性能是不够的,因为在同一段沸点范围 内,不同原料的化学组成可以相差很大。
6
MPCC
二、催化裂化原料的特性
3.原料油的残炭 残炭是实验室破坏蒸馏(油样在不充足的空气中燃烧)后剩留的物质, 是用来衡量催化裂化原料的非催化焦生成倾向的一种特性指标,得到非 常普遍的使用。作为催化裂化原料的馏分油的残炭值很低,一般不超过 0.2%(质),其胶质、沥青质含量也很少。渣油的残炭值较高,在 5%~27%(质)之间,胶质、沥青质含量也很高。 残炭一般由多环芳烃缩合而成,而渣油中不仅含有大量芳烃,而且含有 大量的胶质和沥青质,而胶质和沥青质也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和杂环芳烃, 因而实验室中分析出来的残炭,也是一些加工过程中生焦的前身物质。
2
MPCC
一、催化裂化原料的来源
4.减压渣油。除某些原油外,常减压蒸馏装臵减压塔底渣油(VR)一般 不单独作为原料,而是与馏分油掺合在一起或者经过加氢脱硫(VRDS)方 能作为进料。后者适用于含硫原油如孤岛油或中东地区的多种原油。 5.脱沥青油。为满足原油深度加工的要求并避免直接加工AR或VR带来的 不利因素,采用丙烷或丁烷的溶剂脱沥青工艺,从减压渣油中提取60%以 上的脱沥青油(DAO)作用原料,已成为炼油厂加工流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DAO的重金属含量和沥青质含量远低于VR,改善了原料质量。含硫原油的 DAO最好经过加氢脱硫(可与VGO合并处理)。我国还成功开发了溶剂脱 沥青-催化裂化组合工艺。将催化裂化油浆也作为脱沥青原料,可回收其中 的饱和烃,获得较高的产品收率。 6.其他。我国开发成功的芳烃抽提-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把催化裂化装臵 产生的重循环油经过双溶剂抽提除去重芳烃后返回做回炼油,可明显提高 轻质油产率和装臵处理。必要时回炼污油、改质汽油、不合格汽油。
一、催化裂化原料的来源 二、催化裂化原料的特性 三、催化裂化的产物 四、催化裂化的主要化学反应 五、MIP工艺简介
MPCC
一、催化裂化原料的来源
催化裂化原料的来源有: 1.直馏减压馏分油。减压塔侧线350~550℃馏出油(VGO)是最常用 的原料。石蜡基原油的VGO较好,环烷基原油VGO较差。含硫原油的 VGO通常先经过加氢脱硫或缓和加氢裂化得到低硫且裂化性能好的 VGO作为裂化原料。 2.延迟焦化馏出油。焦化分馏塔侧线的320~500℃馏出油(CGO)也 以催化裂化为主要加工途径。这种原料氮含量和芳烃含量高,不属于理 想的原料,通常其掺炼比例为5%~15%。有条件时宜经过加氢处理,这 样不仅掺炼比例可以提高,而且产品收率和质量能得到改善。 3.常压渣油。硫、重金属含量和残炭低的蒸馏装臵常压塔底渣油 (AR),可直接作为原料,如大庆原油、中原原油和东南亚地区一些 原油的常压渣油。反之,则需用经过加氢脱硫得到的ARDS重油为原料, 如中东地区多种原油。
5
MPCC
二、催化裂化原料的特性
2.特性因素K值特性因数K常用以划分石油和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在 评价催化原料的质量上被普遍使用。它是由密度和平均沸点计算得到, 也可以从计算特性因数的诺谟图求出。K值有UOP K值和Watson K值两 种。特性因数是一种说明催化裂化原料石蜡烃含量的指标。K值高,原 料的石蜡烃含量高;K值低,原料的石蜡烃含量低。但它在芳香烃和环 烷烃之间则不能区分开。 K的平均值,烷烃约为13,环烷烃约为11.5,芳烃约为10.5。大多 数催化裂化原料的K值约在11.5~12.5。我国催化裂化原料K值大多在 12.0以上。 原料特性因素K值的高低,最能说明该原料的生焦倾向和裂化性能。 原料的K值越高,它就越易于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小;反 之,原料的K值越低,它就难以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