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调肝八法治疗小儿癫痫症的经验总结-中医儿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调肝解毒方改善癫痫儿童认知功能132例临床观察

组 12例 、对照组 9 例 ,两组 均依据 病情应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 ,治疗组加用调肝解毒方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发作次数 、 3 1
脑 电图、瑞文标准推理 测验 I Q值均明显好转 ,与对照组相 比差异显著 。结论:调肝解毒方对改善癫痫儿童认知障碍具有 积极作用。 【 关键词 】 调肝解毒方;认 知障碍;瑞文标 准推理测验 I O值
及桃仁和红花 则能加强散结通络活血之力 ,而共为本方中的臣
药 。二 者 攻补 兼施 ,能 祛 邪 且 不伤 正 ,能 扶 正 但 不 助 邪 ,君 臣 3 讨 论
相辅相成 , 也恰和文中恶性肿瘤的正虚邪实共存的病因与病机 。 33综上所述, - 对恶性肿瘤 患者应用六君二母汤进行加减治疗 , 不仅价格合理 ,而且使用方便 ,患者无 明显 的不 良反应 ,同单 纯化疗相较 ,能够 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状 况,进而提高其生活 质量 ,应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 马 兰花 . 子汤 加减 治疗 肿瘤 化疗 后呃 逆的 临床 研究 【 . 国现代 医生 , 1 ] 六君 J中 ]
2 0 ,56:18 0 74 ( ) , 7 0
[] 进 . 砂六 君 子汤 对化 疗不 良反 应 的应用 【] 药论 坛杂 志,0 42() 25 香 E J医 . 2 0 ,55:
一
1. 4
C ii l ora o C iee dc e 0 2 V 14 No l c un l f hns n aJ Me in 1 o. ) i 2 ( . 2
表 1 两组患者 胃 肠道症状的消失对间对比 ( 2+s)
王旭高治肝三十法

哲璇按:王旭高治肝三十法,法虽尽善,然失之于庞芜。
今予别类重属,俾切于实用。
知我罪我,斯在其人乎。
一、肝之为病有四:曰气,曰风,曰火,曰虚。
二、治肝之法,当分本脏之治与隔脏之治。
本脏之治:1.肝气疏肝理气法: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川楝子等。
疏肝通络法:旋覆花、新绛、归须、桃仁、泽兰、延胡等。
柔肝法:当归、枸杞子、柏子仁、牛膝等。
缓肝法:炙甘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等。
2.肝风搜剔外风法:天麻、羌活、独活、薄荷、蔓荆子、防风、荆芥、僵蚕、白附子等。
平肝潜阳法:羚羊角、钩藤、石决明、白蒺藜、代赭石、磁石、龙骨、龙齿等。
养肝熄风法:牡蛎、生地、女贞子、元参、白芍、菊花、阿胶、归身、枸杞子、牛膝、天麻、首乌、三角胡麻等。
3.肝火清肝泻火法:羚羊角、丹皮、山栀、黄芩、竹叶、连翘、夏枯草、龙胆草、贝母等。
4.肝虚补肝气法:白术、人参、细辛、生姜、羊肝、杜仲等。
补肝血法:当归、川芎、牛膝、川断、天麻等。
补肝阴法:乌梅、白芍、地黄、木瓜等。
补肝阳法:肉桂、川椒、苁蓉、吴茱萸等。
隔脏之治:健脾法:六君子汤、木香等。
和胃法:二陈汤、左金丸、白蔻仁等。
补肾法:六味丸、大补阴丸、沙苑子、首乌、菟丝子、枸杞子、枣仁、山萸肉、脂麻等。
清肺法:沙参、麦冬、石斛、天冬、玉竹、枇杷叶、桑皮等。
附:程门雪撰《〈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肝气肝风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
冲心犯肺乘脾胃,挟寒挟痰多异形。
本虚标实为不同,病杂治繁宜究情。
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疼。
疏肝理气香附郁,苏梗青皮橘叶平。
兼寒吴萸热丹栀,兼痰半夏与茯苓。
疏肝不应宜通络,营气窒痹辛润行。
络脉瘀阻须桃仁,旋覆泽兰新绛增。
肝气胀而疏更甚,归膝杞柏柔肝认。
兼寒肉桂与苁蓉,兼热天冬生地审。
缓肝之急经方好,白芍橘饼甘麦枣。
肝气甚而中气虚,此方变化无穷奥。
培土泄木用六君,吴萸白芍木香临。
脘腹胀痛肝乘脾,疏木温中法意深。
脘痛呕酸肝犯胃,泄肝和胃法亦异。
二陈汤合左金丸,金铃白蔻犹同意。
王旭高治幼儿病医案探析

基金项 目: 中国中医科学 院自主选题团队建设项 目( 2 0 0 9 Y1 2 0 3 0 1 )
F u n d p r o j e e t :C h i n a S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T o p i c S e l e c t i o n T e a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 ( 2 0 0 9 Y1 2 0 3 O 1 )
二时则痛甚 。 仿丹溪论参越桃意。 高 良姜 , 桔梗 , 川连 , 通草 , 滑石 , 焦 山栀 , 山楂炭 , 焦六曲, 砂仁 。 复诊 , 痧 后
腹痛 , 甚 于 黎 明。 阳气 为 阴寒凝 遏 , 欲 升而 不得 升 , 故 痛甚 于黎 明也 。 前 用 温寒并 进见 效 , 今 仍前 法加 减 。 桂
六曲、 砂 仁 清热 宣肺 兼 以消食 导 滞 。
4 痧后 移 热大 肠案
鳖甲、 羚羊角 , 并寓苡米 、 桑枝于补剂之 中, 是参风湿
治 法 以治 “ 筋 络 空虚 , 两 足 蹯挛 ” 之证 。柳 宝 诒有 【 按】 云: 用 苡米 、 桑枝 于补 剂 中 , 稍 参 风湿 治法闭 。
Ke y wo r d s :W a n g Xu ao g ;p e d i a t r i c c se a s ; h u a n xi c a o t a n g me d i c a l c se a s ;s yn &o me a n d p a ho t g e n e s i s d i f e r e nt i a i t o n o f z a n g— — f u v i s c e r a ; f e t us s c a r e ; c h i l d t U — —
王旭高治肝卅法及病毒性肝炎辨证治

学术思想
对肝气、肝风、肝火病机的阐发是《治肝卅法》的 核心。
“肝气证治”主要提出:
1. 肝主疏泄,喜条达。气郁则两胁胀痛,疏肝宜香 附、郁金、苏梗、桔叶。化热者加丹皮、栀子; 挟痰者,加半夏,茯苓;兼寒者加吴茱萸。
2. 气郁日久,络脉瘀阻,疏肝通络宜归须、桃仁、 泽兰、旋复花。
“肝风证治”主要提出:
2. 治疗温病,变用承气与白虎
王旭高学习吴又可《温疫论》深有心得, 提出温疫治法可变用承气汤和变用白虎汤。
变用承气法
“《温疫论》中用大黄,极言神妙无比,后人不善用而强效颦(音 “频”),误事亦多,惟疫证误下之害小,伤寒误下之害大, 盖以疫多火耳”。所以说:“温病下不厌早”,“伤寒下不厌 迟”。《温疫论》云:“人方食肉而适得病,虽下之而食不下。 必加人参于下药之中,其积始行,此盖助其胃气,以敷布流行, 即又可先生聪明善用大黄处也。曾见吴济亨治一年高人,食牛 肉账满不消,诸药不效,先用人参六君子汤一剂,而后消而下 之,即又可先生之意,将一方而为二法也,”
治疗时应随证加减,两方合用,要化裁, 药味不可过多,一般以十二味为适宜。
病案1
郑XX,男,15岁,住北京市大兴县。 初诊时间:2001年2月13日 主述:发热,腹痛,黄疸,鼻衄反复发作二月余。
现病史:患者因“腹痛、腹泻”于2001年4月24日5月18日在某医院住院。经查腹水抗酸染色(+), 外周血WBC7.6×109/L,RBC4.65×1012/L, Hb138g/L, PC99×1010/L。
辨证分型
湿热中阻证 肝郁脾虚证 肝肾阴虚证 瘀血阻络证 脾肾阳虚证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 宜昌会议(2004年5月)修订
病毒性肝炎各证型演变图
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经验方

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经验方公众号组成:炒僵蚕6克,蝉蜕6克,广姜黄6克,制白附子3克,全蝎3克,生白芍12克,穿山龙9克,莲子心3克,生大黄3克,甘草6克。
以上为5~7岁小儿用量,临证可随年龄、视病情增减。
功效:升清降浊,化痰熄风。
主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1小时服。
或用中药配方颗粒,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温开水化服。
方解:该方为郑启仲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经验方郑启仲认为,抽动症的病位在肝脾,病因为痰邪,病机为升降失常,肝风内动。
其依据有三:症多怪异,当责之痰:发病无明确病因,发作无明显诱因,抽动无一定规律;临床所见症状如眨眼、举眉、耸肩、努嘴、撞头、抖肩、怪声、秽语、咒骂、以及不自禁自残行为等,怪症百出,为痰作祟。
脾常不足,多痰之源:小儿“脾常不足”,易为饮食所伤,尤其在城市“洋餐”日多,膏粱厚味,常致积滞,聚湿生痰;小儿“阳常有余”,患病易从热化,而用药多寒凉,损伤脾胃,痰浊内生。
升降失常,抽动乃作:小儿“肝常有余”,家长望子成才,学习压力持续,日久则肝气郁滞,克脾碍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引肝风,抽动乃作。
郑启仲把抽动症的病机概括为“痰邪内扰,气机失调,升降失常,肝风内动”。
治疗当以“升清降浊,平肝熄风,化痰止痉”为要。
在此观点指导下创拟了“升清降浊制动汤”,简称“升降制动汤”。
升降制动汤由升降散、牵正散、芍药甘草汤化裁而成。
升降散中僵蚕清热解郁,化痰息风,为治风痰之圣药;蝉蜕甘寒无毒,祛风止痉;姜黄辛苦性温,破瘀血而行气,理肝脾而散郁;大黄荡涤瘀浊,四药合用,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肝疏脾运,气机调畅,痰化浊清,风自息焉。
正如杨栗山在描述升降散的所治证候中说“如肉瞤筋惕者……苦笑无常,目不能闭者;如手舞足蹈,见神见鬼,似疯癫狂祟者……但服此散,无不取效。
”抽动症首发症状多起于面,牵正散中白附子祛风化痰,善治头面游走之风;全蝎搜风通络,与僵蚕、蝉蜕、白附子相伍,化痰通络,祛风止痉之力益彰。
王强基于五脏藏神理论治疗小儿癫痫伴认知障碍验案

通信作者:王强,E -m a i l :w q5350@126.c o m 第一作者:虞济森,E -m a i l :151********@163.c o m 王强基于五脏藏神理论治疗小儿癫痫伴认知障碍验案虞济森1王 强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250)ʌ摘要ɔ 王强教授认为人的认知功能与五志 关系密切,是人体认知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㊂ 五志 的正常功能又依赖 五神 的正常表现,故王强教授在治疗小儿癫痫伴认知障碍时,从五脏藏神理论入手,采用温补肾阳㊁益精填髓法补小儿先天不足,方选桂枝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㊂该文介绍王强教授基于‘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理论辨治小儿癫痫伴认知障碍的诊疗经验㊂ʌ关键词ɔ 小儿癫痫;认知障碍;五脏藏神;王强;验案中图分类号:R 249.2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3.2022小儿癫痫是指发生于儿童期的一种发作性脑电波异常放电造成患儿神志异常的疾病,表现为精神意识障碍㊁突然仆倒㊁昏不知人㊁四肢抽搐㊁双目上视㊁口角流涎,可自行恢复,苏醒后如常人㊂本病属于疑难杂病,患儿一旦患病会反复发作,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影响智力发育㊂认知障碍是小儿癫痫的常见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癫痫与认知障碍存在双向关系,一方面癫痫的发作可能会出现暂时性㊁可逆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发作间期痫样活动也可影响认知功能;另一方面,某些认知或行为活动或可导致癫痫发作[1-2]㊂西药虽能控制癫痫发作,但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又可能会造成患儿发生认知障碍㊂中医对于小儿癫痫伴发认知障碍没有明确的记载,可将该病归为 痴呆 健忘 等范畴㊂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大部分病因明确的患儿能控制癫痫不再发作,但仍有部分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给患儿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㊂王强教授是第7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育㊁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经验颇丰,对难治性癫痫及伴发的认知障碍有独特的见解㊂笔者有幸跟随王强教授学习,收获颇丰,现将诊治小儿癫痫伴认知障碍的经验总结如下㊂1 验案举例患儿,女,9岁㊂2021年4月5日就诊于五强教授门诊㊂既往史:2016年4月发病,症见抽搐㊁意识不清㊁双眼斜视㊁四肢软,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予维生素B 6㊁维生素B 12营养神经治疗,当晚症状复发,再次前往天津市儿童医院,行脑电图检查示异常放电,考虑为癫痫,加用苯巴比妥片㊁托吡酯片治疗(具体用量不详),出院后症状间断发作10余次,加用丙戊酸钠口服液口服,症状控制不明显㊂于2016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儿就诊时智力发育落后于同龄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行走无力㊂头颅M R I (2016年4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脑外间隙增宽,筛窦黏膜增厚;头C T (2016年4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脑外间隙增宽;脑电图(2016年4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少量阵发性㊁弥漫性慢波;染色体核型分析(2016年4月天津市儿童医院):46,X X ㊂诊断:症状性癫痫;局灶性发作伴意识障碍;精神发育迟㊂入院后除上述药物外,加用左乙拉西坦片抗癫痫治疗,每日1次,每次0.125g ㊂患儿症状发作次数较前减少,出院后药物服用情况:左乙拉西坦片,早0.1875g ,晚0.125g ;丙戊酸钠口服液,早4m L ,晚3.5m L ;托吡酯片,早25.0m g,晚37.5m g ㊂电生理诊断:重度异常,癫痫样异常放电㊂2016年5月12日发作时脑电图监测:早上7:29发作前患儿清醒,为仰卧位,突然全身抖动,随后双眼发直,四肢屈曲僵硬,持续3s 后成串发作数下,持续10余秒,而后患儿双眼左斜,呼之不应,双手摸索,持续约16s 缓解㊂脑电图改变:全身抖动的同期脑电图全部导联可见极高波幅棘-慢波同步发放,同期肌电爆发,持续约200m s ,之后可见全导波幅快波持续约3s ,双眼斜视时脑电图全导高波幅慢波,持续10余秒后恢复㊂患儿现智力发育迟缓,不能言语,口角流涎,无法独立行走,四肢疲软无力,遂再次前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评估后未能行手术治疗,继续前治疗方案并加用生酮饮食㊂患儿病情继续加重,出现夜闹,二便失禁,智力发育停滞,认知障碍㊂患儿家长见疗效不佳,遂于2021年4月就诊于王强教授处㊂刻下症:哭08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闹,易惊,精神欠佳,时而烦躁易怒,时而情绪低沉,无法正常言语,四肢疲软无力,无法独立行走,口角流涎,纳差,呕恶,寐差,二便失禁,指纹青紫㊁直达气关㊂就诊过程中患儿问诊㊁查体均不配合,癫痫未发作㊂家属诉患儿每日发作次数10~20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60~90s㊂西医诊断:难治性癫痫伴认知障碍㊂中医诊断:痫证㊂处方:山药㊁炒麦芽㊁炒谷芽各18g,巴戟天12g,党参片㊁肉苁蓉片各9g,桂枝㊁白芍㊁当归㊁炙甘草㊁麦冬㊁郁李仁各6g,生姜1片,大枣两枚㊂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每次100m L㊂同时服用金匮肾气丸(大蜜丸,6g/丸),每次1丸,每日两次㊂配合食疗:黑豆㊁黄豆各20g,绿豆㊁白扁豆㊁红豆各15g熬粥㊂2021年5月12日二诊:患者每周来门诊调整药方1次,2021年5月家属诉患儿日常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每日10次以内,每到节气更替时发作频繁,大致10~ 15次/日㊂夜寐较前好转㊂指纹变淡,达气关㊂处方:炒麦芽㊁炒谷芽各20g,肉苁蓉片18g,巴戟天15g,郁李仁㊁火麻仁各10g,麦冬㊁党参片各9g,桂枝㊁白芍㊁炙甘草㊁苦杏仁㊁五味子各6g,生姜两片,大枣两枚㊂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每次100m L㊂同时口服附子理中丸(大蜜丸,9g/丸)与六味地黄丸(大蜜丸,9g/丸),两种药物每日均口服两次,每次1/3丸㊂继续配合使用初诊食疗方㊂2021年6月9日三诊:自2021年6月始,患儿症状发作明显减少,现每周发作2~3次,每次持续时间少于1m i n,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情绪,能独立行走㊁自主进食㊂处方:炒麦芽㊁炒谷芽各18g,麦冬㊁党参片㊁焦神曲各9g,桂枝㊁苦杏仁㊁白芍㊁炙甘草㊁陈皮㊁茯苓㊁制半夏㊁厚朴㊁熟大黄㊁焦山楂㊁白豆蔻㊁草果各6g,生姜两片,大枣两枚㊂煎服法同前㊂配合服用金匮肾气丸,停服原食疗方,改为绿豆白米粥㊂后维持此方治疗两个月余,患儿癫痫未再发作,始识人,能简单表达诉求,目前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夜寐较前好转,能自主饮食,大小便逐渐正常,未再呕吐㊂由于本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后仍就诊于王强教授门诊㊂按语:对于癫痫发病的病因病机,‘临证指南医案“指出: 痫病或由惊恐,或由饮食不节,或由母腹中受惊㊂ 本例患儿的母亲幼时曾患热惊风,虽无明显后遗症,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先天禀赋㊂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神气怯弱,对惊惧㊁恐吓等刺激非常敏感,如果受到惊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气机升降失司,阻塞经络清窍,发为癫痫㊂气机逆乱则神无所依㊁魂无所归,引起患儿精神活动失常,导致认知障碍发生㊂本例患儿受惊后起病急,癫痫反复发作日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㊁生酮饮食等,均影响其脑部发育,造成患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加重认知障碍㊂初诊时,根据患儿的刻下症,王强教授用桂枝汤化裁合金匮肾气丸治疗,在滋补肝肾的同时调动患儿自身的营卫之气㊂方中桂枝㊁白芍君臣相和,邪正兼顾,调整气血㊂炒谷芽㊁炒麦芽健脾开胃,生姜㊁大枣配伍补脾和胃,麦冬益胃生津,当归补益气血,巴戟天㊁肉苁蓉补肾益精,郁李仁入脾㊁大肠经,使邪有出路㊂加服五色豆粥入五脏,补益五脏气血,各色豆子作为种子,兼具 木 的属性,具有生长升发之象,意在激发患儿自身的阳气,帮助水谷精微正常生成和输布,脏腑和脑神得到水谷精微的濡养才会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㊂自身阳气充足还能温化体内的水饮,促进体内气血津液正常运行,阻止过多的水液停聚体内成为痰饮,避免痰扰脑窍,加重认知障碍㊂二诊时,患儿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指纹颜色较前变淡,胃气逐渐恢复,但认知功能仍待进一步恢复㊂王强教授遂改金匮肾气丸为附子理中丸,加快调理中焦脾胃之气,调补后天之本,帮助患儿更好地运化水谷精微,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之源充足,脏腑及脑窍,才能更好地被濡养,所藏的神㊁魂㊁意㊁魄㊁志才能发挥正常功能,以逐渐恢复患儿的认知功能㊂三诊时,患儿的癫痫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明显减少,且认知功能得到明显改善㊂王强教授根据患儿症状加用制半夏㊁茯苓调节中枢气机,中枢气化正常则机体可有序升清降浊,精微物质得以上荣脑神,从而改善认知功能㊂加用熟大黄荡涤体内秽浊之物,使邪气从二便分消㊂停服五色豆粥,改为绿豆白米粥,安抚肝肺,青色入肝,肝藏血,血舍魂,白色入肺,肺藏气,气舍魄㊂2讨论小儿癫痫发作后,部分患儿会出现注意力缺陷障碍,引起学习能力㊁执行力下降,同时伴有行为障碍,通过定量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见额叶区灰质分布增加㊁脑干区的容积下降,则可诊断为小儿癫痫伴认知障碍[3]㊂婴儿与儿童期是人体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大脑的神经反射及能量代谢机制尚在完善,此时期发作癫1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痫不可避免影响其发育,造成认知功能异常㊂发病年龄越小㊁发作次数越多的患儿服用抗癫痫药的时间越长,则神经元损伤越严重,对认知功能影响越大[4]㊂中医认为,癫痫的病位主要在脑,与肝㊁脾㊁肾三脏密切相关㊂郑绍周指出,痰邪致病是癫痫反复发作的重要病机,贯穿该病始终[5]㊂小儿癫痫长期发作,每次异常脑放电造成大量能量消耗,频繁的发作使患儿脏腑㊁经络正常发育受阻,先天禀赋不足加上后天脾肾亏虚㊁五脏生理功能异常,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清气不能上充,脑神失养而发为认知障碍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 脑为元神,心中为识神,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㊂ 指出脑髓与心神是人体意识㊁认知的主要负责脏器,元神健旺则诸窍俱灵,元神受损则精神昏聩㊂‘医林改错“提出: 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㊂ ‘类证治裁“记载: 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㊂ 可知脑神能直接影响人的记忆与认知,控制人的情志㊁思维活动等㊂脑神的正常功能活动离不开五脏产生的气血津液濡养,与心神共同支配调节五脏神识的活动㊂何为神?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言: 天地生万物,物有主元者曰神㊂ ‘灵枢㊃天年“对此给出的解读是: 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㊂ 可知神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胚胎只有具备了神才能生长发育成有生命的人㊂气血相和,随神往来则产生魂和魄㊂何为魂魄?‘灵枢㊃本神“曰: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㊂ 提出魂魄是神的基本分类㊂‘黄帝内经“通过神㊁魂㊁魄㊁志㊁意解释人体的生命活动㊂‘灵枢㊃本神“提出: 魂者,神之别灵也㊂ 意味着魂能调节人的精神活动㊂‘类经㊃藏象类“云: 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换游行之境皆是 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知也㊂ 说明魂能支配㊁调节人体的感觉㊁运动及精神活动㊂魄的作用是控制人体精神活动中有关本能和支配的相关动作㊂本例患儿出现夜寐差㊁夜啼不止㊁精神恍惚等症状,从侧面佐证患儿魂魄受损㊂‘朱子语类㊃卷三“也提出同样的观点: 人之能思虑计画者,魂之为也,能记忆辨别者,魄之为也㊂ 根据‘灵枢“中的相关理论,王强教授认为小儿癫痫伴认知障碍发病与元神㊁脏腑所藏魂魄密切相关,即五脏藏神理论,人体只有魂魄毕具且正常,才能拥有正常的精神活动及各类感觉㊁运动功能㊂‘黄帝内经“指出,人体由脏腑气血的 形 和神气魂魄的 神 组成,形神合一而为人㊂神随着形体气血相和而产生,寄舍心中,对后天的发育起到支配作用,神的维持需要水谷精微濡养㊂‘素问㊃六节藏象论“曰: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㊂ 而神的正常活动须依赖人体脏腑,只有通过形体㊁五官等功能活动才能表现出来,神虽主宰于心,但仍需其余脏腑功能正常㊁协同合作以完成神志的一系列活动㊂由此可知,神的具体功能活动分由五脏所藏,‘素问㊃宣明五气“中提出: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㊂ 指出魂魄藏于五脏之中,与五脏关系密切,上述即为五脏藏神的核心内容㊂五脏藏五神的载体是人体的血㊁营㊁脉㊁气㊁精,‘灵枢㊃本神“曰: 肝藏血,血舍魂 脾藏营,营舍意 心藏脉,脉舍神 肺藏气,气舍魄 肾藏精,精舍志㊂ 人体的魂藏于肝,依赖肝血的濡养,魄藏于肺而得气养,意藏于脾而得水谷精微滋养,志藏于肾靠肾精濡养㊂人的各种精神活动在心神㊁肺魄㊁肝魂㊁肾志㊁脾意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维持正常㊂张锡纯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理论,明确提出 脑中元神体也,心中识神用也 ㊂脑重在记忆㊁想象,心主要功能在思虑㊁研究㊂脑为统帅,心脑神明贯通,才能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产生各类思维意识并具有相关运动行为,所以癫痫伴认知障碍患儿出现的记忆力减退㊁睡眠障碍㊁精细动作不能完成等思维意识障碍症状,表明患儿的神出现问题㊂‘元气论“云: 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㊂ 只有宗气气化正常,脾气运化健旺,肝气疏泄有度,肾精化生充沛,才能满足心神㊁肺魄㊁肝魂㊁脾意㊁肾志在脑神的统筹安排下发挥各自的功能㊂王强教授在治疗该病时,认为五志与人体精神活动密不可分,是人体认知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用药从五神所依赖的五脏入手,通过理脾固本法弥补患儿后天不足,采用金匮肾气丸补其先天不足,同时用五色豆粥入五脏,用炒谷芽㊁炒麦芽健脾开胃,调理因长时间服用抗癫痫药及生酮饮食造成的脾胃损伤㊂在患儿脾胃功能有所恢复后,使用制半夏㊁茯苓等药物配合食疗调节肝肺之气血,以安抚魂魄,不仅能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还能减少癫痫发作次数㊂王强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中 五脏藏神 的理论,通过五脏藏五神并主五志,2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以气血津液为载体,为辨证论治小儿癫痫伴认知障碍提供了新思路㊂参考文献[1]H E L M S T A E D T E RC ,W I T TJA .E p i l e p s y a n d c o g n i t i o n :a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J ].S e i z u r e ,2017,49:83-89.[2]苏永鑫,吴怀宽,臧柯君,等.癫痫和认知障碍双向关系的研究进展[J ].癫痫杂志,2018,4(6):505-508.[3]吴庭书,杨昆胜.癫痫儿童认知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0,16(9):1374-1376.[4]陈晓蕊,安闻,孙洪强.丙戊酸钠治疗小儿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0,47(5):484-488.[5]贺从从,赵铎.郑绍周治疗癫痫经验总结[J ].中国民间疗法,2022,30(4):17-20.(收稿日期:2022-07-19)[编辑:白晓晖]җ基金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科研课题(20-4-563):马界,E -m a i l :2236841141@q q.c o m 第一作者:屈信,E -m a i l :1141001185@q q .c o m 基于 脾虚失运 理论运用膏方结合火针治疗黄褐斑验案җ屈 信1,张 璐2,范 丹2,向小丽1,马 界3(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3.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031)ʌ摘要ɔ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以面部出现局限性黄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与肝㊁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以脾为重,脾虚失运为根本病机㊂该文介绍膏方结合火针治疗黄褐斑验案1例㊂ʌ关键词ɔ 黄褐斑;肝斑;蝴蝶斑;膏方;火针;脾虚失运中图分类号:R 275.9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2023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面部局限性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面部,呈不规则形态,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好发于中青年女性[1-2]㊂研究表明,黄褐斑损害面容美观,易诊难治,对患者心理和社交影响较大,易产生自卑㊁抑郁等情况[3]㊂虽然黄褐斑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病因病机复杂,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4]㊂笔者在跟随导师马界主任医师学习过程中发现,吾师在临床中常以脾论治,善用经方化裁制膏结合火针治疗黄褐斑,现结合病案分享如下㊂1 病案资料患者,女,35岁,2021年3月20日初诊㊂主诉:面部黄褐斑两年㊂现病史:两年前患者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颜面部出现褐色斑块,范围较小,患者未予重视㊂此后患者颜面部斑块面积逐渐增大,色素沉着加重,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㊂患者于外院就诊,予口服氨甲环酸,外用氢醌乳膏㊁壬二酸乳膏等淡化色斑,辅以点阵激光㊁光子嫩肤等,治疗后患者面部皮损明显好转,色素沉着减轻㊂此后患者症状反复发作,长期运用脱色素制剂及激光等治疗,患者皮肤屏障受损,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皮损面积较前增大,色素沉着较前加重,且皮肤易泛红㊁过敏㊂遂于我院就诊,接诊时见颜面部散在暗褐色斑块,以两颧为著,累及前额㊁鼻翼等部,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对称分布,平素易感神疲乏力,月经规律,4~5d ,量少色淡,伴经前乳房胀痛,伴口干㊁口苦,偶有胁肋部隐痛,纳眠差,食后易感腹胀,大便稀溏,小便可㊂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细㊂西医诊断:黄褐斑㊂中医诊断:蝴蝶斑㊂辨证:肝脾不调㊂治宜健脾益气㊁疏肝解郁,予以逍遥散加减制膏㊂方药如下:当归15g ,党参片30g ,白芍10g,麸炒白术20g ,砂仁10g ,茯苓15g ,山药20g ,柴胡10g ,香附10g ,佛手10g ,玫瑰花20g ,红花6g ,丹参15g ,百合20g ,远志10g ,鸡内金20g ,焦山楂20g ,干益母草20g ,薄荷20g ,白芷20g ,炙甘草10g ㊂14剂,熬制成膏共42袋,每日3次,餐后温服㊂嘱患者调情志,注意防晒,忌食辛辣油腻之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㊂火针:①嘱患者取舒适卧位,确定病变范围,常规消毒,取20mmˑ13mm 毫针围刺皮损处,针尖与皮肤成15ʎ~45ʎ角向中心斜刺,每针间隔0.5~2.0c m ,以浅刺为主,不追求得气感㊂②操作者左手持酒精灯,将针尖烧至白亮后快速垂直点刺皮损处,快进快出,注意深度,去掉色素层即可,避免伤及真皮层,针孔要均匀,针刺数量根据皮损面积大小而定㊂治疗后予红霉素软膏外敷,每日1次㊂嘱患者保持治疗部位干燥,24h 内不3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
★清代名医王旭高最全治肝方法都在这儿

★清代名医王旭高最全治肝方法都在这儿清代名医王旭高,医术精深,医德高尚。
起初从事外科,后来专力于内科杂病,且对温病尤多关注,临证审征用药甚为精当。
他的《西溪书屋夜话录》作为肝病证治的专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对肝病的论治具有诸多的借鉴意义。
本文总结了王旭高治肝三十法(肝气8法,肝风5法,肝火17法,),并加以评注,临证医家若细读,或能受益匪浅!附延伸阅读《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
”“随神而往来者,谓之魂。
”肝主谋虑,藏血舍魂,这在很大程度上强调肝与人的精神特别是情绪与睡眠密切相关;肝血不足,魂不守舍,症见惊骇多梦、梦呓、梦游、梦魇等。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特点。
首先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条畅,气郁则胁肋胀痛,木来克土则肝气犯胃,症见肝胃不和,肝郁脾虚亦可见痛泻;怒则气上,肝气升发太过,病则易郁易怒,故临床上肝气郁滞者众;气郁日久化火,肝火上冲,伤津动血,进而阳亢化风,风火相扇而变症蜂起。
火性炎上,可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若夹痰夹风冲逆于上,窍道闭阻,人可见猝然昏仆倒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血液是功能活动(包括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藏血,体阴用阳。
肝血是肝主疏泄功能的物质来源,包括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临床最多见的妇人月经不调,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肝调节血量这个环节出了问题。
因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血不足可见月经错后、量少,甚至闭经,两目干涩昏花,或筋失血养见肢体拘急、麻木、屈伸不利等。
故肝主藏血与主疏泄,是肝的两大功能特点,一个血,一个气;一是体阴,一是用阳。
所以肝病的论治,就是围绕肝的这个特性,抓住气血阴阳四字来穷尽其变。
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中概括肝病大致分类有三:肝气、肝风、肝火。
可谓至当之论。
一、肝气证治八法1、疏肝理气如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之属;寒加吴茱萸,热加丹、栀,痰加半夏、茯苓。
小儿癫痫治疗研究论文(全文)

小儿癫痫治疗研究论文癫痫属中医“痫证”范畴,是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脑性疾患,为小儿常见病之一。
导师马融教授从事小儿癫痫病治疗数十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疗时思路灵活,效果显著,兹择取验案二则,介绍如下。
1涤痰汤治疗小儿癫痫失神性发作张某,女,11岁,20XX年9月25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意识丧失4个月,加重1个月。
患儿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冲马桶时突然出现仰头,双目上视,意识丧失,手中持物未落地,持续约5s,家属未予留意。
20XX年8月,患儿在校温习功课时,突然双目斜视,意识不清,身体下蹲,手中持物落地,约3~5s,自然缓解,醒后如常,而后频繁发作,2~3d发作1次,每次持续3~5s,表现同前,事后不能忆起。
查EEG示痫性放电,CT(-),MRI(-),诊时神清,精神差,纳呆食少,寐安,大便稍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西医诊断:癫痫(失神性发作);中医诊断:痫证(痰痫)。
证属脾虚痰伏,痰气上逆,蒙蔽清窍,治拟豁痰开窍,健脾醒神。
方以涤痰汤化裁。
方药:石菖蒲15g,胆南星12g,天麻10g,川芎9g,陈皮10g,水半夏10g,XX参15g,茯苓15g,羌活9g,煅青蒙石30g(先煎),铁落花30g(先煎),全蝎3g,甘草6g。
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周,发作次数稍减仍较频繁,约5~6d发作1次,症状表现同前。
再仿上方治疗4周,发作渐止,继上法巩固治疗2年,逐渐停药。
20XX年12月12日复查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随访1年未复发。
按:“无痰不作痫”,痰是造成小儿癫痫的主要病因。
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痰自内生,痰蒙清窍致目凝失神,归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候。
涤痰汤出自《证治准绳·幼科》为治疗小儿癫痫的一首名方,导师以涤痰汤加减治疗小儿痰痫往往收效颇佳。
方中XX参、茯苓益气健脾;石菖蒲、胆南星、陈皮、半夏顺气豁痰开窍;羌活通督脉经气;川芎、天麻、全蝎活血行气熄风;锻青蒙石、铁落花重镇安神;甘草调和诸药,以达标本兼治之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旭高调肝八法治疗小儿癫痫症的经验总结-中医儿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群过度放电所致的神经系统慢性功能性疾病[1].中医对癫痫的认识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对癫痫从不同角度均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病机而言,癫痫发作主要以神昏和抽搐为两大特点,病位不离心肝脾肾四脏.抽搐以肝风内动为主要病机,而神昏主要以痰蒙神窍为主要病机.癫痫治法也丰富多彩.下文就从肝脏治法进行论述.治肝之法,上溯《黄帝内经》,近抵今日,所论详备.然而,所论最详者,莫过于清代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提出了治肝三十法,详细完备,堪称治肝大法之集大成者.王氏以纲驭法,提出了肝气、肝风、肝火、肝寒肝虚证治四纲,再细分具体治则共计三十余条,后附例举典型用药,理义精当,十分切合临床[2].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对肝病的论述贡献巨大,被后人誉为治肝楷模.导师马融教授长期从事于儿童癫痫的研究,对儿童癫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深入的研究.他继承创新,博采众家,提出风痰逆乱为癫痫的核心病机,豁痰息风为癫痫的基本治疗大法,在肝病治法的使用上有深刻的见解.笔者从王旭高治肝三十法中深受启发,将马教授的治疗思想介绍如下.调肝八法探讨1. 平肝法《黄帝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惊者平之、重可镇怯.平者,平其亢也.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肝体阴而用阳,肝气有余则升动太过,易出现升动太过而出肝阳太过,肝风内动,且小儿为纯阳之体,阳胜则亢,因此易从阳化热,出现四肢抽搐、颈项强直、双目上视、烦躁易怒等症.故治疗以平肝之法.平肝法细分有平肝、镇肝的区别.平肝者,法取天麻钩藤饮、羚角钩藤汤之方义.马老师习用天麻、钩藤、菊花、桑叶、刺蒺藜等轻柔平肝的植物药,轻柔而不拂逆其条达之性,清泄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中正平和,平逆亢阳.镇肝者,法取《金匮要略》风引汤(大黄、干姜、桂枝、龙骨、牡蛎、石膏、滑石、紫石英、赤石脂、寒水石)之方义,其用药选取介石类矿物药,取其重坠之性,降坠虚阳.老师习选用石决明、灵磁石、珍珠母、代赭石、龙骨、牡蛎、紫石英之属.平肝法,为肝病治法之基本.在癫痫各种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中,除典型的失神性发作以失神为主外,都伴有不同程度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因此,从肝论治是治痫必选之法.然而,平肝法相对应的是升肝法.肝性善条达而恶抑郁.镇肝或清肝太过则抑制了肝气的条达之性.风药大多性属辛温,其性升散,能助肝阳和升脾阳的作用,且能舒肝郁.临床则应恰当的掌握镇肝和升肝的比例.如泻青丸中的羌活,不仅引药入督脉,更能调达肝气,防止清肝太过而肝气壅遏.镇肝熄风汤中的茵陈和生麦芽,张锡纯称之为茵陈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医宗金鉴幼科心法》中用化风丹平痫[3],一派风药.因此高度重视风药与平肝、清肝药物的配伍,升降结合、承制相因,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2. 清肝法《黄帝内经》云: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清肝之法,大宜分为两端.其一者,泻肝火.又云: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宜苦寒直折.其立法宗泻青丸、凉膈散方义,攻滞降泄,清泻肝胆郁火.选药选苦寒之龙胆草、芦荟、栀子、黄连、黄芩、大黄、夏枯草等.马教授习用泻青丸或凉膈散,泻胸膈肝脾郁热,调理病理体质.大黄一味,颇有方义,泻肝与疏肝并举,给邪以出路,重用通便,少用健脾,促进食.然而泻肝之法终属于攻邪之法,易伤肝阴肝血,所以应兼顾攻补兼施.对于热痫,马教授一般采用凉膈散或风引汤治疗,凉膈散一般适宜于小儿,风引汤适宜于大龄儿童或者发作次数频繁,一般药物不易控制的患儿,以寒热错杂为病机特点.其二者,凉肝血,凉肝与泻肝无本质区别,略偏重于血分.肝火窜扰血络,血脉弛张,易生风动血.尤其对于风痫,由热性惊厥转变的癫痫,其用药宜羚羊角、水牛角、牛黄、青黛、寒水石、生地黄等,性属咸寒,咸味走血分,性寒清虚实之火,清血络之余热.血有濡养和化神作用,血有郁热,则神窍被蒙,故凉肝血常与开窍并用.取冰片、菖蒲、郁金等药物.同时凉中兼行,防止冰遏郁热的弊端.应用清肝法要注意3点:①小儿为纯阳体质,易从阳化热.②癫痫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易罹患外感,或由热性惊厥转变而来,如热性惊厥附加症,血分有郁热内蕴,呈内热体质.③长期服用抗癫痫西药所致认知功能改变的患儿,以急躁易怒,冲动任性、大便干结等肝火旺盛为体质特点.3. 疏肝法木曰曲直.肝藏血,主疏泄,性善条达.疏肝法主要应用于:①精神运动性发作,即颞叶癫痫,尤其是内侧颞叶癫痫,主要与精神、情绪、记忆等功能失调有关,是目前难治性癫痫的主要类型.②内分泌失调(如月经)、外伤所致癫痫,以瘀血为病机特点.疏肝法包括两层含义,其一,疏肝气.《黄帝内经》云:百病生于气.气滞则血瘀痰凝.马教授在治疗精神运动性癫痫时,多采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和解疏利,安神定惊.三焦与胆同属少阳,有通调水道和运行气血的作用.三焦得通,气顺痰消,则阴阳得平.临床选药多选清轻疏散之柴胡、佛手、川楝子、玫瑰花、薄荷等.其二调肝血.《黄帝内经》云:卧血归于肝.指的是肝血瘀滞或恶血归肝,扰动肝风夹痰上扰神明发为癫痫.癫痫患儿或因产伤,或因外伤或因外科手术伤及头颅,宿瘀留着,伤及脑络.脑为精明之府,不容仟芥,易扰乱神明.肝血贵在流通,通则清,滞则乱.故其治法宗通窍活血汤和复元活血汤方义.选取养血活血的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等.女子以肝为后天之本,肝血充则月事以时下.肝血瘀滞扰乱神明,每次于经期来临或结束时发作,对于这种由于内分泌紊乱导致的癫痫,宗桃花四物汤方义,养血通经.4. 育肝法育者,养也.肝以阴血为用,体阴而用阳.养肝之法,在于养肝阴、补肝血.实者泻其子,虚者补其母.王旭高有言水亏而肝火盛,清之不应,当益肾水.取乙癸同源之义,当滋肾水而养肝阴,宗滋水清肝饮的柴胡配当归、生地黄的方义.或阴虚风动或阴血素亏的惊风抽搐,宗大定风珠或三甲复脉汤的滋阴养血熄风的方义,阴血充而内风自平.其用药多用生地黄、当归、白芍、阿胶、鳖甲、龟板等同入肝肾二经的药物.育肝尚需与敛肝相结合,肝阴宜敛宜收,其药多取木瓜、白芍、乌梅、山萸肉.国医大师朱良春喜重用乌梅合白芍,对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眩晕屡试不爽.诚然,长期癫痫发作患儿多伴有精神疲惫,躁动不安,手足抽搐不显,虚烦,手足心热,易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多因癫痫久发,精血暗耗,肝肾俱虚,加上小儿自身具有肝常有余,肾常虚的特点,阴虚阳亢的症状更加明显.此型患儿多服用清肝泻火或仅服用平肝药物疗效不显.马教授多用《小儿药证直诀》中地黄丸滋肾阴而制亢阳,肝肾同调,用河车八味丸治疗髓海发育迟缓合并癫痫的患儿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5. 搜肝通络法《黄帝内经》云:风胜则动.搜肝通络法一般特指虫类药的应用.虫类药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功用,以其走窜之性能搜剔经络间顽痰瘀血,功效卓着,被历代医家所青睐.虫类药的应用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络病的兴起,肇始于叶天士,其喜用血肉有情之品入肝搜络,开络病先河;发挥于温病学家杨粟山,他善用虫药,着《伤寒温病条辨》,以名方升降散出名;国医大师朱良春总结前贤,着《虫类药的应用》,把虫药的理论和实践都提升了一个层次;河北吴以岭创络病学说,开创了虫类药的应用的新纪元癫痫以风、痰、瘀为病机特点,肝风挟痰夹瘀上窜脑络,旁达四肢,发为抽搐、神昏.痰瘀不剔,则肝风难平,久伏则呈胶滞顽痰,时发时止.因此非搜筋剔骨的虫类药不能治疗.久病入络,尤其对于久治不愈癫痫患儿或抽搐频繁的患儿,疗效卓越.对于此类癫痫患儿,马老师常常在平肝、化痰、活血的基础上加以蜈蚣、全蝎、僵蚕、乌梢蛇等虫类药.上肢抽搐者加以引经药桑枝、姜黄.对于下肢不利者加以牛膝等引药下行.但必须指出的,虫类药多性属辛温走窜,易耗伤阴血.肝血不足者宜以白芍、生地黄、当归等佐制.6. 心肝同治法癫痫病位在心、肝、脾、肾四脏.心、肝二脏尤其重要.心藏神,肝藏魂.痰蒙心神则神昏不语,或精神失常.肝风内动则抽搐或四肢蠕动.心肝同调当分心之实证和心之虚证.心火萌动,引动肝风,风火相煽,夹火夹痰,蒙蔽神窍,则发为神昏、抽搐.即强直阵挛性发作,此种类型的发作,马教授采用涤痰开窍,清肝泻火的治法,以涤痰汤合泻青丸加减.或加以朱砂、琥珀、黄连以清心镇惊.心之虚证指患儿心气迟缓不收,症见独语、错语、神悴、善忘、睡眠不实、自汗等,马老师则采用养心缓肝的治法,以甘麦大枣汤加减.或加以百合、生地黄养心益肝,取《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方义.心主神明,肝风挟痰,痰浊易蒙蔽神窍,故调心法必须与化痰法相结合,选用胆南星、石菖蒲、远志等化痰兼有开窍的中药.7. 肝脾同调法调脾为治痫之王道.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具有运化水液和水谷精微的作用.水停为痰,谷停为滞.痰蒙心神或走窜周身经络,因此症状变化万端.李时珍说: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是故怪病皆有痰作祟.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强脾弱,土虚木侮,故扶脾理肝法为临床常用.对于自主神经发作性癫痫,主要以腹痛、头痛、呕吐、肢体痛为表现,尤其以腹型癫痫和头痛型癫痫最为常见.马教授常采用健脾豁痰,缓肝止痛为法则扶脾抑肝.同时建中焦之气,营卫调畅,气血化生有源,肝血得生,肝阳得以涵养.调脾法能改善癫痫患儿的病理性体质,提高机体对中西药物的敏感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 肝肾双调法肾虚精亏、风痰闭阻为癫痫的基本病机,肾虚为癫痫病机根本.数据表明30%-50%的癫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5],其原因在于癫痫自身的脑损害和长期抗癫痫药物的影响.肾精暗耗,则无以上滋脑窍.脑窍失荣则导致患儿在智力、记忆、理解力、注意力的下降.肝肾同源,肾精亏虚则肝精亏虚,无以化生肝血,则内风眩动.因此马教授率先提出了抗痫增智治童痫的理论.研制出具有控制癫痫发作和改善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双重功能的中成药茸菖胶囊.应用鹿茸、紫河车、茯苓、五味子、菟丝子等改善认知功能的中药.以血肉有情之品峻补阴阳.精血足则阴阳自平.髓海足则灵窍自开.肝肾双补法可用于失张力性发作、癫痫合并脑瘫、认知功能倒退等.然而,调补肝肾法时需要注意补肾不宜过于滋腻滞脾而影响患儿的食,也不宜过于过于温热而助升肝阳.宜补中兼运,选取温润相宜的鹿茸、紫河车、菟丝子、肉苁蓉等肝肾双补药物.以上八法是蕴含在马教授治痫经验之中.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说盖一法当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一[6].同理,马老师治痫中,一方中往往寓以多法,变化多端,灵活变通,而不变的是癫痫的基本病机.病案举例患儿某,男,11岁4月,2011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发作性愣神伴抽搐半年.病史:患儿于2011年5月无明显因出现愣神,持续数秒后自行缓解,每日3-4次,偶伴四肢抽搐.查脑电图示异常脑电图:全导对称性出3HZ棘慢波;查颅脑MRI示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癫痫-失神发作.予以德巴金500mg口服,每日2次,口服2个月余,开始时愣神次数明显减少,近3个月来又逐渐出现频繁愣神,每日4-5次.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产伤史.现症:精神好,智力正常,运动能力正常.急躁易怒,紧张焦虑,胆怯易惊,纳呆食少,心烦,夜卧不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诊断:癫痫(失神发作).中医诊断:痫症(痰痫).治法:涤痰息风、清热泻肝、清心定惊.处方:涤痰汤加减14剂.处方:胆南星10g,石菖蒲12g,天麻10g,川芎1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羌活10g,煅礞石30g,铁落花(先煎)30g,磁石(先煎)3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僵蚕10g,枳壳10g,芦荟3g,生大黄6g,琥珀(冲服)3g,朱砂(冲服)3g,全蝎10g.14剂,水煎服.二诊:2011年11月20日.患儿服药后愣神次数减少,日1-2次,患儿因患癫痫病一直很紧张,郁郁寡欢,焦虑,食量增加,大便略干,舌淡红,苔薄黄,脉滑.原方减芦荟、煅礞石,加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生龙骨(先煎)15g,生牡蛎(先煎)15g,川楝子10g,佛手10g,以和解阴阳,疏肝解郁,14剂,水煎服.三诊:2011年12月15日.患儿服药后数日出现1次愣神,持续时间减少.仍见紧张、焦虑,纳可,自汗,心烦,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偏细.去朱砂、琥珀;加百合10g、生地黄10g,浮小麦30g,甘草5g,大枣3枚以养心缓肝,14剂.四诊:2011年12月30日,患儿服药基本愣神消失,偶有一过性恍惚,紧张较前缓解,纳欠佳,二便调.原方调胆南星15g,加远志10g,砂仁6g,鸡内金10g.14剂.嘱家属辅以心理疏导.后患儿服药一直未见临床发作,精神紧张也较前缓解,继予中药汤剂治疗至今,继予心理疏导.并开始酌情减停西药,并加用熄风胶囊(以鹿茸、紫河车、全蝎为主药)以缓缓图之.按语:本患儿是以失神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属于儿童癫痫分型中治疗预后比较乐观的一种亚型.失神发作以德巴金(丙戊酸)为首选药物,该患儿初期服用德巴金治疗效果比较好,但后期效果不理想,故求助于中药调理.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在2-3个月里即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后期缓缓减撤西药.值得借鉴.儿童癫痫以风痰逆乱为核心病机.病位在心、肝、脾、肾四脏.以痰为主要致病因素.痰随风动,风从肝来,故致病广泛,治疗核心脏腑以肝为主.患儿在初诊时以急躁易怒、心烦、紧张焦虑、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脉弦滑等心肝火旺为病机特点,故在涤痰汤基础上加以天麻平肝,煅礞石、磁石、铁落花、龙骨、牡蛎等介石类以镇肝,芦荟、生大黄以清肝泄热,僵蚕、全蝎以入络搜肝,羌活升散以引药归经、防止重镇伤肝,朱砂、琥珀清心定惊.全方以涤痰调肝为主线,寒热平调,升降相宜,清心抑肝扶脾而收工.愣神缓解后以肝气不舒,阴阳失和为主要表现,故予以柴胡、黄芩以和解疏利,佛手、川楝子等清轻平和疏肝药,疏利而无耗伤肝血之弊,畅郁而不彪悍,并且辅以心理疏导,综合调理.患儿后期的精神症状以心肝阴伤为表现,治以养心育肝法,取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方义,柔肝养阴,肝血能涵养肝气,肝血足则气郁自开.患儿完全控制后,开始酌情加熄风胶囊缓缓减停西药.丸者,缓也.熄风胶囊以鹿茸、紫河车、全蝎为主药,以调补肝肾、息风通络为治疗大法.肝肾同治,缓缓图之,抗痫增智,改善癫痫患儿的远期预后.纵观整个治疗过程,以治肝为主线,分别用了清肝、平(镇)肝、疏肝、育肝、搜肝通络之法;以肝为主脏,兼而治之,开始时肝脾同治、心肝同治,后期以补益肝肾而收功,将调肝八法发挥的淋漓尽致,正符合盖一法当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一的论述.参考文献[1] 林庆.实用小儿癫痫病学. :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2[2] 王旭高.王旭高临证医书合编.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3] 刘弼臣整理.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白话解.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25[4] 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1[5] 马融.重视增智在儿童抗癫痫中的作用.江苏中医药,2007,39(9):37[6] 程国彭.医学心悟.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