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转移作用名词解释
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为治疗 氨基酸代谢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药物设计和研发 • 疾病诊断和治疗 • 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生物合成和生 物降解研究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基因工程和蛋 白质工程研究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生物传感器和 生物芯片研究
• 调节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平衡 • 参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 • 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生物体内外环境因素对转氨基作用的影响多种多样
• 缺氧、pH值、温度等环境因素对转氨基作用速率产生影响 • 生物体内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对转氨基作用速率产生影响
04
转氨基作用与代谢疾病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关系
• 肾脏参与氨基酸的排泄和重 吸收 • 转氨基作用在肾脏内发生
转氨基作用与 肾脏疾病的关 系在医学研究 和临床应用中 具有重要作用
02
• 研究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 • 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 • 药物设计和研发
05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进展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进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 氨基酸转氨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 转氨基作用调控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转氨基作用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密切相关
• 氨基酸代谢疾病是由氨基酸代谢过程 中某些酶的缺陷引起的 •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关 键步骤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关系在 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 研究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 • 诊断和治疗氨基酸代谢疾病 • 药物设计和研发
转氨基作用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氨基酸代谢复习题-带答案

第八章氨基酸代谢一、名词解释86、转氨基作用答案:(transmination)是α-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氨基转移作用。
87、必需氨基酸答案:(essential amino acids EAA)人类及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需通过食物摄取得到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Lys,Ile,Leu,Met,Trp,Phe,Val,Thr以及His和Arg。
88、尿素循环答案:又称鸟氨酸循环(urea cycle)是生物体(陆生动物)排泄氨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一种代谢方式。
高等植物可将复杂的氨以酰胺的形式贮存起来,一般不进行尿素循环。
整个循环从鸟氨酸开始经瓜氨酸精氨酸再回到鸟氨酸,循环一圈消耗2分子氨,1分子CO2和3分子ATP,净生成1分子尿素。
89、生酮氨基酸答案:(ketogenic amino acid)可以降解为乙酰CoA或乙酰乙酰CoA,而生成酮体的氨基酸称生酮氨基酸。
有Leu、Ile、Lys、Phe、Trp、Tyr,其中后5种为生酮生糖氨基酸。
90、生糖氨基酸答案:(glucogenic amino acid)降解产物可以通过糖异生途径生成糖的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除了生酮氨基酸外,其余皆为生糖氨基酸。
91、脱氨基作用答案:(deamination)氨基酸失去氨基的作用,是生物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第一步,分氧化脱氨和非氧化脱氨两种方式。
92、联合脱氨基作用答案:(dideamination)概括地说即先转氨后脱氨作用。
分两个内容,一个指氨基酸先转氨生成谷氨酸和相应的α-酮酸,再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同时释放氨。
另一个指嘌呤核苷酸循环,即天门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被裂解酶催化,生成AMP和延胡索酸,AMP在腺苷酸脱氢酶作用下,脱去氨,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
93、蛋白酶答案:(proteinase)又称内肽酶,主要作用于肽链内部肽键,水解生成长度转短的多肽链。
转氨基作用(纸层析法)

转氨基作用原理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分子上的反应过程称为转氨基作用(或称氨基移换作用)。
转氨基作用是氨酸代谢的重要反应之一,由转氨酶催化。
经转氨后,原来的α-—氨基酸变成了相应的α-—酮酸,原来的α-—酮酸则成为新的、相应的α-—氨基酸。
本实验观察谷氨酸与丙酮酸在肌匀浆中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GPT)的催化进行转氨基的过程。
然后用纸层析法检查反应体系中丙氨酸的生成。
为便于观察转氨基作用,在反应中须加一碘醋酸(或—溴醋酸),以抑制谷氨酸和丙酮酸的其它代谢过程。
试剂0.9% NaCl溶液;0.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1%谷氨酸钾溶液;1%丙酮酸钠溶液;0.25%一碘酸钠溶液;2%HAc。
操作1、肌匀浆的制备(该步由实验室准备室制备)取小白兔一只,猛击头部处死后,立即剪颈放血,取肌肉若干经0.9%NaCl溶液洗去血污后,称取肌肉约100g置电动匀浆器中,再加0.01mol/LpH7.4磷酸缓冲液500ml磨成匀浆。
2混匀后同置37-40℃水浴中保温1小时(时加振摇)。
取出两管各加入2%醋酸2滴,再同置沸水浴中5分钟,使反应停止,稍冷却,将上清液用于纸层析。
纸层析(氨基酸)原理层析法又称色层分离法,原指有色物质在吸附剂上因吸附能力不同而得到分离的方法。
后来此方法也应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
层析法除了吸附层析以外,还有离子交换层析、分配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纸层析是分配层析中的一种。
分配层析是利用不同的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的。
通常用a表示分配系数。
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Cs)a = —————————————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L)一种物质在某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在一定的温度下是一个常数。
纸层析是以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因此以滤纸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有机溶剂沿着滤纸自下而上流动的,称为“上行法”;自上而下流动的,称为“下行法”。
(生物化学)转氨基作用

α-酮酸
CO
COOH
R12 CO
α-酮酸
COOH (Accepter keto acid)
转氨酶
H
R22 (New amino acid) C NH2 氨基酸 COOH
重要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ST , 天门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P )
GOT
谷丙转氨酶(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GPT )
转氨基作用
1. 氨基酸的转氨基作(transamination)
在转氨酶(transaminase)的作用下,某一氨 基酸去掉α-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另一种α酮酸得到此氨基生成相应的氨基酸的过程。
R11 氨基酸 H C NH2
COOH
(Donor amino acid)
(New keto acid) R21
• ALT催化Ala和α-酮戊二酸生成Glu和丙酮酸。丙 酮酸在酸性条件下与2,4-二硝基苯肼可缩合生 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其在碱性条件下呈现棕红 色,在520nm处有最大吸收。根据颜色的深浅, 通过比色法可计算出酶活性。
谷丙转氨酶快速检测条(干化学法)
➢ ALT检测卡:全血分离垫 +ALT特异性多层反应 垫(包含指示剂, 丙酮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COOH
CH 2
CH 3
Glu
No CH 2
CO
CH NH 2
COOH
COOH
Pyruvate
α-Ketoglutarate (α-KG)
ImageGPT
CO 2 Ala
CH 2
COOH
CO
COOH
正常人各组织GOT及GPT活性 (单位/克湿组织)
组织 GOT GPT
氨基移换作用标准版资料

根本原理:依赖共存于一个系统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混合物中各组份的 别离.
生化教研室
4
当待别离的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加有样品的固定 相时,由于样品中各组份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与 两相发生相互作用〔吸附、溶解、结合等〕的能力 不同,在两相中的分配〔含量比照〕不同,随着流 动相向前移动,各组份不断地在两相中进行再分配。 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力越弱的组份,随流动相移动时 受到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动的速度快。反之,与 固定相相互作用越强的组份,向前移动速度越慢。 分时段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 份,从而到达将各组份别离的目的。
测 定 20滴
氨基移换作用
生化教研室
1
二转移到另一 种α-酮酸的酮基上,产生新的α-酮酸和新的α-氨基 酸。本实验采用从兔肝脏组织中提取的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催化α-酮戊二酸与丙氨酸进行的氨基转移作 用。然后用纸层析的方法别离反响样品中的氨基酸 并进行鉴定,从而推论新鲜肝组织中提取的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是否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发生 了转氨基作用。
生化教研室
2
1、氨基移换作用
2、氨基纸层析别离与鉴定
生化教研室
3
层析技术
层析法也叫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一 种以两相间分配或吸附平衡为机理的物 理化学别离和分析方法。
层析系统包括两相,即固定相和流动相。固定相 由固体物质或者固定于固体物质上的成分组成;流 动相即是可以流动的物质,如水和各种溶媒。
气体 固体 3.纸层析法别离氨基酸 气相层析 固定相只能与一种待分离组份专一结合,以此和无亲和力的其它组份分离
气-固层析法
固定相为非极性,利用待分离组份与介质疏水性大小进行分离 固定相是滤纸,各组份在不同的两相中溶解度和结合力不同
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
丙 1
谷
2
滤纸条沿纵 轴捻成灯芯
(四)茚三酮显色
展层完成后,热风吹干滤纸。氨基酸与茚三酮反 应产生兰紫色物质。 画出斑点位置,计算Rf值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Rf=
茚三酮显色
丙 1
谷
2Leabharlann 意事项1. 为了防止滤纸被手上的汗液污染,应尽量在操 作时带手套。 2. 重复点样时可用吹风机的冷风吹干样品,喷了 茚三酮后的显色则要用热风吹干滤纸。
液体
分子大小
3、分配层析
分配系数: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溶解度不同, 在终点时达到一种平衡,其比值为一个常数,即分 配系数(α)。
α=
固定相内溶质的浓度 流动相内溶质的浓度
是一种连续抽提法。一种溶剂通常是被结合在固定 的惰性支持物(柱、膜、纸)上的水,另外一相由 流动的被水饱和的有机溶剂构成,它流过固定相。 如果某一混合物的各组分在这两相中的分配系数有 足够的差异,它们就可以被分离。
Rf=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Rf 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 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仪器、材料和试剂
1、实验仪器
(1) 匀浆器。 (2) 离心管(1.5ml)和离心机(台式) (3) 37度恒温水浴 (4) 毛细玻璃管 (5)层析滤纸(Whatmann 滤纸) (6)吹风机 (7)培养皿 (8)手套
4、纸层析
纸层析是最简单的液——液相分配层析。 纸层析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 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 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有机相流经固定 相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 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联合脱氨基作用的名词解释

联合脱氨基作用的名词解释
联合脱氨基作用指转氨基作用和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脱氨基作
用两种方式联合起来进行脱氨基(transdeamination)。
氨基转移作用只是将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酮酸上生成氨基酸,并没有真正脱去氨基。
各种氨基酸都可将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
酸生成谷氨酸。
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分布广(除肌肉组织外),因此在体内脱氨基作用,主要是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来实现的。
氨基酸的转氨作用虽然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但是单靠转氨作用并不能最终脱掉氨基。
当前联合氨基酸作用有两个内容:其一
是指氨基酸的α-氨基借助转氨作用,转移到α-酮戊二酸的分子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然后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同时释放出氨。
其二
是嘌呤核苷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这一过程的内容是:次黄嘌呤核苷酸与天冬氨酸作用形成中间产物腺苷酸代琥珀酸(adenylsuccinate),后者在裂合酶的作用下,分裂成腺嘌呤核苷酸和延胡索酸,腺嘌呤核苷酸(腺苷酸)水解后即产生游离氨和次黄嘌呤核苷酸。
(在机体的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以此种联合脱氨方式为主)
综上所述,联合脱氨基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脱去氨基。
2、L-谷氨酸通过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脱去氨基。
3、氨基酸通过嘌呤和谷氨酸循环脱去氨基。
4、氨基酸通过氨基酸氧化酶催化脱去氨基。
转氨基作用的名词解释

转氨基作用的名词解释转氨基作用是生物体的重要的代谢机制,更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
它通过有组织的转氨酶来进行,它们可以将氨基酸中的氨基基团转移到其他物质上,从而实现补充和加工的过程。
这样,氨基酸就可以在代谢过程中得到活化,以实现物质合成和代谢协调。
转氨酶是转氨基作用的关键,它们是复合体,包括蛋白质和酵素,由两个或更多蛋白质分子组成,形成它们特有的三维空间结构,这结构可以把氨基酸的氨基基团转移到其他物质上,实现转移反应。
转氨酶的分类因素有两个:一是激活的能量,包括ATP、NADH、NADPH等;二是参与反应体系中的物质。
根据参与反应体系中的物质,转氨酶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加氧转氨酶、羧化转氨酶和糖酰转氨酶。
加氧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中氨基基团加氧反应的酶,它可以将氨基基团加氧成羟基化合物或醛基化合物,是线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血液的电解质和氨基酸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羧化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中氨基基团羧化反应的转氨酶,它可以将氨基基团羧化成α-羧酸,是线粒体和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和能量供应,是转氨酶系统的一大类。
糖酰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中氨基基团糖酰化反应的酶,它可以将氨基基团糖酰化成残基,同时也参与了糖代谢。
它们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水平上,参与糖醛丝氨酸的合成和代谢等反应。
这三大类转氨酶是转氨基作用的基本元素,它们参与代谢系统中许多反应,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糖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
另外,它们还参与能量代谢,促进能量的供应,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活活动。
总之,转氨基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代谢机制,涉及到三大类转氨酶,参与细胞中的许多反应,保障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供应,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活活动。
转氨基作用是一种关键的代谢机制,在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转移作用名词解释
氨基转移作用是指生物体内氨基骨架上的氢原子通过氨基转移反应转移到其他分子中的化学过程。
这种反应在生物体内非常重要,例如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之间的氨基转移作用使得肽键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氨基转移作用是生物体内多种酶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些酶可以催化氨基从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上。
例如,氨基酸转移酶可以通过氨基转移反应将氨基从一个氨基酸转移到另一个氨基酸上,形成新的蛋白质分子。
此外,氨基转移作用也是许多代谢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葡萄糖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等。
除了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外,氨基转移作用在生命过程中的其他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生物体内,氨基转移作用可以用于合成一些重要的生物分子,如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此外,氨基转移作用还可以用于解释一些生物现象,例如氨基积累和生物转化等。
随着对氨基转移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了解到它在许多生命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未来,氨基转移作用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并为药物开发和其他生物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