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价值属性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
”也就是说,教育本质上是有生命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因此,不难理解,生命教育就是呵护生命、关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是为了求得幸福人生的教育。
那么,生命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理解生命之要义了吗?人的生命既宝贵又高贵。
宝贵是因为人只有一生一世;高贵是因为他有崇高的价值。
人的生命本是无垠寰宇的最高存在,是万物的尺度。
所以,我们可以用生命的“三重性”来解释。
所谓的生命的“三重性”,就是把生命看成“生理生命”、“内涵生命”、“超越生命”有机统一,而不是只强调某一方面。
生理生命是指人作为生物体的存活状态,内涵生命指人生丰富程度,即单位时间内经历事情的多少,单位时间内经历的事情越多,其生命丰富程度越大;超越生命是人对作为人生基础的生理生命及其限囿的超越,即人寻找永恒与不朽等等真实目的的冲动与努力。
生命的“三重属性”对生命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很有启示,也能够丰富我们对生命教育的了解。
生理生命类同于生命的长度,它是一切价值与意义生成的基础,如果生命缩短为一点,想必就会失去了一切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生理生命是“1”,知识、财富、金钱、名誉、地位等只是“o”。
但生理生命只是一条线,即便再长,如果没有宽度,上面是不能安放任何东西的,只有将生命延展开来,生命才被赋予了意义。
内涵生命类同于生命的宽度,它是对生理生命的第一次超越,使得生命变得又有意义起来。
如何丰富人生?如何不辜负青春?那么就是要“博学”、“多闻”,就是要“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
从一定程度上看,内涵生命就是一种“经历”,但“经历”的核心是用心去“观照”。
所以,内涵生命的关键不仅在于“看”,更在于“见”;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识”;不仅在于“到过”,更在于“领略”。
一个人可能“思入千载,神游八极”;又如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人风云变态中”。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是一本关于生命教育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关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态度和价值观。
它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书中还强调了自我关爱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只有当我们关爱自己时,才能更好地关爱他人和社会。
《生命教育》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这种包容性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全球视野。
《生命教育》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并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
这本书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生命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生命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摘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重大责任。
语文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人的生命教育,适时地引导学生善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教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价值所在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者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重点关注社会问题,诸如反毒品、自杀、暴力及预防艾滋病等。
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开始在中国推进。
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或者说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
”[1]人们常常喜欢把孕育着无限生命力和希望的青少年比喻成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这也就意味着在人们心中青少年代表的是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力量。
但是当我们在审视自身和周围社会的过程中,就会看到一个现象或事实:媒体报道的青少年自杀案例越来越多,青少年自杀这个问题变得十分严重。
青少年死亡率近40年来逐步攀升,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的头号死因。
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漠视生命的残酷事实面前,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对此高度重视,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同时也要关注其人文性的特点。
语文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作,更是每个人接触世界、开始生活的引领学科。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通过中学语文的教学,让中学生正确地看待生命,关注生命状态,充分调动学生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进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生命教育名词解释

生命教育名词解释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为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终极关怀和完整人格的塑造,培养人们对自身生命价值和尊严的意识,树立健康生活态度的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教育不仅仅指向学校的学生,而且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
具体来说,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生命教育走进学校的课程体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二是引导人们把生命的自觉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地呵护、营造并创造有利于人的生命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使人的生命更好地发展。
也就是说,生命教育是每个人应当接受的终身教育。
中央教科所对生命教育曾经有过很好的解释: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生活观。
它通过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对自我的关怀和完善,从而使个体生命在与社会、与他人的互动中走向圆满。
因此,生命教育就是将生命的自觉意识转化为行动,将人的生命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最大限度地拓展人的生命价值。
可见,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教人爱惜生命、实现生命价值。
人的生命属性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
生命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关注学生的生命尊严,关注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在与社会、与他人互动中的生命状态。
“把生命还给孩子”,让学生拥有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只有将生命教育深入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生命,提升每一个生命,发展每一个生命。
由于学生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学校生活又是学生进行各种生活的舞台,而且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因此学校是培养生命教育的关键阵地。
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哪个层面的生命教育都不能偏废,而必须围绕学生生命成长的核心要素,按照“重视知识传授、忽略精神关怀”的思维惯性和“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内在品质”的路径依赖,进行有效落实。
这样,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真正培育生命的主体意识。
对待未成年人更要倾注关怀,将生命教育深入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培育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命教育的价值属性

生命教育的价值属性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来培养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珍视,以及培养其生命的素养和品德。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们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加珍惜生命、体验生命的美好,并且在面对生命的挑战时能够更加坚强和勇敢。
生命教育的价值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尊重与珍视生命生命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教导人们尊重和珍视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看重。
在生命教育中,人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理解和体会生命的可贵之处,同时也需要学会尊重和保护生命。
只有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时也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培养责任感与正直品格生命教育还应当培养人们的责任感和正直品格。
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家庭的和地球的,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和保护生命的权利和尊严。
通过生命教育,人们应当学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生命,这需要培养正确的责任感和正直品格。
只有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观念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做出积极的生命选择,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和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提升生存与发展能力生命教育还应当帮助人们提升生存与发展能力。
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的变化。
生命教育可以通过教授生命知识、生命技能和生命经验来帮助人们提升生存与发展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更具有韧性和勇气,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把握生活的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促进心灵与情感的平衡生命教育还应当促进人们心灵与情感的平衡。
人们的生命既包括了物质的层面,也包括了心灵的层面,因此生命教育也应当注重人们内心世界的培养和教育。
通过生命教育,人们应当学会如何去面对和调适自己的情感,如何去处理自己的心灵创伤,如何去寻找和感受内心的美好。
只有在心灵与情感的平衡中,人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美好,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学校生命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

学校生命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作者:张俊来源:《成才》 2021年第6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张俊2020 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惜一切代价抗击疫情,全力抢救每一个生命,不仅深刻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也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生命教育课。
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以独具魅力的教育理念日益彰显其重要教育价值。
所谓生命教育是指以认知生命理论、尊重生命尊严、激发生命活力、升华生命价值为核心理念所开展的系统性教学活动。
按不同的教育路径区分,生命教育可划分为学校生命教育、家庭生命教育和社会生命教育。
对年龄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学校是他们接受科学系统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学校生命教育旨在通过整合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中的生命教学资源,构建多层次同步展开、多学科高度融合的生命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自然生命教育纬度上系统学习生命知识,在精神生命教育纬度上正确树立生活理念,在社会生命教育纬度上逐步培养责任担当,其宗旨是教育学生既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既提高生命质量,又激扬生命价值。
学校生命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而且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以学科融合为基础,感知自然生命之力。
学校生命教育可尝试通过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和相关学科渗透这两种教育路径同步展开,深入挖掘整合各学科涉及的生命教学资源,指导学生系统学习人类和各种自然生命知识,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基本意识,理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解读从孕育到消亡的全周期生命历程。
在科学系统讲授生命知识的同时,中小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开发感悟自然生命活力的实践课程。
以价值塑造为重点,描绘精神生命之彩。
学校生命教育的重点是在精神生命维度上教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参照正确价值标准进行自我价值调校,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校生命教育课程设计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人与其他生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类超越生命自然属性的精神属性,紧扣人生价值探讨、人生态度养成、人生意志磨砺等关键环节,正确认识自我生命价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激发生命潜能,凸显人文关怀,以拼搏奋斗书写自己生命的精彩。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

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育 科 学
Fe 2 1 b, 0 0 Vo. 6 NO 1 12 .
第2 6卷
第 1期
Ed a i in e uc ton Sce c
语 文综 合 性 学 习 的生 命 教 育 价 值 取 向 *
吴 惠 青
( 江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院 , 江 金 华 3 1 0 ) 浙 浙 2 0 4
本学 习与 实践 活 动 紧 密 结 合 的活 动 性 的学 习方 式 。
( 图分 类号] G6 2 3 中 2 .
一
、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 的 含 义 及 特 点
它更 注 重 于学 习方 式 的 自主 、 实践 、 综合 ; 注重 于 又 过程 、 段 和生成 。它 的内容 选择 范 围宽 泛灵 活 , 阶 包 《 文课程 标准 》 语 明确 指 出 :语 文 综合 性 学 习有 “ 活动 课程 ) 间接经 验 ( 与 学科课 程 ) 。 利 于学生 在 感 兴 趣 的 自主 活 动 中 全 面 提 高 语 文 素 括 直接 经验 ( 2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 的特 点 . 养 , 培养 学 生 主动 探 究 、 是 团结 合作 、 于 创新 精 神 勇 语 文综合 性 学 习与 传 统语 文 学 习 不 同 , 不 再 它 的重 要途 径 , 该 积 极 提 倡 。 《 标 》 应 ”课 中关 于语 文 综 而 合性 学 习的理解 , 是指 旨在 全 面提 高 学生语 文素 养 , 刻 意追 求语 文 知 识 的 系 统 和完 整 , 注重 学 生 在 自
1 含 义 .
培养 学生 主动探 究 、 团结合 作 、 于创 新精 神 的一 种 主活动 中全 面提 高语文 素养 。当前 国内学 者关 于 语 勇 学 习方式 。有 学者 认 为 , 文综 合 性 学 习是 指 综 合 文 综 合 性 学 习 的 基 本 特 点 的 认 识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种 语 运用语 文知识 去分 析 问题 , 决 问题 , 解 以促 进学 生 语 有学 者认 为 语 文 , 合 性 学 习 的特 点 包 括 “ 综 四 文素养 的整体 提 高 , 以及 学 生 知 识 能 力 与 情 感 态 度 重” 语 文 综合 性 学 习 重 整合 , : 重过 程 , 重体 验 , 全 重 价 值 观 的 协 调 发 展 的 一 种 语 文 学 习 活 动 。是 一 种 自 员参 与 。具 有实 践性 、 合 性 、 综 过程 性 、 体性  ̄ I 主 E 任 l 主、 合作 和探究 的学 习方 式 , 一 种 多元 整 合 。王海 是 根 良在 《 文综 合 性 学 习 的理 性 认 识 》 语 中提 出 , 文 语 兰 在《 对语 文综 合性 学 习的几 点认 识 》 中提 出语 文综 综 合性 学 习特 点 包 括 认 识 世 界 的 整体 性 与交 融 性 、 合 性学 习是指 在 实 施 语 文 课 程 过 程 中 , 过 学 生 活 通 学 习 目标 的隶 属 性 与 整 合 性 、 习 内容 的综 合 性 与 学 动 的设 计 和 开展 , 导学 生 运 用 已经形 成 的听 、 、 引 说 开放性 、 习过程 的参 与性 与 自主 性 、 习成 果 的创 学 学 读、 写等 能力 和各科知 识 , 用 自主 、 作 、 究 等学 采 合 探 造 性 与 多 样 性 、 习 评 价 的 多 元 性 与 社 会 性 。 沈 大 学 习方 式尝试 解 决 生 活 中 的一 些 问题 , 学生 在 尝 试 使 安 在《 文综 合 性 学 习 研究 》 文 中提 出 , 合 性 学 语 一 综 解 决 问 题 的 过 程 中 历 练 能 力 、 得 经 验 , 步 形 成 主 获 逐 习的特 点包括 有 : 特 征 ( 动 性 、 三 活 自主性 、 究 性 ) 探 动探究 、 新 学 习的能力 。 创 和 四 环 节 ( 划 、 施 、 流 、 价 ) 甘 海 明 在 《 文 策 实 交 评 。 语 我 们认 为 , 谓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 就是 一 种 既 能 所 综合性 学 习教 学 策 略 浅探 》 中提 出综 合 性 学 习 特 点 体 现学生 身心 特点 , 又能体 现 语 文知 识综 合 运用 , 听 主要有 : 合 性 、 综 实践 性 、 开放 性 、 自由性 、 作 性 与 合 说 读写能力 整体 发展 , 语文 课 程 和其 它课 程 沟通 , 书 阶段性 。综 合 性 学 习 具 有 独立 性 、 整 性 、 际性 、 统 学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生命的自然属性也即自然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长度,即寿命的长短;生命的社会属性也即社会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宽度,它是以文化为内核和根基,从零开始不断拓展的;生命的精神属性也即精神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高度,它并非纯粹指人在成功的顺境中所能达到的高度,人在失败的逆境中所处的低谷,因为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灵性的深层次激发,也构成了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
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统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也即个体生命“我之为我”的生命亮点。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他又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新特点,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呢?随着部分青少年物质追求的迷失、社会道德的衰落、身心发展的龃龉、有限岁月的虚度,加之自杀行为得不偿失频繁发生,我国推行生命教育变得刻不容缓: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教育的价值属性
生命教育是培养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生命能力的教育,是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和人类
文明发展水平的必要途径。
生命教育的价值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尊重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宝贵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生命教育通
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传递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使学生对生命的重要性、脆
弱性以及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培养社会责任感
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生命教育教育学
生应该如何爱护生命、保护自然、遵循生命规律,并学习如何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善自身和
他人的生活环境。
这样,学生可以形成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习惯和行为,成为具有
良好道德素质的公民。
三、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生命教育不仅可以让个人成为一个更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还可以促进整个人类文
明的发展。
通过对生命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人类社会可以更好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进而创造更加人类文明的社会环境。
四、提高幸福感
生命教育教导学生学会欣赏生命、感悟生命、享受生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
世界,探索生命,培养自我认识和提高自我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收获到内心的
满足和幸福感,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向上发展。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的价值属性是多方面的,其价值的体现不只是个体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还涉及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强化生命教育意识、加强生命教育工作的
力度,在弘扬生命的尊严、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