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措施及培训记录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一篇: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加强手卫生。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5.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6.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7.合理应用抗生素。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4.临床科室
• 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 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 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短时间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 果的医院感染,应立即电话报告医务科、院感科,节假日向 院值班报告,医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同时向上级相关部 门报告。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
插管等戴防护镜
插管等戴防护镜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专用,用后应清洗与 灭菌
可能污染工作服 时穿隔离衣
用后应清洁、消 毒和/或灭菌
物体表面 终末消毒 标本运送 生活用品 医疗废物
解除隔离
MRSA
VRSA
其他多重耐药菌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 床单清洁消毒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 每 天定 期擦 拭消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要使用专用的 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采用适宜 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 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MRSA
VRSA
其他多重耐药菌
患者安置
人员限制
手部卫生
眼、口、鼻 防护 隔离衣
仪器设备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 隔离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 MDR Ab:中国是MDR Ab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2010年,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0.7%外,其他所测试药物耐药率均在50%以 上,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7.1%、58.3%。
• MRPA:2010年,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 为30.8%和25.8%。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精选全文

非专人专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消毒
MDRO感染病人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 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它科室作好准备,防 止感染的扩散;
转科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转入科说 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隔离的预防措施,有记录可 查。
对MDRO感染病人实施诊疗操作时实施标准预防,接 触多重耐药菌感 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
多重耐药菌的种类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
我院监测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和全耐鲍曼不动杆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肺炎克雷伯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大肠埃希菌)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12 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 11 隔离患者
预防传播
10 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9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8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
7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 6 专家会诊
5 应用当地资料
4 控制抗菌药物应用
3 针对性病原治疗 2 拔除导管
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感染
患者隔离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 染情况,直至连续2次(每次间隔应大于 24h)多重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 愈方可解除隔离。
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 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 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
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 进行。
应当使用专用的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接近患者 或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床头桌的表 面和周围)、各种设备设施表面、地面等,应当每 天进行2次清洁和擦拭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 剂);
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

解除隔离
● 患者产生的所有废物按疗废物处理,离开床单元前应再套一个清洁的医疗废物袋,鹅颈结封扎 后转运。
● 连续 2 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方可解除隔离。
空白演示
感谢聆听
患者安置
● 首选单间隔离,单间病房不足时,优先给容易造成感染传播的患者(如分泌物或排泄物不受控制) 应最先分配。
● 没有单间病房时,相同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在同一病房或护理区域集中安置。 ● 不能集中安置时,与传播风险低、感染后果不重以及可能只是短时间住院的患者安置在一起,不
应与有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 床间距不应小于 1.1 米。 ●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 多重耐药菌检出频率较高的科室,隔离区域宜相对固定,且采用黄色警示线划线明确。
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
感染性疾病科 2021.5
定义
多重耐药菌(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指对临床使用的 3 类或 3 类以上抗菌 药物(每类至少一种)获得性耐药的细菌。
我院目前主要关注: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 ●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 ●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等。
● 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危急值报告以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置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书写“危急 值报告处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报告收到时间(记录到时与分)、危急值项目名称、检测结果、 简要分析、处置措施。
隔离
● 对新入院或外院转入或新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管床或当班医生应立即开立接触隔 离长期医嘱并实施接触隔离。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联席会议记录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联席会议记录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
由于MDR细菌对常规抗生素不敏感,它们在医院环境中容易引发感染。
为了有效应对MDR细菌感染,我院特召开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联席会议。
以下是会议的记录。
会议时间:XX年XX月XX日会议地点:XX医院大会议室出席人员:主任医师、院感科主任、感染科主任、抗生素科主任、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卫生检疫科主任、药学部主任、护士长等相关人员会议记录:1.主任医师开场发言。
他提到,MDR菌感染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问题,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声誉。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2.院感科主任汇报了最近的MDR菌感染情况。
他指出,MDR感染在我院呈逐年增长趋势,已经引发了多起医院感染事件。
他建议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并落实常规防控措施,如手卫生、消毒措施等。
3.感染科主任介绍了MDR感染的疾病谱和病原学特点。
他提到,MDR 菌引起的感染可涉及多个系统,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同时,MDR菌具有传播性强、易扩散等特点,要加强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4.抗生素科主任从抗生素使用的角度发言。
他表示,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MDR感染的重要手段。
他建议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坚决杜绝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的行为,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5.临床微生物科主任介绍了检测MDR菌的方法和常见菌种。
他表示,要及时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时获得耐药信息,并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6.卫生检疫科主任提出了医院环境管理的建议。
他建议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强调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感染防控规范。
7.药学部主任提出加强药品管理的建议。
他表示,建立严格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抗生素的配送和监测,避免未经授权的抗菌药物使用。
8.护士长汇报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多重耐药菌的隔离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隔离制度及防控措施一、概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这些特殊的细菌对常见的抗生素有了抵抗力,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我们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的隔离制度和防控措施。
首先我们要明白,隔离制度是为了防止病菌的传播。
对于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我们需要采取特殊的隔离措施,确保他们不会将病菌传播给其他人。
同时我们还要采取防控措施,预防病菌的产生和传播。
这不仅仅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也是为了我们所有人的安全。
1. 多重耐药菌的概述与现状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听过“多重耐药菌”这个词它如今在我们生活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多重耐药菌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对多种抗生素都有抵抗力的细菌,这些细菌一旦进入我们的身体,常用的抗生素就很难将它们消灭,使得感染难以控制。
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的出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不仅困扰着医疗工作者,也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不便。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隔离制度和防控措施,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健康。
2. 隔离制度与防控措施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给我们的医疗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这些顽强的细菌不像普通的细菌那样容易被击败,它们能够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进攻,所以预防和控制的难度相对较大。
正因为这样,隔离制度与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在医疗领域,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生命。
对于多重耐药菌的隔离和防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能有丝毫松懈。
只有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
这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对医务人员的保护。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筑起防控多重耐药菌的坚固防线。
二、多重耐药菌的隔离制度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我们建立了一套隔离制度,让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和保护。
医院多重耐药菌整改措施

医院多重耐药菌整改措施引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多种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往往导致临床治疗的困难和治疗效果不佳。
医院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医院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和患者治疗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院应采取的多重耐药菌整改措施,并为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1. 加强卫生消毒管理有效的卫生消毒管理是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基础。
医院应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并培训医务人员熟悉并遵守相关规定。
以下是医院应采取的一些卫生消毒措施:•定期消毒:对医院内的各种设备、仪器和病房进行定期的彻底消毒,以确保无菌环境。
•洗手消毒:医务人员应遵守正确的手卫生操作规范,经常洗手或使用消毒剂,特别是在与多重耐药菌患者接触后。
•建立感染控制台账:定期对各个科室的消毒操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建立相关的统计表格和管理台账,用于监控和整改。
2. 强化患者隔离和接触控制对于已经感染或携带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医院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和接触控制措施,以阻断传播链的延续。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患者隔离和接触控制措施:•严格的手部卫生要求:所有进入患者隔离区域的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和访客都应遵守正确的手卫生要求,洗手并使用消毒剂。
•单人房间或定点区域隔离:将多重耐药菌患者分配到单人房间或专门的感染隔离区域,并确保患者之间有足够的空间隔离。
•个人防护装备:医院应为医务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保护他们免受感染的风险。
3. 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和意识提高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第一线,他们的知识和操作水平对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非常重要。
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高,包括以下方面:•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向医务人员介绍相关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某某某某医院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临床科室多部门协作,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要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1、参加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工作人员,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长,必要时邀请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
2、时间安排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
3、会议内容(1)各部门对上半年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介绍各自工作发展情况,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管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措施及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4、各部门职责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高危患者进行监测,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和环境消毒的监督。
负责每季度向全院发布检验科统计结果。
3)药剂科:及时向检验科通报我院抗菌药物品规变化情况,参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会诊,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发布抗菌药物的预警信息。
4)临床科室:及时、规范采集病原学标本,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或者调整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感染或者定植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及时上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
1、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检验科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发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如浮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2、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球菌( 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2)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加强检验科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各临床科室必需高度重视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二、各临床科室对可疑或者明确有感染者,与时送检标本,发现多重耐药菌
株时与时上报所在科室负责人与感染管理科.
三、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四、送验标本一旦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动杆菌等细菌时,一定要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五、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与易感者的检查,特别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与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六、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七、定期举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班》和"处方点评〞等方式,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规 X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措施有:
1、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2、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标准预防;
3、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5、医疗废物处置符合要求.
为加强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使全院医护人员掌握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多重耐药菌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水平,强化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控意识,与时了解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国内外新观点、新方法,制定全院医护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制度如下.
一、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接受多重耐药菌控制相关法律、法规、指南、标准的培训;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感染危(wei)险因素、耐药机制;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的方法,接受多重耐药菌新发展、耐药新机制、相关的消毒、隔离方法、防控措施的培训;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危(wei)险因素等相关知识,为指导医院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作好充分准备.培训方式: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班与学术活动,学习各种专业文献.
二、微生物工作人员
掌握多重耐药菌最新的检测技术、正确判定方法与实验室感染控制知识,学习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wei)险因素,接受预防与控制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制度与措施的培训,掌握职业卫生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置相关知识.培训方式:参加继续教育项目、讲课、座谈、网络教育等,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 4 学时.
三、医护人员
学习掌握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wei)险因素、耐药机制方面的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消毒隔离、
手卫生、个人防护、医疗废物等相关知识 .的培训.培训方式:参加继续教育项目、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兼职人员培训考核、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现场指导、科内学习等,每年不少于 4 学时.
四、卫生保洁人员
不断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所处环境的消毒、清洁流程、医疗废物处置流程、手卫生知识、个人防护的相关知识培训.培训方式: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现场指导等,每年不少于 2 次,新上岗人员由保洁公司主管负责培训.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一〕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
〔二〕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审议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研究、协调解决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拟定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的防控对策和联合干预措施;
〔四〕组织对各级各部门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情况和防控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组织开展多重耐药菌管理专项管理;
〔五〕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进措施;
〔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通报渠道畅通,定期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
二、联席会议人员的组成.
组长:由分管副院长曾经现伟担任
组员:医院感染管理科李福玲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陶元 .勇主任
药剂科李义清主任
ICU X 培荣主任
呼吸科高福生主任
感染性疾病科孙广洪
三、联席会议日常工作机构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科〕 ,具体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了解、掌握并通报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状况,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联席会议提出对策建议 ,催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 .牵头部门为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由医院感染管理科长兼任.
四、联席会议的工作要求
原则上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味议 , 由召集人负责召集 ,联席会议成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参加.
〔一〕联席会议在医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定期、不定期地向院领导报告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的情况;
〔二〕联席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议题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拟定并请示召集人后通知各成员.各成员要向联席会议报告本部门、本系统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与落实联席会议决议的情况,必要时按联席会议办公室通知提交书面材料;
〔三〕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联席会议召开后,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编写、印发会议记要,发送联席会议各成员.联席会议作出的工作部署和决定,联席会议成员要与时向本部门主要领导报告 ,并抓好落实 .工作情况要与时报联席会议办公室;
〔四〕各联席会议成员必须按时参加联席会议,如因故不能参加应提前向召集
人请假,并指定本部门室主任以上人员代替 .参加会议.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殊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wei)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时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浮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与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 X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先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先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与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 ,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五、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必须实施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2、首选单间隔离〔如 VRE〕,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确实不足
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如 VRE 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者雾化治疗等〕时 , 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5、完成诊疗护理操作 ,离开房间前必须与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 X,医疗护理先后、脱去手套后与接触病人先后必须洗手和或者手消毒.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其他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与消毒处理〔1000mg/L 含氯消毒剂〕 .
8、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9、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与时作好感染控制措施. 转科时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10、临床症状好转或者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六、医疗废物管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在黄色垃圾袋中 ,置入转运箱中,集中采集后送固废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理.
七、培训宣教
1、医务人员:专题讲座如手卫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等.
2、工人: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与演.示,主要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
3、病人与家属:进行耐心的说明 ,并告知洗手等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 ,提供洗手设施或者手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