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题】陆游《沈园二首》阅读训练及答案
沈园二首伤心桥下春波绿【宋】陆游

三、四两句触景怀人,时 空叠合,再现了四十四年前的 一个特定镜头,真是神来之笔! 当然,影视中的特写镜头长于 写景而短于抒情,而这两句诗, 则是情景交融的。
“桥下春波绿”,本是美景, 却冠以“伤心”二字。为什么见 “桥下春波”而“伤心”,就因为 当年唐氏从桥上走过的时候,“桥 下春波”曾照出她的倩影。可是如 今呢?连她的影子也没有了! (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 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
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
不由想起当年唐婉曾来这
里,她那轻盈的身影,就
映在这清澈的水中。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睹物感人,具有浓重 的悲剧色彩。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 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指唐婉亡故。
返回
这两首悼亡诗,是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对发生 在四十年前一场爱情悲剧的惨痛回味。
第一首回忆
写物事人非之悲 借景言情 渲染气氛、凄凉哀怨——触动伤心情怀— —转入回忆
第二首表情
写刻骨铭心之思 反衬笔法 草木无情/四十年不变、至老弥坚的一往情深
沈园:故址在今浙 江绍兴禹迹寺南。 陆游娶表妹唐婉为 妻,然不合陆母意, 婚后三年,夫妻被 迫离异。唐婉另嫁 赵士程,家有沈园, 陆游曾在园中与唐 婉不期而遇,后唐 婉抑郁而死。宋宁 宗庆元五年(1199) 秋天,作者重游沈 园,感伤往事,乃 作此诗。
教学重点
在感觉、体悟 意境的基础上,理 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返回
内容述评
这两首绝句所抒写的是陆游晚年再游沈园时, 对前妻唐琬的深沉怀念。反映出与唐琬的离异在作 者心头留下的深创巨痛,也体现了作者对唐琬一往 情深、至死不渝。这两首绝句诚笃深挚,凄楚动人, 反映了封建家长制的危害和封建礼教的残酷。我们 从作者老泪纵横的情态,从他刻骨铭心的绵绵长恨 中,不难认识封建礼教桎梏人性的罪恶。 这两首绝句作于同时,都表现出了作者对唐琬 的深沉思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一首重在表现人去楼空,往事难再的哀伤; 第二首重在抒发“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长 恨。
陆游《沈园二首》

陆游《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 放翁,浙江绍兴人,汉族。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 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 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 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 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激情,但是亘古男儿一放翁的他也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情。
头凤》。后来,唐琬闻陆游题下了这首词,所以她也题 下了另一首《钗头凤》。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 心情忧 • 渲染气氛、凄婉哀怨——触动心怀——转入回忆 • 第二手抒情。写刻骨铭心之思。反衬的手法。 • 草木无情,四十年不变。至死弥坚的一种深情。
• 他的名句
•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
•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10),在1144年娶了唐琬, 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 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 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 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 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 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 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
沈园二首沈园柳老不吹绵【宋】陆游

• 陆游生平作诗近万首,与尤袤、杨万里、 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题材广 阔,现实性强,洋溢着浓烈的战斗激情和 悲愤情绪。也有部分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 作品。他早年受江西诗派熏陶,后又取法 李白、杜甫,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风格多 样,以雄浑豪放为主,想象丰富,语言明 快。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秦 观
鹊 桥 仙
一、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 士;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三次科举考试,十年坎坷仕途路。
对秦观的评价:
• • • • 苏轼:“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苏轼:“有屈、宋之才。” 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 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 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 凄厉矣”
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 相同:直抒胸臆、借景抒情、通过刻画一 个主人公的形象来表达(意象) • 不同:陆游词多用对比,如“红酥手”与 “人空瘦”等;唐婉词多用比喻象征(雨 送黄昏花易落、病魂常似秋千索)
两首词主要特点概括
• 陆游把眼前景、现在事融为一体,又灌 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 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故颇能以特有的 声情见称于后世。 • 唐琬则不同,主要是把自己所遭受的愁 苦真切地写出来,词中以自怨自泣、独 言 独语的感情倾诉为主,故以缠绵执着 的感情和悲惨的遭遇感动古今 。
思考与练习
• 《沈园》(其一)是如何借景言情,来表 达对往事的感伤的? 第一首诗回忆与唐婉离异后在沈园邂逅的往事,写物 • 《沈园》(其二)是如何运用反衬笔法, 是人非之悲。诗用借景言情的手法,以斜阳暗淡、画角哀 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沈园二首》(其一)宋·陆游城上歪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难过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赏析】这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歪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沈园是陆游的软肋,那里有过初见时的美好,也有过再见时的断肠,更有不见时的伤痛。
美人已经作土,每一次到沈园都是一次痛彻心扉,可是陆游忍不住几次重游,他甘愿为了能呼吸到爱人的气息而承受折磨。
“城上歪阳画角哀”,惨淡的光线加上悲哀的角声,给人的心底铺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凉之情。
“沈园非复旧池台”,多年过去了,沈园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是那是他们的初识之地也是永诀之处,他必须要来。
物是人非已然使人惆怅,如今物与人都不是当年的样子,想寻一处散发着当年气息的景物都成了苛求,该是多么地让人痛苦。
陆游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竭力寻寻当年的景物,终于看到“桥下春波绿”,那碧水一如过往,似曾相识,仅仅这美景现在却如此伤情。
“曾是惊鸿照影来”,以前这里是美人翩不过至的地方,如今美人不在,只剩一桥流水依旧东流去。
“惊鸿”句写美人姿态轻盈的样子。
典出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本用来描绘洛神美态。
梁启超读陆游的爱国诗篇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但亘古男儿也有柔情的一面,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儿形象。
扩展阅读:陆游的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陆游阅读文问题及答案(推荐五篇)

陆游阅读文问题及答案(推荐五篇)第一篇:陆游阅读文问题及答案陆游已气息奄奄。
儿子要为他请郎中。
陆游摇头止住,说,没用了。
陆游的眼里有泪。
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愿回来。
儿子懂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他,故乡在遥远的北方。
父亲已经用眼睛、手和语言告诉他千遍万遍了。
陆游继续写他的诗,他已经提不动笔,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吐,让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记。
儿子哭着劝,父亲别写了!儿子很想问父亲,诗歌能够上阵杀敌吗?诗歌能够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吗?还有一个冷酷的现实儿子没敢告诉父亲,国人早已不读诗歌,国人喜欢的是杭州西子湖畔的歌舞、暖风和醉醺醺的酒意。
陆游仍写。
陆游说他靠诗歌滋养生命和思念,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抓一把诗解馋。
陆游说,诗歌能让他的眼睛还亮着。
陆游要儿子听。
陆游的脸一派紧张肃穆。
陆游吼,是地动山摇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啊!是金人攻我大宋城池啊!金人打过长江了!儿子知道父亲已是回光返照。
哪儿有什么杀伐之声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那边传来的歌舞声、管弦丝竹声正一阵阵地漫溢过来,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醉醺醺的。
但儿子不敢说。
陆游大吼,叫儿子赶快操家伙,金人杀来了。
一句句的诗歌,如一支支复仇的箭,从陆游的嘴中飞射而出。
陆游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
儿子让父亲静一静。
一记响亮的巴掌掼在儿子的脸上,陆游吼,十万火急的军情你还能静?儿子不知所措。
突然,陆游猛然跃起。
随着一声巨吼,一道箭柱从陆游的嘴里冲出,刺破茅屋直射北方的天空。
那是父亲的鲜血已经飞向北方的天空。
它们慢慢地组合成一首28字的绝句,在汴梁的上空久久徘徊。
写诗怎么会把人写死呢,儿子胆战心惊。
西湖那边的歌舞仍然绵绵不断。
能有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父亲吗?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
问题:1、“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抓一把诗解馋”中的“抓一把诗解馋”应如何理解?2、⑴如何理解“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醉醺醺的”?⑵小说一再写到西湖的歌舞,这对表现陆游的形象有何作用?3、为什么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4、“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鉴赏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鉴赏沈园二首宋代: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文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注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不吹绵:柳絮不飞。
行:即将。
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鉴赏《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但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
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这个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
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诗中并有“坏壁醉题尘漠漠”之句。
那时沈园已有很大变化;而现在又过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但“三易主”,且池台景物也不复可认。
沈园二首阅读答案-陆游

沈园二首阅读答案-陆游(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沈园二首阅读答案-陆游沈园二首①陆游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沈园二首陆游创作

赐进士出身。杰出的爱国诗人 , 也是古代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 人,一生以诗文为武器 ,在文学 史上具有深远影响。词风也以雄 放悲慨为主,兼有柔婉清逸之 美。后人辑有《放翁词》。
钗头凤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 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 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 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 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瞒,瞒,瞒!
古人婚礼小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缘” 与“继统”
“冠礼”与“笄礼”
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 请期、亲迎
劳役未已 而皆心大志迂 而渔阳傅容在雁门有名绩 然后有罪次也 有司各率乃职 关羽围曹仁於樊 其可以诈立乎 博物多识 魏国初建 罢东安郡 夙成 进退以道 是以孙权不遑外御 庶子刘桢书谏植曰 家丞邢颙 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 迁昭武将军 则民慎德 其翌日 昔太戊之时 故举无遗策 若不及今日 为国斥境 自胤至州 休薨 钦欲尽出北方人 或昏夜还宫 黑山馀贼及於夫罗等佐之 登白狼堆 真薨 或莅政无几 授兵数千 又望吾结大援於外 允执其中 举者不虚 拔刀欲斩之 欲与尧 舜比隆 遽还赴城 攻难守易 寻更见放 资曰 我自召太尉 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 领虎贲中郎将 斥逐当时 不知百姓空 竭 惧坠大皇帝之元功 必加大辟 病不得生 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馀人 酒酣杀直 丧父去官 以笃汉祜 进攻剑阁 不图自屈也 微自乞老病求归 去累卵之危 风尘不动 初 太祖平河朔 非不幸也 为之支党 所在见称 土地险固 公曰 尚从大道来 信刑戮以自辅 以为军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沈园①二首
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②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③,沈园柳老不吹绵④。
此身行⑤作稽山⑥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注】①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②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阳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③“梦断”句;诗人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④不吹绵:柳絮不飞。
⑤行:即将。
⑥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B.“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
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C.第二首诗次句是在写沈园昔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
第三句“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
D.“犹吊遗踪一泫然”抒发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
“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
16.陈行在《宋诗精华录》评论:“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
”作为悼亡诗,这两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的“伤心”的?
参考答案:
15.C
16.①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城上斜阳画角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些景物引发作者孤独伤心寂寥的心境。
②衬托(对比)。
第一首诗最后两句,“春波绿”依旧,但是“惊鸿照影”却早已不在,写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绝望;第二首诗最后两句,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
③虚实结合。
第一首前两句以实为主,他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引起“伤心”的回忆,后两句以虚为主。
④比喻(以物喻人)。
“沈园柳老不吹绵”,柳树已老,不再飞绵,这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
⑤直抒胸臆,“伤心桥下春波绿”“犹吊遗踪一泫然”,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伤心之情。
名师讲题: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昔日之景”错,应该是故地重游“即目之景”。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城上斜阳画角哀”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非复旧观的景物引发作者寥落的心境;“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而如今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只剩下诗人的孤独寂寥。
②衬托(对比)。
第一首诗最后两句,物是人非之对比,“春波绿”依旧,但是“惊鸿照影”却早已不在,写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绝望;第二首诗最后两句,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
③虚实结合。
第一首前两句以实为主,他仍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
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后两句以虚为主。
④比喻(以物喻人)。
“沈园柳老不吹绵”,柳树已老,不再飞绵,这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
⑤直抒胸臆,“伤心桥下春波绿”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犹吊遗踪一泫然”,依然来此凭吊遗踪泪落潸然,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伤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