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剖宫术后疼痛的护理
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论文

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摘要:目的:通过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达到有效的缓解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感。
方法:对进行妇产科手术后的64例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即时观察。
结果:积极的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日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并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有效地缓解妇产科患者术后的疼痛,并把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更加有利于使患者平静地渡过术后康复期。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疼痛;综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47-021引言众所周知,妇产科手术是成功治疗妇科疾病和孕妇分娩出现异常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妇产科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由此带来妇产科手术的成功率也大大上升。
但是有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围绕手术期的康复护理,特别是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更是直接影响着妇产科手术的质量,影响着手术后患者的康复状况。
因此理所当然的,如何有效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减轻妇产科患者的疼痛也就成为每一个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我院妇产科从2010年8月~20011年8月对在我院进行过妇产科手术的64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以减轻术后疼痛,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在将护理的结果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随机抽取64例从2010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过妇产科手术的患者病历,其中子宫全切除手术7例、附件切除手术8例,剖腹产手术42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7例,所有手术均实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后拔管时不注入镇痛药物,应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
3综合护理3.1心理护理。
在患者住院后,医院护理人员要及时和患者展开沟通,让患者能够尽快的熟悉医院的环境,从而消除陌生感。
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必须详细向病人讲明手术过程以及前后的工作,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胆,缓解其紧张情绪。
与此同时还要努力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以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手术及康复治疗的主动性,使患者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情。
产妇剖宫产后疼痛的护理

产妇剖宫产后疼痛的护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剖宫产普遍应用于临床,且使用率不断增长。
剖宫产术后疼痛是产妇必须要经历的,腹部切口会头痛,子宫收缩也会产生疼痛。
疼痛感不仅影响产妇的休息与睡眠,还会影响产妇乳汁分泌等,减少乳汁分泌,新生儿吃不饱。
那么,产妇剖宫产后疼痛该怎样护理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
一、心理护理很关键术前心理干预:疼痛是一种很复杂的机体反应,与生理和心理都有着密切关系。
心理焦急和惊恐都会加剧疼痛反应,而任何可以让产妇心情放松、精神愉悦以及情绪稳定的方法都可缓解疼痛感,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度,降低产妇对疼痛的关注度。
良好的心理干预可以增强产妇对疼痛的敏感值。
医护人员首先要保持积极良好的工作态度,拥有一颗同情心对待产妇,让产妇以及家属了解剖宫产手术的必要性,若不接受手术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剖宫产术后很多产妇都会出现不适反应,但要放松心情去对待,如果产妇情绪紧张、焦躁不安也会不利于胎儿的健康,提高产妇即将作为妈妈的伟大感与骄傲感。
与产妇沟通时医护人员要注意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轻松自然传递这些信息,同时要尊重并理解产妇主诉的不良心理情绪,鼓励产妇多阐述自己的疼痛感受,保持产妇稳定的情绪,轻松舒适的心态,有助于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
术后心理干预:人体自身也可释放一些止痛性物质,比如内源性吗啡类物质,心理护理的原理就是激发产妇自身释放更多的内源性吗啡类物质,进而控制惊恐与焦虑感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焦虑与疼痛互为因果关系,而且二者之间恶性循环,焦虑越严重疼痛感越强烈,疼痛越严重焦虑感也越强烈。
所以护士要增加巡房次数,细心关注产妇的精神状态。
及时告知产妇和家人手术效果,缓解其内心的压力,剖宫产后多讲述新生儿的一些事,让产妇感受到妈妈角色的喜悦感,转移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感。
产后更要多关注产妇的心理健康方面,重视产后抑郁的预防。
护士多关心产妇,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温暖,有助于减轻产妇的失落感,叮嘱家人多关心重视产妇生产后的情绪护理,让更多的人关心产妇,有益于产妇心理康复。
剖宫手术后疼痛护理心理疏导论文

剖宫手术后的疼痛护理与心理疏导要:目的:总结我院妇产科2010~2011年实施的150例剖宫产术的护理经验,探讨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我院剖宫产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回顾与分析,了解她们的护理需求,并根据需求制订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措施,总结其护理要点。
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剖宫产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满意率达98%以上。
结论:表明适时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前、术中行之有效的配合及护理,对减轻术后疼痛起到一定的心理缓释与帮助,术后的正确护理,合理饮食,预防手术区感染及指导产妇演习术后的技巧等,对手术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术后康复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剖宫手术;疼痛护理;心理疏导【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10-02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本科室自2010~2011共行剖宫产术150例,其中单胎100例,双胎5例,瘢痕子宫15例,臀位4例,巨大儿2例,胎儿窘迫7例,头盆不称11例,胎盘异常6例。
年龄23~36岁,平均住院天数7天,2例术后出现不同症状的并发症,其他手术全部成功。
针对术后疼痛感的患者进行护理措施的干预以减轻疼痛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一组为干预组,一组为对照组。
1.2 方法:手术方法,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产妇于妊娠晚期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以完成分娩。
对照组采用传统止痛药进行疼痛缓解,干预组在药物对其止痛的同时,对术前、中、后的护理特别是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进行干预。
1.2.1 术前护理: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和术前准备工作、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等。
1.2.2 术中配合及护理:对于接诊患者要做好器械准备,留待巡回护士和助产士,术中确保患者舒适、安全、情绪稳定,术中要做好护理观察与相应的措施预案;特别是避免新生儿窒息的预防与护理和出事前的护理。
1.2.3 术后护理:术后的护理要做好床边的交接班工作,要观察产妇的卧位及活动规律,密切留意观察生命体征、避免产后出血,做好手术刀口的护理、导管护理、饮食护理,特别是针对产后的疼痛护要耐心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和对其进行沟通,转移其注意力等。
探究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策略

探究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策略【摘要】剖宫产术后疼痛是产妇在手术后常见的症状,如果得不到有效管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的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创伤、子宫收缩、肌肉疲劳等因素。
根据疼痛的特点,可将其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进行处理。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镇痛药物的使用,非药物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等方式。
加强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工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是护理人员应该关注的重点。
在面对剖宫产术后疼痛时,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疼痛的原因及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以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品质。
【关键词】剖宫产术、疼痛、原因、分类、护理策略、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护理工作、患者生活质量1. 引言1.1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重要性剖宫产术后疼痛是产妇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剖宫产术后疼痛会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使其难以进行日常活动,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加重产后恢复的困难。
疼痛会给产妇带来不适和痛苦,影响其心情和情绪。
剖宫产术后疼痛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
及时有效地管理剖宫产术后疼痛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还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产妇的身体健康。
采取合适的护理策略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帮助产妇更快地康复。
重视剖宫产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对于产妇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至关重要。
1.2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
身体方面,剖宫产术后疼痛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深度和频率,导致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
疼痛还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心理方面,剖宫产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加重。
长期的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家庭和社会生活造成负面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及时有效地管理剖宫产术后疼痛,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

2 . 1 分级评 定法 依据产 妇对 疼痛 的描述 ,判断 疼痛 的程 度 。 丈夫 及亲 人为产 妇 做一些 生活 照顾 ,并 结合应 用止痛 药物 可 明显 按照w H 0 制 定 的标 准及产 妇的症状 , 可将 术后 的疼痛 定为 4 个等级 , 降低 产妇 的疼痛 闽值 ,可 使痛觉迟 钝 ,痛 觉反应 减少 。在 生活 即( 1 ) 0 级: 无 疼痛 , 指产妇 咳嗽时切 口及腹部 无疼痛; ( 2 )I 级: 护 理时 ,找到应 对 疼痛 的护理 方法 ,如 协助产 妇 活动 ,咳嗽 时用
程 度 的刺激 和伤 害,导 致组 织产 生大量 的致痛 性物 质 ,激发机 体 目的、效果 。告诉 其术 后 易出现 的不适 反应和 伤 口疼痛 的护 理知
的感受 器而 产生 疼痛感 觉 。同时创 伤性 手术还 会增 强 中枢神经 的 识 ,教会 其预 防和减轻 疼痛 的方 法。 ( 2 )护士 的行 为使产 妇 内心 敏感度 ,使其对 疼痛刺激 的反应 增强 。 感 受到关 心 、理 解及 尊重 等 ,从而激 发忍 受疼痛 的力 量 ,并使 机 1 . 2 精神损 伤产 妇对手 术损 伤疼痛 的抑 郁 、焦 虑、恐 惧、家 体 承受疼 痛 的阈值 升高 。 因此 ,护 士要积 极与产 妇交 流沟 通 ,满 庭 因素 ,经 观察 缺少 丈夫 及亲 人陪 护、关 爱 ,文 化素 质较 低或 家 足其 生理 生活需求 。 术后扶 助产妇 下床 活动 , 准 确判 定疼痛程 度 , 庭条件 优越 的产妇 , 剖 宫产手 术后对疼痛 的敏感 性较其他 产妇高 , 从 而采取有 针对性 的护理措 施 ; ( 3 )取得产 妇及家 属合作 ,让产 对手 术和 疼痛 的耐 受性均 不如 其他 产妇 ,婴儿 性别 受家庭 重男 轻 妇 获得 家庭 的温馨 ,让 产妇 感知 疼痛 时看看 自己的孩 子 ,听一些 女观 念 影响及 其他 不和谐 因素 等均 可造 成产妇 精神 心理 损伤 。研 优 美 的音乐 ,分散 其注 意 力,心情 平静 ,心理 舒适 ,可 使疼 痛减 究表 明 ,焦 虑等精 神损伤程 度越重 ,其肌体 痛阈越低 ] 。 1 . 3 子宫损 伤及 宫缩加 强剖 宫产手术 后 ,除子 宫切 口及 撕伤 以避免产 后 出血 的发生 。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进展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进展摘要】综述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镇痛的护理措施。
其中影响因素包括疼痛的机制、心理因素、客观因素及医护人员对疼痛的态度;相应的镇痛措施包括加强对疼痛的评估、基础护理、活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使用镇痛泵的护理。
认为剖宫产术后有效镇痛对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及早哺乳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重视对剖宫术后疼痛的干预。
【关键词】剖宫产;疼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013-02前言: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新式剖宫产术的开展,各种原因的剖宫产率的增加,使得剖宫产手术成为治疗异常分娩的重要方法[1],剖宫产术后的镇痛亦越显重要。
为满足广大产妇术后镇痛的要求,寻找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最佳方式及效果,使产妇尽可能地减轻疼痛,尽早地照顾婴儿及哺乳已成为广大产科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现将剖宫产术后疼痛护理综述如下。
1.概念剖宫产后,产妇除了要应对一般的恢复问题外,还需要面对刚刚经历的腹部大手术所带来的产后疼痛。
2.影响剖宫产术后疼痛疼痛的因素2.1 疼痛的机制剖宫产妇术后疼痛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子宫收缩:规律而强烈的子宫收缩,使对疼痛敏感的剖宫产妇感受到剧烈疼痛;伤口疼痛:手术操作导致手术局部组织拉伤,组织细胞释放出大量炎性物质,加强疼痛[2]。
2.2 心理因素大脑皮层对疼痛的反应会受患者情绪的影响[3]。
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加大疼痛感觉;反之,心情愉悦、放松会减轻疼痛。
2.3 客观因素如环境、教育、暗示作用等影响[4]多人病房内婴儿哭闹、待产妇疼痛呻吟、陪护多均可影响产妇睡眠,睡眠质量差可影响人的耐受性,对刺激的敏感性会增强。
文化素质越高、条件越好的产妇,对疼痛的敏感性越强。
2.4 医务人员方面因素护理人员认为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忍一忍就过去了。
护士会常规监测T、P、R、BP,但是对疼痛缺乏常规评估。
护理人员的不同态度及个人偏见也影响了对疼痛的评估[5]。
研究论文:探究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策略

70350 临床医学论文探究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策略所谓剖宫产手术是指将子宫切开,从中取出胎儿的过程,进行该项手术主要是因为产妇无法通过阴道分娩,或者是如果通过阴道来分娩可能会使产妇和胎儿有生命危险。
下面对40例剖宫产手术后有疼痛感的产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有3例是非常疼痛,达到了重度,有8例是疼痛,达到中度,剩下的29例是有点疼痛,根据产妇的情况找出产生疼痛的原因,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来缓解产妇的疼痛,保证术后护理的质量。
1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1.1 伤口上面提到腹部的伤口是导致产妇疼痛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在进行剖宫产之前会做身体局部麻醉,在手术结束后的两个小时内产妇不会有强烈的疼痛感,这时因为麻醉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在两个小时后,麻醉作用完全消除了,产妇就会感到十分的疼痛,甚至有的产妇在手术结束的十个小时后仍然感到疼痛。
另外,部分产妇因为在剖腹产手术的同时还要进行去除子宫肌瘤的手术,可能会导致疼痛感会更加强烈。
1.2 子宫收缩子宫持续的、长时间的收缩加重产妇的疼痛感。
在做完剖宫产手术之后,一般都要给产妇注射催产素,这是为了加速子宫的收缩,从而减少产妇手术后的出血量。
这就使得在子宫收缩的过程中,产妇会因为对催产素产生敏感而引发的疼痛。
1.3 产妇自身的身体状况在40例剖宫产手术中,大部分的产妇只是有轻微的疼痛,只有少数的产妇会剧烈地疼痛,这就是跟产妇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关,可以说产妇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了其耐痛能力。
有的产妇身体状况比较好,那么其伤口的恢复以及对疼痛的忍耐度都会比较高,如果是身体状况比较差的产妇,不仅疼痛感倍增,而且产后恢复的速度也会比较慢。
1.4 产妇的情绪部分产妇在手术后对手术的影响产生过分的担忧,也对刚出生的孩子情况非常担心,这就使得手术后的产妇没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常常心情低落、紧张和不安,这样无疑会加重产妇的疼痛感,甚至会有产后抑郁出现。
1.5 周边环境一方面如果病房嘈杂,会使产妇的休息不够,不利于产后的恢复,本来手术后就会有点疼痛,加上环境的杂乱,会在心理上给产妇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产妇的家属也是重要原因。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分析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护理方法。
结果:235例产妇行剖宫产手术以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有腹部刀口、产妇子宫收缩、情绪忧虑、文化素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考虑。
结论:通过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采取高质量的护理对策,可以取到良好的镇痛效果,降低了因剖宫产给产妇带来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产妇身体恢复良好。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疼痛;原因;护理剖宫产是指剖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是产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剖宫产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母婴的成活率,挽救了母子的生命。
近几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产妇对自然分娩疼痛的惧怕,使得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居高不下,同时剖宫产术后疼痛发生率也在增高,并发症也越来越多见,成为医务人员力求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剖宫产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如不能有效及时的镇痛,产妇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恐惧、严重影响睡眠与休息,甚至对身体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留下后遗症,作为医学工作者,首先要理解病人的痛苦,进行鼓励安慰,更要及时掌握售后疼痛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帮助病人减轻疼痛,尽早的恢复健康。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2007年,共收治剖宫产产妇230例,均为单胎,孕周36-42周,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5.3岁,身体各方面状况良好,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1.2 疼痛的评估按照vrs疼痛四点法进行评估,可以分为四级:①一级;稍微有疼痛感但不严重②二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微汗③三级;中级疼痛,情况明显,出汗并伴有肢冷④四级;重度疼痛,疼痛严重不可忍受,出汗并伴有肢冷。
1.3 疼痛的原因1.3.1腹部刀口创伤是引起产妇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剖宫产手术可以导致局部组织创伤使身体受到伤害性的刺激,当该刺激达到足以引起疼痛的程度时,组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致痛物质就会产生疼痛。
产妇在手术时由于药物的作用,疼痛感并不强烈,回到病房后后1小时之内,伤口不会明显疼痛,术后3-4小时是疼痛人数比例最高的,约占70%以上,因此,术后适时有效镇痛成为缓解产妇疼痛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摘要: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新兴课题,在部分发达国家,疼痛已经列入护理教育的课程,并将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
.剖宫产术后的疼痛护理与产妇康复息息相关.剖腹产术后麻醉药的作用逐渐消失,腹部伤口的痛觉开始恢复,一般在术后数小时,伤口开始剧烈疼痛.为了能够很好休息,使身体尽快复原,可请医生在手术当天或当夜给用一些止痛药物.在此之后,对疼痛多做一些忍耐,最好不要再使用药物止痛,以免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一般来讲,伤口的疼痛在3天后便会自行消失.关键词:疼痛剖宫产术后护理前言部分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实际的、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情感经历;或是对这一损伤所作的描述[1]。
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它广泛出现于各种疾病的病程中。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方法。
剖宫产术后疼痛剧烈,如处理不当, 不仅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 而且还可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 评估和控制疼痛一直是剖宫产术后护理探讨的重要内容。
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将剖宫产术后疼痛评估及护理综述如下。
中心内容部分1.疼痛的共同特征[2]1.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2.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3.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2.剖宫产术后疼痛原因及影响因素2.1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手术导致组织创伤及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 组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致痛物质, 如缓激肽、组织胺、白三烯、前列腺素、花生四烯酸等, 这些物质既可激活感受器产生痛觉, 又可造成中枢敏感化, 使其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强度增加。
因此, 术后疼痛除手术切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外, 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3]。
此外, 妊娠分娩使催产素、前列腺素分泌增加, 这些激素作用于子宫, 引起持续而强烈的宫缩, 导致子宫肌肉缺血缺氧, 而出现下腹部阵发性剧痛, 也是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常见原因。
剧烈的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 使组织分解代谢加速, 影响切口愈合; 使血压急剧升高, 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并发子痫, 心脏病者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
因此, 对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2.2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2.2.1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受护理教育体制和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 许多医院没有将术后疼痛的评估纳入护理工作的常规,护士缺乏对疼痛评价和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在对疼痛进行评估时, 没有使用准确测量疼痛的工具; 病人在疼痛的评估和处理中处于被动地位, 从而影响了疼痛评估的准确性。
王黎红等[4 ]报道, 护士过低评估病人的疼痛占54% , 护士过高评估疼痛占13%。
2.2.2 传统止痛模式的影响以往临床上常用单次注射给药法,并且只在病人疼痛明显时给药。
由于剖宫产术后疼痛绝大多数属于中度或重度疼痛, 一般止痛药无效, 而毒麻药的领取和使用管理制度严格, 加上部分医护人员担心病人成瘾及药物的其他毒副反应, 导致止痛措施不力, 消极止痛, 使许多产妇术后忍受着极大的痛苦, 使母婴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
3.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3.1疼痛评估方法3.1.1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5]0级:无疼痛。
Ⅰ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正常生活,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剂,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VA S 能促使产妇参与对术后疼痛的评估和镇痛方案的决策, 是各种疼痛程度评分方法中最敏感的方法, 常作为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标准。
3.1.2数字分级法(NRS)[5]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程度分级标准为: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
3.1.3 症状监测监测产妇生命体征、面色、表情、出汗情况等,间接了解疼痛程度。
上述临床表现不具备疼痛的特异性, 在疼痛强度评估中可作为参考指标。
3.1.4具体评估时间评估应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 对于术后疼痛以及程度的判断应从术后回病室即刻进行, 以后根据疼痛发生的规律及镇痛药在机体内代谢的特点, 每2 h~ 4 h 评估1 次。
在用药后30 m in~ 60 m in (根据用量及给药途径) , 再对疼痛进行评估, 据此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病人反应[6 ]。
3.2护理措施[7]首先要了解疼痛评估的重要性,掌握疼痛评估的原则,这样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个体化评估患者疼痛,及时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
疼痛评估是控制疼痛最关键的一步,治疗开始前必须对疼痛作好详尽全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医生可以了解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性质等,以此作为选择适当药物的依据,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3.2.1做好术前、术后的患者教育[7]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建立疼痛宣教小册子,使宣教工作做得更有效。
通过对患者的教育,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期活动,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在临床上,当患者被告知麻醉止痛药引起成瘾发生率极小,不会延缓切口愈合,止痛后有利于早日康复时,患者都愿意接受麻醉药止痛。
3.2.2 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害怕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种障碍,要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
3.2.3改变对疼痛的观念[7]全面认识IASP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觉,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并真正地落实在实践中。
疼痛是无益的,免除疼痛是患者的权利。
患者应报告疼痛,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询问、评估、治疗疼痛。
3.2.4心理护理[7]良性暗示,引导患者摆脱痛苦意境或淡化疼痛意念,分散注意力,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不断完善,护士在控制患者疼痛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障碍,采取相应对策,正确评估疼痛,采取有效止痛措施,只要患者需要,可随时给患者止痛,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3.2.5超前和平衡镇痛[8 ] 在剖宫产术后, 留置硬膜外导管接病人自控镇痛泵(PCA ) [9] , 变疼痛时给药为疼痛前给药, 起到了超前镇痛的作用, 使产妇的疼痛感觉和应激反应降低。
由于联合用药, 药物能协同发挥作用, 不仅达到平衡镇痛的目的, 增强了镇痛效果, 而且还可减少阿片类和局麻药的用量以及由此产生的副反应。
与传统的镇痛方法比较, PCA 技术更能满足不同病人、不同时刻对镇痛药物的需求, 从而成为当今镇痛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由于一次性PCA 泵锁定时间和单次给药量固定不变, 使镇痛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经常地、主动地询问产妇, 正确地评估疼痛情况, 主动与医生沟通, 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
微电脑PCA 泵, 能记录单次给药次数、时间, 启动尚未给药的次数以及单位时间内给药的总量。
医生根据最初几小时的电脑记录和病人的疼痛感受, 调整某项参数, 使镇痛效果更为理想。
3.2.6音乐疗法[10 ] 音乐具有刺激及分散注意力的功能,能不知不觉地提供足够或过量的感觉输入,因此可关闭疼痛通路及改善疼痛的体验,故使大脑对疼痛认知改变。
方法:2003年8月-2005年8月采用音乐疗法对33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与用镇痛泵镇痛的35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以问卷方式进行疼痛感觉对照。
结果:①开始感觉疼痛:音乐组在术后短者30min,长者29h,平均9h39min;镇痛泵组在术后短者0h,长者28h30min,平均11h56min。
②肛门开始排气:音乐组在术后短者7h,长者53h,平均24h41min;镇痛泵组在术后短者3h10min,长者72h,平均30h8min。
③开始下床活动:音乐组在术后短者12h50min,长者48h,平均26h46min;镇痛泵组在术后短者18h,长者72h,平均36h43min;④开始泌乳:音乐组在术后,短者55min,长者72h,平均26h48min;镇痛泵组在术后,短者0h,长者72h,平均41h07min。
结论:让剖宫产术后病人欣赏柔和的轻音乐可以减轻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
小结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母亲和胎儿的成活率。
但是剖宫手术后的疼痛护理与产妇康复息息相关。
经对文献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认为剖宫手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护理人员要正确评估疼痛。
具体措施有对产妇进行术前、术后教育;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改变对疼痛的观念;心理护理;超前和平衡镇痛;音乐疗法。
产后疼痛一方面给产妇及家人带来痛苦,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所以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给病人减轻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护理人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使我们对剖宫术后疼痛的护理更加规范、科学,提高护理的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1]易建莉.癌症疼痛的规范化治疗[2] 第4版《基础护理学》[3] 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4] 护理研究2002 年4 月第16 卷第4 期[5] 耿莉华,宋雁宾.外科手术后疼痛的控制进展[6] 张涛. 控制疼痛须符合JCAHO 标准[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 20 (9) : 418~ 419.[7] 《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6月5卷12期[8] 周丽萍, 计惠民. 应用“平衡镇痛法”减轻病人术后疼痛[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7, 16 (4) : 173~ 174.[9] 郑丽君.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配合及护理[J ]. 护理研究, 1999, 13 (3) : 12[10] 《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