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镇痛(吴新海)

合集下载

剖宫产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临床观察

剖宫产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临床观察

剖宫产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视觉模拟评分V AS和Bron 肌力分级。

方法有剖宫产手术指征、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患者223例,随机分为镇痛方法Ⅰ组112例和方法Ⅱ组111例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术后镇痛。

方法Ⅰ组:舒贝康PCEA泵额定容量200 ml、额定流量4.0 ml/h、自控加药量0.5 ml/15 min,罗哌卡因0.125%+0.25 μg/ml舒芬太尼;方法Ⅱ组:舒贝康PCEA泵额定容量100 ml、额定流量2.0 ml/h、自控加药量0.5 ml/15 min,罗哌卡因0.25%+0.5 μg/ml舒芬太尼。

分别于术后1、24、48 h观察各组V AS评分、PCEA次数和Bron 肌力分级。

结果术后1、24、48 h各组Bron肌力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48 h PCEA 次数Ⅰ组少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V AS评分24 h、48 h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Ⅰ组镇痛效果优于Ⅱ组,两组各时点Bron 肌力分级无差别。

【关键词】剖宫产;PCEA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手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手术刺激后的一种应激反应,相应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完善的剖宫产术后镇痛,不但可以提高围产、围术期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促使患者早期积极活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死的风险,相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在安全舒适的状态下度过术后阶段。

集美总院自2007年10月应用罗哌卡因伍用舒芬太尼剖宫产术后镇痛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10至2008年1月我院剖宫产术后自愿应用PCEA 患者223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3~34岁,平均28.5岁,身高155~172 cm,平均161.5 cm;体质量59~75 kg,平均59.1 kg。

将223例患者随机分为镇痛方法Ⅰ组112例和镇痛方法Ⅱ组111例,两组ASA分级、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021剖宫产术后镇痛方式及新型用药研究现状范文3

2021剖宫产术后镇痛方式及新型用药研究现状范文3

2021剖宫产术后镇痛方式及新型用药研究现状范文麻醉学毕业论文优选范文10篇之第六篇:剖宫产术后镇痛方式及新型用药研究现状 摘要: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剖宫产术后疼痛问题不容忽视。

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显著减轻产妇痛苦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康复。

该文就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阐述剖宫产术后镇痛方式及新型用药研究现状。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镇痛;自控;麻醉学; Abstract: Cesareanse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operations in obstetrics department, yet the pai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should not be ignored. Goo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can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pai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puerperant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focus on the analgesia modes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the new medications. Keyword: Cesareansecti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Self-control; Anesthesiology; 近年,剖宫产手术数量呈上升趋势。

随着舒适化医疗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剖宫产术后的疼痛问题。

剖宫产术后的疼痛可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合成分泌增多,抑制催乳素分泌,导致乳汁分泌减少,延迟初乳形成和母乳喂养时间[1];疼痛还可影响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从而导致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同时给产妇精神、心理带来一定创伤[2].剖宫产术后的急性疼痛主要是由手术切口痛和子宫收缩的内脏痛组成,由多种机制参与,包括中枢与外周敏化以及下行抑制通路等。

剖宫产术后不同的镇痛方法对产妇恢复的效果观察

剖宫产术后不同的镇痛方法对产妇恢复的效果观察

剖宫产术后不同的镇痛方法对产妇恢复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后不同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09 年1 月到2009 年12 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初产妇100 例,术毕按手术的顺序随机等分为二组:实验组50 例,术后采用中药脐疗镇痛,对照组50 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观察2 组镇痛效果及产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实验组术后12、24、48 h 视觉模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4、48 h 宫底高度分别为(-0.78±0.38) cm、(-1.37±0.41) cm,对照组24、48 h 宫底高度分别为(-1.15±0.22) cm、(-1.80±0.6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h 副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术后患者术后72 h 出血量实验组为(151.96±32.33)ml,对照组为(194.94±44.0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始床上活动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3±3.6)h、(15.2±2.1) h;下床活动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7±4.4) h、(31.4±4.0) h;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1±3.80) h、(47.8±7.2)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主排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剖宫产手术使用中药膊脐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相比较,可取得同样的满意效果,而中药膊脐可使产妇提早起床活动,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镇痛;中药膊脐;功能恢复近年来,手术后的自控镇痛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临床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可获得较满意镇痛效果。

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镇痛药物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差异。

方法:将9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5mg、甲氧氯普胺10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舒芬太尼150μ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寒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2%,(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麻醉联合用药应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效果肯定,起效速度快,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镇痛;舒芬太尼【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144-02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后,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和和创伤,致使其术后疼痛剧烈。

在临床中,若产妇术后疼痛控制不佳,会给产妇恢复带来一定影响,包括伤口愈合缓慢、体内环境平衡紊乱以及住院时间延长等[1]。

因此,采取有效的麻醉药物,帮助产妇减轻术后疼痛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将舒芬太尼、芬太尼及甲氧氯普胺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中,以评价其镇痛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所收治足月妊娠选择剖宫产患者90例,年龄19~37岁,初产妇32例,经产妇58例,无麻醉禁忌症,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肝肾功能、精神功能及认知功能良好,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年龄、产次等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132)1.5mg、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67)1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制成药液总量为100ml的混合液,由镇痛泵泵入,2ml/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80)150μg,其余步骤相同。

麻醉科普之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

麻醉科普之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

麻醉科普之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剖宫产手术后的疼痛一般在术后24小时内较剧烈,之后逐渐减轻。

术后疼痛可在手术后即刻发生,也可能术后几个小时麻醉消退后发生。

影响术后疼痛的程度有时不止与切口的大小有关,还与患者的耐受程度(就是医学上说的疼痛阈值)。

建议剖宫产患者术后一定要进行镇痛,因为剖宫产患者术后不止会有切口处的疼痛,还有产后子宫收缩痛,子宫收缩痛往往痛感更强烈,持续时间更强。

术后疼痛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影响患者对术后恢复的配合,甚至会影响手术效果。

一、常见镇痛方法1、硬膜外镇痛就是手术后麻醉医师继续保留插入的硬脊膜外导管,再连接一个“泵”式注射器,将镇痛药定时、小剂量一点点注入,使妈妈术后的24小时~48小时内也不会感到刀口处疼痛。

这种镇痛泵的缺点是;需要经过插管、拔管,还要教会妈妈如何使用;有时止痛药的代谢产物还可能会通过妈妈的乳汁影响到宝宝;留置的导管时间长了也可能会造成感染。

因此,有些人不主张在术后使用。

2、静脉镇痛特点是不需要留置导管,手术后将镇痛泵连接在输液的管子上,操作简单方便、镇痛效果好。

但需要的镇痛药量较前者大的多,也需要考虑到大药量会不会影响到妈妈术后哺乳和子宫收缩的问题。

3、细针头腰麻操作简单方便,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用药剂量小(局麻药剂量约为硬膜外麻醉剂量的1/20),经过调查,目前这种方式在手术时和术后的镇痛效果很好,满意度也很高。

二、常用镇痛药物1、鞘内吗啡鞘内应用吗啡是剖宫产术后单次用药镇痛的金标准,可提供长达14-36小时的镇痛效果。

对于所有产妇都适用的最佳鞘内吗啡应用剂量现阶段还不确定。

剂量的变化似乎与镇痛时长更密切相关,而不是更好的镇痛效果及更少的阿片药物使用。

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显示:鞘内应用更高剂量(>100微克)的吗啡可使镇痛时长平均延长4.5小时,而首次需要补充镇痛的时间分别是9.7-26.6小时(50-100微克),13.8-39.5小时(100-250微克)。

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探讨

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探讨

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进行镇痛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收的73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患者使用舒芬太尼+托烷司琼进行镇痛,观察组则给予患者盐酸纳布啡注射液+托烷司琼进行镇痛,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h、8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2h两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的发生率(P<0.05)。

结论:剖宫产术后,给予患者应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镇痛,可以获得理想的镇痛效果,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剖宫产术;镇痛【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095-02剖宫产手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该手术常用于难产及早产的孕妇,保障母婴安全。

然而剖宫产手术常常会提升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应激反应,引起切口延迟愈合,这样常常增加产妇产后不良情绪[1]。

针对剖宫产手术,在术后给予产妇实施及时有效的镇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临床中推广应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进行镇痛,该药物的镇痛效果与吗啡相当。

本次研究就探讨了应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进行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3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产妇无镇痛、镇静药成瘾史;(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何种严重心肝肾功能功能不全者;(2)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及急慢性细菌感染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7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6±2.3)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14例。

不同的镇痛方法对剖宫产病人术后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不同的镇痛方法对剖宫产病人术后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不同的镇痛方法对剖宫产病人术后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四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对剖宫产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ASAⅠ-Ⅱ级无妊娠并发症和心肺异常初产妇择期剖宫产手术80例,随机分为四组:Ⅰ(n=20)组采用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小剂量吗啡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Ⅱ(n=20)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Ⅲ(n=20)组采用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Ⅳ(n=20)组应用杜冷丁止痛。

观察术后24小时的镇痛效果、肛门排气时间、阴道出血量、子宫回位情况、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

结果:与Ⅳ组相比较,Ⅰ、Ⅱ、Ⅲ组在术后24小时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Ⅳ组(P0.05),但Ⅰ组不良事件少;四组病人在子宫回位,阴道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

结论: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小剂量吗啡后,再采用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方法,对剖宫产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好,术后的恢复影响较少,便于术后护理。

【关键词】术后镇痛;产科;硬膜外麻醉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ASAⅠ~Ⅱ级无妊娠并发症和心肺异常,无乳房缺陷和内分泌疾病初产妇择期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四组。

Ⅰ(n=20)组初产妇年龄(27.1±3.2)岁,孕周(39.9±1.4)周,体重(67.2±7.45)kg,术后镇痛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Ⅱ(n=20)组初产妇年龄(26.5±4.86)岁,孕周(40.0±0.3)周,体重(67.8±7.13)kg,术后镇痛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Ⅲ(n=20)组初产妇年龄(28.7±3.0)岁,孕周(40.0±0.5)周,体重(67.7±6.58)kg,术后镇痛采用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Ⅳ(n=20)组初产妇年龄(28.9±2.9)岁,孕周(41.0±0.3)周,体重(66.7±6.88)kg,术后应用杜冷丁止痛。

剖宫产术后的不同方法镇痛效果的比较分析

剖宫产术后的不同方法镇痛效果的比较分析

氯化钠注 射 液 稀 释 至
100 m
l 。
镇痛期间
连续监测
HR
BP

RR

SP0

2
, 同时记 录 出
现 的并发症 (5 2 0 例病人 镇痛期 间均有 留
置导尿,故尿潴 留不作为观察指标) 恶 心 、 呕 吐 、 皮肤瘙痒 、 下 肢活 动障碍 。 疼痛
评 分采用 视觉模拟抨分 ( V A S ) :Oc m 为无
痛 10 c m ,
为剧痛 , < 3
为优
3


4
为 良, >
5 为差 。 记 录各时点的镇痛效果 。
统计学处 理
:统计 采 用
SPSS

11 .
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 资料 以均 数 ± 标准差 ( X ± S ) 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 差 分 析 进 行 比 较 。 计 数 资 料 以 率 表 示 采 , 用 牙 检验进 行 比较 , P < 0 . 0 5 , 为有 显 著
5

布 比卡
因注 射液 2 m l + 5 m g 吗 啡注 射液 + 5 m g 氟
哌利多注射液用 0 . 9 % 氯化钠注射液稀
释 至 10 0 m l ;F 组 于 术 毕 前 静 脉 连 接 P CI A
泵 以 , 2 m l /d ~ 时 泵 入 枸 橼 酸 芬 太 尼 注 射
液 0 . 8 m g + 氟哌利多注射液 5 m g 用0 . 9 %
果低 于 B
F

组 ,但
M
组 操 作 简单, 费用低
廉 在 , 患者 经 济 困 难及 麻 醉科人 员紧张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
鞘内量 硬膜外量 起效时间 维持时间
吗啡
50-200μg 2-4mg
30-60min 12-24h
芬太尼 10-25μg 50-100μg 5min
2-3h
舒芬太尼 2.5-5μg 30-50μg 5min
2-3h
哌替啶
•2020/9/27
10mg
25-50mg 15-20min 4-6h
产科镇痛药物与哺乳
• 羟考酮和氢可酮
– 已广泛用于哺乳妇女而未见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因此,相对于可待 因而言是一种更好的口服阿片类制剂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12: 109(5): 67987.
产科术后镇痛用药关注点
• 镇痛的有效性 • 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乳汁透过情况) 药物选择根据有效性和其与母乳喂养的兼 容性来选择
新生儿体内药物接触量取决于母亲、药物和新生儿本身的一些因素 药物单剂量或者重复常规使用、母亲和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乳汁-血 浆含量比率、生物利用率
• 21%用硬膜外镇痛,在此人群中48%使用病人自 控镇痛
– 口服镇痛剂:
• NSAIDs类药物和对乙酰氨基酚; • 羟考酮和可待因
– 静脉镇痛 :
• 以吗啡 产科镇痛的指南
• 鞘内联合使用芬太尼(10-20mcg)和吗 啡(100-200mcg)
• PCIA
– 苏芬太尼、芬太尼、吗啡、地佐辛 – 曲马多、布托菲诺
• 蛛网膜下腔:吗啡(少量报道)
•2020/9/27
TAP与剖宫产术后镇痛
• Five trials including 312 patients • TAP block reduced the mean 24 hour IV morphine consumption by 24
产科镇痛药物与哺乳
最好是用小剂量鞘内注射或者在结扎脐带后再用硬膜外阿片类药物 来避免药物经过胎盘转移
所有阿片类药物都有可能经胎盘转运和对新生儿有影响
全身用药相比,椎管内阿片类药物应用于剖腹产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Efficacy of postoperative epidural analgesia:a meta-analysis, JAMA 2003;290:2455-63)
• 吗啡
– 有很高的乳汁血浆比率(1-4 %),但其低生 物利用率(~25%)限制了新生儿对其的暴露 量
– 鞘内应用吗啡的镇痛作用起效更快、剂量更 低,因而对新生儿的潜在不良作用更小
• 哌替啶
– 在很长的半衰期(t ½±70 h)内代谢生成活性 哌替啶对新生儿行为有影响。最好限制使用
• 芬太尼
– 极少向乳汁转移(RID of 0.9-1.7%),半衰期
17.9%
25.0%
18.6% 19.8%
20.0%
30.0%
WHO多国调查(2010-2011) WHO全球调查(2004-2008)
40.0%
50.0%
• WHO多国调查(2010-2011)显示:中国的剖宫产率高达47.6% • WHO全球调查(2004-2008)显示:中国的剖宫产率高达46.2%
• 连续给予NSAIDs类药物(如布洛芬 600mg/6h)和对乙酰氨基酚( 650mg/6h)
• 对爆发性疼痛口服阿片类药物(如羟考 酮、氢可酮)
• 而对于严重或者难治性疼痛应该静脉注 射阿片类药物
国内剖宫产的镇痛方式
• PCEA
– 局麻药+苏芬太尼/芬太尼 – 局麻药+地佐辛/布托菲诺 – 局麻药+曲马多
•2020/9/27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西北地区 •华中地区
•西南地区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71.6%
•48.7% •47.3% •68.5% •49.8% •63.4% •45.6%
剖宫产术后疼痛原因
子宫收缩痛
个体差异
伤口痛
•2020/9/27
剖宫产术 后疼痛
心理因素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益处
mg when spinal morphine was not used • TAP block also reduced visual analogue scale pain scores and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opioid-related side effects
•2020/9/27•1. Vogel JP,et al. Lancet Glob Health. 2015;3(5):e260-70.
我国报道的个别地区剖宫产率甚至高达70%以上
•一项多中心调查研究纳入我国7大地区(包括14个省份)2011年112,138 例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数据,对我国剖宫产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剖 宫产率高达54.5%,其中东北地区剖宫产率甚至高达71.6%2。
•产妇可早日下床,减少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概率
•剖宫产 •术后镇痛的
•益处
•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预防肠粘连、肠梗阻 •利于恶露排出
•增加剖宫产术后产妇的主观舒适感,改善不良情绪
•减少慢性痛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促进早泌乳,提高母乳哺乳率
•郭华,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19):190-1.
•2020/9/27
降低新生儿药物接触的措施
• 通过最有效用药途径(椎管内、口服阿 片类药物)
• 使用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 • 了解母乳喂养生理和药物转移(避免在
血药浓度峰值时刻哺乳,在用药前哺乳 或者短时间不进行母乳喂养) • 选择低乳汁转移的药物 • 选用有长时间安全使用记录的药物
产科镇痛药物与哺乳
•2020/9/2•.7史珞,等. 中国妇幼保健. 2008;23:3223-4.
剖宫产术后镇痛方式
• 全身用药: iv 、皮下、IM、Po • 椎管内:硬膜外、鞘内 • 局部用药:切口用药/腹横肌平面阻滞(TAP)
国外剖宫产术后镇痛方式
• 美国、英国:
– 单次硬膜外或鞘内注射阿片类和局麻药
• 79%的美国麻醉医师单次椎管内吗啡加药后术后 拔管
剖宫产术后镇痛相关问题
•2020/9/27
剖宫产手术
——全世界最常见的外科手术,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 美国:每年超过一百万例 • 中国:每年超过一千万例,剖宫产率超过50%
中国剖宫产率居全球第一1
中国 越南 泰国 菲律宾 日本
0.0%
10.0%
47.6% 46.2%
35.9%
41.9%
39.4% 3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