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名词解释-压缩版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4.共时语言学:从一个特定时期的语言状态着眼,研究语言结构每个子系统的状态或各个子系统间的关联,如现代汉语研究,现代英语研究。

5.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如汉语史研究,英语史研究。

6.普通语言学:综合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寻求语言的共性原理为目标,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我们这门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的性质。

7. 符号:“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8.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用人类发出的声音作为自己的形式,是音和义的结合体。

9.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10.聚合关系:在语言符号的线性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11.语音四要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音频——发音体(长短、厚薄、松紧、宽窄)2.)音强:声音的强弱——振幅——呼出气流的强弱3.)音长:声音的长短——振动持续的时间4.)音质:声音的本质特色,又叫音色。

12.音素: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的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语言学纲要重点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重点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导言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5.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作业二:(语言本体部分)一、名词解释1、语言学(P40)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言学的研究。

2、音系学(P40)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3、音标(P44)音标是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世界上最通行的音标是国际音标,它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公布使用的,后来又几经补充修订完善。

4、共振峰(P48)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共振峰。

(被特别强化的陪音)5、频谱(P50)语图仪上显示一个一个的音在某一范围内的全部频率的分布情况,简称频谱。

6、主动发音器官(P54)在发音器官中,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是能够主动地、彼此独立地运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7、被动发音器官(P54)在发音器官中,上齿、齿龈、硬腭是不能主动活动的,叫被动发音器官。

8、舌位(P56)发元音时,舌头隆起的最高点。

9、发音方法(P57)发音方法就是发辅音时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

10、音位的自由变体(P67)同一个音位的几种不同的变异形式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制,这种类型的变体叫音位自由变体。

11、音位的条件变体(P67)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的音位变体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12、混元音(P57)舌位图中舌位不高不低,不前不后,唇介乎圆与不圆之间,是发音器官处在自然的状态下发出的音,这些音叫做“混元音”。

13、区别特征?(P70)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

14、组合的递归性(P98)因为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借用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结构规则的“递归性”。

《语言学纲要》(2010修订版)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2010修订版)名词解释

语言学基本概念导言1.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由于汉语书面语使用的文字——汉字的特点,中国传统语言研究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3.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4.思想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5.思维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约定俗成的关系。

7.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8.语言系统的两层性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的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9.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

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10.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11.语言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12.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13.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P47)14.主动发音器官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是能够主动地、彼此独立地运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15.被动发音器官上齿下齿、齿龈、硬腭是不能主动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

16.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旨在探讨语言的结构、发展、使用和认知等方面的规律和现象。

声音:声音是由空气振动引起的,可通过耳朵感知得到的物理现象。

在语言学中,声音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用于构成语音。

语音:语音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中的音素、音位等声音单位的特征和规律。

音素: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在一个语言中差异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声音单位。

语言声调:语言声调是描述不同语言或方言中声调变化和使用的规律和现象。

音韵学:音韵学是语言学中一个研究语音的分支,研究不同语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辅音:辅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需要舌头、唇等口腔器官接触或与之产生摩擦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指发音时空气通过喉咙、口腔等器官自由通过而不产生摩擦的音素。

音系:音系是指一个语言中所有音素的组合和制约关系。

语法: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科学,包括句法、词法等方面。

句法:句法是语法的一个分支,研究句子在语言中的组织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词法:词法是研究词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的学科,包括词的构成、词类等方面。

形态学:形态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词的形态构成、词的形态变化等现象。

句子:句子是语言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

意义:意义是语言符号所包含的符号和概念的含义。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学和句义学等方面。

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行为的学科,关注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等方面。

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话结构、对话参与者行为等方面。

语言地理学:语言地理学是研究语言在地理分布和变化中的规律和影响的学科。

语言变异学:语言变异学是研究语言变异和变体使用的学科。

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研究人类如何学习和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语言分析:语言分析是对语言进行形态、句法、语用等方面的分析。

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指通过教育和教学方法来教授和学习语言的过程。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七章语言的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七章语言的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一、名词解释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

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地域方言——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亲属方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二、填空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有强烈的(排他性)。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法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

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变化的原动力。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纲要》复资料(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3、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6、语言的两个有限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作为基本符号的语素和词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把语素或词组合起来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

语言的这两个有限性是区别言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7、言语活动的两个无限言语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展开的交际或思维活动,其中作为这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长的,在数量上可以是是无限多的。

8、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

大脑两半球分工是人类特有的,但出生婴儿大脑两半球没有分工。

9、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

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

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不足。

10、辅助性交际工具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三章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三章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一、名词解释语音四要素一一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一一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音位一一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音位变体一一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一一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

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一一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

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一一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一一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一一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

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二、填空或简答1、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八个基本元音[i][e][ ][a][u][o][ ][a]前央不圆唐圆唇后2、按音位特征用国际音标注出相应的音素。

(1)双唇浊鼻音m(2)舌尖前浊擦音z(3)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用‘(4)后低不圆唇元音a(5)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6)后半高圆唇元音。

3、列出现代汉语普通话辅音音位的至少四对区别特征并各举一对儿对立音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基本概念2011导言1.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3.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约定俗成的关系。

7.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8.语言系统的两层性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的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9.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

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10.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11.语言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12.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13.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P47)21.对立关系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做“对立关系”。

22.互补关系两个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这叫做“互补关系”。

23.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果几个音素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24.条件变体各个音位的变体的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可以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25.自由变体(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音位变体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限制,可以把这种类型的变体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

26.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P67)27.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

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

28.调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叫做调位。

29.重位(势位)语言学中把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叫做重位或势位。

30.时位有的语言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在语言学中叫做时位。

31.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

37.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38.同化(同化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语流音变中都十分常见,)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39.异化(异化现象是和同化相反的音变现象:)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和临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40.弱化弱化通常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言)音节中。

(从元音来说,弱化最常见的表现是:复元音单化,单元音央化。

从辅音来说,弱化通常表现为发音阻碍的减少,常见的有:清音→浊音,塞擦音→塞音(或擦音),塞音/擦音→边音/近音。

)41.脱落/合音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还往往会进一步造成某些音位脱落,并有可能进一步造成音节分界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并为一个音节,后者也叫“合音”。

42.超音质要素语音有音质、音高、音强、音长四要素,后三者统称为超音质要素。

第四章语法45.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

46.聚合规则语法的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的规则。

(P100)47.语法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48.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49.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所有语言都是如此。

59.构词语素/变词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派生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把屈折词缀叫做变词语素。

67.直接组成成分句子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一层一层组合起来的。

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

70.递归性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同样的结构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

借用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结构规则有“递归性”。

71.词类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72.兼类各种语言里面都有跨类的词,就是说一个词既可以属于这一类,也可以属于那一类,这可称为兼类。

73.词形变化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

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74.语法范畴(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叫做“语法范畴”。

82.变换变换是意义上有联系的语法格式之间有规则的格式对应,它能超越一个语法格式的范围,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

83.句法同义几个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动-名语义关系,称为句法同义。

84.句法多义同一个句式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或动-名语义关系),称为句法多义。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88.语法意义表示语法关系的意义叫语法意义。

89.概念意义词的概念意义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90.概念结构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叫做一种语言的概念结构。

99.词义的上下位关系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

而下位义比上位义的概念义内涵属性更丰富,除了继承上位义的所有属性外,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

100.语义场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就叫做语义场(semantic field)。

101.语义结构有限多的“谓词-体词”关系类型(一般称作“动-名关系”),就是句子的语义结构。

102.语义规则语义结构中谓词和体词的搭配规则就是句子的语义规则。

111.蕴涵通俗地说,句子真值的蕴含关系就是,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

112.预设通俗地说,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句的预设。

113.物理语境物理语境之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114.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

116.话题/说明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

117.焦点受话者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新信息,是句子的焦点。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132.自源文字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叫“自源文字”。

133.他源文字部分或全部、借用或参考其他民族文字的字形,再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做或多或少的改动而形成的文字,叫做“他源文字”。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136.社会方言各个言语社团的语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方言。

(p196)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p198)137.地域方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之下,就叫做“地域方言”,也简称作“方言”。

(p197)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地域方言一般简称为“方言”。

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

(p200)138.亲属语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社会完全分化条件下的、说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叫做“亲属语言”。

(p197)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p203)139.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144.语言联盟“语言联盟”(德语:Sprachbund)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

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145.系统感染“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

150.底层被替代的语言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的痕迹,被称作“底层”。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151.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152.类推作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

153.结构的重新分析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154.语法化“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它们都是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

但是语法化还明确提出了语法化(虚化)是个有等级的序列,是由语法化程度较低的那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的逐级演化的过程。

155.词语的替换词语的替换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特点只是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