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交叉污染
安全管理制度之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

设立独立的物 流通道,确保 不同产品之间 的物流通道互
不交叉。
采用颜色标识, 区分不同产品 的物流通道, 方便识别和管
理。
定期对物流通 道进行清洁和 消毒,确保通 道的卫生和安
全。
对物流人员进 行培训,提高 其对防止交叉 污染的认识和
重视。
防止外来污染的措施
人员着装及个人卫生要求
01
进入生产区域前, 员工应更换工作 服,并保持工作 服干净整洁。
安全管理制度之防止交叉污 染和外来污染制度
目录
CONTENTS
01 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02 防止外来污染的措施
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不同产品之间的生产区域隔离
01
设立独立的生产 区域,确保不同 产品之间的生产 过程互不干扰。
02
采用物理隔离措 施,如隔断、屏 障等,防止不同 产品之间的交叉 污染。
02
员工应保持个人 卫生,勤洗手, 避免将污染物带 入生产区域。
03
员工应避免在生 产区域进食、饮 水或吸烟,以免 污染产品。
04
员工应定期接受 健康检查,确保 身体健康,避免 将疾病传播给产 品。
物料带入污染的防范措施
01
02
03
04
05
06
防止外部环境对生产区的污染
建立隔离区:将生 产区与外部环境隔 离,防止外部污染 源进入生产区
生产流程控制:优化生产流程, 避免不同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不同产品之间的操作区域隔离
设立独立的生产区 域,避免不同产品 之间的交叉污染
采用不同的生产设 备,避免设备之间 的交叉污染
制定严格的生产流 程,避免生产过程 中的交叉污染
加强员工培训,提 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操作技能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规范管理以便有效地防止原料、产品受不洁物品的污染以及原料与包装产品之间发生交叉污染;防止不同品种农药之间可能产生交叉污染,确保农药产品的质量和药效,避免危害农作物,保护公司和客户的利益。
2. 适用范围:所有可能对产品、原料产生交叉污染的过程和行为。
3. 管理职责3.1品管部是公司防交叉污染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编防交叉污染控制程序,负责关键岗位(产品包装线切换以及不同产品切换时公用的管路及设备)设备清洗切换的监管及现场确认,管控一切有关交叉污染的过程与行为;3.2属地车间或部门负责人负责编写不同产品清洗切换流程,技术部负责审核各产品清洗切换的管理规定,并形成文件下发给个生产车间;3.3生产部/生产车间负责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并根据防止交叉污染相关规定实施切换清洗作业,并监督管理各自管辖区域内的一切有可能产生交叉污染的过程和行为,对清洗过程、取样及记录进行现场监管和确认;3.4质检部负责检测方法确认以及清洗液和后续产品中前期产品残留量的样品检测;3.5储运部负责对原辅料及成品按照除草、非除草的药性进行分类分区存放。
4. 定义4.1 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学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4.2 交叉污染:指农药在生产、返工、存储和转运过程中混入了其它组分和物质,由此引起药害,违反法律规定或交易合同条款等重大质量事件。
5. 控制程序为做好防交叉污染,必须进行风险评估。
交叉污染风险评估包括对生产装置和在装置内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所有产品,制剂生产单元设计布局,生产单元的分隔,清洗要求和清洗能力,生产和分析实践。
上述方面的任何改变都需要重新进行交叉污染风险评估。
5.1布局与规划5.1.1对于共用的生产设施应拥有所有产品切换之间的TCL(残留难度数值)表并及时更新,公司应拥有同时生产的TCL表并及时更新;5.1.2非除草剂不可与除草剂共线,而且生产单元应独立和采用实体墙完全隔离,不允许有直接的进出口。
质量管理体系 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管理

1 目的:建立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的风险2 范围:适用于公司防止生产区、化验区与仓贮区在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
3 责任:生产区、化验区与仓贮区人员负责实施、QA检查员及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
4 程序:4.1定义4.1.1 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产品受到具有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4.1.2 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4.2 防止人员污染和交叉污染:4.2.1 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质量管理关于卫生要求的培训,人员操作严格执行清洁卫生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产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4.2.2 各岗位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其他工作区域,转岗人员应实施人员转岗培训,才可进入新岗位。
4.3防止厂房设施的污染和交叉污染4.3.1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产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厂房地理需要控制的原则性要求,进行风险防范,避免周围环境的影响,远离污染源。
例如:铁路、码头、机场、火电厂、垃圾处理场等等。
另外,需要考虑其厂区地理位置的常年主导风向,是否处于污染源的上风向侧,避免受到污染的风险发生。
4.3.2厂房建筑布局应考虑风向的影响,锅炉房、产尘车间等潜在污染源应位于下风向,保持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当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合理。
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
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
严格执行各仓库的管理标准,仓库、车间做好防虫、防鼠工作,有防止昆虫动物进入及捕蚊、虫的设施。
防止交叉污染措施

防止交叉污染措施摘要在许多领域,交叉污染现象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实验室等领域。
为了保障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健康,采取适当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效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以降低交叉污染风险。
1. 引言交叉污染是指在不同区域之间或不同物品之间传播的污染现象。
这种污染可能导致食品中毒、疾病传播和实验结果失准等问题,因此在各个领域都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2. 食品卫生领域的措施在食品卫生领域,交叉污染的风险特别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包括经常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和烘干设备。
•使用不同的砧板和刀具来处理不同类型的食材。
•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储存。
•避免生食接触熟食或已经煮熟的食材。
•定期清洁和消毒食品加工设备和工作台面。
•定期清洗和消毒厨房用具和餐具。
3. 医疗卫生领域的措施在医疗卫生领域,交叉污染的风险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和院内感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密切监控和控制病房、手术室和诊所的卫生状况。
•高效的废弃物管理和处理,包括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处理医疗废弃物。
•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耗材,并确保正确销毁或处理。
•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医疗设备和工作台。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
4. 实验室领域的措施在实验室领域,交叉污染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失准和误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正确使用实验台、试剂和实验仪器。
•分区管理,将不同实验物品和试剂分开储存和操作。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
•定期清洁和消毒实验台、实验器具和实验区域。
•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卫生习惯,保持实验室整洁有序。
5. 结论交叉污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在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实验室等领域都存在潜在风险。
通过采取适当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可以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保障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05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05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交叉污染是指不同物质或者不同区域之间相互污染的现象,包括空气、水、食品等方面。
这种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止交叉污染的方法。
1.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
教育公众正确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面部、保持室内的清洁等等。
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交叉污染。
2.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定期清洗和消毒是防止交叉污染的关键。
例如,医疗机构应该定期对医疗设备、器械和病房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受到其他患者的交叉感染。
家庭也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常用的卫生设备和用具,以防止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3.做好日常清洁工作。
除了定期的清洁和消毒,日常的清洁工作也非常重要。
保持家庭和办公场所的整洁干净,包括清扫地面、清洗家具和装饰物等,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4.建立良好的垃圾处理制度。
垃圾里的有害细菌和病毒是交叉污染的主要源头。
建立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进行有效隔离和处理,可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管。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政府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和检验,确保食品不受交叉污染。
6.做好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公共场所如办公室、商场、学校等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人流的地方。
保持空气清新、地面干净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7.防止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物是交叉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采取一些措施,如定期更换空气滤网、净化室内空气等,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污染的发生。
8.加强对人员健康状况的监控。
定期体检、健康证明等措施,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患者,确保疾病不会通过人员传播。
9.隔离传染源。
对于携带传染病的人员,应该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传播给他人。
10.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防止交叉污染管理制度

防止交叉污染管理制度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与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防止交叉污染管理制度,请各员工严格执行。
交叉污染是导致食品质量安全与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交叉污染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在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由于工艺流程或生产设备等原因,通过机械设备、器具、环境及食品加工人员而造成的污染。
1、交叉污染危害分析1.1 直接交叉污染因素直接交叉污染因素是指污染源直接污染食品而无任何中间防护,并导致食品在加工中发生严重危害的因素。
主要包括:a、食品加工操作人员的不健康、不卫生;b、车间布局及设备工艺不合理而造成不同清洁程度的物料在同一区域;c、直接接触加工食品的设备、工器具等不安全;d、加工区域存放废弃物不当等。
1.2 间接交叉污染因素间接交叉污染因素是指污染源通过影响食品加工环境而间接造成食品污染的因素。
主要包括:a、厂址不当,厂区内外环境不佳;b、车间内地面、墙壁及设备表面等未达到清理要求;c、虫害控制不当。
2、交叉污染防治措施2.1 生产过程中辅料管理淀粉车间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除原料玉米外,唯一添加的辅料是食用硫磺。
现对食用硫磺管理提出以下要求:a、食用硫磺领用必须由专人负责,责任人为每班制酸操作工。
其他岗位人员不得领用食用硫磺,有特殊情况当班制酸操作工无法领用需代领时,必须上报质量负责人或生产经理,经同意后,方可领用。
b、食用硫磺存放时要求隔离存放,将食用硫磺放置在制酸岗位二楼平台上。
要求保持平台卫生良好,保持现场环境干燥。
c、食用硫磺管理由制酸操作工负责,其余任何人员在未经生产经理同意的情况下,不允许接触食用硫磺。
d、对食用硫磺的领用、添加、结余要求做好详细记录。
2.2 人员健康、卫生控制a、要求直接接触淀粉或副产品的的员工,具有健康证,保证健康上岗。
b、工作期间,任何员工出现腹泻或呕吐症状时,应立即上报车间经理,康复后经批准才能继续上岗。
c、淀粉包装间包装工,机械手操作工在工作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包装间消毒制度,执行七步洗手法等洗手消毒要求;必须着装防尘服(防静电),必须佩戴头套、鞋套、口罩等劳保用品;女工不得佩戴任何首饰,手镯等饰品,防止出现物理交叉污染。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5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为防止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交叉污染和被外来物污染,影响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对有可能产生外来污染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1、为防止不同品种饲料之间的混料或交叉污染,影响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将原料库设为饲料添加剂区域、大宗原料区域、药物饲料添加剂区域、矿物质原料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合理安排原料垛位,各原料品种垛位要间隔一定距离(不小于30cm)每个原料垛位要以垛位卡标识清楚。
2、生产过程中使用同一生产含药物饲料添加剂和不含药物添加剂‘无药物在先,有药物在后’,‘低浓度在先,高浓度在后’的生产顺序。
3、成品保管在入库时,根据成品料的类型将成品库划分区域,标识清楚,成品库原料库分开布局。
4、为防止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被外来物污染,影响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采购原料时运输车辆不得存在沙石、铁屑、秸秆、农药、害虫、化肥、霉变物料等外来掺杂物污染原料,卸车时,控制霉变、杂质、生芽、生虫等外来掺杂物。
5、生产过程中要保持生产现场良好的清洁状态,及时清扫杂物,不得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维修、焊接、气割等作业。
6、车间、仓库有防鼠、防鸟措施,及时清理杂物防止害虫滋生。
7、当发现或怀疑物料受到交叉污染或异物污染时,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质监员,分析原因,做出处理决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2)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措施,旨在减少和预防环境污染和传染病传播。
这种制度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以确保环境的洁净和健康。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制度,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
交叉污染是指不同区域或环境之间,由于人员、物品或其他方式的接触,导致污染物传播的现象。
例如,医院中不同患者之间的病菌传播,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同原料之间的交叉污染等。
外来污染是指由外部环境引入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可能是通过人员、物品或其他方式带进环境中的。
饲料厂防止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制度

饲料厂防止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制度一、目的建立生产过程中防止交叉污染的管理制度,防止因控制或人为操作不当造成交叉污染。
二、适应范围适用于生产操作过程中交叉污染的控制。
三、职责1.生产员工负责该制度的具体实施;2.现场品控负责实施过程的监督。
四、具体内容为了防止交叉污染,饲料厂的选址和设计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饲料贮存、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厂区周围无污染源,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隔离。
现生产部起草《防止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制度》,从以下方面对如何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做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1)合理安排生产顺序,要尽量避免交叉污染。
按照“无药物的在先,有药物的在后”原则制定生产计划;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时,应根据药物类型,先生产药物含量低的饲料,再生产药物含量高的饲料;2)建立生产线清洗操作规程。
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后更换另一品种时,应使用豆粕或玉米粉等原料对生产线进行清洗。
用于清洗的原料只能回置于同品种产品中,并保存《生产线清洗记录》(配合料该记录含在《中控岗位操作记录中》)和《清洗料使用记录》;3)盛放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含有药物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器具应标识清楚,并保证器具专用,不得交叉混用;4)原料贮存期间严格按照《原料仓储管理制度》进行,避免交叉污染。
5)生产设备每天进行清理,及时清除残存料、粉尘积垢等残留物,并填写《设备清理记录》。
6)各岗位人员严格按照《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打扫生产场区环境卫生,在更换品种时,对大料、小料投料口要及时清扫,清除桌设备上、地板、墙壁等处的粉尘及残余物。
7)生产内勤每周不定期时抽查一次生产区环境的清洁情况,并填写《生产部卫生检查记录表》。
8)从事引起粉尘量较大的工作,如称量、粉碎、投料等,应尽量靠近排尘口,并将动作放轻,经常擦拭工作间及工作台表面,减少积尘。
9)当发现或怀疑物料受到交叉污染时,应立即报告技术经理,分析原因,做出处理决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防止交叉污染
目的
通过规范管理以便有效地防止原料、产品、包装材料和产品接触面(包括手套、外衣在内的其他接触面)受不洁物品的污染以及原料与包装产品之间发生交叉污染。
范围
所有可能对产品、原料、包装材料和产品接触面产生污染的物品和行为。
管理职责
后勤部、生产部、品控部(卫生监督员)、人力资源部
控制和监测
1 员工的操作不能导致交叉污染(包括头发、使用手套、手的清洁、个人物品存放、吃喝、水鞋消毒)。
1.1 员工进入车间必须穿戴整齐、口罩戴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佩戴手饰、项链等物,因其可能掉进或污染化妆、设备、包装盒中。
1.2 员工戴有消毒处理过的手套,必要时应及时更换。
1.3 开工前,每次离开工作后和每次弄脏后,员工必须清洗并消毒手和手套。
特殊岗位每半小时清洗消毒一次。
1.4 衣服和个人物品不得放在生产车间。
1.6 员工进入车间应遵循程序:
a)换上进入更衣室专用“防水鞋”;
b)在更衣室内换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穿戴整齐,头发不得外露;
c)于车间过道消毒防水鞋(池内装有200PPM次氯酸钙消毒液且消毒液深度可没过鞋面),并同时于过道洗手消毒盆中洗手消毒,洗手消毒液浓度为5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
d)卫生监督员用吸尘器去掉或用吹风机吹落员工身上沾的灰尘和碎发,并检查员工指甲、洗手消毒和工作服穿戴等卫生情况。
2 各车间作业流程布置应有序合理和符合卫生要求,员工岗位相对固定,以避免交叉污染。
3 各车间工器具不得交叉使用。
4 同车间不准同时加工不同类产品。
5 清洗工具使用塑料毛刷,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用途。
6 产品包装材料,在贮藏过程中防止被污染,由卫生监督员检查包装材料,频率:每天开工前。
7 生产过程中由卫生监督员每隔4小时检查一次消毒液浓度。
监测频率:每天开工前,生产过程中每4小时。
8 由卫生监督员检查工厂地面, 应保证状况良好, 防止污染速冻肉制品。
监测频率:每天开工前。
9 由车间卫生员负责在生产过程中把废物从生产车间内清除掉。
监测频率:每天开工前,每隔4小时,及下班后。
10 对产品监督员产品加工者定期进行基本知识培训,办公室负责制定培训计划。
监测对象:刚入厂的产品监督员或产品加工者。
11. 生产过程流畅,产品不积压。
12. 电梯只供货物装载之用,任何员工不得进入电梯里面,(发生故障时,要由专职维修工进行维修)。
纠正措施
1 员工在束缚毛发、佩戴手饰、使用手套、消洗手、存放个人物品,在加工车间内吃喝,开工前消毒水鞋等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纠正。
2 车间流程设计不合理应停产,重新整改,设置设计不合卫生要求要整改,直到合格方可恢复生产。
3.卫生监督员对交叉使用工具进行纠正。
4 停止同时加工的另一类产品,直到加工一类产品结束,并对加工环境进行全面严格清洗消毒后再加工另一类产品。
5 卫生监督员对交叉使用清洁用具进行纠正。
6 卫生监督员对可能造成产品污染的情况加纠正,包括评估产品的安全质量。
7 消毒液更换。
8 清除杂物。
9新招产品监督员应接受基本卫生指导。
记录:
1. 员工培训情况登记表
2. 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3. 每月卫生审核登记表
4. 纠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