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与终结.pptx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PPT课件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PPT课件

(R.Weatherley and M.Lipsky)的《街道层次的官僚 与制度创新》一文为代表。
公共政策学 电科院马英彬
10 10
三、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续)
3.“政策/行动连续统”(policy/action continuum)途径
该途径或多或少有作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
径综合的意味。按巴雷特和富奇(S.Barrett and C.Fudge)的
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 (1)政策执行绩效评估 (2)政策执行再决策
公共政策学 电科院马英彬
24 24
二、政策执行的资源
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是指执行主体实施既定的政策所必须 具备的客观与主观条件。政策执行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执行人员的配置问题 (2)财物资源:充足的经费和优良的物质设备供给 (3)信息资源 (4)权威资源:权威意味着具有权利和资格进行资源分配 (5)制度资源:制度是政策执行程序化的基本保证,是对 执行主体的权力依法予以保障和对其行为责任依法予以追究的 基本依据
公共政策学 电科院马英彬
25 25
三、政策执行的方式(手段)
公共政策执行方式(手段)是指执行机关和人员
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贯彻落实政策的措施 和方法的总和。公共政策执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 共政策所采取的行政规章制度、命令与指示、组织纪 律等行政方式与手段。
33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2.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组织性 (4)影响的深远性 (5)手段的强制性 (6)时间的限制性 (6)具体做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终结PPT课件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终结PPT课件

财务角度 目标 测评指标
我们怎样满足股东?
我们必须如何做? 内部业务角度 目标 测评指标
创新与学习角度 目标 测评指标
我们能否继续提 高并创造价值?
高绩效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任务清楚 明确结果目标,强调效果 授予雇员权力 促进和鼓励人们成功
灵活,适应新环境 在绩效方面有竞争性 改造工作程序,适应顾客需要 保持与利益共享者的联系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 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 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 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 ;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事后评估
案例:城市养狗是福是祸?
1995年5月1日北京市《关于严格限制养犬 的规定》,城市养狗登记费:5000元,每 年2200元注册费,半数养狗家庭的人均月 收入不足500元,40万只,缴税不足四分之 一,限养前7.5万只,8.2%的增长速度。 2003年底《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
——[美]波波维奇:《创建高绩效政府组织》
指标的三大维度
素质类指标设计方法 行为类指标设计方法 结果类指标设计方法
素质类指标设计方法
➢品德测量 ➢知识测量 ➢能力测量 ➢个性测量
优点:可比较、通用性强; 容易设计
缺点:抽象、模糊,有歧义;与 岗位的关联性较差;易引 起法律纠纷
适用范围:甄选测评、职业能力 倾向测验
7.要求鉴赏货品的人在抓取橱窗内的物品后迅速逃走。 8.橱沒窗有内指有明金要饰求,且鉴有赏许货多品贵的重人的抓宝取石橱。窗内的物品迅速逃走 9.强沒盗有威指胁明店是主宝并石进还行是抢金劫饰。
均沒有在文中提到过 10.这个故事仅牵涉店主、客人、保安人员等三个角色。

第9章 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9章 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二节 政策终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政策终结五个可行性条件,即政策终结的主体应该 积极行动起来,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善于把握并利用好政策终结的触发机制,以引发政 策终结。
2.健全和完善政策评估机制,适时公开政策评估结果;
3.关注并利用利益的分化和聚合,以促使政策终结;
4.充分发挥政治领导者的领导力,审时度势地引领政 策走向终结;
三、公共政策终结的未来发展对策 1.适当利益补偿。 2.公开政策评估结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3.旧政策与新政策并行出台。 4.适当运用强制力推行 5.加强法制建设,为政策终结提供法律保障。 6.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
展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政策终结的舆论环境,做好社 会公众的舆论导向工作;
第三节 政策终结的策略
丹尼尔斯在《公共项目的终结》一书中认为,政策 终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政策效力减弱的自然老化; 二是与强烈抵制政策终结的力量博弈,使其终结, 这一过程需要运用终结的策略,也需要强有力的终 结执行者。根据公众对政策终结的心理反应,我们 认为政府可以采取五个层级的策略。
一、休克策略
(一)含义:休克策略是指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 明确、彻底地终结一个公共政策以及由此政策衍生 的所有内涵和外延的策略选择。休克策略类似于美 国学者莱斯特和斯图尔特提出的“BIG BANG”策略。 所谓“BIG BANG”策略,就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时间 宣布官方决定,完全终结一个公共政策的策略。
二、缓冲策略
缓冲策略是指在公众终结政策的意愿比较强烈的情 况下,采用明确的时间表,分阶段、有步骤的终结 公共政策的策略选择。
三、桥梁策略
桥梁策略是指在政策终结过程中不制订明确的时间 表,但是缓慢而不间断的推进政策终结过程,同时 重视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公众支持的政策终 结策略。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二) 执行主体
1、政策执行组织: 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组织权责的明确性 2、政策执行人员: 利益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
(三) 政策对象
公共政策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1、规定性 2、受动性 3、主观差异性
(四) 政策环境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其目的是界定解释政策执行为何会随着时 空、政策、执行机关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 可预测未来出现的政策执行类型。
戴尼丝·施柏丽认为政策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关 键在于培养正面的府际运作关系。关于联邦与地方 官员的彼此互信程度以及上级机关监督介入情形, 将府际运作关系分为:
•①合作共事型 •②合作但维持地方自主型 •③逃避式各自为政型 •④争斗式各自为政型
政策执行系统的自然环境是指与执行系统 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 换的外部自然条件。
2、社会环境
政策执行系统的社会环境是指该系统以外由 人的活动形成的、并对政策执行活动产生交互 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可细分为社会 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第四节 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
(二) 客观原因
政策质量低劣常常是造成执行效果 不佳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政策目标错位或模糊不清; (2) 政策“打架”; (3) 政策不可行; (4) 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是指政策执行主 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 确的方向,并且消除或尽可能减少其负面效 应和不良后果的过程。矫正偏差的对策包括 以下几方面: 1、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 收益分析 2、加强政策的认知力度 3、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加强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公共政策调整、终结与周期PPT

公共政策调整、终结与周期PPT

政策稳定的积极意义
第一,政策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公共政策是政府实现 其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要手段。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政策的制定 和实施,规范、调整和引导社会行为,实现社会控制和保障社会 秩序。因此,可以说政策的稳定就是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二,政策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 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就是说只要政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人们 根据自己的理性预期,相信该政策及其贯彻实施会实现他们的利 益要求,他们才会真诚地支持他,并自觉选择自己的社会行为。 第三,政策稳定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政策系统保持持续 的稳定性和相应的可预见性,社会公众才能依据政策,通过理性 的计算,形成合理预期,有效地配置资源。 第四,政策稳定有利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一项政策付诸实施, 就需要投入一系列的人、财、物和技术资源,建立相关的政府组 织机构、职能、工作程序和制度,因此政策的随意变更,势必造 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第四,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需要。改革开放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而改革开放 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来完成的。
谢谢观看
适应,而这种对环境的认知是通过评估
和监控环节实现的。
政策调整的客观原因
公共政策问题的变化 公共政策目标的改变 公共政策环境的改变
公共政策资源的变化 公共政策局限性的暴露 公共政策的负面作用过大
政策调整的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指人们对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环境以及公共政策 方案等认识的深化,决定了人们总是要不断地重新认识、界定公 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目标和公共政策方案,以使公共政策真正 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是在公共政策制 定和执行主体的一定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形成和运行的。人的认识 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片面向全面、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演化的 。当公共政策主体的认识提高和深化以后,就需要对原来的公共 政策加以纠正、补充、更新,使之更加完善。

第7章 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7章 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同时,政策执行主体自身的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影响着公共 政策的有效执行。各项公共政策的最终执行者都是人,而人 是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利益追求和行为价值倾向的。公共政 策的实质就是对于利益和资源的划分,因而公共政策执行主 体在执行政策时,必然进行成本—收益预期。
三、 政策体制障碍
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受政策体制的制约,这一政策体制障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策决策体系和执行中的非科学化、非民主化及非程 序化。 2.公共政策执行的权力配置机制不合理。 3.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4.政策执行的监控机制欠缺。
二、 宣传动员模型
(一)宣传动员的途径: 1.通过会议传达,用内部文件形式下到有关机关。 2.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或各级党委的机关刊物
或国务院公报利地方政府的政报等形式公之于众。 (二)宣传动员必须遵循的原则:
1.说服原则。 2.适时原则。 3.个性化原则。 (三)宣传动员的准备: 1.组织准备 2.思想准备 3.物质准备
第四节 政策执行的障碍
一、政策规划障碍
公共政策制定得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执行效果,公共政策 本身的优劣是政策目标实现程度大小的先决条件。
1.政策方案不合理。 2.政策方案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3.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 4.公共政策缺乏公平性。
二、 政策认知障碍
政策执行主体的态度和能力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公共 政策的执行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把政策制定阶段 形成的各种公共政策方案变成具体的政策活动。任何一项公 共政策在制定出来以后,最终要靠政策执行主体去执行和实 施,所以政策执行主体的态度和能力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 行。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政策经合法化过程后,一经采纳即进入政策执行阶 段,政策执行是政策生命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 把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促成 政策问题的解决。在现实中,一项新政策的出台, 通过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成员的努力,能否实现政策 目标,这就要求公共政策分析者从政策执行的条件 和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等方面去通行深入研究,从 而为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提供目好的理论依据。

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ppt课件

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ppt课件
【颁布日期】1979年7月16日
【颁布单位】国务院
【具体条款】第六条对伤亡者按下列规定处理: 因伤致残,经济确有困难的,由铁路部门酌情 给予一次性救济费50 至150元;死亡者,家庭 生活确有困难的,由铁路部门酌情给予80至 150元火葬费或埋葬费;还可酌情给予一次性 救济费100至150元。(过时)
17
4.政策功能终结。最难 “征收养路费”政策的功能? 财政收入、部门利益、就业(26万)
18
政策终结的方式
政策终结应由公共权力机关通过合法的 程序作出决定,并以文件、公告等形式 向社会宣布终结的指令。
19
1. 废止。 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停止实 施。防止反对政策终结的机构继续实施业 已失效的政策(农业税、自行车税)
根据政策评估和监控所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 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的变化的部分,采取渐进 的方式,进行增删、修正和更新。
3
4
5
9.1.2 政策调整的内容
目标调整(目标偏离实际) 政策方案调整(北京对于养狗、春节放花炮、
计划生育) 政策措施调整(具体步骤、手段、方法)广
州禁摩、石家庄借警察、金融危机与鼓励创 业 政策关系调整:纵向和横向,避免相互干扰 和资源重复浪费(婚检、山西与河北) 政策主体和客体的调整。死刑复核权、社会 保障网覆盖面、大学毕业生失业可以申请低 保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颁布日期】1958年1月9日 【颁布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 【具体条款】第十五条公民在常住地市、
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3日以上的,以暂 住地的户主或者本人在3日以内向户口登 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离开前申报注销。 (无效)
14
《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 故处理暂行规定》

公共政策概论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ppt课件

公共政策概论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ppt课件

三、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政府一旦形成, 其内部的官僚集团也会有自己的权益, 也是一个经济人,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 最大化。因此,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政 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 的有效执行。
1.政策执行者的素质缺陷
(1)由于执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不 能正确理解政策的精神实质和内在机理。 (2)由于执行者的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 计划和组织实施政策,领导能力、沟通能 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目标 群体的不信任和不支持。 (3)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政策资源 供给的有限,使政策执行颇为艰难,须经 受住各种挫折与打击。如果执行者缺乏战 略主见和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缺乏百折 不挠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创新的拼搏精神, 就会造成政策执行半途而废或减量减质。
资源
经济、社会 和政治条件
梅兹曼尼安和萨巴提尔综合模型
问题的可处理性 现行有效的理论与技术 标的团体行为的多样性 标的团体的人数 标的团体行为需要调适的幅度
政策本身的法定规制能力 政策含有充足的因果论 明确的政策指令 充足的财政资源 执行机构间与机构内部的层级整合 建构执行人员的决定规则 征募执行人员 安排外界人士参与的机会 政策以外的非法定变量 经济环境与技术 媒介对问题关注的持续 大众的支持 赞助团体的态度与资源 监督机关的支持 执行人员的热忱与领导艺术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 践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影响的深远性 5.手段的强制性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 中心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 最重要、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No crippling external constraints
② Adequate time and resources
10
政策执行模型 (cont.)
团体参与模型 宣传动员模式 权威强制模型 市场激励模型
____ 陶学荣
11
团体参与模型
利益集团能给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提供政策执行 的实际情况; 能够提供目标群体的实际情况。
利益集团能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提供有关公共 政策执行的有效方案和技术性服务。
利益集团拥有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 等政策资源。
执行技 术难度
行为调 适幅度
调适对 象人数
政策之外的 社会因素
执行机构 执法能力
执行过程
指令
社会经济水平
民众支持态度 最高权威态度
资助团体态 度与资源
执行者工作热情
指令明确程度 因果分析程度 机构设置状况 人员配备状况
外界认识 参与评判 财政资源
内外沟通
执行方 案产出
调适对 象服从
执行产 生影响
信息 反馈
3
政策执行的含义 (cont.)
所谓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后, 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 种政策资源,以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 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 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 程。
_____ 陶学荣
4
政策执行的意义
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发挥实际作用、解决 政策问题的关键之一
政策
17
修正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cont.)
政构
服从原因 不服从原因
政治社会化 利益衡量 避免惩罚 惯性适应
价值观念习俗 社会关系影响 利益追求 政策执行者或者政 策本身存在问题
18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cont.)
Ten conditions for perfect implementation
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完善程度的实际 手段
政策执行使政策评估与修订终结的现实依 据
政策执行将不断丰富政策经验
5
政策执行模型
史密斯执行过程模型
政策制定过程
政策
执行机构
标的团体
理想化的政策
环境因素
回应
紧张 处理 建制
6
政策执行模型 (cont.)
麦克拉夫林相互调适模型
环境因素
相互调适部分
政策
政策执行者
执行过程的各阶段
政策产出
标的团体对政 策产出的顺服
政策产出的 实际影响
政策修正
9
案例:RCRA 1976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t of 1976
执行不利原因 人员(新泽西 vs 内华达) 资金(佛罗里达 vs 密西西比) 利益集团(得克萨斯、俄克拉荷马) 沟通困难
Greater emphasis on output controls. 格外重视产出控制。 A shift to disaggregation of units in the public sector. 公共
部门内由聚合趋向分化。 A shift to greater competi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公共部
政策执行工具
非强制性工具
➢沟通 ➢合同 ➢费用 ➢检查 ➢贷款、补助、福利
➢市场运作 ➢服务交付 ➢税收激励
强制性工具
➢许可证制度 (Licensing )
➢立法和管制化
➢行政指令
➢报告
16
➢税收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Case
Mazmanian & Sabatier
政策问题可 处理程度
调适对象的 行为多元性
2
政策执行的含义 (cont.)
行动理论学派认为政策执行是目标的确立 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 相互作用的过程。
将政策转化为可以运作的努力 为实现政策所确定的目标而做出的持续的努力。
组织理论学派强调任何政策都是经由一定 的组织得以执行的
尽管政策执行不利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但是组织问题永远是关键之一
门向更具竞争性的放心发展。 A stress on private sector styles of management practice.
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 A stress on greater discipline and parsimony in resource use.
强调资源利用要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节约性。
公共政策执行与终结
1
政策执行的含义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 种手段,将公共政策的内容转为现实,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决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政策执行也就是从政策生效起到实现决 策目标的整个过程。这些行为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决策转化为可以操 控的过程;二是按照决策所确定的目标 而进行的努力。
14
市场激励模型 (cont.)
公用行业的市场化方式 :
➢ 服务的外包模式。 ➢ 经营和维护的外包或租赁模式。 ➢ LBO(租赁-建设-经营)模式。 ➢ BTO(建设-转让-经营)模式。 ➢ BOT (建设-经营-转让)模式 ➢ BBO(购买-建设-经营)模式 ➢ BOO(建设-拥有-经营)模式
15
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起到政策监督 的作用。
12
宣传动员模型
说服原则 适时原则 个性化原则
权威强制模型
13
市场激励模型
Hands-on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
Explicit standards and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绩效的 明确标准和测量。
政策本身的法定规制能力 政策含有充足的因果论 明确的政策指令 充足的财政资源 执行机构间与机构内部的层级整合 建构执行人员的决定规则 征募执行人员 安排外界人士参与的机会
政策以外的非法定变量 经济环境与技术 媒介对问题关注的持续 大众的支持 赞助团体的态度与资源 监督机关的支持 执行人员的热忱与领导艺术
调适政策
反馈
受影响者
7
霍恩和米特系统模型
执行绩效 政策
标准与目标
组织间沟通 和执行活动
执行机 构特点
资源
经济、社会 和政治条件
执行者意向 (disposition of implementers)
8
梅兹曼尼安和萨巴提尔综合模型
问题的可处理性 现行有效的理论与技术 标的团体行为的多样性 标的团体的人数 标的团体行为需要调适的幅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